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恐怖灵异 > 如何让秦始皇寿终正寝 > 第 37 章 她举步维艰
    〈55〉

    虽然车队已经进入建章乡,但按照“十里一亭,十亭一乡”的范围划分,他们想要抵达真正的新家居所还有一段距离。

    这里没有什么宽阔的主干路,只有田地与田地之间留出的土路,夏家马车和后面的驴车排成一条长线行在路中间,给两边留出勉强供人通行的距离。

    与此同时,大家自觉“限速”,王离和随行卫士牵着缰绳让马儿溜溜达达前进,马车同样慢慢悠悠,见车轮掀不起多少尘土,夏媪便把车帘和窗帘全都卷上去,让视野更为敞亮。

    稚唯先是半个身体探出马车,后来直接坐在赶车的夏翁身边,一边观察着沿路的田地和乡人,一边和王离闲聊。

    王离提前得过蒙恬的嘱咐,凡是有关大秦的事,只要不涉及军政机密,都不吝于向夏稚唯介绍,以期让她以及夏家人尽快适应秦国的生活。

    但他没干过这种事,一时不知道该从哪开始说。

    正好稚唯想偷个懒,便将系统的疑问抛了出去:“为什么大秦的都城没有城墙?”

    在王离解释说明的时候,时不时给系统补充科普一些她知道的事,避免系统被有大秦滤镜的王离带跑偏。

    其实“咸阳没有城墙”这句话不够准确,应该说,咸阳没有外郭城。

    这与大秦的人文、地理有直接的关系。

    与其他诸侯国相比,秦国发家史很是艰难,想要土地还得先从西戎等游牧民族手里夺过来,这形成了秦人勇敢善战的性格,也致使自建国伊始,每代秦公/王就一直把对外扩张领土作为主要任务,想要“东出”。

    可从战国时期的背景而言,秦国的位置又太好——其政治中心位于关中地区,东有函谷关与黄河作为天险,东南有武关,西有散关,南有秦岭,北有北山——可谓是占据地利,易守难攻。

    外郭城主要起到防御作用,其他诸侯国修筑外郭城是迫于战争的压力,但秦国拥有这样的自然山川险阻,根本用不着修。

    说句难听的话,若是敌人有能力翻越高山、攻进函谷关,那一道城墙恐怕也阻挡不了什么。

    秦人的个性同样与东方“大相径庭”。

    比如,其他国家都害怕战争纷乱会打扰到祖先安宁,或者担心先人陵墓会被抢掠,会特意把墓葬建在城内。

    秦人不,他们把陵墓直接修在城外,主打一个“我都不怕,我的祖先更不会怕”“穷得要死,哪有那么多陪葬品供人偷”。

    系统:“……”

    [咳,开玩笑。]

    稚唯叹息。

    [但以前的秦国穷确实是事实。]

    也不知道跟这个有没有关系,秦国都是先修宫殿,然后再建筑宫墙。到秦始皇曾祖父秦昭王时,都城范围就已延伸到渭河的南北两岸,并且面积越来越广,并建有步高宫芷阳宫长杨宫成山宫……

    许多许多离宫别馆呢。

    所以,恕各位秦王直言,外郭城什么

    的,实在是很影响他们发挥啊!()

    [当然,我没有说其他诸侯国的君王就不建别宫。]

    辛吉拉莱奈的作品《如何让秦始皇寿终正寝》最新章节由全网首发更新,域名[(()

    稚唯打个补丁。

    [这只是为了表示,一般在咸阳说‘城墙’,便是指‘宫城墙’,‘城门’也是指的‘宫城门’。]

    系统嗯嗯点头:“明白明白。阿唯没有暗指始皇大大未来要建更多宫殿的意思。”

    “……”稚唯望天。

    王离可不知道有个小女子在胆大妄为腹诽王上,他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说完都城,便顺带讲讲内史。

    稚唯就一块帮系统理顺这个关系。

    [内史就基本等同于大秦的关中地区,即京畿地区。]

    [咸阳隶属于内史,级别上同‘县’,但你懂,都城自然是地位特殊,这导致内史虽然不是‘郡’,但跟一个郡也没什么两样。]

    [除了咸阳,内史还包括秦国故都‘雍’、‘栎阳’,曾作为吕不韦食邑的‘蓝田’、华阳太后的食邑‘华阳’,商鞅的食邑‘商’,以及王翦的老家‘频阳’等四十多个县。]

    系统表示它太感动了,竟然有两个人在给它上课,虽然王离不知道。

    “我听懂了。”系统总结,“内史地区是大秦最繁华的地方。”

    也是政令最先抵达的地方。

    稚唯默念。

    所以她才一定要到咸阳来,日后她若想实验什么或是改进什么,都能尽快看到效果,若有不妥也能及时整改,不至于造成严重后果。

    “郡县制想必不用我多说了?”

    王离的声音打断稚唯的思路,她应道:“嗯,小将军说说乡和里吧。”

    大秦是典型的郡县制。

    这里的“典型”是指,与楚国那种被贵族辖制的混乱郡县分级不同,大秦依托于军功爵形成的“郡—县—乡—里”行政单元,才是稚唯更为熟知的、且演变后存在两千年的制度雏形。

    但再往下的基层划分,稚唯并不太清楚,还需要王离给她讲解。

    “那先说"里"。”王离道。

    大秦二十户以上各设一名里典(里正),一名伍老,他们并非由官府指定,而是由黔首们自己推举出来的德高望重者担任。

    秦国“里”的结构同稚唯在楚国看到的一样,都是封闭式的,外有围墙,由里监们负责守门。

    “你们即将入住的,”王离手持马鞭指指某个方向,道,“就是建章乡下的新安里。”

    新安里。

    夏翁重复念叨了两遍,笑呵呵道:“不错,这地名听起来就让人舒服。”

    而且莫名契合夏家——他们既是“新人”,又要在此地安居。

    稚唯心道,不知道蒙恬是不是特意挑的这地方。

    “里”再往上一级就是“乡”,乡长如今的称呼是乡啬夫,或称乡夫、乡主。

    稚唯若有所思地问:“方才刚进建章乡时,那些人看到我们出现,就说要去告诉"章老丈",他可就是建章乡

    ()    的乡啬夫?”

    “不错。”王离对小女子的敏锐度表示赞许,提点她道,“乡夫负责全乡的户籍、收税、征发徭役、征兵等等事宜,偶尔还会协助官府审理案件。”

    稚唯听后了然。

    所谓人情社会,古往今来都是一样的。

    他们作为外地人现在要入住“村里”,如果想尽快融入生活,就必须跟“村长”打好关系,起码不能交恶,否则以后吃亏都不知道怎么吃的。

    虽然夏家二口人并没有表露出忐忑不安,但王离还是宽慰道:“放心吧,章翁虽然不苟言笑,为人却向来处事公正。”

    这意思就是让稚唯他们不用担心被人吃拿卡要。

    王离想了想,又道:“除了乡啬夫,还需要你们稍微留心的是二老。”

    二是虚指,“二老”的性质跟伍老一样,都是当地受人尊敬或资历深厚的老者,名义上是负责教化,基本不干涉政事,但如果乡里有什么重要事宜,他们会被一并请来,一是作为老者,各种生活经验丰富,说不定能提出可用建议,二是能起到旁听见证的作用。

    夏家初来乍到,见到二老当以礼相待。

    其他乡官还包括游徼、乡佐等等,这些不太重要,王离全都一带而过,道:“跟你说太多你也记不住,以后跟大家慢慢相处就知道了。”

    稚唯敛袖,浅笑道谢:“蒙中郎和王小将军有心了,多谢。”

    起码及至现在,从收获到的信息上看,还没有让夏家觉得不满意或者需要警惕的地方,这必然是两位将军对他们的照顾。

    王离坦然接受,笑了一下,微抬下巴,示意前方大开的里闾门,道:“到了,等下先去章翁那里确认户籍。”

    稚唯和夏翁夏媪不约而同地抬头,看到闾门上方挂着的木牌牌清晰写着“新安里”,皆是感到意外又不意外。

    难怪王离会特别提点他们要重视乡啬夫……原来他们跟那位“章老丈”同住一里。

    而车队刚刚驶到闾门前,就被一个中年壮汉拦在当中。

    手持棍棒的里监门定睛一看王离,立马认出:“是王小将军。”并连忙拱手弯腰。

    稚唯正看到对方缺失二指的右手。

    “快起来。”王离虚抬手示意。

    里监门起身,不偏不正继续挡着闾门过道,亲切询问道:“还请小将军说明,来此地所为何事?”

    “来送友人。”

    王离耐心回着,转头提醒稚唯等人道:“蒙中郎之前给你们的"传"呢?”

    “带着呢。”

    夏媪从包袱里找出二枚木牍样的东西,由夏翁交给里监门核查。

    趁这时间,王离看看天色,对稚唯一家道:“我就不进去了。蒙中郎早就派人跟章翁打过招呼,户籍的事你们不用操心。我还要赶在天黑前回营,这便失陪。”

    夏家二人纷纷回礼道别。

    “这一路辛苦王小将军。”

    “只是,”稚唯拍拍马车车辕

    ,又看了眼后方存在感极低的驴车及车夫们,为难道,“恐怕他们尚需再多留一会儿l,待我们卸下全部家当,就让他们把这些车……()”

    不用。()_[(()”王离打断稚唯的话,不在意地道,“你们刚刚入宅要忙不少事。那几个是官奴,就暂且留在夏家听用吧,改日给你换更合适的人来,到时候再把车赶回去。”

    啊?夏家还需要奴仆吗?

    稚唯第一反应是拒绝,夏家有很多秘密,她不想让不知底细的外人久留家中。

    然而考虑到她之后确实要忙不少事,而此地人生地不熟,要找人帮忙也不知道找谁……总不能累着大父大母吧?

    见夏翁夏媪对王离的话没意见,稚唯索性先应下来,又问道:“那之后阿唯若有事,要如何去找王小将军或者蒙中郎?”

    王离顺势扔过来什么东西。

    稚唯眼疾手快地接住。

    “如果需要帮忙,先找章翁,”王离嘱咐道,“若是章翁不能做主,或是有急事相告,就持我印信去王家报信,最迟第二日,我不来也会有别人来找你。”

    “好。”

    稚唯放心下来,收好那枚小巧的印章,寻思自己也得抽时间搞一个,不然都没个能确切证明身份的东西,总不能次次签名吧?字迹尚可被模仿,不太安全。

    这事先放放,快再想想还有什么需要处理的,趁着王离还没走……

    另一边,里监门仔细查过二人的身份证明,皱眉费劲想了一番什么,而后恍然大悟道:“哦!原来章兄说的,这几日会从楚地来的人就是你们啊!”

    夏翁拱手,主动道:“老夫携良人、女孙迁徙至此,日后还望里监门多加照顾。”

    里监门当即放松下来,爽快笑道:“哎呀,以后都是自乡人,夏老兄不必多礼。章兄现在正在家中,还未出门,几位快些去吧。”

    说完他又偏头问:“王小将军,那你还进来吗?”显然是听到了王离和稚唯的对话。

    “就你耳朵好使。”王离随意哼道,“忙着呢,今日就不给你核查本将军"传""验"的机会了。”遂在里监门摸着后脑勺的憨笑中,调转马头带卫士离开。

    众人为表尊重,皆目送他而去。

    此时系统突然问起:“阿唯,你知道王家的门朝哪个方向开吗?”

    稚唯:“……”

    系统扑哧一笑:“你果然是忘了问地址。”

    稚唯磨磨牙。

    她就说总感觉忘了什么事。

    淦!王离走得也太快了!

    好在不是什么大事。

    稚唯闭着眼倔强道:[王离都没想着告诉我……他既然理所当然地认为我应该知道,那王家应当不难找,大不了就一路问过去。]

    系统忍笑点头。

    待看不到王离身影后,夏翁收好里监门交还回来的“传”,根据他的指引,赶着马车去往乡啬夫家。

    “那个里监门粗中有细,外憨内直。”半途中,夏媪悄声

    ()    评价道,“像是个当间人的好料子。”

    间人,即细作、间谍。

    “说不定就是呢?”夏翁抬抬自己的右手以暗示,“他此前必是秦军无疑。”

    “一个伤退秦军知道我们是楚人后,依旧对我们态度友好亲热……蒙中郎应该不只是跟乡啬夫简单"打了招呼"。”

    稚唯低头平捋着衣袖上的褶皱,玩味轻笑。

    “也不知道这新安里内,有多少人明里暗里清楚我们的事?”

    这个问题,当稚唯二人被请进章家,看到大大咧咧摆在院子里的踏碓和石砖磨后,就心知肚明——估计乡啬夫肯定是知道的。

    章老丈如王离所说,是个不苟言笑,面容严肃的人,赶来接待远来的外客时,依旧不慌不忙,行路间腰背挺直,步伐稳扎。

    稚唯暂时看不出这位老者有什么伤痛,除了侧脸上那道陈旧刀疤。

    略微感到惊讶的大概是对方穿着葛衣草履便直直踏入正堂。

    整个建章乡就像半个军营一样,既然章老丈是这里的一乡之长,稚唯断定他有军功爵,且爵位还不低。

    但穿得这么简朴并不代表对方轻视他们,观其率直果断的言行,更像是习惯如此装扮,且根本不在意外人的目光。

    在几人互相见礼后。

    老者简短道:“可是为户籍一事?跟我来吧。”然后可能是察觉自己语气冷硬,顿了一下,又后补道,“你们远道而来,当好生歇息。”

    夏家听懂了,这意思就是让他们早点办完正事早点回去休息。

    不得不说,这关心也是很生硬了。

    在去书房的路上,稚唯看到时不时有农户乡人熟门熟路地踏进章家前院,使用那里的踏碓和石砖磨;接着在进入书房后,她又看到异常宽敞的居室内摆得满满当当的文书架子……

    稚唯深度怀疑,这里说是章家,其实是整个乡里的办公之所吧?

    但文书再多也难不倒章老丈,他在海量的竹简木椟中精准地找出夏家的新户籍及新的身份证“验”,在确认夏子推此人不在后,便开始比照他们二人进行核对。

    大秦的户籍内容非常详细,不仅有姓名,身高,年龄,外貌特征,居住地,甚至连有没有犯罪及多少财产都会记下。

    除了财产一项因为变动太大,一般不会记得太明确,其他都要如实记录。

    章老丈便是对着夏家二人将这些问题一一问过去,并提笔对他们的面容增加更为详细的描述,最后拿出绳线要给他们量身高。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年龄和身高都是“傅籍”的标准,而傅籍又关乎征兵。

    因夏媪和稚唯是女子的原因,章老丈还唤来了自己的妻。

    章媪看起来陪良人做惯了这些事,一边笑意温和得和她们搭话闲聊,一边手脚麻利地打绳结,没让稚唯和夏媪等太久。

  &n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260034/52779005.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260034/52779005.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