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历史军事 > 晋末长剑 > 第三十二章 有那么傻吗?
    充满节奏的号子在洛水南岸响起。

    纤夫们在松软的河畔草地上踟蹰前行,将满载粮食的漕船拉往上游。

    秋雨连绵,水势暴涨。

    浑浊的河水夹杂着泥沙、落叶,汹涌而下,直奔黄河。

    偶尔还能看到尸体。在河里浮浮沉沉,好似在挣扎,又好似在随波逐流。

    他们临死前,可能还在挂念家里的妻儿,惦记田里的活计,幻想明年是不是一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景。

    但大势之下,人被裹挟其中,除了去深山中当野人,不然怎么都躲不过战争与死亡。

    沿途遇到了一些村落、堡壁。

    村落空无一人。夜晚宿营之时,可看到厚厚的灰尘,显然许久无人居住了。

    很多宅子被拆了个七零八落,木料、砖石甚至土坯被运走,变成临时营垒的一部分。

    破碎的瓦罐、折断的箭矢乃至皑皑白骨随处可见,默默诉说着当时的苦难。

    其实别说村子了,一路行来,围墙不够高、不够厚的土围子都渐渐废弃了。

    活下来的人要么去山里建营寨,要么在平地上建大坞堡,或者在山中、平原上来回跑,不怕辛苦,白天下山耕作,晚上进山躲避,在乱世中苟延残喘。

    宿营、行军之时,经常会遇到敌骑袭扰。

    洛水北岸的敌骑人数不多,但一直死死跟着。

    你停,他也停,你走,他跟着走,一路监视。

    南岸的敌骑多一些,但也没想象中那么多。总共就三四千骑的样子,还分成三股,一股牧马,一股休息,一股袭扰。

    银枪军的老兵们早习惯了,该吃吃该喝喝该睡睡。

    十一、十二两幢新兵在他们的带动下,表现得还算镇定——其实也谈不上新兵,经历了三年的严格训练,各方面都不差,缺的是战争经验。

    辅兵则有些骚动,不过在棍棒教育下,他们勉强压下了心中的恐惧,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害怕之心稍减,比刚出虎牢关那会好多了。

    最镇定的大概就是漕船上的运兵了。

    匈奴骑兵再厉害,也没法游到河面上来厮杀。

    站在河岸上与他们对射,那更吃亏。他们有船舱遮蔽,匈奴人没有。

    即便真趁夜泅水而至,在水面上战斗,还不知道谁更厉害呢。

    有什么好怕的?

    只要陈公的部队能护住河岸,别让匈奴人袭杀纤夫,那就一点事都没有。

    待到回程之时,船只顺流而下,连纤夫都省了,那就更安全了。

    九月十三,大军已至巩县附近,终于迎来了第一次相对较大规模的围攻。

    几乎前后脚,大队匈奴骑兵向东调动,人数高达五千,直奔成皋、虎牢关方向。

    两天后,大队步军从洛阳城外被调走,沿洛水北岸疾行。

    于是,奇景出现了——

    邵勋护卫着大批漕船逆流而上,沿着洛水南岸,前往洛阳。

    匈奴步骑浩浩荡荡,离开洛阳,顺流而下,直奔成皋、虎牢关。

    奉命调往巩县的匈奴游骑越来越多。

    他们围在车阵、船队外,虎视眈眈,似乎在等待下一步的命令。

    上万大军屯驻于伊阙关后休整。

    梁芬、北宫纯、傅畅三人登上了城头,眺望远方。

    “参见营军都督。”有小校喊了一声。

    梁芬三人转身望去,却见一青年将领走了过来。

    此人身量较高,体态魁梧,头上戴着武冠,左手抚刀,右手提着根长长的步槊。

    虽身披重甲,仍健步如飞,远远看见梁芬后,快走几步见礼。

    梁芬等人回礼。

    “梁公欲北上洛阳?”来人便是邵慎,在许昌幕府挂了个营军都督的职务。

    他尚未成婚,不过婚约已经定下了,乃一泉坞坞主杜尹的孙女。

    别看杜耽、杜尹哥俩混成了坞堡主,但他们这一脉在朝中的关系网仍在。

    邵慎未过门的妻子,往大了说是杜武库的曾孙女,联姻的是宜阳地头蛇。

    杜耽、杜尹兄弟久居一泉坞,已经很难称得上是京兆人了,另立一房是肯定的。

    如果一泉坞没有破败,杜氏兄弟存活下来并发展壮大的话,以后这就是京兆杜氏宜阳房。

    “邵将军可遣斥候查探关北?”梁芬问道。

    “旬日前派人查探过,人没回来。”邵慎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匈奴人最是贼眉鼠眼不过。说实话,我往常听人聊起诸王混战时候的事,鲜卑骑兵是敢正面冲锋肉搏的,就匈奴人最怯懦,一人双马,甲也不披,身上穿着個皮裘,四处晃荡。一有风吹草动,立马散开。但散开了又不走远,依然死死盯着你。他们不敢正面冲杀,但拦截信使、驱逐游骑、袭杀斥候之事却很在行,你听说过么,前几天——”

    “等等。”梁芬微笑着止住了邵慎后面的话,道:“也就是说,出伊阙关至洛阳,有没有贼兵,有多少贼兵,贼兵在哪里,都不知道?”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是不知道。”邵慎叹道。

    梁芬点了点头,又看向关北,沉默不语。

    邵慎看了看北宫纯,道:“梁公是想北归洛阳?看你们骑军不少,要不,我也带人随军冲杀一阵?我这骑军不多,三四百人还是有的,皆勇武敢战之士,如何?”

    “都督。”有军校忍不住出言提醒。

    梁芬哈哈一笑,道:“将军美意,老夫心领了。伊阙关甚为重要,一旦失陷,贼人大队长驱直入,攻入梁县。我闻陈公家眷皆在彼处,一旦受了惊扰,恐不美也。”

    “他们月初就搬去许昌了。”邵慎说道:“不过你说得也对。我在广成泽还有个叔——呃,广成泽有恤田、禄田、军田,还有粮仓、匠营、牧场,确实不能被贼人劫掠。唉,可惜了。”

    梁芬摇头失笑,继续看向北方。

    傅畅拈须响了一会,向邵慎询问道:“小将军可知洛阳周边敌我排兵布阵之情形?”

    “我知道得不多,有些还不一定是真的,伱姑且听听吧。”邵慎说道。

    “我二叔已押运漕粮进京,此时应该还没到洛阳,匈奴有没有派人围攻,不知道。”

    “王弥屯兵新安,好像在筑城。偶尔派小股人马南下洛川,与宜阳屯军厮杀。”

    “太谷、轘辕二关无事,没出现贼人。”

    “嵩山上有糜氏坞堡,前些时日出现过小股贼军,为其迫退,他们应该是想看看有没有山径通往荥阳。”

    “糜氏坞堡还说了一件事,柏谷坞遭受匈奴围攻,死伤惨重。这会可能已经破了,曹氏部曲不知还剩多少。”

    “就这么多了。其实和前几次匈奴入寇差不多。”

    梁芬、傅畅、北宫纯三人面面相觑。

    匈奴人已经不是第一次在洛阳城下无功而返了,那么问题来了,他们有那么傻吗?一次次重复做无用功?

    把敌人想得太过愚蠢,愚弄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最关键的是,现在连匈奴的总兵力都不知道。

    在这个时候出伊阙关,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你对外界一无所知。

    “明日北上。”梁芬想了半天,最后只是长叹一声,吩咐道。

    若今上乃明君,他大可屯兵伊阙关,观望一番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40204/64532903.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40204/64532903.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