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都市言情 > 超神级学霸 > 第246章 怎么能睡得着觉呢?
    “奶奶,奶奶,豆豆是不是最棒的?”

    “哈哈,是的,是的,豆豆最棒了,以后豆豆当校长,想怎么招生就怎么招生。”路秀秀是真笑得合不拢嘴。

    这明显是对豆豆的表现太满意了,让一向谨小慎微的路秀秀说话时都有些肆无忌惮了。

    当然这可能也跟在家里有关系,没有外人,肯定可以放肆些。

    至于豆豆头顶上的显示屏里那双大眼睛更是不停的滴溜溜转着,各种“哈哈哈”的表情就没断过。

    像极了母子俩把奶奶哄得团团转的家常场景。

    客厅内的喧闹并没有影响到书房里的乔泽。

    收到苏立行发来的微信消息后,他正在浏览这段时间各地材料实验室给出的成果。

    从理论上说,豆豆并不只是在屋外讨好着两个女人,同时还在电脑里帮助乔泽调阅材料数据库内的各项数据。

    就好像它在招生宣传时说的那样,在一心多用这方面,人类还真远远比不上豆豆的能力。

    献媚跟工作一起抓,且都抓的很硬。

    很多时候各种有用的信息就蕴藏在后台这些数据之中。

    比如从数据库里近期各项材料报批手续跟审核速度跟顺序来看,乔泽立刻就意识到华夏新一轮的大基建,已经在酝酿之中,蓄势待发。

    民用领域抗疲劳强度、应力松弛性能、低温性能、耐蚀性、耐久性、弹性模量、力学性能等等指标均有大突破的螺纹钢;足以替代水泥的新一代超高强度混凝土;橡胶改性的智能可自修复材料适用于近乎所有环境的路面铺设;

    还有满足许多需求的高强度聚合物绳索,同时具备保温、隔音还能阻燃的纳米材料,用于大型建筑结构件的高强度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等等……

    只是有了这些新材料入局,国标大概是得重新制定了。

    对于外头的人来说,这个情报的价值大概要以亿为单位来计算,不过乔泽只是过了一下脑子,就没再理会。

    大兴土木的盛宴从来都是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不二法门。

    但钱终究不会从地里直接涨出来,只不过这次有机会让别人买单。

    因为乔泽还看到所有这些新材料都分了标准的。

    实验室充分发挥了华夏算力优势,所有这些民用材料根据性能都划分了三套标准。

    外销版,标准版跟高标版。

    骚的是,根据豆豆的计算,在工业上,其实生产的成本都是差不多的。所谓外销版就是生产过程中人为降低了各项性能指标。但也比现在普遍使用的材料各项性能指标要高出起码百分之二十以上。

    三种版本的制造成本差距不超过百分之二。

    好吧,乔泽是真对钱不太感兴趣。

    不止是因为对乔泽来说赚钱的确太容易了些,更因为他现在没什么需要用钱的场景。

    他现在生活中几乎不需要用到钱。

    这次请假出门大半个月,本来预计是要花笔钱的。但跃升集团这边直接免费,甚至连酒店苏沐橙掏的住酒店钱刚回学校就给直接报销了。平时出行的车也都是刘莹安排的,根本没提过钱的事情。

    至于吃饭……

    新学期距离小区最近的食堂大概是承包商都换了,请的厨师还都特别靠谱,哪里的菜都会做。甚至还很创新的推出了提前点餐服务。

    路秀秀、苏沐橙都是这项创新服务的受益者之一。

    想吃什么菜了,只要提前半天在微信上跟人家打个招呼,然后开饭的时候去餐厅就能吃到了,不但材料一吃就能感觉到新鲜,味道还特别正宗。

    如果不想去餐厅,人家还有配送服务,直接送到家里。专用餐具,吃完饭后一个电话,食堂还会直接派人来回收。

    就这服务五星米其林都得甘拜下风,还能直接刷学校的数字饭卡。

    加上学校发的饭卡里钱根本用不完,所以路秀秀现在除了偶尔为了两个孩子吃点家常菜下下厨,大部分时间已经懒得自己在家做饭了。

    再加上每个月银行卡里的钱都还在不断增加,没有停过。

    所以对于一些人来说,在不需要追求钱所代表的地位跟阶级跃迁的情况下,钱还真就是个数字而已。

    当然也可能是乔泽没有太多艺术细胞,欣赏不来那些美妙的舞蹈,更对什么飞机、游艇等等能彰显身份的奢侈品不感兴趣。

    反正乔泽想做的事情,要么是压根不需要什么钱,要么是光有钱还远远不够,得有其他层面的支持。

    所以即便心底有了判断,乔泽也只是在脑子里划过,把关注放在了深海集群项目本身上。

    显然,豆豆的任务分发奖惩模式很大程度上调动了整个项目中心各个实验室的积极性。

    起码在材料这一块,调参工作者们是真的很上心,当然也可能是优先级较高,分配的算力较多,材料这一块真就是突破、突破、再突破。

    规划中的深海群体个体所需要的十多种材料,已经有九种材料已经达到了预设的标准,其中五种材料甚至已经远远超过了之前预设的标准。

    显然智能材料大模型的出现,极大激发了材料工作者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甚至许多材料已经开始探索在无人机、大飞机、以及各类在建船舶上的应用。

    这也可以理解,反正不需要人力不停的呆在实验室里重复试验,大部分工作都是由超算完成,有了详尽到让人发指的实验过程指导,最后验证过程更是让人充满了动力。

    以上种种造成的后果大概是现在全国上下算力告急,算力租赁价格直线上涨。华夏服务器生产商的股价开始飙升,市场对于芯片的需求陷入混乱,各种加速计算卡的价格直线飙升。

    除了材料方面的进步之外,在豆豆的帮助下,深海集群的具体架构跟设计也初具雏形。

    具体来说就是未来这个深海集群科研勘探系统,将由两款无人机型组成,“承载者”跟“探索者”。

    承载者可以理解为深海集群的母体,体型较大,全部展开后的状态,面积达到100平左右。每个承载者都是一个集群控制的节点,或者说中枢。

    母体的功能很强大,不但有一套完整的声呐系统,还有包括水下摄像机、水下声学传感器、水下磁力探测仪、水下定位系统、超大容量电池以及卫星信号收发装置等等……

    同时,每架承载者还有一百个仓口,可以在应急状态下同时为一百个探索者供电,并对出了故障的探索者进行回收。

    每个承载者可以控制300单元的探索者。

    探索者的构造跟功能就要简单许多,主要搭载了一些水下探测设备,机械臂。为了水下科研勘探同时还有自爆功能。

    简单来说,未来的深海集群科研勘探指挥平台直接通过卫星跟承载者通信,来发出任务指令。拥有一定智能的承载者再通过控制生产成本极低的探索者来完成任务。

    同时也因为承载者具备一定智能,所以多个承载者可以进行多任务协同。因为可以进行卫星通讯,所以理论上协同执行任务的承载者数量几乎是无上限的。取决于投放了多少承载者进入海洋。

    因为需要长时间在海底运行,所以各种充能、储能跟节能的方法都加了进去。比如构成承载者跟探索者的内部材料可以利用温差进行充能。

    承载者的外表层材料甚至还支持太阳能充电。这样就可以在天气晴好的状态,展开浮到海面之上,通过太阳能进行充电。

    沉默模式下,一个承载者控制的三百单元小队并不需要消耗什么电量。

    需要远距离执行任务的的时候,承载者还能自动适应海洋下方的洋流,规划最省电的行程。

    最重要的还是其优秀的抗压能力。

    比钛合金更为坚固的框架材料跟结构设计,极限状态下能直接潜入海下3000米的深海区域。

    理想状况下设计承载者使用寿命是十五年。

    而且核算下来造价还很低廉,如果不计算研发成本跟设备投入的话,预计未来一艘承载者的造价大概在300到500万人民币左右,探索者就更便宜了,单艘的成本甚至能控制在十万以下。

    如果乔泽的计划真要实施,相对于未来的需求量,那么研发成本跟前期设备投入的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毕竟海洋太大了。

    要把整个海底地貌都勘探完全,需要的海底无人集群数目无疑是个天文数字,规模化量产带来的效益足以覆盖成本。至于钱从哪来……

    嗯,材料学的革新恰好能解决大部分问题。不止是国内的需求,更重要还是国外的需求。

    就比如苏立行今天要的那款自动修复漆,未来开始大面积使用的话,想来国外许多车企也是需要的,应该能卖的不错。

    即便这种车漆生产出来之后不对外销售,也能让华夏的国产品牌在市场上竞争力大增。

    同理,高标准的新型建筑材料,可不止是华夏可以使用。国外的震区也不少,尤其是在火山口的国家,能让抗震标准向上提高一大截的材料多少也是有些吸引力的吧?

    当然类似的材料还有很多,理论上都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也能变得更可怕。

    而且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从新材料上突然发力这很合理,也符合很多人的预测。可以预见的是有了新材料加持造成的连锁反应,会让全球市场都产生一些奇妙的变化。

    对于身处工业革命时代的普通人来说,感觉无非就是工作机会似乎变多了,更稳定了。甚至因为到处都在招工抢人,产生了所谓的用工荒,老板也难得变得大方了些,愿意给大家提提薪了,甚至可能还会主动给加班工资了。

    只要豆豆这种明显破坏职场生态的生产力型产品不介入其中,这都是可以预见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其实人工智能有限介入这一过程问题也不大。

    以华夏的庞大体量,各类大基建工程一旦真正启动,总是需要大量人力介入其中的。

    新材料让许多曾经的不可能成为可能。

    比如在地球上原本不太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打造一座体验型的旅游城市。周遭模拟火星或者月球的地貌,城市里在建几栋科技展览馆。周边再来个宇宙飞船发射中心。

    这一套随随便便算下来就是成百上千亿的投入,而且还不算如果真的营业了,效果不错后续各种配套设施建设的投入。

    这样一座现代化凭空造出的旅游城市如果兴起,足以辐射全国大大小小数以万计的各类工厂订单接到手软。

    再加上建设周期,起码十几、二十年甚至半个世纪华夏经济都会蓬勃发展。

    这就是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跃迁发挥出的力量了。

    当然这也是较为理想的状态。

    总之大致的了解了整个材料模型的运行状态之后,乔泽还是很满意的。

    他还是对接下来的盛世抱有期待的。

    一旦钱多得没地方花了,总需要一个溢出的途径。

    这样他那些很费钱的构想,大概就能直接排上日程了。

    乔泽虽然对在地球上旅游着实提不起什么兴趣,但如果能跳出小破球的桎梏,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宇宙那些瑰丽的景象,他还是有些兴趣的。

    ……

    “乔哥,十点半了,去休息不?”

    当书房外传来苏沐橙清脆的声音,乔泽应了声,然后照常关了电脑,站了起来。

    其实自从成年之后,乔泽已经不再需要保证每天七个小时的睡眠,基本上只要休息五到六个小时就足以满足他一天的消耗。不过没什么事情的时候,习惯的力量还是让他会准时休息。

    更别提现在乔泽已经是成年人了,也已经懂了睡觉这个词也是个多义词,很多时候其实也不单单是指的睡觉。

    ……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乔泽这样在这个时间点心安理得的躺到床上。

    当杨选清把乔泽发给爱德华·威腾的邮件,传回国内后,今天对于许多人来说注定是无眠之夜。

    尤其是研究所里专门整理乔代数几何的研究员们,总共就十来个人,恨不得收到了几十个视频会议的邀请。一堆神通广大的大佬们,似乎都不需要睡觉一样,大晚上的还在针对那篇附件中无数的问题提问。

    “小孙啊,你能不能帮我们解释这里,他这个扭曲连结性定理证明的第二部分,对,就是第5页的内容这块,这个证明思路帮我们这些老家伙梳理一下。”

    “哦,这个……嗯,这块的证明涉及到扭曲函数的形式,嗯,这里的思路首先应该是选择特定的系数,先满足初值条件,因为不同的系数代表着坐标系不同的位置嘛……

    另外这里要确保扭曲函数)在整个扭曲连结线上是连续的。这要求在的变化范围内,扭曲函数的变化是平滑的,不出现不连续点或奇点。这里乔教授应该是对扭曲函数的一阶和二阶导数进行控制,所以引入了复变函数……”

    小孙教授一边搜肠刮肚的解释,背部还一边渗着冷汗。

    下午接到电话的时候,他还颇有微词。

    但谁敢想,到了晚上,院士都主动找上了他了。

    他孙孝春何德何能啊,竟然要同时给六位科学院的老院士们上课。

    最重要的是,这些证明过程,他自己都看得云里雾里的。

    “不对,你看这个过程,明显是关联了微分几何的思想,这是利用微分几何的工具,分析扭曲连结线上每个点的切矢量和法矢量,然后证明与复变函数的导数之间的关系。”

    “额……这个……”

    “哎,老喻,你别急着发表意见,人家小孙教授都还没说完呢,你再这样抢着发言,我关你麦了啊!”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261875/60805205.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261875/60805205.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