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都市言情 > 超神级学霸 > 第281章 进入工程阶段的深海勘探项目(祝各位书友龙年大吉,步步高升)_311

第281章 进入工程阶段的深海勘探项目(祝各位书友龙年大吉,步步高升)_311

    热闹的婚礼终于结束了。

    不得不说,乔泽的新婚贺礼给这场婚礼赋予了一层特殊的含义。

    加上材料模型可是乔泽开发的,今天这场婚宴,全国各大重点材料实验室来的研究员可不少,听到有新元素横空出世,心里不痒自然是不可能的。

    好在乔泽也没含糊。

    正如他跟李建高说的那样,论文早就准备好了,所以次日两篇论文便直接在《数理新发现》的官网上率先发布了。

    除了关于新元素的合成方式,还有把爱德华·威腾从普林斯顿勾搭到华夏的关于蕴含引力子的论文一起发布的。

    新元素的论文没有审稿人,但论文里有实验室合成跟验证的方式,数据详实。如同乔泽说的那样,全球能立刻进行验证的实验室有足足六家,照着论文操作,自然能确定其含金量。

    至于高维引力子波函数的论文,其实爱德华·威腾就能算审稿人。

    当然,如果在找几个审稿人像模像样的审核后再发,无非就是多耽误些时间,但乔泽其实不太喜欢理会那些形式主义。

    西林工大数学院跟数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数理新发现》还在积累阶段,优秀的论文还不多,正好放上去撑撑门面。

    好吧,其实以上这些都是很次要理由。

    主要是看不到论文,昨天来参加婚宴那些研究员跟院士们真就都赖在西林不肯走了。

    人太多,乔泽是根本见不过来,西林数研所的警卫们也严格按照乔泽的要求,反正没预约获得许可进入的都被拦在数研所门外。

    真的,很敬业。

    但人家在西林数研所外组织学术讨论总是拦不住的。

    西林的六月天气还是很不错的,院士牵头,数十位研究员在数研所外面开会讨论新元素可能的特性,总不能直接赶人吧?

    效果直接拉满。

    乔泽可以视而不见,但一众校领导急得嘴巴都要上火起泡了。

    放出去都是大佬级的人物,不少还是拿着华夏津贴的大佬,来了西林露天开会,多少显得怠慢了。

    学校又不是没有大型会议室。

    但这些大佬又请不动,大家就觉得数研所外面这条路挺风水宝地的。用来做讨论,比较能有灵感。

    事实再次证明,人只要愿意拉下面子,总有机会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周一论文就上网了,所有人也心满意足了。

    新元素姓什么可以暂时不理会,但新元素的合成方法大家都翘首以盼。

    不知道便也算了,知道了,真就觉得不能拖。

    好在论文发布了,大家也心满意足了,露天讨论会也没人有兴趣组织了。

    这个时候赶紧回实验室读论文才是正理。

    哪怕没有设备还原试验,但先用计算机模拟还是可以的。

    对于乔泽来说,还有件双喜临门的事情,深海集群系统的承载者跟探索者最终的工程结构已经定稿。这意味着数千个零件已经全部设计完成。

    可以开始找工厂开始生产工程样机了。

    能如此高效率,豆豆功不可没。

    不止在材料方面发挥作用,还有各個零件的模拟测试。都需要豆豆的介入配合,但豆豆的最大功劳还在能帮着工程设计人员,卡住华夏工业的临界点,不至于让设计者脑洞大开,设计出的东西根本造不出来。

    最终定稿的深海勘探核心中枢承载者上浮到海面后展开的形态,参考了鳐鱼的造型,又充斥着一种赛博朋克的美感。

    豆豆甚至还专门做了最终渲染后的效果图。

    而当在海底时,柔性材料制造的臂展会合拢,将尾部用于跟卫星通信的天线收起,以保护内部的各种精密器件,最终呈现出则类似于潜艇的样子。

    探索者则模仿了普通鱼类的造型,其机械臂结构则巧妙的运用了轴轮的设计,让各种机械臂在轴轮的作用下,能在海下实现各种功能。全力工作时,所有机械臂展开足以让人眼花缭乱。

    在非工作状态下,机械臂还能收拢。并进入承载者的舱体中,自行保养。

    核心的驱动、传感、通讯、存储、能源装置则密封在内部。

    这一套仿生学的设计,还能最大程度的欺骗诸如雷达之类的探测装置。

    当然对于一套深海无人勘探科研系统来说,为什么还要欺骗雷达并不是研究跟设计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反正大家的任务是根据豆豆发布的任务要求,先把其工程结构图设计出来。

    当然相应的图纸肯定不止这种最终的效果图。

    构成承载者跟探索者的精密零件图纸,全部打印出来,分分钟能塞满十节高铁车厢。

    能如此高效的完成设计,豆豆功不可没。

    以前的图纸大都是计算机辅助设计,这次则都是人工智能辅助设计,而且具备了自动校验功能。过往涉及到物理改进的部分,必然需要动图纸,而且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极为容易出错。

    但有了人工智能辅助,自动给所有零配件进行归类,即便在后续设计中发现需要改动的部分,豆豆能自动进行同步修正,从而保证了工程设计进度。

    这也是项目能如此快便进入到工程阶段的原因。

    现在只等着乔泽最后敲定,就可以联系遍布全国的各大生产厂家,开工进行生产了。

    乔泽也想到了跃升高精。

    上次制造豆豆身体跟跃升高精的合作乔泽还是很满意的。

    不止速度够快,质量也有保证。

    关键是陆重国给他的印象很深,一个很较真的技术人,而且真的能拼。

    于是问了句:“传感器这块西林跃升能做多少?”

    豆豆的数据库里,已经接入了绝大部分的华夏大大小小数百万家制造厂的工业数据。对合作过的跃升精密各项数据更是了如指掌。

    “爸爸,放心吧,已经给西林跃升下了订单。”

    “哦。”乔泽点了点头,说道:“让上次帮你造身体的陆工负责具体工作吧。”

    “收到,豆豆保证完成任务。”

    简单的交流之后,乔泽便不再理会这件事。

    最终的组装肯定不可能在西林跃升的。

    跟能力或者投资无关,从经济效益的考虑,最终的组装还是要交给那些沿海的大型船舶制造厂,这套科考设备终究是属于海洋的,在海边的工厂完成组装之后朝着海里一丢就完事了,理论上整套系统会定时将各种数据通过卫星发送回来。

    西林毕竟地处内陆,不像沿海城市那么方便。

    当然具体如何分配任务,那是豆豆的长项。

    不会有任何倾向性,怎么效率高怎么来。

    至于如何管理供应链,确保供应链能照预期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豆豆就更擅长了,尤其是在不缺钱的情况下。

    项目有专项的拨款,但用来刺激供应链肯定是不够的。

    但之前激活码卖的那25亿美元,折合成人民币有近十五亿,撒出去了两个多亿,这笔钱同样是豆豆管理,统一存在深海勘探系统的账户里。

    如果说完全靠这笔钱用来研发,肯定是不够的。

    但有了完整的图纸跟设计方案,只用这笔额外的钱来刺激供应链上的企业加油干活,那绝对是绰绰有余。

    毕竟正常开模的钱,可以用项目拨款。

    再额外拿出一笔钱,作为质量以及按时完成工作的奖金,对于制造企业来说绝对是意外之喜。

    总之大概就跟管理跟协调各个实验室那一套差不多。

    分分钟搞出一套任务系统,然后根据数据直接开始邀请有资质的企业招标。

    考核成功之后就可以纳入到任务系统之中,然后签署两份合同。一份正规的代加工合同,另一份则是额外的奖励计划。

    至于考核的方式,乔泽也大概看过一眼。基本上不需要他操心。

    接下来负责各个板块的研发中心跟实验室研究员会组成二十多支专门的供应链考核团队,每个团队会带着一个豆豆,前往被纳入考核的机械制造企业进行详尽的考察。

    因为有豆豆跟随,几乎不存在人为作假的可能。毕竟豆豆不管是图片分析能力,还是数据分析能力都是顶级的。

    拍一张机械设备的照片,都能分析工厂里使用的设备是什么版本,传感器通过对空气中粉尘的分析,恨不得能分析出工厂对生产过程的管理水平……

    总之豆豆是真的有做合格资本家的潜质,一边是严格要求,另一边它真舍得给钱。但最重要的还是,它本来就承担了最重要的工作,还分文不取,只是多用了些电,多占了些算力。

    时代楷模型的资本家样板。

    至于二十多支供应链考核团队,怎么分配足够豆豆的问题,就是吕北去协调了。

    西林跃升一直在加班加点生产豆豆身体这事,对于西林数研所来说并不是秘密。

    身体都已经准备好了,无非就是系统拷贝、激活跟调试的事情。

    属于一个u盘十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

    豆豆的核心文件并不算大,系统拷贝之后,自动联网跟数据库连接能共享所有资料。

    完成任务之后,只需要关闭系统,初始化身体的存储设备就能重新运回仓库继续进入待机状态,非常方便。

    所以整个深海集群项目是真不需要乔泽去操心。

    他只需要大概了解工程进度就够了。

    按照豆豆的预估,两个月后就能完成供应链内厂家的考察工作,然后半个月跟入围的厂家签署合同跟奖励计划,这样最多半年后,承载者跟探索者的工程样机就能组装完成。

    也就是2025年一月份,深海无人集群勘探系统就能正式上线,进入测试阶段。

    当然这半年研究中心的任务也不会停。

    接下来的任务将是整套系统控制中心的建设以及特殊通讯链路的建设。

    按照规划,深海无人集群勘探系统正式上线之后,初期调试借用现有的卫星进行数据链的传输,正式上线之后,还会发射专用卫星组网,来保证整套系统的信息传递不会受影响。

    简单来说就是前期要先看到效果,效果如果好的话,后续投入自然跟得上。

    这可并不是浪费。

    要知道在乔泽提交的计划书中,项目进入正轨之后,十年内将要投放两千艘承载者入海,一艘承载者控制三百探索者计算,十年将有六十万的探索者辛勤的在海底进行地毯式的科考勘探工作,产生的数据量是极为惊人的。

    哪怕承载者的计算系统能过滤掉绝大多数重复跟无价值的数据,但需要发送回控制中心的数据也将是海量的。

    再加上这套科研系统还可能需要承担其他任务,专门的信息通路不管是从安全性或者专业性上考虑,都很有必要的。

    当然,对于乔泽来说,一个十年计划,那绝对是超远期规划了。

    所以他只是简单浏览了豆豆提交的工程计划之后,就直接给了授权。

    哪怕豆豆的计划中有小瑕疵也不要紧。

    这种大型项目,本身就有自我纠错的各项程序,不会有什么大乱子。

    他现在还要忙于其他事情。

    两篇论文在《数理新发现》发布之后的后续反响,比他想像中要更强烈。

    甚至包括身边的人。

    ……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261875/60805266.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261875/60805266.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