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玄幻魔法 > 从水猴子开始成神 > 第三百七十三章 家书万金,水兽上任!(4k)
    流金海。

    河源府。

    作为整个大西北最为庞大的边城,交通枢纽,楼宇林立,繁花锦簇,无有出其右者。

    过去此城,便是茫茫草原大漠。

    南来北往的生意,莫不从此地经过补给,天气稍稍转暖,马帮的铃铛声能从清晨响到子夜。

    不过时至今日,城楼上负责勘验放行的守卫军晃荡两圈,粗略扫上两眼便重回楼堡烤火,驱散沁入骨髓的严寒。

    冬天到了,城外连日的积雪已经没过马胸。

    天空中灰蒙蒙一片,太阳都瞧不见,环境恶劣至此,根本没有商人出行。

    连渝北河和漯河上都结了厚冰,站到门楼上,只能望见不怕死的牧民跟随渔夫一同化作黑点,于茫茫的白地上缓慢挪动,砸冰捕鱼,实在冻得坚硬,那连冰带鱼一块挖出来。

    守卫常常看到三四尺长,数十斤重的大鱼冻死在冰窠里,让渔民们一点一点挑着从小门进城。

    明明大鱼死了不知多久,弓身展露出的鱼鳃却是血一样的鲜红。

    守卫别过腰刀,盘膝坐下,双手探入橘光,活动僵硬的五指,抱怨起天气的恶劣。

    “今年雪真厚,落脚下去能埋没大半截!楼上女墙都高出几尺,非得扫干净才能看清下面。”

    此言一出,引得周遭军士共鸣。

    “可不是,入秋开始白毛风没停过,北边草场的琅草成片成片的倒,冬草都来不及收,每天睡醒开门,先得铲一遍门口的雪。”

    “妈的,开半天门,连个鸟影都见不着,半个铜板的过路费都收不到!”

    “没办法,昨个不是来了一伙马帮,货全丢大漠里头了,靠一匹老马才找到回来的路,六十多个人,只回来三十二个,活下来一半不到。”

    “那么冷的天,寻常武师都顶不住,甭说普通人。”

    “按我说,该让武师们来值守,耐得住寒的人不来,被窝里搂着软乎乎,水唧唧的热娘们,让咱们几个二三关的人来挨冻叫什么事?”

    “少发牢骚话,你有能耐当个百夫长,现在一样搁被窝里抱娘们取暖。”

    篝火上的铁锅里清水沸腾,一只大手穿过士兵间隙,拎起铁锅给自己灌满水壶,拧上盖子,顺手塞入怀中取暖。

    “把总,那不是咱没本事才发牢骚嘛。”

    小兵不觉恼怒,嘻嘻哈哈地接过铁锅给众人倒水。

    有人起哄:“天冷了,把总啥时候带咱们一起去抱娘们暖和暖和?太久不露,大鸟长褥疮了快!”

    “滚蛋。”把总一脚踹翻起哄之人,“我哪有那闲钱,要取暖,自个去暗巷里找窑姐。”

    “水没了!”最后一个士兵倒空铁锅喊道。

    把总扫视一圈,盯住起哄之人:“就你,你去取冰烧水,再捧一捆干柴来,别拿雪来糊弄,里头全是灰渣子!喝着一股锈味!”

    “成!小的给把总带一块冷丝丝,水汪汪的老冰来!”

    守卫于众人笑声中端上铁锅,拿上凿子,顺着城楼甬道下来,钻出小门没走多远,人远远的从风雪中瞥见一抹黑影,风中隐隐有铃声传来。

    守卫脸皮一紧,喊喝道:“来者何人?”

    “送信!”

    声音穿透朦胧,旷然有力,喊得风雪一停。

    送信?

    送信!

    守卫顾不得凿冰,忙往回跑:“送信的来了!送信的来了!”

    “甭喊,老子楼上就听见了。”

    把总从小门钻出,其后守卫军全部涌出,翘首以盼。

    风雪满满,马车似远实近。

    身披厚棉的信差面色红润,身后几个随从气势不凡,全是实力高强的武师。

    “常大人!”

    把总上前一步,拱手问好。

    军事重地,往来连送信的差事皆不是寻常人,也很少换人,看门的守卫没有不认识的。

    信使微微点头,手一挥,身后自有人送上公验符券。

    确认无误,足三辆马车的书信从一众守卫面前驶过。

    守卫们吞咽口水。

    窑姐常能找,家书难得见。

    驿站信使到来的消息飞一般传遍整个北门城楼,再往外扩散,甚至于比信使的马车更快。

    等马车来到驿站时,门口已然围满闹哄哄的士兵。

    一个接一个书生冒着严寒搬来书桌,冻得通红的手掌执笔,于冷风中代写书信,挣得几个辛苦钱。

    冬天,驿站会缩减运输次数。

    军士们的书信只能等数量攒够,信使到来,由驿站打包一同送出。

    隆冬时节,年关将至。

    谁知道错过这次机会,信使下一次什么时候到来。

    路途遥远之人今日不趁信使到来的机会提前送信,一来二去要赶不上趟了。

    “让一让,让一让,别堵在门口!”

    “写信去别地写去,别堵在门口!”

    “等信分好再来,信分好再来,信使要补给两天,不着急,大家慢慢写!”

    驿站的吏员维持秩序,好不容易让出通道,让马车进去。

    头两车上的信笺用麻布袋装,褐布上落满白雪,来到驿站,吏员们上前搬送,捏住袋子两角,连信带干雪一股脑倾倒出来,让差役负责分类发放。

    直到第三车,差役们有明显区别对待,除去大半用麻袋装的,一如既往的倒出,其余小半全用木盒装。

    打开来,一叠叠书信整齐堆叠。

    里头信纸明显比旁人的好出不少,洁白,细腻,有的封面更有烫金花纹,火漆封口。

    正当吏员们处理书信之时,驿站吏员们听到前堂传来交流声。

    “杨参领今日怎么亲自前来取信,找个人跑个腿不就是?”

    一道充满中气的男声响起。

    “最近几日我当值北门,正好要去城楼上看看,望见你过来,便顺路问问有没有我的书信。”

    “杨大人来的巧,下官没记错,还真有您的书信,从淮阴府来的,应当是杨大人的亲眷寄送过来。”

    “哦?月前我才收到一回,今日又有?”

    “那下官便不知晓了。”

    后院里。

    指挥分信的吏员听得声音,打一个激灵,挥手催促众人:“快快快,翻一翻翻一翻,有没有杨许杨大人的书信!杨许杨大人的书信!”

    “快找快找!”

    其余人等得到命令,立马放下手上工作,全跑来瞧第三辆马车上的木盒名字,挨个翻找,很快有人在马车底部找到一个写有杨许名字的木盒。

    “找到了,这里,在这里!”

    “给我给我!”

    恰在此时,一名长扣黑袍的中年男人踏过门槛,与信使闲谈中步入后院。

    “南方真的很少下雪吗?”

    “少,淮阴府里一年有三四场薄雪已相当了不得,五六年方有可能出现一回大雪,但也比流金海差得远。

    整片江淮大泽结冰的日子屈指可数,我长那么大,只从地方县志上听说有过两回,范围还不算很大。”

    “杨大人,您的信件。”

    拿到信件的吏员快步踏出,双手捧持,恭敬地呈递上前。

    “辛苦!”

    杨许说话间喷涌出滚滚热气,他从怀中掏出几两碎银,赏给吏员,接过木盒,里头只有一封信件。

    跟随过来的信使退开数步,让出空间。

    杨许对自己收到信件还是比较诧异的,因为月前他刚刚收到过一回。

    淮阴府往来河源府的书信,路途时间至少要两月之久,若天气恶劣,三月亦有可能。

    如今间隔不到一月再有,恐怕家中有事,以至连发书信。

    故没有太多顾忌,杨许当场拆开详阅。

    半晌。

    “流金海,苦木崖东三里?半部秘籍?”

    杨许细细阅读,确认不是什么变故后放下心来。

    原是小师弟有事相求。

    杨许已有五年不曾回家,父亲五年来收的三个弟子全未见过。

    但家中书信不断,大致也知晓情况。

    尤其是今年三封,自己素未谋面的九师弟占有不少篇幅。

    头一封讲父亲喜得弟子,品性纯良,出类拔萃。

    中一封说九师弟天生武骨,拜入河泊所,成就奔马。

    后一封言其治水有功得圣皇口谕,伴送来三项法门。

    内容差距之大,若非笔迹真实,杨许真想寄一份满是疑问的回信。

    了不得的天才人物。

    此等水平,杨许自己亦差出不少,特别是前不久九师弟送来的三项法门,用途极大,全是保命,识人心之恶的本领,但端是难练!

    明明只是薄薄的一份小册子,练起来似乎比那些上乘武学更难!

    近一个月以来并无多少要事,战事,杨许几乎放下手头一切事物,更用上不少增添悟性的熏香,宝材,专心修炼册上法门,堪堪把握到少许《眼识法》窍门,连入门都算不上。

    不过即便如此,好处已显。

    练出窍门的当日,杨许站立城楼之上,用半吊子的《眼识法》足揪出八个探子,一个内奸。

    事后验证,除两个探子是误会外,全无差错。

    尤其是内奸,比探子更可恶,让杨许身上记了一笔不小的功劳。

    此事一出,整个北区闹得沸沸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279099/61815473.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279099/61815473.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