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恐怖灵异 > 我的公公叫康熙 > 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 得赏
    因为下雨加上绕路的缘故,原本四百多里地,走了将近一个月。

    到了闰六月初四,圣驾一行才抵达热河。

    成年皇子的安置之处,在行宫之外西南处,紧邻着行宫。

    青山碧水之中,是一个个的院子。

    这些院子,都是内务府的官房,散落在行宫周围。

    不过大致也分了区域,皇子宗亲一个区域,随行大学士、内大臣等在另一个一个区域。

    这些院子外头,又分布着八旗行营。

    难得的是,不仅气候凉爽,还因海拔高的缘故,没有那么潮湿。

    “福晋,比海淀凉快…”白果扶着舒舒,下了马车。

    舒舒点头。

    眼前景色,跟冬日截然不同。

    这个高原峡谷,确实是宜人之所。

    只是官房盖的小,就算是皇子们的住处,也只有两进的院子。

    当时修建行宫的时候,水泥还没有开始使用,依旧是砖木修建,因为配房就都有限。

    等到舒舒进了院子,看着白果、腊月她们将屋子铺陈得差不多了,外头就有了动静。

    是十三福晋过来了。

    两家的院子挨着。

    “九嫂,我想要问问以后定省之事…”

    十三福晋道。

    要去给太后定省。

    这次来的三个皇子福晋中,十三福晋最看重此事,因为亲婆婆敏嫔也在,不好失了礼数,心中忐忑的很。

    舒舒道:“我也没主意呢,咱们去问问大嫂…”

    妯娌两个又到了东边大阿哥的院子。

    皇子们都在御前伴驾,倒是无需要避讳什么。

    大福晋这里,听了两个妯娌来意,也犹豫不决,道:“要不…明早去给皇祖母请安,问问皇祖母怎么吩咐。”

    天天过去,肯定不方便;要是太后没有专门吩咐,或许可以跟在京城似的,逢五逢十。

    舒舒与十三福晋是小的,只有跟着的份。

    略坐了坐,她们两个就回了…

    行宫里,群山围绕之下,宫殿就显得稀疏。

    不过两年功夫,修建到这个地步,康熙已经心满意足。

    剩下的宫殿,慢慢添置就是了。

    当年畅春园,也不是直接修建成的。

    他安步当车,看着周遭景色。

    太子、大阿哥、四阿哥、九阿哥、十三阿哥跟在旁边。

    几位没成丁的小阿哥安置去了,他们只能松快到今天,明天就要开始上课。

    皇子师都随扈而来,一路上也没有懈怠功课。

    九阿哥扬着脖子,看着远处的山峰,跟十三阿哥道:“那瞧着可比西山高,上面指定比行宫里还凉快…”

    十三阿哥顺着他所指,眺望过去,隐隐约约地看到有个简单的小亭。

    他就道:“修了凉亭,倒是可以上山观日…”

    九阿哥摇头道:“就算上去,远处也是山连着山,没什么看头。”

    行宫所在是高原山谷中,往西南方向望下去,则有不少平川。

    太子跟四阿哥都不约而同地望过去。

    那边距离行宫十来里地,旁边有驻军营地,还有空地,正好可以作为蒙古王公来朝的营地。

    大阿哥则是在在心里盘算着热河的驻军,除了圣驾从京城带来的,还从锦州大营拨了四百人过来。

    两处人马加起来,如今热河行宫这驻防总数就有将近三千人。

    两黄旗大营挨着行宫,就在行宫北面。

    正白旗在西南。

    下五旗大营要远些,其中最远是镶蓝旗跟镶红旗大营。

    除了八旗满洲,还有八旗蒙古二百余人。

    圣驾出巡,随扈八旗披甲越来越多了,早年圣驾北巡的时候,所带人马只有几百、一千出头。

    如今都是两千到三千人。

    如此一来,这圣驾出巡的人马嚼用也跟着翻番。

    也就是这几年户部库银宽裕些,否则这一年下来抛费可不少。

    京城八旗那么多闲丁没有差事,不知道会不会往热河迁些人口。

    康熙拿着折扇,看着四周景色,也在留心儿子们的反应。

    太子跟大阿哥越来越寡言了。

    四阿哥脸色紧绷着,苦大仇深的。

    倒是九阿哥与十三阿哥两个小的,看着没有那么多心事。

    康熙就对九阿哥道:“行宫修的不错,当赏…”

    九阿哥听了,眼睛一亮,立时顺杆爬道:“汗阿玛,那要不就赏儿子几个铺子?这买卖街修建了,也不能白搁着,要不儿子就赁几个铺子,将饽饽铺子、餐馆开起来?”

    在行宫大门前头,跟草原驻地中间,有一条买卖街,都是二层的商铺。

    这些都是内务府造的官房,可以从内务府租赁,并不买卖。

    康熙看着他道:“总共在这里住不了几个月的功夫,折腾什么?”

    九阿哥道:“铺子盖好了,闲着冷清,总要有人抛砖引玉。”

    再说了,又不是只今年一年,要是往后圣驾年年来呢?

    这买卖街也能兴旺几个月。

    康熙没有立时回答,而是望向其他几个儿子,道:“你们几个呢?要不要铺子…”

    这种内务府收租的铺子,赏下来,就算自己不使,直接转租出去,中间收租子也能有个进益。

    太子矜持着道:“儿臣日常供给,都在宫里,什么也不缺,就不要了,汗阿玛赏其他人吧。”

    关键是紧邻着行宫,他也不好安排人过来开铺子。

    可要是转租出去,几个小钱,没有什么意思。

    康熙点点头,望向大阿哥。

    大阿哥想到了几个女儿的嫁妆,正需要采买些好的皮毛,本打算安排人往盛京去的,如今在热河有热河的便宜。

    每次蒙古王公来朝,也算是一个小型的集市。

    他就道:“那儿子沾沾九阿哥的光,也求个铺子,回头收些皮草,家里人用着也方便。”

    康熙听了,微微满意,幸好没说要开酒坊,总算是晓得为父之责。

    他又望向四阿哥。

    四阿哥道:“儿臣也求一间,可以开个香烛店。”

    蒙古王公上下信奉黄教,这行宫附近也营造了寺庙、道观。

    到时候开一间香烛店,也算适用。

    康熙不置可否,望向十三阿哥。

    十三阿哥心里将“衣食住行”念叨了一下,笑道:“那儿子开个布庄,除了布匹绸缎,再加上羊毛呢跟羊绒呢…”

    康熙见他们都有成算,心里也满意几分。

    就应该如此,都是成家的人,接下来该立业了。

    盛京的铺子,都在老牌子王府手中。

    这热河行宫的铺子,康熙乐意贴补给儿子们。

    他想了想,道:“九阿哥规划营造行宫有功,赏四间铺子收租,剩下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2008/61551082.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2008/61551082.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