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恐怖灵异 > 如何让秦始皇寿终正寝 > 归家就干活
    一踏进安丰县城,夏翁忽然莫名其妙回忆起一段声音,那是女孙幼时敲碗敲出的音调,这音调在他耳边响起,让他不由自主为之配词。

    回家了~回家了~回家了!

    老夫终于要到家了!

    秦军他大母的都是群竖子!

    把老夫当牛马使唤!

    没想到有朝一日他一个墨家子弟会不想干木工活……

    等等。

    秦人好像挺爱惜他们的耕牛和战马。

    那老夫岂不是——连牛马都不如?!

    “夏老丈——”

    避免自己越想越气,夏翁赶紧晃晃头,清空大脑,一心想往家里赶。

    “夏翁?”

    “也不知道老妻想不想我,女孙有没有被之前的攻城吓到……”

    夏翁兀自念叨着,对刘季的呼唤充耳不闻,后者不得已追赶几步,当街拦下他。

    “夏翁,季知道你思家心切,可季的差事是要把你送到安丰军营进行最后交接才算完成,你可不能现在就走啊。”

    夏翁板着脸指指点点,“进城的时候不就已经核验过了吗?”说着重新从怀里掏出一块木牍和一截木条。

    “看!老夫的"传"!老夫的"验"!都在这里!”他将两个东西塞到刘季手里,“你自去军营交接,老夫要归家,老夫要归家!”

    刘季苦笑着揉揉险些被震聋的耳朵,还要待劝说,恰在此时,他眼角余光瞄到同行而来的那位黑甲兵卫引领着什么人正往这边走。

    刘季立马拉着夏翁的胳膊,快速道:“好像是此地将领来了,夏翁再稍等片刻。”

    夏翁强忍着翻白眼的冲动,转头与来者青年武将打了个照面。

    〈19〉

    此时的夏家。

    稚唯正在夏媪的帮助下尝试改造农具。

    “阿唯,你要做个什么农具?”夏媪边劈木头边问。

    “我想想……”

    稚唯摆弄着长短一致的木条,思索此地的农业历史。

    提农业就不能不提地理。

    《周礼》将楚国划属于荆州之域,称这里“其畜宜鸟兽,其谷宜稻”,加之此地有一种名“荆”的灌木极为常见,所以楚国也被其他各国称为“荆楚”。

    这个称呼其实最初多少暗含轻蔑,因为当时楚国文化接近于蛮夷,与中原文化差异巨大。

    不过等屈原携带他的“楚辞”诗体出场之后就几乎没人这么说了——有点夸张,但确实是改变了楚国的外交面貌。

    类似的称呼还有“秦夷”。

    秦与楚属实是一对被中原歧视的难兄难弟,只是大秦成了最后赢家,蔑称自然是被湮没在战场上。

    不过,在文化上被瞧不起,在农业上楚国却有着其他诸侯国眼热不来的优势,这取决于它版图扩大后的地理位置——分布于长江中下游的农业区几乎全是标准的水稻种植地。

    什么叫“老天爷追着喂饭吃”啊?

    这就是。

    可凡事都有两面性。

    这种天然优越的环境造就而成的农业生产基础,是一种叫做“火耕水耨”的种植方式,即一把火烧掉荒草后,既不用牛耕,也不用插秧,还不用中耕,直接进行栽培,期间完全靠水淹没土地来抑制杂草生长。

    虽然后来慢慢的,随着各国交流增加以及生产力的提高,火耕水耨的范围逐渐变小,但整个国家的农业技术还是总体落后于中原诸国。

    无怪乎秦人看不上楚人。

    《商君法》让秦国从此再无闲人,同时又放出种田种得好可以拜爵的奖励机制,让整个国家上下形成两种氛围中心:耕与战。

    看到楚人拥有这么优秀条件的土地却不好好耕种,连牛耕都甚少使用,这让旧日在关中吃土的秦人们怎么想?

    很难说这份“看不上”里藏有几分羡慕嫉妒和恨铁不成钢。

    反正就稚唯在伤兵营待的这段期间,她已经不止一次听士卒闲聊时说到“若能一家人移居到这里也是极好的”等类似的话。

    那为什么依然有楚人吃不上饭呢?

    这其中原因就很复杂了。

    有生产条件的限制,比如农具粗陋、开荒难;也有社会因素,比如人口少,对土地的利用率低,以及良田都被贵族占据,或划为私田,或圈成游猎之所等等。

    稚唯直接将那些可能属于贵族的良田排除在外,再区分种稻的水田,和种粟、麦、菽的旱地,根据土地条件不好不差的田产情况,去想最合适的农具。

    比如秧马、谷砻等。

    但系统有些看不下去。

    “你别折腾木头了。”

    [请精准用词,我这叫改造农具。]

    系统感觉匪夷所思:“搭积木式改造农具吗?”

    话音刚落,“咔嚓”一声,稚唯又掰断了一根粗木条。

    她:“……”

    系统:“哈哈哈哈哈哈!”

    眼见小女子陷入沉默,熟练地拍拍手上的木屑,捡起断裂的木条随手一扔,夏媪有心安慰,又忍不住顺势瞄向院墙角落,那里是堆放柴薪的地方,目前已经堆叠了一座“小山丘”,新木条正正好垒加在最上面。

    预计“小山丘”还会越垒越高。

    再看看她们面前的“四不像”。

    嗯……起码女孙掌控投掷力道的能力是更强了呢。

    夏媪清清嗓子,提议道:“阿唯莫急,咳咳,不如你来说,大母来做?”

    稚唯望天。

    是她不想吗?

    是她描述了大母依然做不出来啊!

    稚唯知道这不怪夏媪。

    如果她能绘出图纸的话,夏媪可以照本宣科去做,但她对古代的农具本身就是一知半解,只知道大致的样子和它的作用,具体里面什么零件构造她并不清楚。

    碰上她这种只会嘴炮的“甲方”,就很为难夏媪。

    倒是夏翁,他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更强,若有他在,多做几次实验应该就能制出成品。

    系统疑惑发问:“我刚才就想问了,为什么阿唯你这么着急改造农具?等夏大父到家后再做不好吗?”

    稚唯头疼地道:[不知道蒙恬允许大父留家几日,我怕来不及。]

    说到这儿,稚唯怀着喜忧参半的心情,跟系统科普一下秦朝的办事效率。

    商鞅变法时对这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官府当天的公务必须当天处置,今日事今日毕,绝对不能拖过夜。

    类似的要求放在军中更甚,尤其是涉及到爵位这等利益相关事宜。

    当军中确认好每个士卒的首级记录无误后,就要将记录送到士卒的户籍地,由当地县府衙评判爵位,给得爵者发放该有的土地、钱财、奴仆等。

    如果士卒此时不在县内怎么办?那就暂由家人代领,反正不管怎么样,必须在三天之内落实,否则负责人县尉就会被撤职。

    系统心有戚戚:“好严格啊,这简直是逼死拖延症患者的节奏!”

    [所以啊,]稚唯叹气,[要是大父只被允许留家三五日……]

    系统想了想,道:“可秦军安排人手送夏大父回安丰县所用的时间就不止三五日吧?要是留家时间短,感觉很没必要啊!”

    [你不要考虑时间成本和沉没成本。]

    稚唯淡定地道。

    [大秦以法家治国,不讲人情,命令下达,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会计较人力耗损。而且我没记错的话,王翦打完新楚王和项氏,还会继续去收拾楚国境地里的各个越人部落,那不是块好啃的骨头,这也可以算是以后攻打百越的前篇。秦军若需要大父,必不会让他离开前线太久。]

    稚唯起身活动了一下,捏捏酸胀的手指肚,重新燃起斗志。

    [要在三五日内想办法让大父展现出跟农业有关的卓绝技术,以至于让蒙恬留下他,我不提前做着准备怎么行?]

    系统看了眼被稚唯和夏媪折腾大半天仍然瞧不出雏形的农具,理智地选择不说话。

    另一边。

    从名为蒙恬的将领口中得知自家女孙的现状,及其这段时间做出的成就,夏翁回家的路上一直恍恍惚惚。

    有兴奋,有不可置信,也有疑惑。

    更多的还是遗憾。

    遗憾他没能陪在女孙身边,及时看到她的变化。

    但即便心神恍惚,夏翁还是严守底线,对青年武将左一句右一句的试探和引导性问话统统装听不懂,要么如同锯嘴葫芦,要么絮絮叨叨只说对家人的思念,说对以后生活的担心,就是绝口不提稚唯如今的“奇异”可能是什么原因。

    默默跟随在后面当自己透明人的刘季一边听,眼里一边忍不住浮上微妙笑意。

    来安丰县的路途中,夏老丈一直表现得真诚忠厚又和善,没想到还有这一面。

    也对,谁说老实巴交就不是另一种形式的精明呢?搞不好他心里有关“功劳”的小打算人家也一清二楚。

&n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260034/47723117.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260034/47723117.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