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都市言情 > 超神级学霸 > 第112章 被成功搅乱的浑水
    荷兰,费尔德霍曼。

    全世界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商之一,阿斯麦公司总部便坐落在这座城市里。

    作为为全世界芯片厂商提供综合性关键光刻设备的公司,阿斯麦的地位在世界半导体业界用举足轻重来形容也不为过。世界需要阿斯麦,就好像互联网离不开遍及全球的基础机房。

    此时,阿斯麦的ceo卢宁·切尔斯曼正在坐在办公室里看着关于他的采访视频。

    “…是的,华夏不可能脱离世界单独造出光刻机,毕竟这是个非常系统的工程。”

    看到这里卢宁有些不满。

    这些该死的美国媒体,总是断章取义。

    他接受采访时,明明说的是,光刻机是全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全球市场化最强有力的证明。

    这个观点并没有错。

    比如阿斯麦的光刻机,核心的光源供货商是美国的cymer,镜头来自德国蔡司,紫外光照盒来自日岛,诸多精密部件来自本土的kmwegroup…

    好吧,其实只取这一句话也没错。

    华夏的确不大可能单靠自己生产出高性能的光刻设备。

    这颗星球上不可能有如此强大的国家。

    卢宁·切尔斯曼摇了摇头,然后直接挪动鼠标在关掉了nbc推送的这则新闻。

    真要说起来,单纯从做生意的角度出发,没谁愿意放弃华夏那极具潜力的庞大市场。

    全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可不是开玩笑的事。

    更别提华夏的订单曾一度占据了阿斯麦年度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五。

    但他能有什么办法呢?

    有些限制只能说无能为力。

    “咚咚咚…”

    适时响起的敲门声,让卢宁·切尔斯曼收起了心头那一丝烦躁的情绪,随口道:“进来。”

    办公室门被推开,秘书站在门前:“切尔斯曼先生,布林克先生希望…。”

    “好了,卢宁,我有很重要的事情要跟你谈。”

    没等秘书把话说完,一个高大的身影便直接越过秘书走进了办公室。

    卢宁抬起手挥了挥,秘书便知趣的关上了门。

    没办法计较这人的不礼貌。

    施耐德·布林克,公司的总裁兼首席技术官,同样也是董事会成员。

    从公司里的地位上说,两人差不多。

    “咖啡?”卢宁端起桌上的美式咖啡,问了句。

    “我就不必了,但我建议你赶紧喝一口,因为你听到这件事后,也许就没心情喝了。”施耐德表情严肃的说道。

    “哦?”卢宁收起了轻松的表情,诧异的问道:“什么事?”

    施耐德深吸了一口气,随后开口说道:“我们怀疑华夏人已经研发出了一种新的大型光刻设备,而且这款设备已经进入测试阶段。其性能即便比不上我们的nxe:3600d,但差距或许也不大了。当然也可能其性能堪比nxe:3800e,我是指工艺、能效跟产能的综合性能。”

    卢宁歪了歪脑袋,然后抬起双手,用很困惑的目光上下打量了一番坐在他面前的施耐德·布林克,感觉公司这位首席技术官似乎没有开玩笑的意思后,才摇了摇头,认真的说道:“施耐德,现在已经八月了,距离明年的愚人节可还有八个月。”

    “这不是愚人节的玩笑。”施耐德摇了摇头。

    “但这不可能!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这个世界上有能超越我们的技术!”卢宁下意识的咽了口口水,强调道。

    “当然,在一个小时前我跟你的想法没什么不同。好了,电脑是开着的吗?”施耐德指了指摆在卢宁面前的笔记本电脑。

    卢宁直接抬起手把电脑推了过去,说道:“投屏吧。”

    很快卢宁正对面的大屏幕便亮了起来,随后很快进入到了一个类似动画的界面,上方是一个环形轨道,环形轨道周遭是一个个整齐分布的机器,下方则是一个控制台。

    卢宁诧异的看了施耐德一眼。

    不过施耐德没有理会他,只是按部就班的操作着。

    很快画面动了起来,环形轨道里无数的粒子在光柱的指引下开始飞快转动,随后一道道辐射光直接指向了那一台台机器,通过调整控制面板,就能控制粒子旋转的速度,同时控制辐射光源的强度。

    静静地看了一分钟后,卢宁才开口问道:“什么意思?”

    “这是工程部通过6小时前在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制作出来的动态模拟。如同你所看到的,通过粒子加速的辐射稳定的高强度光源,然后利用这些光源来进行光刻。根据论文中的数据分析,其最强曝光能力甚至可以达到28mj每平方厘米,预估其晶圆产能大概在每小时160185片之间。当然,这个数字要乘以28。”施耐德沉声解释道。

    卢宁半张着嘴,似乎想说点什么,但没能出声。

    施耐德并没有停下他的讲述,继续说道:“不止如此,它的控制系统非常完善,也使得其在进行加工时可以更为灵活。只需要分别输入不同的程序跟参数,就能产生不同的光源,使用不同的工艺来生产不同的芯片。换句话说,这一台巨大的设备,相当于一个大型的光刻工厂。而且还是针对不同需要,进行生产的光刻工厂。换言之,这套系统可以随后在euv跟duv进行切换。不管是高端芯片还是低端芯片都能进行生产。”

    伴随着施耐德的话音落下,办公室里开始变得安静起来。

    卢宁皱着眉头,大概是正在消化施耐德刚才那番话中包含的意思。

    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代表华夏如果真的将这种大型设备投产,将会快速取代阿斯麦在半导体行业内不可取代的地位。

    从短时间来看,后果是他们将永远的失去华夏市场。尤其是华夏甚至不再需要他们的低端光刻机。

    如果把眼光放的更长远,当华夏掌握量产的能力,那似乎就不是失去华夏市场那么简单了。

    于是沉默半晌后,卢宁开口问出了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你们有没有进行成本估算?如果这个判断是真实的,这样一套设备成本大概在多少?”

    施耐德耸了耸肩道:“按照我们的预估,成本应该大概在三十到三十五亿美元左右。但你应该知道的,如果所有元器件全部都是华夏国内生产的话,这个价格可能需要打七到八折。也就是二十一到二十八亿美元。如果三到五年后,华夏掌握了量产的能力…”

    有些话不需要说的太透。

    华夏拥有量产能力的产品,现在国际市场上都很能打。

    更别提半导体市场还有其特殊之处。一旦华夏攻克光刻机难题,对阿斯麦绝对是双重打击。

    这么说吧,如果华夏本土生产的芯片能够自已自足了,甚至还有余力对外出口了,阿斯麦现在的那些大客户们销售量、营业额跟利润全部大跌都是可以预见的。

    销量减少同样意味着对上游设备的需求减少,未来光刻机卖不动了,利润自然会相应减少。

    光刻机同时又是需要持续投入高研发的产业,利润减少意味着没钱进行研发投入,前景一片灰暗。

    当然这件事情也许不会立刻发生,但不管是总裁还是ceo,都有足够长远的目光,这不就是未来十年阿斯麦会经历的情况么?

    除非阿斯麦能够快速产品迭代,研发出突破纳米极限的光刻机,再次获得先手优势。

    但这显然又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能突破早突破了!

    卢宁的大脑一时间感觉混乱了。

    然而下一刻,施耐德又开口了:“不止如此,华夏人还在科学上发表了另一篇论文,上面提供了一种芯片制造的思路,使用二维材料结合半金属铋,能够实现极低的电阻,提高传输电流,近乎接近量子极限。根据论文中给出的数据,这种材料已经可以控制1到3个原子的厚度。根据我们的计算,这篇论文也是极有可能实现的。现在研究院已经开始尝试复现这一结果。但这个方向能不能产业化,现在还不好说。”

    卢宁突然觉得有点绷不住了。

    昨天他刚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对着镜头说出华夏人不可能脱离世界,单独造出光刻机。

    今天早上他刚刚还在烦恼媒体断章取义,紧跟着就接连听到这么两个“好消息”。

    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墨菲定律跟摩尔定律,同时要给他点颜色看看?

    真的,太特么荒谬了!

    大脑思考能力在这一瞬间几乎停滞,半晌后卢宁才一脸古怪的看着这位公司的首席技术官,问道:“你能百分之百确定华夏人已经开启了这些试验吗?”

    让他没想到的是,施耐德犹豫了片刻,然后摇了摇头道:“不能。”

    “啊?”卢宁突然觉得天重新亮了…

    “你先看看公司内部的技术探讨论坛吧。”施耐德没有强行解释,而是快速的关掉了刚才的动画演示,在电脑上进入到公司专门用于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交流的论坛上。

    果不其然,里面全是在讨论这个话题的帖子。

    尤其是一个名为华夏新光刻技术可能性讨论的综合帖,相关的讨论数已经有3000多条。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261875/60805068.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261875/60805068.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