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历史军事 > 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 第503章 商鞅见了你都要赞一句胆大包天!
    嬴政笑而颔首:“一道规模更大、赏赐更少、需求更多更明确的求贤令?”

    “此策可助我大秦多得贤臣,亦可拣拔贤良于乡野之中。”

    “王弟此策甚善,乃兄纳了!”

    不吝出身拣拔人才这种事放在别国很离谱,但秦孝公就已经玩儿过一次了,嬴政并不陌生。

    且彼时的秦孝公可不只是拿出了官职为赏赐,更拿出了田亩做赏赐!

    虽然嬴政认为嬴成蟜此策只能略略缓解大秦官吏缺额的问题,而对于嬴政现在面对的主要问题毫无裨益。

    但这终究是嬴成蟜的一番好意,也不违背嬴政的执政思想,纳之无妨。

    孩子嘛,最重要的就是鼓励!

    唯有多多采纳王弟的谏言,王弟以后才能有动力多多思考、多多上谏啊!

    嬴成蟜却摇了摇头:“弟所谏,非是求贤令,也不是规模更大的求贤令。”

    “求贤令乃是偶发,且是由我秦王发令、贤良接令来秦,再与秦王言谈考教过后便由秦王定下官职赏赐,全程皆由秦王一人决。”

    “每每发出求贤之令,所得贤才多则数百,少不过数十人。”

    “弟却希望这分科举士能大抡天下才,由大兄并诸位朝臣共同制定考题、参与考教,考教过后根据排名定下官职。”

    “弟还希望这分科举士为定例,或三年,或五年便召开一次。”

    “且每次考题可变,思想却不大变。”

    “以便于天下士子知我大秦所需何才,自行攻读相对的典籍文章。”

    “在弟看来,分科举士与求贤令最大的区别就是公平!公正!公开!”

    嬴政的缓缓收敛笑容,看向嬴成蟜的目光有些无奈。

    自古以来,选官任官都是王的权利。

    王说他行,八岁稚童也可为相!

    王说他不行,复国功臣也能被卖去敌国!

    除商鞅等激进的变法者外,有几人胆敢对君王的用人权加以制度上的辖制?

    便是仲父也坚定的拥护着王的用人权,并不断扒开商鞅打造的爵职体系,还用人之权与乃兄。

    可你倒好,非但要求寡人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既定标准去选人,而不是凭着自己的心意去选人,甚至还要求朝臣都参与进来?

    你这孩子是真敢说,也是真敢想!

    商君见了你都要赞一句胆大包天!

    察觉到嬴政的目光,嬴成蟜陪笑道:“当然,弟也知道想做到绝对的公平、公正、公开是不切实际的。”

    “除了分科举士之外,大兄自还有军功爵、求贤令等手段可用以求才。”

    “但至少在分科举士这一方面,弟以为我大秦要表现出让其公平、公正、公开的决心,更应该尽可能的令其公平、公正、公开!”

    “如此,方才能取信于天下人!”

    嬴政手指轻轻敲击案几,目视嬴成蟜,声音缓缓:“王弟此谏如此大动干戈,想来,所求不菲?”

    嬴政本以为嬴成蟜是劝谏他来一场更大规模的征辟,用以对抗未来会通过察举入朝的官吏。

    但嬴政万万没想到,嬴成蟜想玩儿的规模竟然这么大!

    果不其然,嬴成蟜认真的说:“弟并不赞同王兄所言的乡举里选之策。”

    “弟希望以这分科举士之策,取代乡举里选之策!”

    “现下,此策可为辅,只做尝试和调整。”

    “如果此策切实可行,那么待到我大秦一统天下、刀兵入库,此策便取代军功爵制,成为我大秦拣拔官吏最主要的途径!”

    军功爵制真心是个好政策,但却是个只适合战争年代的政策。

    待到这场绵延数百年的战争结束,军功爵制也将渐渐沦为辅助地位。

    而嬴成蟜为大秦选定的新一代选官任官策略,就是科举制!

    当然,只是最为原始的科举制。

    嬴政沉默几息后,灵魂发问:“区别何在?”

    “王弟应知,关东地并不似我大秦一般会令军法吏、法吏教导黔首识字诵律。”

    “关东识字之人至少也出身于富庶之户。”

    “乃兄以乡举里选之策拣拔官吏,被举荐者必是权贵豪强。”

    “王弟以分科举士之策拣拔官吏,考中者也依旧是权贵豪强。”

    “乡举里选之策的优势,乃兄方才已与王弟分说。”

    “即便如此,王弟也还要再谏这分科取士之策?”

    虽说谁人都可参与科举,但寻常黔首连字都不认识,他们就算是参与了,也只能是重在参与而已。

    有资格读书识字、阅览典籍之人,绝大多数还是出自权贵豪强之家。

    嬴成蟜的选官策略最终选定的还是那一群人,但却完美避开了察举制稳固地方的优点。

    嬴政突然很想扒开嬴成蟜的小脑袋瓜,看看它到底是怎么长的!

    嬴成蟜笑道:“权贵豪强和权贵豪强也是不一样的!”

    “大兄希望让各地方推举出当地最有权势的豪强,成为官吏。”

    “而王弟此策却是要拉拢一批各地方愿意向我大秦俯首的豪强成为官吏!”

    想到嬴成蟜之前的话语,嬴政若有所思:“详细道来。”

    嬴成蟜坐直身子,神色认真的伸出一根手指:“其一。”

    “弟这科举之策,考题每每变更,但考纲不变,目的就是为了形成连贯性。”

    “大兄并群臣可以根据我大秦的需要制定考纲、指定考试需要涉及到的书籍。”

    “如此,则天下读书人只要有心为官为吏,便必须要学习符合我大秦思想的书籍,思考我大秦的国策。”

    “绝大多数人的脑力、心力都是有限的,当这些需要考教的典籍充盈了他们的心神,他们便无暇再去思考其他思想。”

    “虽然此策影响不到敌国坚定的复国者,但却足以对绝大多数寻常豪强加以思想上的影响!”

    嬴政脸色有些难看。

    嬴政是对这一策略是否可行最有发言权的人。

    自嬴政返秦之后,吕不韦就始终在用他的思想来洗脑嬴政。

    而事实证明了吕不韦的成功。

    即便以嬴政的心智和脑力,现下处置政务时还是偶尔会下意识的做出符合吕不韦思想的决策!

    当此策放诸于天下,嬴政相信即便此策不足以影响所有人,却也可以影响绝大多数人。

    对于统治者而言,这就够了!

    所以即便嬴政心中有些不适,却也颔首道:“有理!”

    得到了嬴政的鼓励,嬴成蟜愈发起劲,伸出了第二根手指:“其二!”

    “关东诸国除楚国外的权贵,皆自诩正统,很要面皮。”

    “他们不能为了荣华富贵就说出违心之言,给出违心的答案。”

    “若他们如此施为,则难容于关东权贵!”

    “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19923/62227903.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19923/62227903.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