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都市言情 > 超神级学霸 > 第156章 这不是巧了吗?
    贺独唱并不觉得自己是个好人,甚至都不觉得自己是个合格的记者。

    即便当初他选择新闻专业,真的就是抱着满腔热诚去的。

    要知道九十年代676分的高考成绩,真就是站在金字塔尖的考生之一。

    距离燕北、华清的分数线也就差了十分左右。

    但他还是毅然决然的报考了华夏人众大学的新闻专业。

    今年已经46岁的贺独唱甚至还记得在那个热血沸腾的年纪,激励他的人生格言——“与其咒骂黑暗,不如燃起一支明烛。”

    这是美国女作家、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说的一句话。

    作为一個在华夏最艰难的时期将一个最真实的华夏用自己的文字展现给世人的坚强美国友人,在这个时代看来多少有些讽刺。

    但对于贺独唱这个七零后来说是真的激励他整个学生时代。当年他的理想就是毕业之后,就要投身新闻行业,他要做华夏最知名的调查记者,用他短暂的一生揭露这个世界一切的黑暗与不公。

    以现在贺独唱的情况来看,这显然真就只是个理想。

    95年的大学生还是包分配的,幸运的贺独唱凭借自己优异的成绩,跟在校期间发表的好几篇的犀利社论,被人人日报选中。一毕业就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实习记者。

    90年代京城街头遍地的报刊亭,早已经成为一代消逝的记忆。

    但在那个年代报纸可是普通人为数不多可以获取最新资讯的通道。

    贺独唱甚至还记得那些在报刊亭前悠闲的交谈,直到披着邮政制服的工作人员,骑着自行车,从后座的军绿色的包里,拿出一叠报纸放到报刊亭上。跟报刊亭老板——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大叔打过一声招呼后,骑上自行车扬长而去的画面。

    然后刚刚送来的报纸,不等老板整理,就能卖出七、八份。

    这种画面总是能让年轻的贺独唱感觉骄傲。

    不得不说那个时代的记者,的确是让人钦羡的职业。更别提他还是在人人日报的记者。

    就在贺独唱从实习记者转为正式记者,拥有了独立采编权,踌躇满志要大干一番的时候,他恋爱了。

    一个比他小三岁的京城土著但性格却如江南水乡少女般温婉的少女。

    爱情事业双丰收,贺独唱意气风发。

    然而现实很快便告诉他理想就好像肥皂水吹成泡泡,在阳光下的确会展现出七彩绚烂的颜色,但一碰即碎。

    详实的采访,满腔热情的稿件换来的是主编劈头盖脸一通训斥。

    据理力争的后果可能是失去这份让人钦羡的工作,要么调回原籍去另外的工作单位,要么放弃工作直接辞职。

    正值热恋期的贺独唱最终选择了妥协。

    毕竟他不能太自私了。

    妥协了二十年后,就成了现在的贺独唱。

    在这个时代的报纸已经是日暮西山的行业。

    新媒体的崛起让记者行业的准则从真实、公正、客观、时效,变成了时效、反转、眼球、流量。

    贺独唱也成长为了报社的主任记者,高级编辑。

    此时他正坐在前往西林的高铁上。

    他是去采访乔泽的。

    从老友马宇飞口中得知了乔泽的情况后,贺独唱又在网络上搜索了下乔泽留下的痕迹。

    立刻敏感的发现这是个极好的素材。

    其实贺独唱是听过乔泽这个名字的。

    第一次乔泽在网络上引发爆点的时候,恰好因为快放暑假,等一堆自媒体人想要去寻找乔泽的时候,学校已经暂时关门歇业了。

    再加上种种原因,最终人人日报并没有给予这件事特别的关注。

    但这次情况不一样了。

    如果乔泽真的能成为华夏科学史上最年轻的自然基金专家评委,这绝对是大新闻。

    即便成不了,但到了阶段,以后曝光出去,一样是大新闻。

    更别提乔泽身上本就已经积攒了许多话题。

    目前的情况大概就是乔泽这个名字已经在许多人的记忆中,只是暂时被隐藏了,一旦激活,大概率会成为社会热点。

    最重要的是,目前网络上根本找不到几张乔泽的正面照,这又让这位华夏的少年天才充满了神秘感。

    绝对是极好的新闻素材。

    最最重要的是从一个资深高级记者的视角来看,乔泽这种天才是符合现今大方向教育导向的。

    真正的天赋真不是靠每天上补习班来强行提高成绩的。人家通过高中的自学就已经掌握了足以跟教授媲美的学识,在一系列数学类顶刊上发表文章就跟玩一样。

    哪家补习班的讲师能有这种能力,讲师早就被各大高校抢去当授课教授了。

    所以都别卷了,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吧。

    当然这种导向是否正确,又是否符合大众的情绪意愿,并不是贺独唱所关心的问题。

    新闻只做价值导向,具体到每个家庭,面临不同情况,一百个家长恨不得脑子里有两百种想法,谁都没法理清楚。

    贺独唱才懒得想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事。

    此时在高铁上他在回味西林工大那边给的回函。

    大概意思就是虽然很欢迎人人日报来为乔泽做专访,学校愿意尽最大努力促成这次专访,但鉴于乔泽同学的性格较为内向等原因,学校无法保证能达到预期的采访效果。

    这还真是挺鲜有的回复。

    不过贺独唱没放在心上。

    天才嘛,多少有些怪癖,他能理解。

    这么多年走南闯北,什么样的人他都见识过了,一个刚成年不善社交的学生罢了,他总能想到办法撬开对方的嘴巴。

    西林工大。

    对于一众校领导来说,得知人人日报想要来为乔泽做一篇专访,绝对是喜忧参半。

    毕竟那是人人日报。

    即便报社这个行业在日暮西山,但还得看报社背后的主管单位,而人人日报是一份机关报。理论上来说,它跟能管理其他报社的新闻出版署是平级的。

    另一边,人家希望采访的是乔泽。

    即便跟乔泽接触最少的陈远志,大概都能想象出乔泽接受专访会是个什么场景。

    怎么说呢?

    绝对不是任何人希望看到的画面。

    尤其是当问出一些蠢问题时,乔泽看人的眼神,真的很伤人。

    万一把人得罪了,好事变成坏事就不好了。

    事实上,在得知这个消息的第一时间,学校里便联系了乔泽,想询问乔泽的想法。

    得到的答案也没太出乎大家的意料。

    “没空。”

    非常直接的拒绝。

    但作为学校,肯定不可能这么回复人人日报社,于是便有了那篇用词暧昧的回函。

    没办法,真要说起来人人日报的单位级别还要比西林工业大学高那么一级。

    总不能把乔泽的原话转达过去。

    但人家硬是要来,那就没办法了。

    更让陈远志头疼的还是学校那帮子博士生恰好在这个时候开始闹腾。

    行政楼里的校长信箱都被塞满了,甚至还有厚厚一叠信直接放到了信箱下面。

    其实不止是信箱这个渠道。

    最近陈远志已经听不到不少院系教授跟国际留学生生管理署不满的声音。

    不得不说这次数学院大改的确太超前了。

    徐大江这家伙是拼了命的在削留学生的各项福利,还让学校不好说什么。

    这位数学院院长鸡贼的地方就在于,数学院节省下来的这笔钱,直接分出一部分用于补贴学院的研究生、博士生跟有国际生教授任务的讲师跟教授。

    这番操作让学校也不好说什么。

    只能说徐大江是懂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

    如果强行要求数学院跟其他院系保持一致,那又是一堆人要闹腾。

    更别提数学院现在的确能招到足额的国际生,而且新来的这些国际生都是统一没有任何补助,甚至学费还涨了一截。

    想把徐大江叫来训一顿,都没有合适的理由。

    但其他院系这情况也的确难顶。

    如果学校出钱让其他学院研究生跟国际生授课老师也能享受到同样补助,一个月要上千万的额外投入。让学院各自解决,估摸着会闹的更凶。

    真的,就啥破事都集中到一起了。

    学校宣传部那边已经安排人去接人人日报这次来的资深记者了,陈远志还在想着怎么赶紧安抚好这些闹腾的研究生们,然而校长办公室的门突然被推开,秘书直接冲了进来。

    “陈校长,不好了,国际教育学院那边打来电话,说是有最少200多个留学生罢课围住了行政楼。”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261875/60805112.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261875/60805112.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