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历史军事 > 晚清古董之墓靴风云 > 第104章 此何非彼何
    前些篇幅,写了盐商,写了扬州瘦马,可能读者以为我写的春江府是扬州府,但是不是的。

    因为是小说,肯定很多虚构的地方和事件,以及人物,包括地名,读者不必对号入座。

    写何知府从一个品质良好的优秀官员,变成了一个绑票案的主谋,着实可惜。

    可是,这是真实的人性,如果你很懂的官场,你会更惊叹很多官员变质的过程之快,从一个优秀有作为的官员最后沦为罪犯,有时就是一念之间,这样的人和事情很多很多……

    他们可能为官之初也都是一腔抱负,可是,敌不过人性的贪婪,欲望,名利的渴望,更大权力的渴求,金钱和女人的诱惑。

    这,合乎逻辑,五千年读史,不过功名利禄……

    但是在晚清时期,扬州府的知府也姓何,确是一个值得敬仰的好官,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这个人。

    我这个小说里就详细介绍一下,给为官的做个榜样,此何非彼何。

    何乾元是从好变坏的,是虚构的人物,他身上集中了很多官员腐败变成罪犯的影子,是个综合体。

    而这个晚清时期扬州知府也姓何,他叫何金寿。是个写进历史的清官,并未同流合污,而是为官楷模,为人敬仰。

    铜为鉴,正衣冠,人为鉴,知兴替!

    史载:何金寿初到扬州,正值灾荒之时,农业歉收。他便从官府钱库中借出钱款,用以赈济抚恤灾民,并创立了典质之法。

    这种典质之法,就是准许灾民将耕牛作为抵押,换取一定数目的钱款来购买粮食,以度过灾荒。

    当时,何金寿共用这种方法收典耕牛400余头。到了第二年春天,他不取分毫利息,让农民用同样数目的钱款将耕牛赎回,使农民得以及时播种。

    后来,扬州城内有一处名叫“同益典”的典当行毁于火灾,在此典当东西的市民个个人心惶惶,一时议论四起。

    原来,这个典当行的主人是合肥的张某,他和军机大臣李鸿章是亲戚,声势煊赫,人们担心他对火灾中损失的东西会不予赔偿。

    何金寿得到消息后,亲自前往勘察,将详情据实报给上级官府。

    经何金寿勘察发现,火灾是由同益典的员工自己不慎引起的,因此应该责成典当行按照所当物品的半价向入当的百姓赔偿,不得抵赖、克扣。

    上级官府见何金寿上报的情况有实有据,便批准了他对典当行提出向百姓半价赔偿的要求。

    扬州城的百姓听说此事之后,齐声称赞何金寿是“不畏强梁、主持公道”的好太守。

    1882年夏天,扬州又一次发生特大旱灾,何金寿想尽各种方法来帮助缓解旱情,与百姓共同抗灾。

    为了求雨,何金寿甚至按照民间传说中的求雨之法,穿着官服,打着赤脚,顶着七月似火的骄阳,一次次到各地的农田内向上苍祷告。

    后来,何金寿终因气温过高、劳累过度而中暑,不久便在任所中去世。

    何金寿临终之时,特别关照身边的人,不要接受任何商人一分钱的“赙赠”(赠送钱财帮助别人办理丧事)。

    但作为一个清正廉洁的官员,何金寿除了家中的半壁图书外,身无长物,根本没有积蓄,因此不可能按习俗将他送归故里安葬。

    于是,他的朋友们和扬州城的百姓一道,将他葬在了扬州郊外。

    据说,何金寿下葬的那天,扬州城下了很大的雨。

    那究竟是上苍因为何金寿的诚心所动,而降下缓解旱情的甘霖?还是被何金寿忠于职守、为民献身的精神所感,老天潸然而下的泪水?

    扬州的老百姓认为,这两者兼而有之。

    后来,总督左宗棠等人将何金寿的事迹向光绪皇帝做了禀报,称赞他具有“古循吏风”。

    内阁大学士黄体芳为何金寿所作的一副挽联,则生动、准确地描绘出一个廉洁奉公、两袖清风的清官形象:

    廉吏可为乎?只留半壁图书,与两袖清风,分贻儿辈。

    老夫既耄矣,剩有病女涕泪,随大江流水,洒到君前。

    历史上,何金寿除了是一位清官,还是一位风流雅士。

    正像《清史稿》中介绍,“何金寿公余,从事笔墨,偶写竹石,豪纵奔放,不可一也。工诗文,善书画。”

    在民族英雄岳飞家乡河南汤阴的岳飞庙,悬挂在正殿“乃武乃文”横匾两旁的一对楹联,就是由何金寿所书:

    人生自古谁无死

    第一功名不爱钱

    这副楹联,不仅书法佳,而且内容更好。何金寿与岳飞有着同样的浩然正气、至忠至诚,有着同样的崇高人格、高尚情操,他们的心灵是相通的。

    何金寿的这副楹联,上联集文天祥的诗句,下联集杨继盛的名言,既可以说是何金寿为岳飞所撰,也完全可以看作是为他自己所撰,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生写照。

    何金寿就是这样一位值得后人景仰尊敬、赞誉怀念的好官廉吏。

    我写这些字,是想说:这个扬州知府不畏强权,一心为民,克己廉政,懂得敬畏天地。

    而且,他很聪明……

    如果何乾元没有遇见冒险家约翰,或者没有那个道台的引导,可能他也一生都是个名留青史的清官。

    可惜没有假设,他还是变质了,成了绑匪。

    何知府已经决定和陈府斗争到底鱼死网破了,他下定了决心,就出来看看少爷文照,这个绑票案中的肉票。

    “只要文照还在我手里,我就很安全,陈龙不敢对我咋样?不敢暗杀我。

    我还可以和洋人约翰想办法继续勒索。实在勒索不了,我再去京城找关系干掉陈家。

    陈家在江南触角很深,关系复杂,在江南找官府官员动手,会打草惊蛇,而且那些官员和陈府关系很好,不会帮我。

    只能去京城找关系,而找关系也想要搞到钱,钱,就是赎金。”

    何知府心里暗暗的想。

    他推门进了关着少爷的院子的门,这里,这个门他推了一年了,以前进来是来私会飞红,这次,他来看肉票。

    飞红看见何知府进来,也从房间里出来迎接,丫鬟领着少爷文照也过来问候。

    文照刚出来两三天,还没想家,也没哭闹。只是睁着一双大眼睛看着何知府,这个姑父。

    飞红和丫鬟都不知道这个孩子在这里吃住是何用意,根本没有想到会是绑架来的亲侄子,她俩对这个孩子很好,每天哄着文照玩耍,给他做好吃的。

    飞红,是个善良的女人。

    这时候,飞红已经怀了何乾元的孩子……

    飞红从小因为家贫被卖给老鸨,成了扬州瘦马。

    她受到很好的教育,因为乖巧,并没有受到多少老鸨的打骂,甚至那个养育她长大的老鸨对她很好,女儿一样。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50645/64454700.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50645/64454700.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