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恐怖灵异 > 隆万盛世 > 883意见一致
    按照魏广德提出“代理人战争”的模式,对大明其实才是最有利的,这是几天商议后,李春芳得到的结论。

    虽然有些不可思议,但真要细算才会发现,为此大明只需要付出些铁器和粮食,就能让草原势力互相攻伐,而最后都被削弱。

    不管最后是把汉那吉还是辛爱黄台吉获得最后的胜利,蒙古人的势力都大幅下降了,对大明的威胁自然也最小。

    甚至,如果得不到大明的支持,新的大汗出现在草原上的时候,恐怕连想要活命都得看大明的态度。

    因为战争已经让他们极度虚弱,那时候不是向南寻找生存空间,而是要想想该怎么活下去。

    其实,类似的计谋,在春秋战国时期,还有后来的三国和宋朝时都曾经大量使用,本质上就是反间计的一种变形。

    只不过,在大明君臣都不怎么了解蒙古内部情况的时候,没人会去想这么操作。

    而且,那个时候确实也没地方下手。

    可现在把汉那吉降明,给明朝了解蒙古社会带来了机会,魏广德也因此想到了这个方式削弱蒙古人的实力。

    虽然有难度,但只要操作成功就会获得巨大收益。

    但也因为操作难度,内阁里对魏广德的提议支持声并不高,只有殷士谵明确支持,其他人都很是怀疑。

    相应的,他们更愿意选择张居正提出的方案,在大同和俺答汗进行一场大决战,彻底削弱来自北方草原的威胁。

    可是现在情况就不同了,大同的总督和巡抚所提建议里,就有和魏广德不谋而合的地方,这说明这条计策也是有一定可操作性的,否则下面的人绝对不会提出来。

    要知道,负责执行的可就是他们,若是难度大到不可能实现,他们也绝对不会傻傻的提出这条方案来。

    打,未必能打赢,防守却是无妨,都这么多年了,只要边将严阵以待,蒙古人也是打不进来的。

    只要拖上几年,等俺答汗老死,草原上就可能因此陷入一片混乱,大明从中渔利。

    李春芳还在思索的时候,次辅高拱已经走了进来,和他随意打个招呼后就坐下,等着他的下文。

    李春芳也在这个时候回过神来,把刚送来的奏疏递给高拱,让他先看看。

    高拱的态度,李春芳也已经习惯了,只是不想和他多做纠缠。

    甚至,也是因为高拱这样的态度,让李春芳更不想这么早就退出政坛。

    只要他坐在这个位置上,不犯错,高拱就拿他毫无办法。

    若是敢对他用强,只要把消息散播出去,高拱就很难在朝堂上混了。

    只是可惜,高拱始终没意识到,他对李春芳的强势,其实起到了反效果,不仅没有让他生出退意,反而更加坚定他留在朝堂的决心。

    高拱很快也看完了王崇古的奏疏,低头思索起来。

    他所谓的上中下三策,其实是按照事态发展所定出的策略,与其说是三策,倒不如说就是一策。

    先是争取借此和俺答汗进行和谈,拿到大明想要得到的东西,包括赵全等反贼和被掠人口,争取俺答汗答应封贡,做为条件就是大明同意和蒙古人进行互市。

    若是达不成条件,则就是兵戎相见,进入所谓第二策,大明防御,顶住蒙古人进攻,坚持不放还把汉那吉。

    至于三策,那都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才能实行,毕竟只要俺答汗不死,这条计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

    而相对来说,张居正提出在大同和蒙古人决战就简单许多。

    大明虽然会为此付出相当程度的代价,但是蒙古人的损失会更大。

    “呵呵王崇古和魏广德的意见倒是不谋而合,都是打算分化草原。”

    第一条,高拱当然是先跳过,他还得好好想想是否可以用和谈的方式结束两边的对立状态。

    针对二、三条,魏广德的思路其实和王崇古类似,拖时间,拖到俺答汗老死,再插手草原事务,把他搅乱,从始至终都避开张居正的提议,发动一场大战。

    王崇古、方逢时的计划好不好先不说,高拱首先考虑的还是内阁这些阁臣的意见,居然和外臣不谋而合,这就不得不让他多想想,或许张居正的决战策略却有不妥之处,否则大同方面不会完全不提迎战的事儿。

    内阁里有魏广德的存在,始终让高拱有些拘束,因为这人太能隐藏了。

    以前在裕王府的时候,他就只出主意,对外都是他和李芳去做的,再不然就是陈以勤他们。

    直到景王就藩后,魏广德才开始公开代表裕王府出面参与一些活动。

    在高拱眼中,魏广德就是一只择机而动的毒蛇,所以他现在对内阁其他阁臣的防备,远没有对魏广德更深。

    当初就是因为发现他是个有想法的官员,但是小心思也不少,所以高拱有意把他外放,这样就可以和他避开,也就不用时时刻刻防备他。

    可是没想到造化弄人,结果没成功,反而两人的关系生分了。

    他能感到,自那时开始,两人都在互相戒备。

    可魏广德太年轻,又不能想对付李春芳他们那样。

    就算他都熬死了,怕魏广德还活蹦乱跳的活跃在朝堂上。

    本来想着支持张居正的法子,到时候让魏广德出去监军,再想办法让他就别回来了,可没想到大同居然给了这么一份奏疏,这开战的可能性就再次降低了。

    是的,高拱现在一边醉心于国事,另一边也不忘记在朝堂上排除异己。

    已经吃过一次大亏,他要把威胁铲除在萌芽状态,而魏广德就是他视为最大的威胁,甚至超过了张居正。

    张居正的实力在那里摆着,可魏广德不是。

    关键当初隆庆皇帝把李芳手里的册子都交给了魏广德,为他扩展羽翼,这让他动起手来也是畏首畏尾。

    因为他也不确定魏广德在隆庆皇帝心里到底是个什么地位。

    “这个是后话,现在要商议的还是王总督和方巡抚提出来的谈判条件,诸如赵全叛贼和被掠百姓,已经封贡的事儿,是否可行。”

    李春芳这时候笑道。

    高拱也收回思绪,知道这才是今日要商议的大事儿,于是点点头说道:“封贡和互市,这个得看陛下的心意,我们先议论下,再和陛下说。”

    到这个时候,高拱暂时不去思考魏广德,而是开始想如果和俺答汗进行和谈,大明该怎么做。

    应该说,王崇古的奏疏,把大明要的利益都包含进去了,也没什么好补充的。

    至于封贡和互市,其实高拱也觉得可行。

    当初,朝中其实支持互市的声音不小,只是当时嘉靖皇帝强行拒绝了这个方案,根本不和朝臣进行辩驳。

    或许,这事关皇帝的脸面,到死他都要坚持。

    就在这是,张居正也走进了首辅值房,看到高拱先一步到达也不奇怪,只是拱手向二人行礼。

    “叔大,这里有大同总督王崇古和巡抚方逢时的奏疏,你先看看再说。”

    李春芳开口说道,把高拱刚看过的奏疏又递给了张居正。

    在张居正还在看奏疏的时候,魏广德和殷士谵也联袂进入屋里。

    等几个人都看完奏疏后,没有预想中的激烈议论,屋里陷入了沉默,都在思考奏疏里的建议。

    俺答汗的孙子降明,俺答汗会不惜一切代价进行交换吗?

    魏广德表示有点怀疑,甚至一开始他都不认为哪怕能够换取到一个白莲教徒。

    在魏广德的意识中,俺答汗应该会要大明放人,不是谈条件,而是要求,否则就直接开战。

    除了武力胁迫,魏广德不认为俺答汗会谈条件,所以看到这份奏疏后,他第一反应是王崇古、方逢时异想天开了。

    不过看到后面,王崇古陈述了从把汉那吉嘴里知道的更多草原事,以及“庚戌之变”前后发生的事儿,魏广德又有点拿不定主意了。

    互市,似乎是俺答汗一直追求的,求而不得自然就只能抢。

    甚至,王崇古把“庚戌之变”发生前,边将为迎合圣心擅杀蒙古使者的事儿都有详细介绍。

    “若是上策可以实现,自然最好,可以平息战火,甚至结束九边之危。”

    终于,魏广德还是率先开口说道。

    殷士谵也是出声附和了魏广德的意见,倒不是他没主见,而是既然是上策,自然有可取之处。

    不管张居正的建议还是王崇古的中下策,都势必有一场大战要发生,能够避免而大明又能达成自己的目的,自然是最好的。

    张居正此前认为大同可以决战,但现在看到这份奏疏后,态度也有所变化。

    因为对边境实情的不了解,他和魏广德一样,根本没想过能够谈判解决此事。

    “若是能以此为契机,和俺答汗讲和,以互市为条件让其称臣,确实对朝廷最有利。”

    张居正终于还是开口道,“不过,我担心这消息传出后,百官会反对和蒙古的和解。”

    “自“庚戌之变”后,我大明朝臣几乎就再没人说互市了,也是因为先帝态度坚决的原因。

    可是此一时彼一时,继续强硬下去,对朝廷其实也是不利的。

    如果九边危机能解,最起码边屯恢复,朝廷的负担就能减轻许多。”

    殷士谵却说道,“所以,不用担心百官反对,有反对必然也有支持,主要还是陛下那里的态度。”

    殷士谵的话正好说中重点,只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248870/54705299.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248870/54705299.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