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恐怖灵异 > 重生99做汽车巨头 > 第828章 划时代的合作谈判,开启全新纪元
    第818章划时代的合作谈判,开启全新纪元

    如果说联合火箭航天公司的人看到了猎鹰9号改进型成功发射之后的心情比较复杂的话,那么高通这些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股东的心情就完全是满满的喜悦了。

    高通总裁保罗直接给英特尔的欧德宁打了个电话。

    “欧德宁,猎鹰9号改进型已经研发成功,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星链卫星系统距离成功更进一步了。”

    “英特尔要是现在上车还来得及,继续等下去的话,代价就越来越大了。”

    作为美利坚芯片巨头,英特尔之前拒绝高通的邀请,没有跟着一起投资马斯柯的星链。

    这让保罗一直都是耿耿于怀。

    虽然在手机芯片行业,英特尔的影响力非常薄弱,完全没有办法跟高通相提并论。

    但是在保罗看来,将来的5g通信与星链结合,不管是高通还是英特尔,都需要接受这个局面。

    否则到时候一些芯片企业继续支持传统的基站模式来发展5g,就会导致美利坚国内的5g通信局面出现一定程度的混乱。

    这是保罗不希望看到的局面。

    “也许南山半导体现在的发展重点不在电脑cpu上面,但是谁知道将来人家会不会进入到这个市场呢?”

    这个发展会直接影响高通在手机芯片行业的地位。

    “这一点,是我们英特尔非常坚信的事情。”

    哪怕是再过个十几年,手机和pad的普及率非常高了,但是并不意味着就不需要电脑了。

    全球每年的电脑销量,不会出现明显下滑的情况。

    美利坚内部的企业,也绝对不是铁板一块。

    最终大家是不欢而散。

    保罗还想着劝说,不过欧德宁是完全听不进去。

    “反正最终都是会由消费者来买单,说不定这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呢。”

    要不然他干嘛那么积极的去推动各路芯片企业加入到马斯柯的星链计划之中?

    5g基站的修建费用,又不需要高通支付!

    “英特尔如果一直是这个态度,那么将来你们一定会后悔的。”

    那时候,家家户户也一样都会需要属于自己的电脑。

    “难道你们英特尔还是希望各路运营商耗费大量的资金去修建基站吗?”

    整体的电脑市场并不会变小,反而会因为非洲、东南亚等地的市场扩大而不断的扩大。

    “这对于电脑的进一步发展来说,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只要牢牢的占据这一部分市场,英特尔的好日子就能一直过下去。

    欧德宁语气坚定的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到时候英特尔就算是想要后悔也没有用了。”

    “科技行业现在发展的很快,英特尔的优势很快就会慢慢的消失。”

    趁热打铁!

    “保罗,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能够搞定可回收利用火箭,我非常的高兴。”

    “但是这件事情跟英特尔没有太大的关系,我们的发展重点一直都是在电脑cpu上。”

    “不管将来手机和pad如何发展,大家对于电脑的需求一直都是存在的。”

    这是保罗绝对不能接受的事情。

    但是至少短期内,他们不想介入到启明星科技跟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之间的纠纷之中。

    ……

    英特尔肯定也会做一些其他方面的芯片尝试。

    感情这些钱不需要英特尔出,你们就无所谓了吧?

    这些钱也不用我出啊!

    但是如果美利坚这边不推动星链的发展,华夏那边的星链就要垄断全球市场了。

    只要是在办公室上班的人,基本上就不可能不用电脑。

    “运营商每年挣了那么多的钱,耗费一些资金去修建基站也没有什么问题。”

    当然了,欧德宁肯定也不是那种不思进取的人。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的这个观点确实也是没有问题的。

    要不是为了“大局”着想,他真的是不想跟欧德宁废话。

    哪怕是美利坚这边通过政策来限制启明星的星链进入,最终也是没有办法完全杜绝卫星电话的使用的。

    哪一个地方都是有争执,有矛盾的。

    欧德宁这么一说,保罗觉得嗓子里有点发甜,一口血似乎要往上涌。

    “星链的优势是毋庸置疑的,如果以后每一台电脑都能跟星链相连接,不需要wifi,不需要网线就能直接上网。”

    在一些地方反而能够出现不断增长。

    “那么5g的建设,就必须开始提上日程了。”

    “而我们的4g建设已经在大规模的推广,华夏那边应该也很快就会正式的进入到4g时代。”

    保罗现在对“你是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这句话有着越来越深刻的领悟。

    这句话不是只有华夏人能够理解,美利坚人也一样如此。

    就在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9号改进型成功发射的三天后,它们又使用旧款的猎鹰9号进行了星链卫星系统的第一颗卫星的发射,算是正式的拉开了星链的建设工作。

    这些火箭之前就已经生产出来了,不进行发射的话,那也是浪费。

    所以哪怕是可回收利用的版本已经成功研发出来,也不影响它们继续使用不可回收的猎鹰9号来发射第一颗星链卫星。

    这一次的发射之后,全球层面,星链算是正式的进入到了一个新的竞争赛道。

    其他的竞争对手,距离美利坚和华夏都还有比较远的距离。

    “韦尔纳,按照目前我们的进度,等到可回收火箭成功研发,估计美利坚和华夏那边都已经完成了星链的组建工作了。”

    “我觉得可能需要重新考虑星链方案,要不然很难得到各路股东的支持。”

    约瑟夫作为欧洲航天局技术中心的主任,对于行业发展情况自然是非常关注的。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官宣自己成功发射了第一颗星链卫星,他就立马找到了局长韦尔纳,商量着今后的发展方针。

    欧洲宇航局的组织架构比较特别,股东更是比较特别。

    或者说用股东这种企业形态的词语来形容都是不大贴切的,毕竟它们算是欧盟旗下的一个机构。

    各个成员国出资来支持它们的发展,希望通过这些努力来跟美利坚和北极熊抗衡。

    这种机制下面,其实注定了欧洲航天局的工作效率是比较低的。

    再加上一些优秀的人才都被美利坚那边给吸引走了,它们自己想要搞出点新东西出来,难度就可想而知了。

    星链这种东西,虽然大家都知道很重要,很关键,但是你要是搞不定它,说什么都没有用。

    “如果我们现在重新考虑星链方案,那就意味着要放弃星链计划了。”

    “毕竟越到后面,我们的差距就越大。”

    韦尔纳听了约瑟夫的话,倒也没有勃然大怒,而是颇为认真的跟他交流了起来。

    毕竟现在是什么局面,他也是比较清楚的。

    “或者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请启明星科技来帮助我们发射卫星?”

    “不去纠结火箭技术,单纯的研发星链卫星的话,其实难度就降低了很多了。”

    约瑟夫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提议。

    过去那么多年,欧洲航天局跟nasa合作过,跟北极熊也合作过。

    现在开始跟华夏那边合作,似乎也不是不可以啊。

    “我们的星链注定是会跟启明星科技的星链形成竞争关系,他们能否愿意帮助我们发射卫星?”

    韦尔纳提到了一个许多人都会纠结的问题。

    这就相当于奔驰汽车去找宝马汽车帮助自己生产发动机或者其他重要的零件。

    一般情况下,大家都觉得这个方案是不大合适的。

    “启明星科技是华夏的一家民营科技企业,华夏的相关政策民营企业进入到航空航天领域里头,为的就是推动航空航天产业的市场化发展。”

    “对于启明星科技来说,它们肯定也是希望尽可能多的获得一些其他公司的商业订单,而不是全部依靠公司内部自己的发展计划来发射卫星。”

    “当然了,它们给内部发射火箭的成本跟对外商业合作的肯定会有差别。”

    “但是只要它们的报价不是特别的离谱,就有可能还是比我们自己去研发火箭要便宜很多。”

    “毕竟我们的可回收火箭哪怕是研发出来了,不管是研发成本还是生产成本,肯定都是要比启明星的高很多。”

    “既然如此,不如干脆找一个成本比较低的方案,哪怕是将来星链计划要调整,也不会有太高的沉默成本在里头。”

    约瑟夫这么一说,韦尔纳张了张嘴,最终什么都没有多说。

    因为他发现自己似乎有点没有办法去反驳这个观点。

    既然觉得这个方案有道理,有可行性,他自然也就快速的将它提上了日程,并且亲自飞往华夏,跟启明星科技商讨这方面的合作。

    ……

    “曹总,欧洲航天局后天要过来跟我们商讨发射卫星的大项目,这个项目很可能跟它们的星链项目有关系。”

    “我们到时候是否要跟它们合作呢?”

    涉及到这种大方向的事情,赵思宇肯定是不敢自己独自决策,要跟曹阳先汇报。

    “这么突然的就过来跟我们商量卫星发射业务,看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那边的星链计划正式启动,还是给他们带来了不少的饿压力啊。”

    曹阳稍微想一想,就能推测出欧洲宇航局那边的局面了。

    至于为什么对方找到启明星科技,而没有找到美利坚那边,显然就是成本问题了。

    不管是找谁发射卫星,在能满足发射要求的情况下,肯定是找便宜的。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他们也不怕启明星科技乱报价。

    因为启明星科技这边没有办法合作的话,他们还可以找到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去合作。

    曹阳和赵思宇自然也都是清楚这个情况的。

    “是啊,欧洲航天局成立的目的就是跟北极熊和美利坚竞争,确保欧洲在航天事业上面不会落后于世界。”

    “星链的重要性大家都是知道的,欧洲航天局现在自己没有办法搞定星链的事情。”

    “这种情况下,找我们合作,倒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案。”

    赵思宇的这个认识,基本上也算是看透了欧洲航天局的实际局面。

    “到时候可以带他们去现场参观一下启明星9号和max的生产线,大大方方的给他们展示一下我们的技术优势。”

    “当然了,报价方面虽然不能报的太夸张,但是也不要客气。”

    “发射一次的价格,怎么也不能低于3000万欧元。”

    “当然了,如果发射次数比较多的话,后面可以适当的进行降价。”

    一枚启明星9号的生产成本现在已经可以做到1个亿以内了。

    毕竟发动机那些东西已经开始规模化的生产,成本开始快速的下降。

    但是这是启明星的生产成本。

    按照太空探索技术那边的情况来看,一枚猎鹰9号改进型的生产成本,还是要去到6000万美元左右。

    这个价格是启明星9号的好几倍。

    虽然可重复利用之后,单次的成本可以降低到火箭生产成本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但是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也不是做慈善的。

    它们对外报价的单次发射价格,曹阳觉得不会低于5000万美元。

    毕竟它们也是要挣钱的。

    再说了,就算是5000万美元一次的价格,也是比nasa的其他火箭发射成本要低一大截了。

    这个成本优势已经足够在市场上厮杀了。

    一味地把自己的最低成本报出去,并没有什么好处。

    既然是高科技行业,自然也要有高利润才行。

    “3000万欧元的一次的价格的话,会不会太高了一点?”

    赵思宇是知道启明星9号的生产成本的,按照现在的汇率,一次发射的价格就可以生产三枚火箭了。

    而可回收利用之后,单次的成本又更低。

    最终如果按照这个价格发射,那么启明星科技这边的利润可以去到900,甚至更高。

    这绝对是暴利了啊!

    “我们报价,对方肯定是要砍价的嘛。”

    “只是合作几次的话,那就是3000万欧元的价格,但是如果能够合作十几次,甚至几十次、上百次的话,价格就不一样了。”

    “我们可以给一个阶梯价格,第1~5次是3000万欧元,以后每多5次就下降100万欧元。”

    “最终可以一直降低到2000万欧元,甚至发射数量足够多的时候,底线可以降低到1500万欧元。”

    钱要挣,生意也要做。

    多发射几次,其实也可以摊销启明星科技自己的星链成本。

    这种收益其实是双重的。

    所以欧洲宇航局这边送上门来合作,曹阳绝对是支持的。

    甚至他主动的提出要阶梯价格的方式来诱惑对方多发射几次。

    这样子就可以实现双赢了。

    “如果是这个方案的话,那么它们应该还是有可能接受的。”

    “当然了,最开始的报价可能就不能是3000万欧元了,我们得往高提一提。”

    “那样子才好留下一些降价的空间出来。”

    赵思宇听了曹阳的话之后,心中也有数了。

    这个合作一旦落地,也算是一个划时代的合作了。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241612/62417713.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241612/62417713.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