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历史军事 > 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 第218章 以攻代守,以守为攻,庞煖正统在大秦
    楚军指挥台。

    见秦军只以少量精锐弓手射杀楚军先登,屈桓深深的皱起眉头:“秦军少箭?”

    以精锐弓手点射楚军先登,可以大大降低对箭矢的消耗,让更多弓弩手得以轮休。

    但这就是唯二的好处了。

    漫射时根本不需要考虑精度问题,可以卡着弓弩的最大射程射击。

    但点射却对精准度有较高要求,只能实现弓弩的有效射程。

    即便站在城头之上居高临的射击,大部分精锐弓手的射程也仅有五六十丈。

    所以精锐弓手大多都用于漫射过后的补刀,而不会作为主力输出。

    以精锐弓手为主力通常只是守城方箭矢紧缺时的无奈之举。

    可秦军的箭矢至于少到刚开战就捉襟见肘吗?

    项燕若有所思道:“本将想起了一位故人。”

    沉吟间,景岖所部已经保护着楚军弩手踏进安陵城外一百五十丈。

    就在这时,安陵城北城门突然洞开。

    三千名秦军弩手豁然起身,向着楚军方阵毫不吝惜的洒出箭矢。

    只是一波轮射,三百余名楚军弩手便血洒沙场!

    吓得景岖所部惊慌的下意识举盾挡在头顶,生怕自己也成为下一个被射杀的倒霉蛋。

    屈桓眸光一凝:“秦军是在勾引我军进入秦弩的最佳射程?!”

    秦弩射程比楚弩射程更远了近百丈。

    楚军弩手堪堪够得着安陵城城墙时,楚军弩手们便已经深陷秦军弩手的射程之内,便是退都不好退了!

    项燕当即下令:“传令景岖所部,外松内紧,放秦军深入。”

    “传令都尉昭晃,引军前压!”

    头顶有箭矢,身前有精锐。

    景岖所部前军根本无法抵挡秦军带来的双重压力。

    项燕的命令尚未通过传令兵下达,景岖所部的前军就已经崩溃。

    昭晃所部才刚刚出发,苏角所部就已突入景岖所部的军阵之中。

    伤亡陡增!

    项燕却恍然而笑:“难怪本将观之眼熟。”

    “长安君战法竟颇有几分庞将军的影子。”

    项燕和屈桓都参加了第五次五国伐秦之战,曾做过庞煖的部将,对庞煖的战术理念颇为熟悉。

    而今得项燕点破,屈桓恍然:“不吝敌军攀城,主动邀敌近战。”

    “城为守军之盾,亦为攻伐地利,以攻代守,以守为攻,不吝逢险,依托城池攻守轮转。”

    “这确实是庞将军的风格!”

    “但秦国长安君的战法怎会有庞将军的影子!”

    如果嬴成蟜是别的出身,观他此战战法便会让人怀疑他是庞煖的弟子。

    但嬴成蟜乃是大秦王室子弟!

    自打嬴成蟜记事起,庞煖就是赵将,更在力主合纵攻秦。

    他怎么可能会教导一名出身于秦国王室的弟子?

    项燕遥望站在安陵城头的嬴成蟜,目光颇为慎重:“庞将军不可能是长安君之师。”

    “长安君或是在与庞将军交战之际偷师所学!”

    屈桓大感震惊:“只凭数月交战,便能学得几分庞将军的战术?”

    “何其荒谬!”

    两军交战可不是两人捉对厮杀。

    敌军的全貌不可观,敌将的思虑不可得。

    在未窥全貌又无讲解的情况下,怎么学习敌将的战术战法?

    这不是开玩笑呢吗!

    项燕沉声道:“但这是唯一合理的解释。”

    “扈辄等其他庞将军的弟子而今皆效力于赵,他们皆不可能将庞煖所授教给长安君。”

    屈桓哑然。

    确实,虽然嬴成蟜临战偷师很离谱。

    但赵国将领给秦国公子当老师却更离谱!

    项燕遥望站在安陵城门楼上的嬴成蟜,声音肃然:“为我大楚长久计,此战当不惜一切代价,斩杀长安君!”

    屈桓有些诧异:“即便是我军损兵折将,甚至此战战败,上柱国也不惜击杀长安君?”

    项燕反问:“如此大将,屈司马敢让他成长起来吗?”

    “今日之长安君,便已连灭韩、魏。”

    “但他今年方才十八岁!”

    “他还在不断学习、成长!”

    “屈司马可敢想象此子七八十岁时会何等恐怖?!”

    战国末年,各国主将的平均年龄都颇高。

    四五十岁的主将可以被夸一句年轻有为,七八十岁的主将比比皆是,唯有庞煖、杨端和等年过九旬还在打仗的将领才会被称一声老将军。

    而嬴成蟜才十八岁的啊!

    据说他还懂医术!

    若无意外发生,嬴成蟜再为大秦征战五十年不成问题。

    而经过五十年的经验积累和学习成长后,嬴成蟜又该何其恐怖?

    项燕甚至都不敢想!

    屈桓的声音有些发苦:“本官,亦不敢想。”

    屈桓不是不敢想象,而是不敢去想。

    因为根本不需要想象,屈桓的脑海中就自动浮现出了七十岁的白起的身材样貌。

    以嬴成蟜的成长速度安稳发育五十年,他完全有可能成长为下一位武安君!

    项燕声音转而肃然:“今日之长安君已连灭韩、魏。”

    “莫要看他年仅十八岁,他已是当世大将!”

    “即便本将所率兵力乃是长安君的数倍,本将又有什么资格敢言必胜?”

    “既然本将不敢言必胜,那又何必将失败视作代价?”

    “在本将看来,只要能斩长安君,无论付出了什么代价我军都是大胜!”

    面对嬴成蟜,项燕不至于惊惧惶恐,但警惕性却早已拉满。

    项燕根本没把嬴成蟜视作一名十八岁的小将,而是需要他全力以赴对战的名将!

    屈桓沉默许久后,突然发问:“上柱国担心王上不愿?”

    项燕完全没必要将内心对嬴成蟜的警惕告诉屈桓。

    既然项燕说了,他必然有所图谋。

    项燕点了点头:“本将无法获知王上能否明白长安君对我大楚的威胁有多大。”

    “五十年后,本将很可能已经老死,我大楚当下大将又还能有几人可堪战阵?”

    “将如此大患留给未来不知能为几何的将领,本将心中忧虑。”

    “故而本将希望屈司马能与本将一同上奏!”

    想到楚国下一代将领们的能力,项燕慨然道:“前有武安君,今有长安君,秦国何以大将辈出!”

    原因何在?

    屈桓心里很清楚。

    白起、王翦、蒙骜等将领如果在楚国出仕,他们这辈子都别想当主将!

    因为他们既不是王族出身,也不是老贵族出身。

    即便他们再有能力又有什么用?

    他们只能给贵族们当牛做马。

    楚国牢固的上层权贵们不允许这么牛逼的人存在!

    如嬴成蟜这样的人物在楚国或会出现几瞬闪光,然后就会在凯旋回朝后因种种意外而死。

    楚国顽固的老贵族们更不能允许楚国王室出现这么牛逼的人物!

    一条条标准、一次次内斗筛选下来,楚国又怎么可能诞生太多大将?

    心中轻叹,屈桓肃然道:“请上柱国篆奏章,本官定同附印信!”

    项燕诚恳的拱手一礼:“多谢!”

    与副手达成一致,确定了此战的主要目标,项燕心里的一块大石头随之落地。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19923/62227618.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19923/62227618.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