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都市言情 > 超神级学霸 > 第164章 这是捧杀吧?
    刘尘风浑浑噩噩的走出乔泽的办公室,没有直接回去,而是站在走廊上看着外面的景色发呆,半晌才完全反应过来。

    好消息是课题真做完了,论文也已经确定在《数学年刊》上发表了。

    而且以乔泽的性格,通讯作者跟一作肯定是乔泽自己,但肯定还是会给他挂个二作。

    即便他这次实在没做什么贡献。

    坏消息是,仔细品味刚才乔泽的态度,这次课题做完之后,他心心念念的小老板大概率是懒得带他玩了。

    刘尘风其实是可以理解的,换了他也不愿意带一个帮不上什么忙,还要分荣誉的家伙。

    但他也很无奈啊。

    真的,刘尘风感觉已经非常努力的想要追上乔泽的步伐了。

    自从确定了课题之后,他也是拼了命的去学习、思考…

    甚至每天晚上睡觉之前还要思考命题。

    但这没法追上啊!

    别说他了,作为数学博士,虽然他还没被纳入主流学术圈,但正常的研究节奏他是懂的。

    但乔泽的节奏他是真的看不懂,刘尘风相信也没人看得懂,这已经不是他是否努力的问题了。而是不管怎么努力也绝无可能跟上这种节奏。

    在心底哀叹了一阵后,刘尘风无奈的拨通了徐大江的电话。

    之前觉得自家导师太废了。

    但这个时候,还是需要导师给予温暖。

    “喂,老板,您现在忙不?”

    “别废话,什么事快说?”

    徐大江的语气一如既往的不客气。

    “就是小老板的新课题已经完成了,论文又被《数学年刊》采纳了,已经开始校对流程,而且后天直接上电子刊。”

    “你说什么?”

    刘尘风无奈的把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

    这個反应是能预料到的。

    沉默良久,徐大江再次确定了一次:“你说的新课题是关于那个二维场跟黎曼空间对应关系的课题?”

    “是的,不过我看论文标题小老板好像还推进了一步,应该是直接做出了非阿贝尔群的对应关系。”

    “哦?你又看到了?”

    “嗯。我看到了数学年刊那位杜根主编给小老板的回信。里面提到了小老板最终定稿的论文题目。”

    “如果是这个题目的话,审稿起码得十天半个月的吧?也就是说国庆前乔泽就已经投稿了?”

    “不知道啊!”

    “你不是在乔泽的课题组吗?”

    “是啊,但我还在做准备工作。”

    “算了,我知道了。你去做自己的事吧。”徐大江的语气突然和蔼起来。

    “哦,知道了老板。”

    刘尘风挂了电话,心绪终于稳定了些,想当年他可也是天生好强的好强哥。但现在是真好强不起来了。

    默默地走回自己的位置,坐下,看了眼身边还在埋头修改论文的谭景荣,嗯,跟这家伙没啥好聊的。

    于是又看向另一边正抱着一本书学习的奥地利女博士,忍不住问了句:“汉娜,在来华夏之前,你认为最年轻,最出色,最厉害,甚至让伱崇拜的数学家是谁?”

    汉娜茫然的将眼神从书上挪开,疑惑的看向身边的男人,然后摇了摇头。

    总不能说是自己吧?

    挂上电话的徐大江感觉到已经麻了。

    对于一个一再超出认知底线的孩子而言,他最终也只能将这归咎于乔泽前期的积累太恐怖了。

    除此之外根本没有其他道理可讲。

    才刚刚十月中旬啊。

    对于真正的新生来说,不过刚刚开始接触大学知识。

    但对于某非主流新生来说,他的第二篇论文即将在《数学年刊》上发表。

    唯一让徐大江感觉欣慰的是,乔泽马上要过十九岁生日了。

    年纪又大了一岁,给人的震撼应该要小那么一点点吧?

    但徐大江却越来越感觉心里没底了。

    这文章再发出去,大概就不止是普林斯顿会惦记了吧?

    乔泽真能铁了心留在西林吗?

    真的,徐大江宁可乔泽发育的慢一些,等等数学院都好。

    这速度,他的心脏接受不了啊!

    坐在车上冷静了片刻,徐大江拨通了李建高的电话,电话通了之后,他便和颜悦色的问道:“建高啊,在哪呢?”

    “徐院长,我在外面呢,有事吗?”

    “没啥,就是想问问,你跟我那个老同学孩子处得怎么样了?还在联系吗?”

    “哦,这不是正好是周末,我正陪她逛街呢。”

    “哈哈,那挺好,那挺好,是应该多抽些时间,想想个人问题。你这个年纪是该成家立业了。你们先逛着啊。我先挂了。”

    挂上电话,徐大江心里终于安稳了些。

    老同学就这么一个闺女,早就说了可以不要彩礼,但闺女人一定要留在西林。

    他得赶紧劝劝老同学,早点让两人把婚结了才好。

    不然李建高一个人住那么大一套房子也不是个事嘛。

    京城,贺独唱其实已经写完了关于乔泽的专访文章,大标题是《也许只有耐得住寂寞的天才才能守住繁华》。

    文章其实已经在主编那里过审,但还没发表。

    贺独唱还在等一个自然科学基金会那边的消息。

    他已经跟马宇飞说好了,等那边有消息了就会通知他。

    不管最终决定是否让乔泽担任专家组成员,他都会挑那个时间把文章发出来。

    无非就是根据结果的不同,对开头跟结尾部分内容稍作修改,事实上正反两篇文章他都已经准备好了。

    如果乔泽最终成为专家,那就发期望篇。

    如果最后否定了这份申请,那就发鼓励篇。

    不过自然科学基金那边迟迟还没有消息,他便也只能先等着。

    甚至有些心急。

    毕竟他已经好久没有那种青春还在时那种动不动就热血沸腾的感觉了。

    这次的西林之行倒是让他体验了一次。

    他相信文章发出去之后,应该会有很多人跟他一样吧?

    美国,普林斯顿。

    辞别了洛特·杜根之后,回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的丹尼尔·米尔诺同样有种热血沸腾的感觉。

    杨米尔斯理论搭建了一个精妙的数学框架。

    但没有数学上的解释。

    而现在,一个年轻人已经准备开始挑战这个终极世界难题。

    甚至很有希望真能解决这个难题。

    因为现代数学大家公认的大脑黄金产出期,其实是30到40岁之间的十年时间。

    30岁之前,绝大多数人还处于学识的积累阶段,40岁之后,生理机能影响下,大脑的各项功能则不可避免的开始走下坡路。

    而乔泽把这个时间延长到了20多年!不,甚至更长,因为他在十八岁就已经取得了其他数学家可能要三十多岁才能取得的成就。

    真的,越想丹尼尔·米尔诺便越激动,毫无疑问在他看来乔泽应该是属于普林斯顿的。

    坐在电脑前,心绪久久不能平静的丹尼尔·米尔诺鲜有的打开了他的脸书,并飞快的发表了一段话。

    “有人质疑《数学年刊》不该把一个十八岁孩子的论文做预热宣传,甚至有人怀疑这是在捧杀。曾经我也是你们中间的一员,但现在我知道,我错了!两天后,请大家关注《数学年刊》官网上那篇乔的新论文,你们就会明白这一切是为什么。

    可惜我不在华夏,否则我会当面邀请乔来普林斯顿任教。他有这个资格,我觉得他甚至应该立刻就成为科学院数学组的院士。如果他出现在了普林斯顿,我发誓一定会在我的推荐信上写下他的名字。

    另外,我想说的是,虽然两篇论文是一脉相承的关系,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读懂乔的新论文。但如果你能读懂的话,就能明白这孩子对数学的理解有多么恐怖!对了罗伯特·史蒂芬,我建议你第一时间下载那篇论文,然后你大概会为没能成为这篇论文审稿人而遗憾。”

    丹尼尔·米尔诺的这篇脸书,是朝着直接把乔泽吹爆的方向去的。

    没办法,他认为这篇脸书一定能快速拉近他跟乔泽的关系。

    就好像他年轻的时候,就特别希望能有一个欣赏他的前辈,为他站台。

    以己度人,丹尼尔·米尔诺觉得乔泽大概也会一样。

    起码应该能感受到他的善意,他也相信这篇脸书,肯定能被乔泽知道。

    事实也的确如此。

    虽然丹尼尔·米尔诺并不经常会在脸书上发言,但作为已经实名认证的菲尔兹奖获得者,可以想象他的关注度还是很高的。起码在数学界这个群体之中的关注度。

    而且还有很多年轻的学生同样关注了这位大佬。

    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不分国界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起码在数论这块,任何向前推动的进步,都是对人类整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261875/60805119.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261875/60805119.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