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历史军事 > 晚清古董之墓靴风云 > 第96章 读书人何知府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这句明代官员曹学佺的诗句,以前我甚至都不太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这句诗写的颇具讽刺意味,表达了一种令人深思的社会现象,这现象从古到今。

    大致意思是那些市井上普通底层人往往更具仁义之心,而一些博学多才的读书人却可能表现出令人失望的负心之行。

    这句诗词出处两个版本,我还是喜欢这一个:明代天启二年,曹学佺被任命为广西右参议。在桂林任职的时候,皇室宗亲们骄横跋扈,他们的奴才更是在街上纵犬逐人。一个秀才因无法逃脱恶犬的追逐,被恶犬咬伤而危在旦夕,情势危急,有性命之忧。

    路人纷纷惊恐躲避,这时,一位屠夫见义勇为,挺身而出,一刀将凶猛的恶犬砍死,救了这个被咬的秀才。

    愤怒的奴才们将屠夫和秀才一同绑架送交官府,声称要惩治屠夫杀犬之罪。

    曹学佺作为审判者,面对这一案件,他判定屠夫无罪,并裁定这个皇亲需赔偿秀才的医药费。

    这个裁决令皇亲们不满,于是他们收买了秀才作伪证。

    在第二次审理中,秀才却出尔反尔,声称自己与狗嬉戏,将杀狗责任推卸给屠夫。面对这种颠倒黑白的伪证,曹学佺的怒火被点燃,他更愤怒和惊诧这个秀才的忘恩负义。

    在审订卷宗的时候,他大笔一挥,以铿锵有力的笔触写下了两句话:

    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这个曹学佺是个懂得“义”的读书人,还是有气节的官员,还是个藏书家,博学多识,也很有民族大义。

    史载,他得罪魏忠贤党,被劾去职,家居二十年。清军攻入闽中,曹学佺香汤沐浴,整顿衣冠,在西峰里家中自缢殉国,死前留下绝命联:

    “生前单管笔,死后一条绳”。

    他一生著书三十多本,我想以后空闲了要一一拜读。

    何乾元不是曹学佺,人与人是不同的,官与官也是不同的。

    也许何知府也会秉公执法,可是要是面对强权和外族入侵,估计他肯定变节,他的人格操守坚韧程度需要危险指数衡量。

    现在何乾元这个读书人已经不想啥仗义和啥恩义了,更别说民族大义,他要在仕途往上爬,送礼买官他需要钱,需要很多钱。

    他现在也不是读书人了,他是朝廷命官,四品大员。甚至觉得所谓的义气是可笑的事情,那是匹夫之间的薄弱之交。

    历史证明读书人要是想干坏事心思很细,而且下手更歹毒。

    何乾元现在不仅仅是一个读书人,还是一个知府,还是一个想继续往上爬的缺钱的知府。

    他居然从审过的绑架案里面,想起了绑架亲侄子,图谋帮过自己的岳父。

    对,就用绑架勒索财宝,把侄子绑了,陈家唯一的孙子,换青铜器和金条……

    万一泄露怎么办?那就一不做二不休,拿到钱就撕票。

    他还让师爷带着腰牌,如果金陵发生意外被擒,拿腰牌找地方衙门通融,给陈府施压。

    这个何乾元是心地歹毒,做事心狠手辣,符合读书人变质后的操作。

    也许会说何乾元无德无义,可是啥叫德?啥叫义呢?

    我们在评判一个人的品德时,不能仅仅依据其学识的高低,更应看其对正义和良知的坚守。

    有些人虽然有学问,但并不一定有道德,就像那些昧着良心给转基因粮食和把预制菜卖给孩子们吃而站队的学者,像那些拿着天价挂号费在国难时候带货赚钱的专家,当然它们背后也都是因为庞大的利益集团操控。

    五千年历史证明,国难财并不好赚,历史会记住的这些人的无耻,连我这无聊写小说的流氓,翻翻历史,都会骂几句那些发国难财和害苦人民的败类!

    而有些人虽然没有学问,但却有仁义之心,我每次看新闻都被一些小人物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的义举感动着,甚至心久久不能平静。

    义,最早见于《管子》“礼义廉耻”。义者,宜也,本意是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

    在古代,人们认为义是一种道德准则,是人们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

    书中的六爷是义薄云天的大哥,陈二爷胸有大义,老李和查干他们面对危险也义无反顾!

    甚至陈龙一个盗墓贼年轻时候抗击洋人都懂得民族大义面前义不容辞,他们都懂得义气,甚至为了义可以牺牲生命!

    关键问题是他们这些人还都果决干练,经历丰富,颇有智慧,并不愚蠢……

    历史上蠢得是昏昏噩噩的百姓和吃人血馒头的看客……

    何乾元可能从小就不知道啥叫义气,甚至鄙视义气,也许在他童年时候心里受过伤害吧?还是心理扭曲?

    也许是他本性就歹毒和薄凉,只是没有合适的条件,让心里的歹毒和冷酷爆发显现出来。

    人性是可怕的,是复杂的,是会变化的……

    何乾元变了……

    他是个有细节控的人,自幼勤奋,书法很好,喜欢临字帖,他用的纸张都是定制的。何乾元能力也很出众,虽然这个知府位子是陈龙花了不少钱活动所得,但是何乾元自己也付出不少努力,一步一个脚印爬上来的。

    这些年,他把春江府治理的井井有条,百姓口碑很好,假如没点才华,当时,富甲一方的陈龙也不会把女儿嫁给一个进士。

    现在,这个有细节控的读书人,晚上自己一遍一遍的研究这个绑架案的卷宗。

    他还把前些年所有的绑架案都翻出来,一一研究过程,研究如何败露的,甚至那些绑架案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他居然都做了笔记,然后一点点完善。

    很快,一个成熟大胆的绑架计划成型了。

    何知府找来约翰,他把要绑架亲侄子的思路说了一下,冒险家约翰也干过很多绑架和抢劫的坏事。即使无耻如约翰,也被何知府的歹毒和忘恩负义震惊了……

    这个洋人无法理解这个大清朝廷命官,会对自己岳父和亲侄子下手,而且得到了赎金还要撕票,要销尸灭迹,那个孩子才五六岁啊?

    约翰也干过绑架,他得到了赎金就会放人,盗亦有道,绑匪也要守规矩,即使他是洋鬼子。

    可是这个读了一辈子圣贤书的何知府,春江府的百姓称道的父母官,居然要杀人越货,干掉至亲,得到财宝还要撕票?

    他的无耻,惊掉了洋人冒险家约翰的下巴,何知府的行为毁了约翰的三观。

 &nb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50645/64454691.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50645/64454691.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