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历史军事 > 晋末长剑 > 第四十七章 坚定守住
    最新网址:mhtxscc

    天子比邵勋更早知道轘辕关失守的噩耗,而且他知道得更多。

    比如,禁军右军万余人正往轘辕关进发,过偃师县才走了不到一天,毫无防备的他们就遇到了突然出现的贼军骑兵,随后则是铺天盖地的步军,仓促接战之后,不敌,败退而走。

    贼军趁势追杀,斩获甚众。

    收到消息的洛阳立刻关闭城门,京师为之大震。

    二十七日夜,天子于太极殿召司徒王衍、左卫将军何伦、右卫将军裴廓、左军将军王秉、骁骑将军王瑚、太傅府司马王斌、凉州幕府督护北宫纯以及几位心腹重臣入宫问对——至于右军么,右军已经溃散了啊,残兵还没来得及联络上…

    这几人中,王衍是禁军统帅;何伦、裴廓、王秉、王瑚是禁军大将。

    王斌是司马越的直系代表,从豫州带了五千甲士入援京师,其部还是很有战斗力的。

    当然何伦、王秉也是司马越的铁杆;裴廓只能说是半个司马越的人;王瑚则中立,谈不上倾向谁,虽然他曾经投靠过司马越。

    北宫纯则是凉州张轨派来助拳的客军。

    这些人加在一起,差不多就代表着如今洛阳的主要武装力量了。

    “陛下,贼军虽众,但不可能全数扑往京师,而今至偃师者,不过其先锋悍贼数千步骑罢了。紧随其后者,也就三四万人,不如禁军人多势众。”王衍第一个发言,只听他说道:“而我又有洛阳坚城,有人心所向,贼至洛阳,为王气所压,心惊胆战,十成战力发挥不出三成,必无忧也。”

    “司徒所言当真?”天子司马炽心下稍安,但仍有些不放心地问道。

    王弥破许昌之时,他有些惊怒交加,更有些害怕。

    随后,在臣子们仔细分析利弊之下,他的信心陡然暴增,觉得此战必赢,没有任何悬念,因此一度插手排兵布阵,让王衍有些不满。

    轘辕关失守,右军上万人在行军途中被击溃后,他的信心突然间跌落谷底,觉得这仗要输了,国都要陷了。

    大起大落,属实是不通兵事、不了解实际情况的人的常见心态。

    他们很容易过分乐观,一旦战场情况与他们的认知不符,又会滑落到另一个极端,过分悲观。

    让他们保持在脚踏实地的中间态,其实并不容易。

    “陛下,贼众若来,出城与其决战即可。”王衍深吸一口气,道:“老夫在进宫前,已卖掉了牛车,誓与贼众死战。即便战事不利,大厦将倾,也会护得陛下周全,驾幸长安。”

    “王卿…”司马炽有些感动。

    他但知道王衍私心极重,为自家子侄及党羽谋求好处,并非纯臣。但没想到,关键时刻,王衍还是愿意护着朝廷、护着主君的。

    他对王衍的认识更深了一步。

    何伦、王秉、北宫纯等人也看了王衍一眼。

    败报传来的时候,主动卖掉牛车,这個表态十分关键。考虑到他天下名士的身份,确实有很大的安定人心的作用。

    仅此一点,王衍就超过了许多人。

    “陛下,臣方才想了想,其实轘辕关破了又能如何?”王衍说道:“禁军居洛阳,贼众来此,我倚城而战,与其相持。南路都督、鲁阳侯邵勋在汝水三日四战,皆获全胜,而今已提兵北上,至阳翟县境,携新胜之师拊贼后背。如此前后夹击,王弥焉有不败之理?”

    不得不说,王衍的“话疗”还是很有功力的,一下子就把天子的心给定住了。

    天子的心一定,不再搞什么骚操作,这仗就好打了。

    “王卿言之有理。”天子稳了稳心神,道:“速遣使至阳翟,着邵勋昼夜兼程,轻兵疾进,夹击贼军。”

    中书舍人当场拟旨,没有丝毫耽搁。

    王衍心中暗叹,天子还是太着急了一些。

    不过问题不大,以邵勋的跋扈劲,他不一定会完全遵从诏命昼夜兼程、轻兵疾进,因为那会让自己陷入极大的危险之中。

    “防卫洛阳之方略,朕悉委于王卿。”司马炽又说道:“调用何部,任用何人,一言可决。”

    “臣遵旨。”王衍立刻起身,应道。

    “北宫卿…”司马炽似乎才想起了凉州督护北宫纯,又道:“君有精骑数千,屡破鲜卑,当为世之勇将。贼众大至之时,当奋勇厮杀,建立殊勋。”

    “臣遵旨。”北宫纯暗道早该轮到我说话了。

    王弥贼众,在他看来也就那样。

    两军阵列野战之时,先用禁军步卒与其厮杀,动摇其阵脚,令其慌乱。接着他亲自挑选骁勇善战之凉州老卒百余人,人马具装,找准机会冲一波,轻骑再紧随其后,如此或有胜机。

    当然,说到底还是要禁军的配合。

    王弥贼众虽然是流寇,但依然有精锐。

    直接带五千骑冲阵,可能要吃大亏,他还没自大到这种程度。

    这几日他观察过禁军,战力固然不太行,但也不至于比王弥贼众还要差。

    这一仗,赢面很大,不知道大家都在慌个什么劲。

    何伦、王秉、裴廓、王瑚等人互相看了几眼,明白这是关键一战,不能再混了。

    回去之后,定要找来将校们说清楚,贪墨军需、欺男霸女、奴役士兵之类的小毛病,都可以容忍,但接下来的洛阳保卫战一定要卖力,否则大家都没好果子吃。

    打胜了,一切都好说。

    打败了,吃饭的锅就被砸了。

    正常人都知道该如何抉择。

    贼众先锋至偃师的消息很快在京城扩散了开来,士民人心惶惶。

    若非城门关闭,只允许运输粮肉、果蔬以及清理垃圾的车辆进出的话,这会洛阳已经产生规模不小的出逃潮了。

    曹馥镇定自若地坐在自家后院内,亲手给花花草草洒水,然后挥毫泼墨,练了一会字。

    洛阳曹家其实没多少人,子孙们大多在外地为官,留在京中的唯有嫡长孙曹(这个名字…)一人。

    “阿翁真决定了么?”曹走了过来,低声问道。

    他身材不高不低,但较为壮实,此刻腰悬弓,手握刀,看起来颇有几分模样。

    事实上他是练过多年武艺的,从小就练,只不过长大后,耽于享乐,没有坚持下去。

    今年以来,局势日益混乱,曹又重拾荒废数年的武艺,慢慢练了几个月——老实说,有点痛苦,但又不得不练。

    “阿翁年纪大了,人又懒,走不了多远。再加上还喜爱洛阳的诸般享受用度,实在难以割舍。”曹馥神态自若地数落着自己的种种缺点,笑道:“所以缑氏县就不错,待贼军退避之后,你就募人建坞吧。”

    一次又一次动乱,再迟钝的人也知道该想想办法了,如果不愿离开洛阳的话,那就去郊县建坞堡,这也是唯一的选择。

    “好。”曹没有任何犹豫,道。

    别人不清楚曹氏家底,他还是了解的。住在洛阳周边的曹氏宗族子弟不少,南阳、陈留、邺城亦有。

    这次选在缑氏县建坞,也是由曹馥出面,集合宗族子弟之力,搞一个大的。

    然后,宗族子弟完全可以带着家人、僮仆、部曲搬进去,家财、粮食、牲畜有多少算多少,全都转移过去。

    这样的宗族骨干子弟军,在保卫自家产业时,还是愿意卖力的。

    听闻司隶校尉糜晃也让其子糜直辞了东海王府掾,打算在洛阳周边觅地建坞。

    舍不得官位,离不开洛阳,那么就要做好万全之计。

    “全忠到哪了?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40204/59078869.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40204/59078869.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