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仙侠修真 > 剑来 > 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何日不是元宵
    (祝大家元宵快乐,龙年大吉~)

    浩然天下的陈平安,宝瓶洲的落魄山,无形中成了一处兵家必争之地。

    就像那号称天下之腰膂也的雄城巨镇,任你是再大的大势,还是绕不过去。

    欲知谜底为何,要问此山此人。

    老秀才既忧心又揪心,轻轻抽动鼻子,嗅了嗅,好似翻开一本兵书,如闻浓重硝烟味。如何是好?

    事关重大,小陌和谢狗立即赶来院子,便听到老秀才小声提醒道:“羡阳,切记,不要冲动行事。”

    刘羡阳故意板着脸说道:“放心,刀斧手都是先等摔杯为号再砍人的。”

    谢狗有些佩服刘羡阳的定力,这家伙真是心大且宽。

    姜赦那厮说来就来,自家山主说打就打,都不是啥客气人呐。

    空手登门本就讨人嫌,你们倒好,不借机攀个亲戚就算了,反而跟讨债鬼似的。这事闹的,该怎么收场?谢狗憋了一肚子闷气,忍不住斜瞥一眼五言,后者还以好友一份歉意笑意,对不住,连累道友了。

    老秀才哑然失笑,拍了拍刘羡阳的胳膊,“不要总觉得亏欠陈平安什么。”

    一座灵犀城代城主的私家庭院,当下就数女修五言的处境最为尴尬,刚登船那会儿,她兴许还能算半个外人,如今却是半个仇寇了。妇人几次望向裴钱,都是一厢情愿,得不到那边任何回应。可是能够多看裴钱几眼,五言却已经心满意足,不是那种让人一见便觉惊艳的容貌,扎丸子头发髻,露出高高的额头,细长的眉眼,冷冷清清的神色,裴钱哪怕遇上这种措手不及的变故,依旧眼神坚毅,没有半点失魂落魄的颓丧气态。

    大概在五言眼中,这般出类拔萃的女子,不唯有近代百年,不唯有浩然天下,是有史以来,整座人间的木秀于林者。

    裴钱越是如此“出息”,就让五言愈发觉得愧疚,当面而立,无言以对。

    刘羡阳沉默片刻,说道:“荀先生可能想岔了,要说为了朋友两肋插刀,豁出命去不要了,陈平安做得到,我当然也做得到,所以我不觉得如何亏欠陈平安,没必要,摊上我这么个不着调的朋友,该他陈平安倒霉,刘羡阳该说什么话,该做什么事,该如何跟朋友相处,一直心里有数,没变过。可是这么多年来,一想到他当年到处求人,求药铺杨掌柜救人,求邻居王朱讨要槐叶,求督造宋长镜讨要一个公道,我就心里难受。”

    老秀才嗯了一声,抬臂握拳,神色恍惚间,轻轻敲了敲心口,“感同身受。比如我也是很后来,才知道那么骄傲的一个学生,只是为了帮先生多卖出百来本书,就在酒桌上跟人低头敬酒。每每想起,心里也难受。”

    穿着、换过一双双草鞋走过那段惨淡岁月里,刘羡阳的存在,之于泥瓶巷的陈平安,恍如一直活在隆冬严寒里,可哪怕天是灰蒙蒙的,未来总是瞧不真切,可到底心中明了,那天上,是有太阳的。

    不独有陈平安,许多出身相似、境遇相仿的黯淡人生,就像长久走在一条狭窄阴暗的小巷,偶尔抬头看天,总归有一线光亮,如同一条……出路。

    刘羡阳径直问道:“姜赦到底是怎么想的?”

    他毕竟不是小陌、白景这类写那些亲笔书写老黄历的远古道士,人物的性格一事,唯有亲身领教过,才有定论。

    实在是,若是真心要与裴钱认亲,何必故意跟陈平安结仇。

    老秀才满脸为难道:“要问为何当好人做好事,归根结底,总是一种心思。若说为何不近情理,枝叶繁芜,就有千般缘由。”

    哪怕姜赦的道侣还在场,小陌说话就不太客气了,“好猜,姜赦无非是将兵家初祖的头衔看得极重,将裴钱看得很轻。”

    这还是因为裴钱当场,小陌不忍心说重话。远古岁月,修道之士,慕道念头坚定、道心纯粹一说,绝非溢美之词,远没有后世诸多被善恶、好坏所困扰。无论是佛门的伏心猿降意马,还是例如道家的斩三尸之法,或是炼气士笼络概括,一言以蔽之的“心魔”,都是修道路上的大寇,求仙得真途中的“山中贼”,裴钱既然是昔年姜赦独女那一世的仅剩一丝粹然“恶念”,就必然是这一生证道契机所在,当断则断,心境上不可有丝毫的拖泥带水。

    大寇是吾心,道贼在自己。

    “好不容易等到三教祖师散了道,姜赦想当然,觉得有机可乘了,就要再来一场开天辟地的壮举,要为新篇章做个序文,总觉得舍他姜赦其谁。杀了我家公子,立即昭告天下,好似战场上的斩将夺旗,他姜赦就有了声望,方便他聚拢兵马,一鼓作气,掀翻旧天地。”

    说到这里,小陌嗤笑一声,“他姜赦,这兵家。一万年了,还是老样子。”

    五言欲言又止,终于还是止住了话头。她还是担心火上浇油。

    小陌说道:“只是不得不承认,古往今来能成大事者,往往是姜赦这种狠得下心的枭雄,最擅长杀英雄。”

    老秀才有意无意岔开话题,笑道:“一般而言,身陷死地,危难之际,爱而从之者,或有一二,不敢奢望再多了。我这学生,却有你们都肯为他出死力,不计代价,说明他做事是公道的,做人是可取的。有这样的关门弟子,我这当先生的,眼光是好的,心里是自豪的。”

    老秀才一边自言自语,一边开始在院中踱步,时不时伸展手臂,扭动脖子,就像那上了年纪、致仕还乡的老人,慢慢走着,临时起意,“反正急也急不来,不妨手谈一局。有无高手?帮忙讨个好彩头嘛。哈,‘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孩儿辈破贼矣。’岂不美哉。”

    可惜没有人答应陪老秀才下一盘棋,谢狗见有些冷场,她最受不得这种谈天把天给谈空了的尴尬场景,便自告奋勇道:“我来我来!”

    老秀才想了想,看着那个跃跃欲试的貂帽少女,估计是个喜欢说“让我悔一步”的臭棋篓子,还是摆手道:“算了算了,下棋最费精神,就不空耗心力了。”

    老秀才捻须沉吟许久,没来由说道:“道祖五千言,其中有说损有余而补不足,天道也。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唯有道者,能有余以奉天下。”

    刘羡阳点头道:“这就是如今山上仙家‘供奉’一说的依据。”

    天生地养,是为供给。登山修道,当需奉还。这种欠债还钱,就是天经地义。

    老秀才感伤道:“人间有余者太多闲余,不足者毫无立锥之地,最少数量的人,拥有了最多的物,就是一种头重脚轻,如人得病,昏昏沉沉。大道运转却不会停息,所以就要变天,就会有诸多预兆,异象横生,山下世族门阀的田地,山川灵气的归属,世俗的金银财宝,山上的神仙钱,等等,都要全部打散,重新布置一番。于是就有了三教祖师的散道,试图平和天地,调和阴阳。万事开头难,他们想要给一本写了万年的旧书,收个尾,再为人间新篇,开一个好头,写个还算漂亮的楔子。”

    五言终于开口说话,这句话分量很重,“更需要有人,来替天行道。”

    当年蛮荒周密是如此心思,如今青冥天下的那个张风海,想必也是如此,做法不同,道路有异,却是一般无二的大志向。

    刘羡阳找了个地方,背靠廊柱,双臂环胸,开始闭目养神。

    谢狗扭扭捏捏,说了句略有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嫌疑的公道话,“不管怎么说,姜赦都是登天一役过后、共斩兵解之前的第四人。”

    姜赦毕竟是远古人间所有道士公认的第四人。

    所以她的言外之意,再简单不过了,姜赦这尊兵家祖师爷,真的很能打,山主你一定要悠着点啊。

    不必求胜,活下来就是赢了。

    姜赦若是道行不济,道祖当年岂会亲自下场?不得不跟姜赦捉对厮杀,单挑一场。

    剑修白景一向自视甚高,却不觉得自己有什么资格与道祖掰手腕。半点想法都无。

    谢狗频频以眼神暗示,老秀才你怎么不干脆再次搬出小夫子?麻烦一次是麻烦,欠两次人情不也是欠,我辈江湖儿女,只管快意恩仇,何必太过珍惜脸皮。

    老秀才却好像没有注意到谢狗的提醒,只是下意识正了正衣襟,自顾自说道:“最为可贵可敬之处,是当年登天之前,那些先烈,那些先贤,那些道士书生们,他们就没有想过自己能够活下来,他们根本无所谓后世是否记住他们的名字,道号,最关键的,是他们更没有想过他们能赢!”

    停顿片刻,老秀才望向貂帽少女,笑问道:“谢姑娘,你当年作为第一位登上天庭的女子,收剑之后,当时心中作何感想?”

    谢狗咧嘴一笑,“想法简单,就四个字,‘真的赢了?’”

    当时的白景,浑身浴血,身上法袍被两种颜色的鲜血浸透,既有猩红色的,也有金色的,疲惫不堪的女子,耷拉着眼皮,她的第二个想法,就是老娘这次定要睡个饱觉,万事不管了。

    老秀才继续说道:“多少古豪杰,已是地仙身。其身份、处境,这就像如今被天地、文庙和朝廷封正的山水正神,得了一副再不被天道镇压的自在身。依旧舍生忘死,慷慨而已。”

    “为何?”

    “要为后世一切有灵众生,趟出一条宽阔大道来。”

    “这条道路,名为自由。”

    听闻此言,五言眼神异常明亮,哪怕是处于敌对关系的位置上,仍然由衷钦佩这个老秀才的胸襟气度。

    与我为敌者,不全是小人。兴许有瑕疵,有疏漏,有过错,却依旧可以是自有气量、眼界和作为的“大人”。

    眼前这位年纪不大的佝偻老人,若是生活在那段峥嵘岁月里,一定也会与他们并肩作战,一定也会作出无比年轻气盛的壮举吧。

    五言略微思量,开口询问一事,她是早有腹稿的,“请教文圣,道祖说道德,至圣先师的仁,小夫子的礼,亚圣的义,余斗恪守的规矩,陈山主苦苦追求的无错,各自学问根祇,底色便不是功利吗?”

    妇人并无半点咄咄逼人的气态,更像是一种诚心诚意的请教、甚至是虚心问道。

    老秀才说道:“要想真正掰扯清楚这件事,其实得问我那首徒。”

    “要想讲好某个大道理,不止在心平气和的几句、几十句‘话’里边,更在最是消磨耐心的千百件‘事’上边。耐不得烦,便说不好道理。”

    老秀才笑了笑,“命名为功利也好,说成是事功也罢,无非是最大限度,在不损个人私利的前提下,孜孜不倦谋求众生最大的公利。此即天心,几近道矣。一理不明,万理蒙昧。”

    老秀才缓缓道:“国之大事,唯祀与戎。三教一家,历来不是三教小觑兵家,而是既敬且畏你们法家。要说打江山,欲要得天下,当然少不了兵家,乱世之中,诸子百家,少了谁都成,唯独不能少了你们兵家。我虽是好拽酸文的读书人,却也敢认此理。披坚执锐,拳开天地,斩却荆棘,要为死气沉沉、上下不通、四面皆壁的昏暗世道,硬生生闯出一条生路,定要让那命贱如草的乱世,变成共话桑麻的太平盛世。兵家要是都不厉害,谁敢说自己厉害?只是啊,等到大局底定,皇帝坐江山,文武守天下,又何曾容易了。任你立起万千法条,刑罚千万人,总归是不够的,远远不够。五言道友,你可知兵家为何很难立教称祖的根源所在?反观儒释道三教,却要顺当许多?绝不仅是姜赦当年‘意图谋逆’,铸下大错,导致兵家失去这个唾手可得的头衔那么简单的。你当然可以说,后世有太多三教子弟读坏了心思,念歪了经文,修偏了道法,可是你该清楚一个事实,至圣先师,道祖,佛陀,他们几个,气量,胸襟,眼界,道与术,都有。他们还不至于小气到故意针对你们兵家。你亦可以说有朝一日,以道侣姜赦的才情和手腕,当真兵家为尊了,一家独大,统一了人间,也可以让三教与诸子百家学问为辅,一起修补人心、世道,无非是分出个主次,怎就不成了?还不是你老秀才,只因为屁股坐在文庙里边,有了亲疏,就要拉偏架?非也,在我看来,若是追本溯源,就在于三教宗旨,殊途同归,其根本学问,都在如何压制欲望一事上,慎独,寡欲,守心等等。”

    “兵法兵法,兵家法家不分家。兵家太过顺从人心之欲望,一味推波助澜,擅长因势利导,挑动人心,虎狼之师,铁甲铮铮,势若洪水。斩将夺旗,以首级论功,百战百胜,所向披靡,破阵灭国,人人皆想建立不世之功。单靠法家治水堵而不疏。粗浮人心一起,再想压下欲望,就是难上加难了。”

    五言满脸讶异,这是第一次有人与她说这个道理。

    裴钱欲言又止,刘羡阳轻轻摇头,示意她不必说什么,且余着。

   &nbs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1854/496162.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1854/496162.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