悠闲小说 > 仙侠修真 > 剑来 > 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一片孤城彩云间
    落魄山的山门口。

    一个身材魁梧的汉子,带着个头戴虎头帽的背剑少年,联袂从天而降。

    君倩笑道:“到了。”

    白也看了眼落魄山绵延诸峰的走势和结脉,点头道:“风水不错。”

    君倩说道:“风气更好。”

    仙尉换好书籍在手,赶忙起身,询问道:“两位贵客是?”

    君倩拱手抱拳道:“我叫刘十-六,是你们山主的君倩师兄。身边这位是我的朋友,叫白也。”

    仙尉一惊复一惊,继而忍住笑,绷着脸,快要绷不住了,灵机一动,赶忙打了个道门稽首,低头道:“道士年景,道号仙尉,承蒙山主如今忝为落魄山看门人,贫道在此见过刘仙师,白剑仙。”

    第一次惊吓,是听闻对方竟然就是陈山主的那位“君倩师兄”,再一惊,是听说“白也”,只是再看对方的模样和装束……

    察觉到对方的那支道簪,其实君倩也被吓了一跳。

    小师弟,能够拐来那么俏皮可爱的小米粒,竟然还能拐来这位……道士?

    万年之前,双方打过照面,次数还不少,算是不打不相识吧。

    那会儿君倩属于“慕名前往”,当然没打过。好在那位人间第一位道士脾气好,没计较什么。

    仙尉直腰抬头,心生疑惑,那个白发童子怎么没有立即现身?担任编谱官之后,只要有客人登门,白发童子保准第一时间到场的。

    君倩问道:“小米粒呢?”

    仙尉笑答道:“今天巡山的早课已经结束了,最近喜欢跑去黄湖山那边巡视。”

    君倩咦了一声,小师弟这座山头,最近好像来了不少大人物啊。

    仙尉想了想,还是与那清秀少年说了句场面话,“白剑仙,名字不错。”

    白也问道:“怎么讲?”

    仙尉顿时有些尴尬,怎么讲?本来就是句客套话,你还让小道怎么讲?

    场面有点僵硬了,可惜从不知天底下冷场为何物的贾老神仙不在场。

    君倩笑着解释道:“仙尉道长,他就是白也。”

    仙尉倍感无奈,少年都自称是白也了,他不叫白也叫什么。

    君倩说道:“有个不成文的规矩,登山之前先喝杯茶水。怎么说?”

    白也说道:“那就入乡随俗。”

    君倩就带着白也去那张桌旁坐下。

    其实君倩就是想着在这边,一边喝茶一边嗑个瓜子,那就需要等着那个给小师弟当落魄山右护法的小姑娘了。

    至于好友白也是怎么想的,反正不重要。

    一个黑衣小姑娘好像得到了传信,火急火燎从后山那边登山,然后过了集灵峰山巅,一路飞奔下山。

    好人山主的左师兄,早就见过喽,外界传闻都是骗人的,脾气怎么就差了,可平易近人了!

    是桌儿大的剑仙!

    那位君倩先生,同样了不得,那就更和气啦。

    还有一双碗口大的拳头哩,就像书上所说,大侠走江湖,双拳打遍天下无敌手。

    落魄山右护法,好歹是个练气士,竟然跑得满头是汗。

    黑衣小姑娘身后,跟着个白发童子。

    没有小米粒挡在前边,编谱官今天确实不是太敢现身。

    正是白发童子把小米粒拎到后山的山脚,小米粒却说放下放下,非要自己一路跑去前山的山门口。

    白发童子也没辙,只得由着小米粒两条腿跑得跟车轱辘似的。

    小米粒越跑越快,过了山门牌坊,一个站定,咧嘴笑道:“君倩先生,可来了啊。”

    君倩已经站起身,笑道:“小米粒,让你久等。”

    君倩看了眼白也,白也颇感无奈,只得跟着站起身。

    小米粒看着那个头戴虎头帽的少年,使劲绷着脸,皱着两条疏淡浅黄的眉头。

    虽说小姑娘其实是忍着笑,但在外人看来,可能更像是在生闷气。

    白也似乎也觉得有趣,笑道:“想笑就笑吧。”

    小米粒挠挠脸,然后使劲摇头如拨浪鼓。

    白发童子难得如此拘谨,怯生生道:“君倩先生,还有这位白……仙师,我是编谱官,按照咱家山头的规矩,录个名?”

    白也说道:“我叫白也,浩然中土神洲人氏,如今在青冥天仙玄都观修行。”

    小米粒哇了一声。

    她朝君倩先生,偷偷竖起一根大拇指。

    仙尉闻言身体一歪,直接从竹椅摔在地上,不小心从袖中摔出本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一脚踹向大风兄弟的宅子那边。

    约莫是觉得如此对书籍不敬,蹑手蹑脚往那边走去,背对着桌子那边,将书本捡起,呵了一口气,轻轻拍打一番,收入袖中。

    再从另外一只袖子摸出一本圣贤书籍,这才转身,装模作样握在手中,重新坐在竹椅上开始看书。

    白发童子将两位“访客”记录在册,溜之大吉,恕不待客,反正有小米粒嘛。

    坐在桌旁,桌上已经有茶水待客了,仙尉道长待人接物,还是很在行的,滴水不漏。

    小米粒看了眼君倩先生,刘十-六看着小米粒。

    会不会寒酸了点?

    只管放心,当然不会。

    小米粒从袖子里一大捧瓜子,堆放在白也那边,再给君倩先生也来了一大捧。

    然后小姑娘就有点尴尬,就想要打开心爱的棉布挎包。

    白也便笑着分出一半瓜子给黑衣小姑娘。

    魏檗虽然奇怪为何朱敛和姜尚真,都没有立即现身山门,但他还是立即赶来落魄山桌旁。

    魏檗作揖道:“披云山小神魏檗,见过刘先生,白先生。”

    君倩站起身,与这位魏山君拱手还礼。

    白也神色淡然,只是点头致意。

    要是愿意讲究这类繁文缛节,白也当初就不会将道场选在孤悬海外的那座岛屿之上了。

    魏檗问道:“要不要小神与陈山主说一声?”

    君倩笑着摆手道:“不用,让小师弟先忙自己的事,我们这边不用他理会,待客不待客的,白也乐得没人在乎。”

    小米粒打开棉布挎包掏小鱼干的动作就停下来了。

    君倩补了一句,“当然小米粒除外。”

    小米粒咧嘴一笑,开开心心,分发小鱼干。

    白也看了眼君倩。

    君倩微笑道:“吃啊,愣着干嘛。我尝过,味道相当不错。”

    白也只得捻起一条溪鱼干,细细嚼着,看着那个小姑娘偷偷用眼角余光打量自己,又只好说道:“滋味不错。”

    小米粒雀跃不已,又从棉布挎包里边掏出一包鱼干,往桌上那么一放。

    她再一拍挎包,斩钉截铁道:“还有!”

    白也无言。

    君倩大笑起来。

    好友白也,也有今天。

    ————

    陆沉先给玄都观那边寄过一封密信,说是家书都不过分了,贫道跟玄都观多熟,去那边串门就跟回家一般,整座天下都知道的。

    至于离开浩然天下之前,顺手给陈山主帮了个小忙,那也算帮忙?贫道与陈山主,那可是相逢于青萍之末的挚友!

    之后就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远游。

    在南华城内,陆沉难得做出一番斋戒沐浴更衣,认认真真,闭关坐镇道场,才敢去逆流而行。

    一路上,头戴莲花冠的陆沉,蹚水而行,见过很多光怪陆离的匪夷所思之物之景。

    两只道袍大袖,拖拽出令人目眩神摇的七彩琉璃色彩。

    可惜这一路无人得见此景。

    终于被陆沉碰到了一个“过客”,可惜对方身形一闪而逝,陆沉都来不及说话,对方依稀是个女子模样的练气士,她也只是与陆沉对视一眼。

    之后又碰到一个相较于陆沉、身形大如山岳的光脚大汉,每跨出一步都有雷霆震动的声势,脚下溅起的水花里边,时常夹杂着无数往四面八方溅射而去的琉璃碎片。

    陆沉便大袖一卷,将“附近”几片稍大的琉璃碎块收入囊中,陆沉与那不知是去往未来、还是返回过去的道友,大笑着道了一声谢,但是魁梧壮汉只是埋头狂奔,并未理睬。

    在光阴长河趟水而行,能够遇到一个道上行人,已经是如同登天难,想要看清楚对方的容貌,更是比登天更难。

    陆沉当下都不敢掐指一算,脚下河中漩涡无数,一着不慎就会深陷其中,尤其是遇到某些位于“当下”的真正得道之士,便是河水触石、洄悬激注的凶险场景,陆沉可不想在某地趴窝不动个几百年。至于道路上偶见“岸边”的浮光掠影,皆是模糊不定的画面片段,看过之后,若想记住,饶是境界高如陆沉,都要头晕目眩几分,因为一幅幅画面,象征着一个个不可言说的天机。

    不知道过了多久,亏得陆沉早有准备,三千年以来每次在光阴长河中的走马观花,都是一场历练,再加上陆沉当年曾被佛祖拉入那座大千世界,故而岁月流逝,即便漫长得近乎无限长无穷尽,对陆沉而言,依旧算不得什么难关。否则换成一般的十四境,恐怕都要被这种“空其空”“无有无”之境给折磨得道心失守了。

    陆沉终于停下脚步,长呼出一口气,到了到了,终于被自己找到了!

    道袍两只大袖中的一大摞青紫符箓都已化为灰烬。

    陆沉眼前景象,就像来到了一座广袤无垠的水面,平如镜面,脚下布满砂砾,不计其数,五颜六色,绚烂无比。

    “水面”宛如一层薄薄的琉璃,那些砂砾,其实细看之下,每一颗沙子,都是一颗星辰,只是铺了一层又一层。

    在陆沉穷尽目力的极远处,有一条好似铁锁横江的长链,如一条线横亘在天地间。如果非要名之,大概可以称之为“因果”吧。

    但是陆沉依旧没有找到自己想要与之对话的那尊远古神灵。

    阍者身份,神职之一,是看守光阴长河的后死者和犯上者。

    不过就算现在打道回府,也是不虚此行了,终于见到了一大拨“活物”,古异鬼怪神仙皆有。

    有看不清面容的女子,身穿青色长裙,衣袂缓缓飘摇,有画壁仕女那种衣带当风的美感。

    她是跪坐姿势,身前摆放着一条小案几,上边搁着几件样式古朴的陶制酒具。

    有一座不断下沉的悬空巨山,约莫比中土五岳加在一起还要更高。但真相却可能是比浩然天下的一粒尘土都要矮。

    山巅有个手捧头颅的项上无头者,头颅之上,眼多如蜂巢之孔,发现陆沉之后,或眨眼或闭眼,嗡嗡作响。

    一个不停开口言说、手指书写、类似用鼻音颂唱佛偈两个字的古怪存在,似乎不喜被人打断自己,爆喝一声,“聒噪!”

    片刻之后,这个古怪存在又开始重复,那两个字,是“自由”。

    偶尔才会稍有不同,古怪存在大哭不已,喃喃自语一句,不昧因果,不够,远远不够。

    一处好像以无数颗雪花钱淬炼而成的雪白高台之上,设置有各种作祭祀用的神台,一缕缕香烟袅袅升起,却又缓缓落下,各有高低。

    大概是个以古法娱神求长生的。

    高台“隔壁”是一条古木小舟,有绘满龙的“一件紫袍”飘浮在船头,以远古言语嗤笑道:“道路都断了,还妄想接引天地,如何能够小巫见大巫!”

    有个眉毛极长、肌肤极白的男子,貌若远古得道真人,大概是难得见到客人来此,他的面容逐渐清晰起来,姿容俊美,但是依旧难以掩饰一双眼眸的黯淡无关,男子盘腿坐在那条长链附近,横一支大戟在膝盖,兴许是太久没有正儿八经开口说话了,他嗓音沙哑得如刀磨石,笑问道:“何人来自何时何地?”

    只是他很快就自嘲道:“你肯定是听不懂的了,以那场变故计起,毕竟都过去八千年了。”

    陆沉听不懂对方的言语,却心算得出。

    晓得了,是一个来自很久以后的练气士。

    这至少意味着在很久的将来,犹有练气士能够来到这里,挺好的。只是再一想,好像也未必,万一是武夫足够纯粹呢。

    有剃掉两条眉毛的女子,她轻轻翘起手背,看了又看,这才抬起头,饶有兴趣,看着那个远来是客的道士。

    此外还有一拨存在,影影倬倬,若隐若现。

    陆沉粗略算来,与蛮荒有大道牵引的,居多。

    也对,妖族修士天生肉身强悍,山上登顶更快,不怕天不怕地的,总喜欢靠双手打破一切旧天条和新规矩。

    有个老态龙钟的头戴高冠者,步履蹒跚,摇摇晃晃,来到陆沉眼前“十几步”外,竟是以蛮荒雅言问道:“陆法言死了吗?”

    陆沉笑答道:“前辈若是与他是故友,可以哭了,若是有仇,就可以释怀,都不用报什么仇,因为陆法言已经被某人吃掉了。”

    高冠老者点点头,死死盯住这个“年轻道士”。

    陆沉便用蛮荒雅言笑问道:“敢问前辈道号。”

    高冠老者眯眼道:“就没什么道号,曾用化名章脚,让我想想,得仔细想想,想起来了,没做过什么大事,就是专杀蛮荒的止境武夫,呵呵,这些家伙,一个个眼高于顶,除了不能上擂台问拳,哪哪都好。”

    陆沉小鸡啄米,使劲点头:“我就曾问过一位高人,跟人问拳,若是对手不配合桩架、把式怎么办?前辈你猜那位高人是怎么回答的,答案有趣极了,他说任你拳种百千,上了擂台分生死,都是王八拳。”

    高冠老者点头道:“高人有高见。可惜见不着了。”

    陆沉还是使劲点头,说道:“别见,千万别见,我怕前辈会被他两三拳打死。”

    高冠老者盯着陆沉看了一会儿,“信你说的,是当真见过那个家伙的。”

    陆沉向前走出一步,老者便一路退回去,笑道:“好好一个道士,学什么剑术,修道不该心无旁骛吗?”

    虚晃一招便吓退一个飞升境巅峰的蛮荒大妖,陆沉停下脚步,得意洋洋,“吓不死你个老东西。”

    老者犹豫了一下,还是选择继续往后撤退,最终身形消散在一团白雾中。

    陆沉蹲下身,伸出手掌,掌心轻轻贴在那层琉璃水面之上。

    低头望去,似乎瞧见了一只在“水中”翩跹的蝴蝶。

    一双极致精粹的金色眼眸缓缓睁开,俯瞰着那位头戴莲花冠的年轻道士。

    对这尊远古高位神灵而言,道士哪怕有几千年的道龄,确实依旧年轻。

    无言语,无心声,无丝毫涟漪。

    如擂鼓,如雷霆,如江河滔滔。

    “陆沉,三千年前你就试图过界,还要再尝试一次,再次触犯天条?”

    陆沉身形摇晃,只得缩回手,轻轻叹息一声,抬起袖子,抖落出一张蒲团,飘落在水上。

    陆沉坐在蒲团上边,双手叠放在腹部,默不作声,开始凝神,坐忘,心斋。

    有一个远古道士站在一条远古凶兽的头颅之上,在水面上游曳靠近。

    “那小牛鼻子道士,来这边作甚?是飞升境圆满,还是十四境?在道家法统之内,与谁称呼师父。快快说来听听!”

    陆沉置若罔闻。

    “管你是谁的徒子徒孙,我与那人间第一位道士,还有当年最喜欢吊在长长队伍尾巴上的那个哑巴少年,可都算是一个辈分的道士,你还不快喊一声祖师爷爷,算你占了天大的便宜!回去之后,保证你跟谁都能吹嘘一番。”

    陆沉只是屏气凝神,每一次呼吸,真气在鼻孔间凝聚,如垂两条白蛇,道士的脚踵那边,亦是这般场景。

    “小牛鼻子,瞧不出来,你还真有点道行,就是不知道你在这边待久了,还能不能如此显摆,说不得连那些可怜虫都不如,别说是吞吐真气,五官和脏腑都要被削平了。”

    “小道士,与祖师爷爷说说看,如今你那边的世道,与你一般境界不高不低的练气士,多不多?全天下有无双手之数?”

    “都不说也无妨,你只需告诉我,那个看谁都一个德行的哑巴小道士,后来有没有被谁打得满地找牙?”

    听到这里,陆沉终于睁开眼,摸了摸鼻子,“他是小道的师尊,前辈你等着,小道这就去请师尊过来,与前辈叙旧。”

    “算了,我跟他无甚仇怨,当年就关系一般,不见也罢。”

    在这之后,这位远古道士果然就再不开口了。

    那个好像修了外道野狐禅的古怪存在,其实一直在仔细听陆沉与那道士的对话,得知年轻道士确是道士身份之后,顿时大失所望,大哭不已,泣不成声。

    那个喜欢翘起手背如白玉弓的女子,朝陆沉招招手,嫣然笑道:“道长,如今人间青丘有新主了吗?”

    陆沉打了个道门稽首,“回前辈话,如今人间连青丘都没了,何谈主人。”

    女子霎时间神色复杂,竟然似泫然又似笑靥,后世所谓的狐媚子,在她这边,都要自惭形秽了。

    “你来这里既不越界,也不回退,想要做什么?”

    “防止有人来这里,跟我的大师兄来一场……‘兑子’。”

    若是以一个十四境兑换一个十四境。

    当然是陆沉的大师兄更亏。

    坚决不能做这种亏本买卖。

    神灵说道:“陆沉,你有你的理由,我有我的职责,不可在此久留,退回去。”

    陆沉委屈道:“我师兄以前不就常来这里,你怎么不赶人。”

    神灵说道:“不一样,寇名御风,近乎天授,已是神通。”

    陆沉眼神哀怨道:“贫道问心解梦,不一样是几近神通。”

    神灵说道:“道法与神通终究有异。”

    陆沉问道:“就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神灵说道:“你说呢。”

    陆沉便是一个后仰倒去,赶忙伸手抵住水面,这才没有身体倒地。

    神灵说道:“他们是离去不得,必须留在此地,你陆沉又何必在这里白白消磨道行。”

    陆沉一个蹦跳起身,蒲团被几条细弱丝线的雷电,大火熊熊燃烧,最终竟是若水流淌。

    再一个踉跄。

    之后陆沉双脚如在泥泞,陆沉每一次挪步就会带出重如山岳的泥浆一般。

    刹那间陆沉身形一个拔地而起,身形横向飘荡,落地时好似崴脚一般,膝盖关节咯吱作响。

    其实这就是陆沉先前在那过云楼客栈,为何坐在栏杆那边,会一个后仰摔地。

    以及他在龙象剑宗那边,又为何会崴脚了。

    陆沉抬起手,双指并拢,轻轻一扯,气呼呼道:“再这么咄咄逼人,小道可就要使出真功夫了!”

    双指如同捻动一张帘幕,被陆沉掀开了一角。

    霎时间原本光明如昼的天地间,有无数漆黑如墨的光,如潮水般渗透到这方天地。

    神灵喝道:“住手!”

    陆沉赶忙伸手一抹,将那些漆黑打回帘幕之内,再好似松开手指,重新垂下帘幕。

    陆沉悻悻然道:“是小道失态了。”

    有个笑声响起,既像是山谷回音,又好像天雷滚动,“虽然是狗急跳墙,不过确实有点道行,不愧是道祖的亲传弟子。”

    陆沉双手叉腰,摆出骂街的姿势,“鬼鬼祟祟,说啥风凉话,有本事你也来跳一个?”

    至于对方身份,陆沉一清二楚。

    是远古天庭雷部所辖的一尊神灵,如今神位还在。

    大骊京城,那个给南簪当车夫的家伙,曾经掌管斩勘司。

    这尊神灵算是那个老车夫的半个上司。但是依旧不在十二高位神灵之一。

    他问道:“马苦玄会不会死?”

    陆沉没好气道:“当年都说了放过一马,贫道等于已经救过他一次了,不然他早就被陈平安打死了,还要贫道如何?!”

    神灵寂然不言,退回神位了。

    陆沉松了口气。

    天地良心,就数贫道一刻不得闲啊。

    虽然这尊神灵一直希望马苦玄能够“开窍”,继而走上一条神道。

    但是这位旧雷部神灵在人间的“道场”,却不是马苦玄修行的真武山。

    宝瓶洲兵家祖庭之一的真武山,其实是另外一尊神灵的道场,之一。

    要真是这尊神灵开口问话,陆沉就得先打了一个道门稽首再好好说话了,必须得有礼数。

    毕竟不管是掌教大师兄,还是余师兄,都对这尊功德卓著的神灵极为礼重。

    因为在约莫六千年前的上古岁月中,出现了一拨拥有崭新“神号”的威严存在。

    与中土穗山周游的神号“大醮”,以及那些各有山岳治所的陆地真人,都是差不多时候出现的。

    而且三教祖师都认可这些神号。

    比如其中有一位神君,便是神号“真武”。

    青冥天下白玉京,天外天的化外天魔,除了怕道祖,还有就是忌惮这位“真武”神君了。

    又有一棵桂树的月亮上边,在春天就开花了,天上宫阙,桂子雨落。

    这位可以算是补缺一部分神位的女子神灵,她的神号就是“广寒”。

    只是她始终不愿返回那座“道场”。

    陆沉伸手在耳边,等了半天也没听见什么,这才收回手,试探性说道:“各退一步?”

    依旧寂然无声,陆沉如释重负,这就是答应了。

    陆沉身形消散,在一处停步,重新现身,不复见先前热闹的场景,白雾茫茫一片。

    头戴莲花冠的道士,孑然一身,天地间唯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陆沉破天荒神色肃穆,再无半点往常气态。

    那么贫道就在此,恭候白帝城郑居中!

    ————

    槐黄县城,一栋始终没有卖给外乡人的老宅。

    董水井打开门,笑道:“呦,这不是林玉璞嘛,大驾光临,荣幸荣幸。”

    林守一跨过门槛,伸出手,“别废话,赶紧的。”

    董水井疑惑道:“干嘛?”

    林守一说道:“贺礼。”

    董水井给逗笑了,“你这是学魏山君呢。”

    林守一说道:“我跟陈平安借了些谷雨钱,得早点还给他。”

    董水井笑呵呵道:“吓我一跳,还以为你要成亲了。”

    林守一抬起脚作势要踹人,董水井侧过身,笑道:“读书人动口不动手啊。”

    要是用陈山主的话说,就是俩出笼小鸡互啄呢。

    林守一说道:“老规矩,麻溜的。”

    董水井就去灶房生火,下了两碗馄饨。

    在董水井忙碌的时候,坐在堂屋八仙桌旁的林守一,就转头怔怔看向院内的柳树。

    至于树旁的那口水井,林玉璞根本没眼看。

    等到董水井一手端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馄饨,林守一已经收回视线。

    林守一接过碗筷,问道:“知不知道陈平安这次喊我们过来做什么?”

    董水井摇头道:“没问。”

    林守一吃着馄饨,就开始挑三拣四,董水井都懒得听,自顾自低头吃着。

    当年在学塾那会儿,就看不顺眼这个家伙,倒不是因为林守一是有钱人家的孩子,就是喜欢每天板着一张臭脸。

    再后来,董水井就更看林守一不顺眼了。

    是他们俩的同龄人,是李槐的姐姐。

    那个柳条一般的纤细女子,而且她还是那么眉眼温婉。

    董水井问道:“你欠陈平安多少钱?”

    林守一说道:“一百。”

    董水井点头道:“我先给你垫上。”

    林守一说道:“谷雨钱。”

    董水井故作讶异道:“我还以为是小雪钱呢。”

    林守一骂了一句土财主。

    董水井说道:“你跟陈平安关系那么好,怎么愿意跟我欠个人情。”

    林守一说道:“桐叶洲那边开凿大渎,处处都是需要花钱的地方。”

    董水井说道:“我就不没有花钱的地方了?”

    林守一呸了一声,“你董半城只有挣钱的地方。”

    不得不承认,董水井这家伙,真是一块天生挣钱的好材料,只说其中一门生意,就让林守一听了就佩服。

    包下了好几座灵气不错、尤其是水脉清澈的仙家山头,捣鼓了一些盆栽,专门坑山下将相公卿、达官显贵的银子。

    美其名曰攒钱给子孙,并不稳妥,不如与他们预购一盆仙家花木,盆栽想要成形,必须经过数十年乃至数甲子光阴的精心栽培。

    如果有了一两盆栽,山头仙府那边便会仔细录档,按照每一位主顾自己的要求,事先约好,后代子孙,必须在某某年才可以拿回家去,当然也可以当场折算成神仙钱,提前取物或是换钱,皆不行。除非是当真家道中落了,穷得叮当响揭不开锅了,家族子弟只要上山,就可以换取一笔稍稍打了折扣的神仙钱,栽培盆景的仙府,甚至可以帮忙保管一部族谱……反正就是事无巨细,面面俱到。

    林守一听说还真有大量的各国权贵、豪绅,动心了,纷纷掏钱,山下各国,一时间跟风无数。

    买卖做到这个份上,林守一不得不佩服董水井的生意经。

    这还只是董水井的众多生意门路之一。

    董水井没来由骂了一句,“窝囊废!”

    林守一瞪眼道:“比我都不如的废物!”

    又开始小鸡互啄了。

    一层层云上还有云,云下最下边是人间,久看不厌。

    马沅喝过了酒,诗兴大发,不过得先酝酿序文。

    跟很多读书人不一样,马沅喜欢背诵和亲笔摘录各类诗词曲的序文。

    刑部侍郎赵繇,乘坐一条隶属于大骊军方的渡船,这次返乡,赵繇还带着顶头上司的马沅,还有一位户部清吏司郎中,关翳然。

    赵繇是被那个“小师叔”喊来的,关翳然则是假公济私,“顺路”来这边看朋友的,落魄山陈山主,跟当了宝溪郡太守还没几天的荆宽,都是那种在菖蒲河喝寡淡素酒都能喝吐了的好朋友。

    渡船远远绕过那座北岳披云山,就意味着已经邻近牛角渡了。

    马沅在屋外观景台那边凭栏而立,轻轻拍打栏杆,见此美景,有感而发,开始吟诗作对。

    赵繇跟关翳然坐在屋内喝酒,关翳然转头笑道:“马叔叔,又拽文呢,要不要我帮忙把你的那几千首打油诗编订成册,再找家书铺,花钱刊印出来?销量不愁,京城衙门那么多,只要是当官的,二品以下,九品以上,人手一册,我的本钱就收回来了,这笔买卖,做得!如果再加上陪都那边,就能大赚一笔了!”

    被打断才思的尚书大人头也不转,只是竖起一根手指。

    赵繇笑道:“尚书大人如果真要出一本诗集,哪怕不走官场关系,只是用个化名,其实根本不愁卖。”

    关翳然调侃道:“赵侍郎,怎么当的官,不早点拍这种-马屁,咱们马叔叔可是很快就要去日坠渡口了,烧冷灶吗?”

    赵繇直接问道:“不是到了蛮荒天下,依旧遥领尚书衔?会卸任?”

    关翳然抬了抬下巴,“这种事,有资格参加御书房小朝会的大官才知道,你问正主。”

    马沅走回屋子,说道:“不用卸任,反正我们刑部有你这个侍郎坐镇,出不了纰漏。何况六部衙门,高位不能完全不动,但是也不能太过频繁了。”

    关翳然哈哈笑道:“对赵侍郎来说,这可不是啥好消息,得借酒浇愁一个了,来,赵侍郎,我们走一个。”

    赵繇有些无奈。

    这位上柱国马氏的当代家主,没多久之前,其实还是户部尚书,平调到了刑部当主官,不升不贬。

    由原先的刑部左侍郎沐言,升迁户部尚书,代替马沅,成为一国计相。

    刑部诸司衙署,还有在刑部挂名的供奉修士,对此自然是乐见其成的,毕竟马沅的精打细算和生财有道,享誉朝野。

    关于那场战事,大骊朝廷的六部主官,到底谁功劳更大,只争是沈沉还是马沅,跟礼部尚书赵端瑾几个都没关系。

    同样是上柱国姓氏,曹枰和晏皎,都已经去往蛮荒天下的日坠渡口,与宋长镜和藩王宋睦汇合。

    而这位鄱阳马氏家主,是个满脸横肉的臃肿汉子,只要马沅不穿官服踩朝靴,瞧着顶多就是个小县城里边富甲一方的富家翁,不能再多了,郡府首富,都不太可能是马沅这副德行。但是人不可貌相,马沅虽然生得膀大粗圆,可能大晚上他一个人走在京城街上,都能吓到那些胆小的,女子怕是遇到劫色的,男的怕是劫财的,不过这个管着大骊钱袋子多年的马尚书,却是极负盛名的才华横溢,一手簪花小楷,写得那叫一个炉火纯青,便是作为大骊王朝馆阁体祖师爷的赵家老爷子,都说马沅的小楷,跟他的模样,恰好相反。

    意思就是说马沅人有多丑,字就有多漂亮。

    而马沅,作为公认能够被国师崔瀺视为臂膀之一的大骊重臣,确实是一个很不俗气的官员。

    也是大骊官场近几十年来,升官最快的两个人之一。北边京城的马沅,南边陪都的柳清风。

    至于关翳然为何能够在马沅这边,如此言语无忌,就在于马沅当年的科举座师,就是关翳然的太爷爷。

    铁打的吏部老尚书,流水的侍郎和郎中。

    此外马沅在跻身三品高官之前,每三年一次京察大计,马沅不管是在京还是地方为官,次次都是毫无悬念的甲等评语。

    这就使得上柱国鄱阳马氏出身的马沅,当初在吏部衙门,三年七迁!

    这让马沅得了个让人眼红的官场绰号,“马甲”。

    所以在户部衙门里边,最喜欢骂人的马沅,唯独不骂关翳然。

    当然除了这么一层关系,关翳然的算账、尤其是查账本事,确实不差。

    夜幕沉沉,宝瓶洲东方地界,已经脱离大骊藩属身份的青鸾国。

    当了不少年的礼部尚书李葆,今天亲自待客,客人是一个在宝瓶洲山上山下都籍籍无名的人物。

    柳蓑。

    这个青年练气士,是青鸾国本地人氏。

    李葆是一身书卷气的老人容貌,等到他关上书房之后,就变成了大骊王朝的织造官李宝箴。

    早年李宝箴在担任大骊绿波亭头目谍子的时候,就在青鸾国这边换了个官方身份,升官很快,很快就当上了礼部侍郎。

    主持过多场会试,当之无愧的一国手掌文衡者。

    此外李宝箴还是青鸾国在内,数个昔年大骊藩属国的幕后太上皇,山上各个仙府,山下江湖门派,都在李宝箴的掌控中。

    柳蓑原本不想见李宝箴,但是他的一处秘密府邸,竟然遭贼了,不用想,就知道是李宝箴的不告自取。

    桌上摆着两只碗,一碗墨汁,一碗清水。

    这间书房,没有任何一本圣贤书籍,都是“于科举功名无益、于世道民心无补”的杂书。

    李宝箴给自己倒了一杯酒,率先坐下,伸手虚按两下,示意客人别客气。

    柳蓑犹豫了一下,坐在与之相对的那条椅子上。

    对椅如对弈。

    李宝

    笑问道:“王-毅甫呢,这些年你们有见面吗?”

    柳蓑默不作声。

    当年柳蓑的自家老爷,后来的大骊陪都礼部尚书柳清风,在家乡青鸾国一个小县城当父母官,王-毅甫当时就是当县尉,后来等到柳清风换地方,去一个鸟不拉屎的边境小郡当太守,王-毅甫跟着一起,一路当车夫。柳蓑作为柳清风的书童,或者说是半个学生,那会儿就跟这位性格豪爽的王县尉关系不错,因为对方经常陪着柳清风一起喝酒。

    好像王县尉只要开口,能够让总是独自微皱着眉头想心事的自家老爷多说几句话。

    记得有次喝酒,王-毅甫就曾经询问自家老爷一个问题,想要知道是怎么看待山上的。

    柳蓑因为当时喝了酒,记不清太多,但是自家老爷与王县尉的那场问答,其中一个道理,让柳蓑至今记忆深刻。

    在自家老爷看来,山上的修道之人,所谓的神仙,其实就只是拳头大一些的凡俗夫子,仅此而已,几乎少有例外。

    柳清风当时还有一个问题,是问柳蓑的,当然更可能是一种夫子自道且自问,与守不守规矩有关,包括制定规矩者在内。

    李宝箴指了指桌上的一本册子,笑道:“柳蓑,你是一个很谨慎的人才对,所以我就更奇怪了,你到底是怎么想的,这种东西也不记在心里,胆敢写在纸上?”

    那本册子上边,是一桩环环相扣的谋划,矛头直指一个随便一根手指头就能捻死柳蓑的大人物。

    双方年轻差不多,可是境界相差太多了。

    柳蓑依旧不开口。

    李宝箴问道:“还是说出自柳尚书的想法,你只是帮忙笔记下来?”

    柳蓑终于开口说道:“如果是我老爷的想法,你拿到册子,肯定都在算计之内。”

    李宝箴点点头,“大概是这样的。”

    记得当年旁观一场柳老尚书的“下酒菜”,有个做贼心虚的山上门派,就要泄露一桩丑事了,托关系找到柳清风帮忙,柳清风就帮忙虚构了一场类似的丑事,在山上闹得沸沸扬扬,山水邸报都在聊这个,结果当然只能证明那个门派是清白的,然后又来了一场中伤这个门派的流言蜚语,修士便又开始辛辛苦苦自证清白,在那之后,等到真正的丑事“被”揭发,山上山下,都不以为然,再不愿刨根问底。

    李宝箴找到柳清风,后者只是轻描淡写一句,这就叫看热闹,同样的热闹,往往热闹不起来。

    当然作为回报,那个小有家底的门派,砸锅卖铁,暗中主动将一大笔神仙钱送到了洛京户部。

    李宝箴至今都不清楚,那桩丑事的真正受害人,都来不及揭发仇家的一个江湖小门派,有无得到一个他们感到满意、或是内心真正认可的那种公道。

    至于桌上那本册子,柳蓑在里边记录那桩谋划的切入点,算是针对陈平安的先手。

    是龙泉剑宗的阮秀。

    如此一来,陈平安和落魄山的突然发迹,就更合情合理了。

    尤其是合情。

    双方早已私定终身。

    然后是两个拥有山水邸报宣扬此事的小门派,惨遭灭门,都死在剑气之下。

    当然没人会相信这是落魄山的手段。

    但这才是第一个环节,一个小小的伏笔而已。

    不过某些有心人,可能在这个阶段,就会开始猜测是不是正阳山的栽赃嫁祸。

    而龙泉剑宗的阮邛,大骊王朝首席供奉,明知这件事是假,这些山水邸报的内容更是假,但是与落魄山的关系?

    第二个环节,才是书简湖,与顾璨有关。

    可以与某本山水游记相互佐证。

    李宝箴转头看了眼桌上的两碗水,微笑道:“顾璨是那碗墨汁,怎么搅和都是墨汁了,陈平安却是那碗清水,稍微蘸一点墨汁,就是开始由清转浊了。”

    柳蓑点点头,并不否认李宝箴的这个观点。

    “柳蓑,你跟陈平安有仇?”

    “没有。”

    “头回见面的第一眼,你就看他不顺眼?”

    “当年初次见面,就觉得他与我老爷是一般的读书人,气态温和,平易近人,能修身,也能教人,更能做事。”

    第一次见面,是在青鸾国狮子林外的道路上,老爷为了给一个道路上的小黑炭让路,牛车冲入了水塘,他们成了落汤鸡。

    但是那个陈平安当时的表现,就让柳蓑心生好感。就像自家老爷说的那个道理,不管是什么家庭,豪门世族也好,小门小户也罢,只要是自家孩子犯了错,大人并不能代替道歉就了事,得让孩子知错,再改错。

    “那就是觉得他运气太好了,年纪轻轻,就暴得大名,在外乡建功立业,扬名立万,给文庙圣人当关门弟子,道侣还是那五彩天下第一人,好像全天下的便宜都给他一人占尽了?让你嫉妒了,认为天道不公?你要替你家老爷,柳老尚书打抱不平?”

    “不嫉妒,我曾仔细研究过他的发家史,必须承认一事,万般好处,都是他陈平安该得的。”

    大骊官场,升官最快的,有两个,分别是大骊计相马沅和陪都礼部尚书柳清风。

    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整个官场都知道,柳清风是皇帝陛下用来监视洛王宋睦的,但是藩王宋睦却对始终以礼相待。

    陪都洛京,之所以始终没有变成宋睦一个人的衙门,就在于有个柳清风。

    书童柳蓑,扈从王-毅甫,是跟随柳清风最久的两个人。尤其是柳蓑,更是自年幼起就跟随在老爷身边了。

    但柳清风就因为不是修道之人,已经死了。老人甚至都没有想着成为一方神灵。

    可是柳蓑并不会因此就记恨一个自己老爷都认可的读书人。

    柳清风在临终之前,曾经与柳蓑笑言,以后唯一能够完善国师崔瀺诸多政策的人,功夫不在阴谋,不在表面可见的繁琐事功,而在醇正,在道义,在人心不可见处的真正事功,崔瀺是故意将其留有余地的,因为他亲口说过一句,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就像李宝箴在青鸾国的一切作为,当年落在柳清风眼中,就只是轻飘飘一句“我们以不义猎义,又有什么成就感。”

    关键李宝箴当时还不得不诚心诚意称赞对方一句,确实高出自己一筹。

    法家修士韦谅,曾经帮助国师崔瀺立碑一洲山巅。

    而柳清风就亲笔撰写了那份后来几乎被文庙照搬的一洲神灵谱牒品第。

    “那我可就要奇怪得完全无法理解了,无冤无仇的,你如此作为,所求何事?”

    “无所求。”

    李宝箴听到这里,终于大为讶异而非假装,问道:“柳蓑,你这是一种纯粹的恶意?”

    柳蓑又开始闭嘴不言,甚至干脆闭上眼睛。

    李宝箴拧转着手中的空酒杯,微笑道:“柳清风生前一定在某个时刻,提醒过你,如果哪天有人要挟你,例如我,就只管背叛他,让你好留下一条小命?”

    柳蓑睁开眼点点头,“李织造神机妙算,确实如此。老爷当年还叮嘱我一定要赶紧忘掉那场对话的内容,否则肯定骗不过你。”

    老爷希望他能够成为第二个李宝箴,但是要比李宝箴更聪明,只是太难了。

    李宝箴问道:“知道为何我一直没有这么做吗?”

    柳蓑答道:“因为你猜到了老爷会这么做,所以就觉得无趣了,对于没有意思的事情,你一向懒得做。”

    李宝箴笑着点头,“准确说来是既无意思,也无意义。”

    柳蓑反问道:“那你怎么确定老爷不是猜到了你会这么做?”

    李宝箴笑容凝滞。

    柳蓑笑道:“李织造不用装了,归根结底,你只是怕一个活着的柳尚书,准确说了,是死了的,你还是怕,怕他留有专门针对你的后手。”

    李宝箴笑容灿烂,使劲点头,“那我就要问你一问了,有这样的杀手锏吗?”

    柳蓑冷笑道:“我说有,你不肯全信,我说没有,你还是将信将疑。那么我说有没有,敢问李织造此问,到底意义何在?”

    李宝箴将酒杯丢回桌上,拍拍手,“柳蓑,我已经问完话了,你还有想说的吗?”

    柳蓑闭上眼睛,“你我皆等死而已。”

    李宝箴嗤笑道:“故弄玄虚,装神弄鬼,你真当自己是柳清风啊?!”

    书房门外,响起一阵轻轻鼓掌声。

    柳蓑洒然笑道:“来了。”

    我一直闭口不提陈平安这个名字,你李宝箴偏不信邪,一口一个陈平安,能怪谁。

    李宝箴强自镇定,望向门外那边,脸色铁青,问道:“谁?!”

    一袭青衫头别玉簪,如入无人之境,跨入书房,“真是不凑巧,柳尚书不在了,我还在。要杀柳蓑,怎么都轮不到你。”

    此人身后跟着一个黄帽青鞋手持绿竹杖的青年扈从。

    李宝箴问道:“怎么可能是你?!”

    “无巧不成书?”

    陈平安站在椅子后边,伸手重重按住柳蓑的脑袋,轻轻拧转,微笑道:“好的不学,偏偏这么不学好,小心真的会死。”

    李宝箴想要以心声言语,想要喊出大哥的名字,却发现自己只能“哑口无言”,别说开口说话,练气士的心声手段都毫无用处。

    接下来李宝箴就惊骇发现,此时此地的陈平安,竟然拥有一双粹然的金色眼眸。

    ————

    一片孤城彩云间。

    白帝城内,这处真假混淆不清的太虚境地,飞剑无数,动静无序,快慢不定,看久了,兴许连所谓的动与静都没了界线,如此数量庞大的飞剑,是郑居中耗费三千年光阴,一把把花钱购买、收受供奉、秘境搜集、或是“对照真迹临摹”,郑居中亲手炼制仿造而来,即便如此,依旧有大半数量的飞剑,是郑居中通过长年累月的大道推衍、演算“空想”而来。

    抬头仰视一幅天象星图的郑居中收回视线,“这条路,大概是行不通了。”

    另外那个郑居中则摇头道:“未必。”

    “穷尽人力之心智,都只能是这样了,难道找别人帮忙,问题是又能找谁,人间已无崔瀺。”

    “再等等看。”

    “比如先跟白玉京寇掌教下出那盘棋?”

    白玉京寇名,道法高如龙。

    吾有屠龙技,把剑请君看。

    除了郑居中,历史上来过这处秘境的白帝城修士,好像就只有开山弟子傅噤和关门弟子顾璨。

    剑修傅噤曾经在此枯坐一月有余,无所得。

    顾璨要比师兄傅噤更加无欲无求,只是问了师父一些很门外汉的问题,“剑修有了飞剑,若无师承和家学,懵懵懂懂之间,需不需要自己寻找那把飞剑的本命神通?”

    “当然需要,只是其中难易之别,悬殊若天壤之分。剑修寻觅和勘验飞剑神通,如入水摸鱼,有些隐晦,水深,就需要耐心摸索一番,有些浅显,了了可见,就不用如何费劲了。至于水深水浅,跟飞剑品秩高低没有关系,都是碰运气。很多飞剑的神通,却分明如龙游浅滩,剑修轻而易举,扯住龙须就可以拽上岸,成为自家物。有些本命神通却如一尾小鱼游于海底,剑修耗费大力气去寻找,还是收获很少,只能自嘲一句,聊胜于无,造化弄人。在这中间,就有很多未来扬名一洲的大修士,其实都是身份隐蔽的剑修,只是不好意思承认自己是剑修而已,修道天资好,登高之路势如破竹,但是受限于飞剑品秩,导致练剑资质太差,所以羞于启齿,不敢以剑修自居。要说天下剑修,之所以几乎没有山泽野修,一来源于山上门派在外寻觅剑修胚子,不遗余力,稍有璞玉,就带回山上小心雕琢,不惜耗费财力去栽培,再者一把本命飞剑的孕育而出,有迹可循,剑气长城,北俱芦洲,宝瓶洲的古蜀地界,还有浩然其余几处风水宝地,出现剑修的可能性,要远远超过别地。”

    “有两把甚至是更多本命飞剑的剑修,或是一把飞剑却有数种本命神通,是不是就有了先天优势?”

    “对剑修自己而言,当然是如此。飞剑与飞剑之间,以及退而求次的本命神通之间,两者相近的‘解释’,或是两者相反的‘互补’,都有不同程度的增益。但是放在所有剑修和历史中去,也不见得。比如你师祖,就只有一把本命飞剑,但是一切与水法有关的飞剑,任你千百剑修的飞剑叠加在一起,对上那一把,也还是群臣觐见君主一般,只能俯首。”

    “每把飞剑的命名,是不是一门大学问?我听说飞剑的名字,就是山下武夫的拳法招式,不宜外传,不可泄露。”

    “排除那种剑修故弄玄虚或是盲人摸象的取名不谈,一把飞剑,名字取得太大,就是名不副实的空架子,还会名实相冲,继而影响到飞剑的本命神通。名字取得太小,就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1854/29648564.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1854/29648564.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