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历史军事 > 晋末长剑 > 古代屠城
    屠,破城多所诛杀也,故称屠。

    但也有学者指出,在早期历史记载中,屠有攻克的意思,大概是攻城过程中杀伤甚多,但没有全体屠杀。

    这一点有争议,暂且不论。

    但史书中有些“屠”还是好分辨的,联系上下文就知道了,比如“泗水为之不流”等等。

    古代屠城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立威震慑。

    简单来说,就是对抵抗比较激烈的地方,或者投降比较晚的地方屠城,起到震慑作用,促使更多人尽快投降。

    那么问题来了,“抵抗激烈”、“投降太晚”有没有标准呢?

    答案是没有。

    有人立下了标准,如曹操,“围而后降者不赦。”

    那么,曹操执行了吗?

    不一定。

    有执行的,如邺城之战。

    曹操从二月打到八月,围攻了半年,“屠之”。

    这里是真屠,不是攻克的意思。

    “初,曹操攻屠邺城,袁氏妇子多见侵略”。

    “公前屠邺城,海内震骇,各惧不得保其土宇,守其兵众。”

    袁氏妇人、子女都被“侵略”了,可想而知邺城百姓状况。

    这一仗打得是比较艰苦的,伤亡很大,半年时间呢。

    也有不执行的。

    “术退保封丘,遂围之,未合,术走襄邑,追到太寿,决渠水灌城。”

    “二年春,袭定陶。济阴太守吴资保南城,未拔。会吕布至,又击破之…布夜走,太祖复攻,拔定陶,分兵平诸县。”

    “表将邓济据湖阳。攻拔之,生擒济,湖阳降。攻舞阴,下之。”

    “太原商曜等以大陵叛,遣夏侯渊、徐晃围破之。”

    等等。

    曹操屠城不少,但也不是每座城不降,攻下来后都屠杀。

    那样纯属有病。

    人家不会因为你屠城后就害怕,提前投降,因为曹操屠了那么多城后,据城而守的还是一大堆,有的还让他攻不止一次,时间很长,伤亡很大。

    屠城确实有立威震慑作用,但不用高看其效果。

    二、报复发泄。

    这又分几种情况,要么是死了己方重要人物,要么是对方反复无常,要么是进攻方伤亡太大。

    那么,是不是这三种情况都会屠城呢?

    答案是不一定。

    曹操的爹死了,“初平四年,曹操击谦,破彭城傅阳。谦退保郯,操攻之不能克,乃还。过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迹。”

    这就是典型的报复发泄。

    “二月,攻东昌,坚拒数日。大军四面登梯克之,遂屠戮,纵军掳掠,焚其房舍而去。”——常遇春屠东昌,这是伤亡过大报复发泄。

    那么是不是一定要这样呢?也不一样,看人的。

    刘秀攻洛阳之战,朱鲔杀了他哥,照样收降。

    李世民攻白岩城之战,对方一度请降,后来反悔,李世民被耍了,暴怒之下说“得城当悉以人、物赏战士”。

    话放出去了,后来破城,李世民又不忍,下令禁止烧杀抢掠。

    后果是什么?“三军大噪”,将领们上前请他收回成命。这是哗变的趋势。

    李世民下马谢曰:“将军言是也。然纵兵杀人而虏其妻孥,朕所不忍。将军麾下有功者,朕以库物赏之,庶因将军赎此一城。”

    最后李世民用自己的威望安抚,出私库的钱赎人,平息了下去。

    李世民一生,只有夏县一次记录。

    “夏县民吕崇茂聚众自称魏王,以应武周。”

    “上于是悉发关中兵以益世民所统,使击武周。”

    “高祖令太宗益兵进讨,屯於柏壁,相持者久之。又命孝基及陕州总管于筠、工部尚书独孤怀恩、内史侍郎唐俭进取夏县。”

    简单来说,这是与刘武周的战争,李世民是统帅,他在柏壁与敌主力相持。

    夏县有个吕崇茂的聚众作乱,自称魏王,响应刘武周,李世民帐下的三位将领去攻夏县,屠城。

    李世民是统帅,背锅没毛病。

    虽然很多人为他辩解——

    唐高祖实录——

    “帝(李渊)曰:‘平薛举之初,不杀奴贼,致生叛乱,若不尽诛,必为后患。’诏胜兵者悉斩之。”

    唐高祖实录说李渊下令。

    新唐书:五月壬午,秦王世民屠夏县,这里直接说李世民屠城。

    但他是统帅,锅是逃不掉的。

    三、激励士气。很简单,让士兵们抢劫,玩女人。

    朱元璋攻太平,“上谓诸军曰:‘前有州曰太平,子女玉帛,无所不有。若破此一州,从其所取。”

    朱元璋用子女财货激励士气。

    当然他忽悠了士兵,后面没让屠城,而是让城中富商百姓出钱发赏。

    四、粮草不足。没有足够的粮食养俘虏,干脆杀了了事。

    这个太多了。

    战争年代,有时候都吃“肉脯”了,哪来余粮?

    破城之后,城里的粮食就是进攻方的军粮,怎么能养俘虏呢?

    “至六年春,城中食尽,乃攻之,遂屠舒。”——这是刘秀的部队。

    五、兵力不足。打完这座城,还有别的战斗任务,兵力不足,担心降而复叛,于是屠城。<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40204/60573133.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40204/60573133.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