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历史军事 > 晚清古董之墓靴风云 > 第17章 封疆大吏
    六爷不久流浪到了京城,在一个古董店里当伙计。

    他本来就有基础,也很有慧根,又聪明好学,很快在琉璃厂练就了火眼金睛,声名鹊起。

    很多人找他掌眼鉴别古物,老板无儿无女,死后,这个店铺就给了六爷。

    从此扎根京城,而铁蛋则南下两广从了军。

    几年里,铁蛋军中因作战勇敢,常身先士卒,官渐升职到参领。

    时年,外寇进犯,清军奋勇出击,铁蛋也参战,战事非常艰苦。但是清军上下一心,清军老将指挥的很出色,这一仗还是打赢了,很鼓舞士气,全国振奋。

    战役结束后,由于清政府的无能和腐败,最终未能改变中国的外交形式和政治地位。

    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清军也付出了巨大的伤亡,铁蛋的几个军中好友阵亡于此场战役,他非常难过,心情很差。

    这几人都是多次浴血沙场活下来的生死兄弟,他本是孤儿,平时这几人和他生死与共,他眼看着在洋人的洋枪下一个个倒下。

    战斗中,很多朝廷配发的火炮都是哑弹劣质产品,不能击发,影响了很大战局,导致很多将士无辜丧命,此原因想必也是军中采购环节贪污腐败所致。

    虽然此战险胜,让全国人民精神一振,但他看当时整个清军和朝廷又洋洋自大鼓吹成绩,以为自己又是天朝上国,他有点厌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个军队,兵器粮草都是伪劣假冒产品,怎么可能长久,毕竟不能打仗全靠勇气。

    他觉得前途暗淡,可能这也是几年后,他和六爷极力帮着这个清庭大员大力搞军工厂的诱因,那个大员是晚清时期朝廷的为数不多的栋梁干了很多实事。

    铁蛋不愿意继续当兵,战役结束不久,就私自离开兵营,开了小差做了逃兵。

    可是未走脱多远,即被缉拿抓捕入狱。

    当时对逃兵惩戒很重,而且铁蛋还是个头领,带头跑了,情节严重,兵部以逃兵论,总督府令:问斩于秋后。

    六爷和铁蛋分开后,通过各种渠道已经知道了铁蛋在两广当兵,两人经常书信往来。

    在铁蛋被抓的时候,六爷也在两广一带办事,他也关注时局,那些天和铁蛋也有来往,他没想到铁蛋会做逃兵,还被抓住问斩。

    惊闻此事之后,听闻其总督颇明事理,于是托人求情,六爷知道该总督为人还很公正,就托关系约了登门拜访。

    此总督为清朝封疆大吏,性倨傲而性格乖戾,酷爱古董。

    六爷登门之后,尽展其能,投其所好,又帮着他鉴定他家了各种所藏之物。

    总督惜六爷才能,遂相见甚欢,聊的非常尽兴,设酒宴相待,席间二人以兄弟相称。

    六爷说出铁蛋之事求情,总督碍于军法,又不好意思推掉六爷所求,低头没有说话。

    其实,这个总督也知道铁蛋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出走也是无奈之事,他自己身为封疆大吏,仍然感到力不从心,何况一卒乎?

    但是毕竟铁蛋触犯军法,他也不便公开放人通融。

    六爷说回北方送件辽物金器给总督为礼物以充军饷,续兄弟之命法外开恩,总督未置可否。

    总督送客,六爷即告辞离开,之后回到京城,四处打探哪里有辽代金靴,一般辽代王侯大墓葬里都会有金靴金面罩之类金器陪葬,可是毕竟王墓也不是那么好找的。

    这个封疆大吏虽然身居高位,杀伐果断,也不乏治世之能,算是晚清的顶梁柱之一。

    但是,每个人都有弱点,这个人最大的弱点就是虽然政治手段一流,但在古董鉴别里眼力实在不行。

    他并不懂古董的真假,他在京城的时候,经常去琉璃厂淘宝,时常被骗,打眼买到赝品,琉璃厂至今流传着很多关于这个封疆大吏被骗的可笑传说。

    该总督出身于官宦之家,常与名流在北京流连诗酒、赏玩古董字画。

    后来,他历任各地总督,爱好古玩的雅兴不减,并且自命不凡认为自己鉴别古物水平一流,实际上眼高手低,鉴赏能力一般。

    清末喻血轮的《绮情楼杂记》记载:

    其任湖北总督时,奉命回京述职,偶到琉璃厂闲逛,在一家古玩店看中一口大缸:

    此缸外形乖僻,古色古香,缸体周围刻满了小蝌蚪状的篆字。

    经与店主砍价,以2000两银子购得。随后将这件宝贝不远千里带回武昌总督衙门,还让工匠将古缸上的篆文拓了几百张拓片,广送亲友部属,以示夸耀。

    一天晚上,忽降大雨。翌日清晨,总督习惯性地踱到庭院赏缸,但见缸口周围的篆字已被大雨冲得只字不留。

    原来此“古缸”竟是用牛皮纸做的,再用蜡涂上黑而光亮如釉的颜色,然后镌上铭文。

    某年,其在京以高价收买一古鼎,斑驳灿烂,无价之宝,本人非常自得。

    回武昌后大摆筵席,请僚属共同欣赏。

    先置鼎于案,插梅花一枝于鼎中,注水少许以润花。

    不意酒过三巡后,鼎下竟有水冉冉渗出,满堂惊愕,大为败兴。

    经认真检查,始知鼎非古铜,而是纸板仿制的,又被古董商骗了。

    这些传闻都是晚清民国时期野史记载,时间相隔不远。

    但是我认为该书的作者,记录的不够严谨和符合逻辑,用纸张做的缸和陶瓷做的缸,重量不一样,很容易鉴别,也不会那么容易漏水。

    应该是在真缸的外面用牛皮纸和水胶做出厚度,然后用刀在缸体外牛皮纸上雕刻纹饰,不至于漏水。

    可能以讹传讹了,而作者也不懂古董作伪之细节,算是文章有漏洞。

    这故事也告诉我们,你可以在政坛或者商业上做到高位或者有很大成就,你也未必能在古董行里纵横捭阖,指点江山

    六爷在灯下静静的想了想往事,他决定到了江南搞到另一只靴子后就马上再去两广,去看看铁蛋,也再看看去年一面之缘的那个两广总督。

    他要先去江南,先拿到靴子,因为他这辈子,好像很少食言,而且他还喜欢挑战

    六爷想了想,灯下提笔写了一封书信给两广总督:“提督鉴:

    余一年前与兄相见于两广,兄雄姿勃发,经天纬地,眼光如炬,所藏皆精,又治军有方,百姓信服,弟甚为佩服。

    然,兄公务繁忙,可能已不记弟尔。吾尚在京师市井,余弟去年逃匿于江湖,于兵戎不见,获罪两广。

    望兄念其曾格杀番贼于郊野,统千人于坝上,浴血于两广,虽有逃匿之行,兹肯念其功,留其命。

    弟说及辽金之事,余已办之七八,不日南下两广,让兄睹其物,鉴弟之行,以充军资,虽然为污物捡拾与草莽,但亦可做正事,福利人间,不然亦不免流于市井……

    时间仓促,望兄念及相交之情,暂留吾弟之性命,日后再图其报效国家。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50645/58568834.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50645/58568834.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