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恐怖灵异 > 隆万盛世 > 901大案
    第812章901大案

    第二天一大早,高拱就带着梁梦龙的奏章走向了乾清宫。

    昨日和张居正商议定好态度后,他就进行了票拟,但并没有将奏章递送到司礼监,而是打算今日当面交给隆庆皇帝御览。

    在乾清宫外等了一会儿,有小太监出来迎他进去,见到隆庆皇帝。

    行礼后,高拱就直接把梁梦龙的奏疏递了上去。

    今日值班的太监正是陈矩,他把高拱奉上的奏疏转交到隆庆皇帝手中,自己就退到一边。

    而隆庆皇帝此时接过奏疏,就仔细翻看起来,直到最后看到内阁的票拟,嘴巴里不由得念叨出声。

    “海运久废,难于猝复,请令漕司量拨粮,自淮以达天津,工部给银,为海船经费。”

    隆庆皇帝思索半晌,看向高拱,开口问道:“高师傅,内阁认为梁梦龙奏疏可行?”

    “回陛下,近年黄河连年水患,导致漕粮堵在淮安一带不得存进,而今通州仓存粮仅够京城食用两年。

    梁巡抚的建议,漕船自淮安出海绕过山东直抵天津,且这条航线多有民间商船往来,当很安全才是。

    不过考虑到漕船久未大洋,故我和张大人协商后认为,可在明年的漕粮中拨出一部分走海路,以确认海路的风险。

    一旦成功,则以后每年漕粮北运,都要固定一支船队走此航线。

    不管黄河水患有无,朝廷都要掌握这条通道,以备不测。”

    高拱躬身答道。

    “运河水患却是大问题,若是陆路转运靡费太大。”

    隆庆皇帝听了高拱的话,微微点头,随即提起朱笔在梁梦龙奏疏前写下“可”字。

    完成批红,隆庆皇帝当即把奏疏递给陈矩,“拿去司礼监用印,然后马上送到内阁去。”

    等陈矩拿着奏疏出了大殿,隆庆皇帝这才对高拱说道:“高师傅,此疏所议之事,少不得户部、漕司还要扯皮许久,就由高师傅一并处置吧。

    这两年黄河水患导致漕粮不能按时抵京,朕也时刻忧心,这梁梦龙所奏甚好,内阁欲将此海路长期保留下来的打算也是对的。

    不能够因为黄河大水就让漕粮运不到北方来,以后掌握了这条海路,就漕粮就不再受黄河水患的影响,大善。”

    “都是陛下洪福齐天,此事若成,漕运就可以卸下一个大包袱,朝廷施政也就轻松了。”

    高拱依旧是躬身答话。

    “朕记得当初朝廷因为海运之事,反对声不绝,这次准了山东奏疏,也不知道外廷会不会闹起来。”

    虽然已经批准了梁梦龙的奏疏,可隆庆皇帝已经不是初登大宝时的懵懂无知,他已经知道朝廷里应该会有不少人反对此议才是,于是提醒高拱。

    “请陛下放心,臣以为梁梦龙此议一心为国,并无其他私心,自然会为他在朝中周旋,并保证此事能顺利施行。”

    高拱明白隆庆皇帝的担忧,当即保证道。

    现在他在朝中威信愈重,他有自信,只要是他要强行推动的政策,下面那些官僚即便有二心,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下,绝对不敢暗中搞小动作。

    开玩笑,这一年时间里,倒在他手下的贪官污吏可是不少。

    而朝廷里,又有几个干净的。

    只要敢公然在此事上拖后腿之人,高拱不介意抓两个出来祭刀。

    他和徐阶不同,徐阶对下多以怀柔,他已经很熟练的使用吏部的权利对官员进行升降,有犯罪证据的就直接拿下。

    想到徐阶,高拱心里不由一动,想到前不久听手下报上来的一桩欺诈案子。

    隆庆五年,华亭有个叫顾绍的商人跑到京师,打算举报徐家在嘉靖四十三年诓骗延误转运颜料银一事,还有沈元亨欲告徐家涉嫌揽侵起解钱粮等事的状纸。

    那时徐阶因为已经取代严嵩成为内阁首辅,权势和威望甚高,所以徐家已经控制了松江府起解银钱,徐家的私库已经变成了松江府的府库。

    一府之地的财税收入不是入府库,而是先送徐家保管,待起运京城之时才从徐家仓库提出解运。

    这些银子、铜钱进了徐家,再提出来的时候虽然数量没变,但是却已经参杂了许多杂质,上等铜钱也变成私钱。

    其实官员们都知道内情,但是却没人敢管。

    所以到了后世,也就流传出徐阶在相位时,松江近半赋税收入皆入私囊,终成一方巨富。

    而徐阶在此处巧作手脚,以七铢银算作一两银,自己吃掉差额,“司农不能辨也”。

    顾绍、沈元亨擅自跑到京城,徐家得知后便派家仆孙五潜入京师,劝阻顾绍等人。

    又因为此前徐阶致仕后遭到海瑞的清查,所以徐家子侄辈中就有人动了复起徐阶的心思。

    在他们看来,只要族长徐阶依旧在朝担任首辅,那大明朝就不会有官员敢来查他们徐家。

    孙五在徐州遇到华亭老乡孙克弘,此时他在盐运衙门任职,也是官府中人。

    孙五借着徐家的势,和华亭出来的人大多都熟识,于是向他保证可以打点首辅李春芳,以升孙克弘为河东盐运使。

    孙克弘相信,即写票帖一封、礼柬两个及银二百两交与孙五,请他帮忙在京城活动。

    孙五到京,将从孙克弘处诈骗来的银子挥霍五十两。

    又有徐堂等人见其可疑,得知其诈骗孙克弘,遂向孙五挟银若干。

    其间孙五与顾绍再三讲说,许银两千两,并将沈元亨告状本词夺回。

    后孙五为中城兵马司捉拿在案,孙克弘不仅下狱,还牵连到徐家在京师的布行店铺及经营人员。

    经营这些布行的朱堂等人为规避赋役,将田产投寄抵押于徐阶的几个儿子,折取资金与徐府合资做布行生意。

    高拱从下面人处得知徐家用诡寄等方式逃避赋役后,就联络言官韩楫、宋之韩等人严查,打算利用此事指控徐家开的这些布行的真实目的是“钻刺打点,希图起用”。

    官员致仕后又谋求起复,这是道德上的一大污点,大家能看到的就只有“贪恋权势”。

    高拱想把此事逐渐闹大,败坏徐阶在官场上还算不错的名声,虽然他的起复也不光彩。

    在安排完孙克弘及孙五、顾绍等后,高拱就打算里联系,安排曾被徐家家奴羞辱过的苏松兵备副使蔡国熙开始动手,将孙克弘之狱扩大化。

    因为此时高拱已经知道了徐家在松江发家的方式,那就是侵吞税银,用短斤缺两的方式搜刮财富。

    “司农不能辨也”,是真不能辨,还是畏于当朝权贵的威势而不敢辨。

    想到这里,高拱看向隆庆皇帝,眼中流露出欲言又止的眼神。

    隆庆皇帝本来为朝廷找到解决漕粮运输难题还很兴奋,看到高拱的表情不对。

    师徒两人多年,自然很快就理解了对方眼神里的含义,随即屏退左右。

    “高师傅,你有话要说?”

    等人都下去后,隆庆皇帝开口问道。

    “陛下,前些日子中城兵马司抓获一犯,据说是为某人拦截欲进京状告地方豪强苦主的。”

    高拱开口说道。

    “哦?地方豪强?”

    隆庆皇帝闻言微微皱眉,他是裕时就听说过,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地方豪强就是当地的土皇帝,说话比他这个紫禁城里的皇帝还好使。

    “其中有状告的罪状之一,就是侵吞国财。”

    高拱又开口说道。

    听到有人侵吞国财,隆庆皇帝又是一皱眉,随即追问道:“如何侵吞?”

    于是,高拱就把自己所知徐阶家族截留地方赋税,直接收入私库,等到需要起解京城时才从私库中提出,转交押解官军的事儿说了出来。

    一开始,隆庆皇帝还是很愤怒,不过很快听到起解税银都被提出,转交押解官军手中,眉头就不由得舒展开来。

    税赋就在那里,放府库还是私库,这个其实也不打紧。

    这是隆庆皇帝的看法,他此时猜测的可能就是这豪强就是利用官府税赋做放贷的生意,用钱生钱为自己牟利。

    不过这样算起来,朝廷税赋并没有损失,倒也不算大罪。

    不过,当高拱禀告这转交的税赋缺斤少两,还一路直接运进户部太仓,沿途官员居然没有一人能识的,不由再次愤怒起来。

    没有缺斤短两好说,可你用这样的方式侵吞国财,可就是他不能忍的事儿。

    “是谁?居然如此大胆,还让地方官府,户部主事都不敢过问?”

    隆庆皇帝已经隐隐察觉到,此事不简单,背后之人肯定是朝廷里位高权重之人,否则手不至于能伸这么长,影响如此之大。

    “松江府,华亭县,徐阶徐阁老。”

    高拱终于还是从口中缓缓吐出这个名字。

    “怎么会是他?”

    隆庆皇帝听到始作俑者,兀自有些不信。

    徐阶和高拱有旧怨,他是一清二楚的,此时从高拱口中听到如此不堪之事,第一时间不是愤怒,而是在思考此事的真实性。

    不得不说,入内阁真的是给文官身上套上一层保护膜。

    即便是皇帝要想治罪阁臣,也需要三思而后行。

    “人证物证皆在顺天府,至于松江那边,派人一查便知。”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248870/62899572.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248870/62899572.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