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历史军事 > 晚清古董之墓靴风云 > 第185章 自蒙半夜传衣后,不羡王祥得佩刀
    据联合国一份报告地球海底有300万艘沉船。

    这个数据不知道准不准确,但几千年下来超百万艘肯定是有的,我认为甚至超过这个数字……

    尤其战争时期转运贵重物资的战舰被击沉多少?这些数字可能无法估量……

    海洋下面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宝藏埋藏地,其价值数万亿、数百万亿、或者是更多,这些宝藏很难用数字形容。

    比较着名的沉船打捞事件,昨天说了我们的南海一号。

    还一个近代很有名的黑石号沉船事件,我记忆颇深。

    在印度尼西亚有一个海岛名叫勿里洞岛,这个地方虽然不大,但是风景极美,赤道上温暖的和风,淡绿色的玻璃海中间夹杂着岩石和珊瑚海。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风景优美的小岛,曾经流传着一个十分血腥的故事。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岛上有一位渔夫出海打渔,回来的时候他没有带回鱼,却带回了一船宝物。

    后来有一个古董贩子闻讯而来,他承诺给渔夫一大笔钱,只要他能够带自己去那个发现宝藏的地方。

    渔夫按照约定把古董贩子带到了地方,原来海底下藏着一艘满载珍宝的沉船,古董贩子见财起意,将渔夫残忍的杀害了。

    不久之后,这个古董贩子就找到了宝藏,那么找到宝藏的消息又被一伙强盗知道了,强盗找上门来,古董贩子一家三口又死于非命,他们家住的房子也被一把大火烧为了灰烬。

    这件事情之后,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勿里洞岛有沉船宝藏,然而谁都不清楚到底在哪儿。

    有个叫沃特法是德国人,原本是一家水泥厂的老板,有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到了勿里洞岛的传说,立刻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后就开始了数次深海探宝之旅。

    1998年9月,沃特法在17米深的海底发现了一艘沉船的残骸,整个船体几乎都被珊瑚和浮游生物给覆盖了,不过沃特法隐隐约约的看到这艘船上似乎有东西。

    这个发现让他欣喜若狂,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宝藏船吗?

    因为这艘船被发现的地方有一大片黑礁石,因而沃特法决定将这艘沉船就命名为黑石号了。

    “黑石号”的打捞始于1998年9月,至1999年6月基本完成,打捞文物陶瓷制品多达多件,其中98是中国陶瓷。

    此外,与数量众多的瓷器一同出水的还有10件金器、24件银器、以及30件铜镜。

    在这些铜镜之中,竟还发现了由皇室专用的“江心镜”……

    要知道当时,江心镜还只存在于古籍的描述中,我国的博物馆藏并无实物,江心镜的发现无疑填补了这部分空白。

    打捞海底沉船虽只是短短几字,实际执行起来将面对的是重重困难,首先打捞沉船本身的困难自不用说。

    其次,就算真打捞出了海底沉船,其归属权的界定也是极大的问题,许多想凭借打捞海底珍宝走上暴富之路的人,便是因为打捞出的宝物其归属权的纠纷而最终变得一无所有。

    然而沃特法却不管这些,他聘请了专业的海底打捞团队,与印度尼西亚政府签订了所打捞宝物由两者共同分享的协议之后,便开始着手准备进行打捞工作。

    新闻报道其实打捞过程和后来发生的事很曲折,不占用篇幅了。

    根据该船出水的长沙窑瓷碗上的唐代宝历二年铭文,结合其他器物考证,沉船的年代被确认为9世纪上半叶。

    早在公元九世纪初,我国便已经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开始频繁地对外通商,一艘艘满载珍宝的商船扬帆起航,“黑石号”正是由中国港驶向中东、罗马一带的商船之一。

    然而,这艘满载商人希望的“黑石号”,这次出行并非一帆风顺,“黑石号”在行径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岛海域时,狂狼乱波掀翻了“黑石号”满载的海上丝绸之路梦。

    “黑石号”上的船员们连同满船的珍宝一齐沉入了海底……

    黑石号打捞文物最终被新加坡“圣淘沙”机构购得,于2005年落户狮城。

    中国因4000万美元的高价和分配方式,与黑石号沉船宝藏失之交臂……

    这艘船里的瓷器大部分是长沙窑,长沙窑是湖南窑口,唐代着名瓷器产地,上面多写有诗文。

    我很喜欢一把长沙窑执壶上写的一首诗:

    “一别行千里,来时未有期。月中三十日,无夜不相思。”

    写的意味深长,情思缱绻……

    还有的壶上褐彩写着:“人归万里外,心画一杯中。莫虑前途远,开帆逐便风。”

    这五言诗是描写商业经营者开拓的宏愿和对风险的担心,表现了一种充满信心的乐观精神,反映出唐代市井都会商业经济的兴盛与发展。

    这是一首写商人心理活动的诗。

    更多的诗文出现在长沙窑瓷器上,很有特点,我认为后来的宋代和元代磁州窑大量题写诗文,都是受唐代长沙窑影响。

    文化,是相融的……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博物馆看一下。

    长沙窑是在湘阴窑基础上烧造的,兴起于八世纪末至九世纪初叶,盛于晚唐,衰落于五代。

    长沙窑的产品以釉下彩和诗文题记装饰为世人所叹,其中在瓷器上书写诗文题记更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首创之举。

    黑石号沉船上打捞出几万件长沙窑瓷器,价值不可估量,可惜,这些珍贵的文物没有回到国内……

    还有一个比较有名的沉船打捞事件。

    在1782年6月15日,西班牙的“克洛斯维诺尔”号离开锡兰港,即现在的斯里兰卡。

    据记载:船上携带着大量的财宝,其中金刚石、红宝石、蓝宝石和翡翠19箱,价值517万英镑。

    船上的金锭,价值42万英镑;金币717万英镑;白银1450锭。

    当时贸易商船出海都有商品数字记录。

    当这艘帆船航行至非洲东南角沿海时,突然遇到一阵强劲的风暴,帆船在风、浪和潮水的袭击下,猛烈地冲向悬崖峭壁,木制的船体被撞毁。

    一百三十四人仓皇跳入海中,经过一番挣扎后才上了岸,可是回流的海水随即又将帆船残骸带回大海。

    很快,这艘帆船就带着巨额的财宝和十多个来不及上岸的水手,一起埋葬于海底。遇难地点距离好望角五百海里左右。

    侥幸登岸的水手们,很快也发现岸边全是茂密的热带森林,荒无人烟。如何生存下去,是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能生存下去,他们分成3个小队准备穿过山林,抵达好望角。一路上,他们饿了用野菜充饥,以求生计。

    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人命丧野兽之口,另一些则死于野菜中毒,等他们到达好望角时,只剩下6个人了……

    事后,他们将这一过程写成书,很快引起轰动。

    实际上,最使人们感兴趣的还是那船上的那批财宝,一批又一批的探宝者前往探寻。

    看来写书写自传不是个好习惯,尤其和宝藏探险有关的,会引起后续风浪无数……

    早在沉船后的第五年,即1787年,人们就开始进行搜索和打捞,只是由于找不到沉船的准确位置,不得不终止探寻。

    1842年一位船长与10余位马来亚潜水员合作,在沉船海域苦苦探寻了10个月,最终发现了沉船残骼,还踏上了沉船甲板……

    可是却掀不起沉重的货舱盖,他们只好求助于英国皇家海军。

    这是很厉害的潜水员,要知道沉船最浅也要几十米,那时候的潜水设备几乎没有,能下潜到沉船甲板,可想而知多不容易……

    即使如此,由于当时潜水技术的落后,最后还是都无功而返。

    很快,沉船就埋在泥沙下面了……

    到了1905年一些水下探宝者,组成克罗斯维诺尔号打捞公司,雇佣了一批打捞人员去勘察,用钻机取样法找到了沉船。

    在钻取的泥芯中有250枚古钱币,并从船上层甲板上取下了13门大炮,总算是有了不小的收获。

    但埋藏在深处的财宝,由于人不能长期潜入水下作业,因而无法寻得。

    1921年,又有人组织打捞公司由于发起人曾是一位陆上黄金采矿者,熟悉矿井隧道开凿方法,准备从岸边开出隧道通往海底,再从船底打洞捞金。

    足足花了三个月的时间,经过艰苦的凿岩作业,才在40米深处,开出了一条210米长的隧道,终点正好在沉船底下九米深处……

    当向上开凿时,还未接触到船体,比较松软的海底沉积层塌陷了,海水涌进了隧道……

    曾有一名勇敢的潜水员进洞,摸到了木质船底。

    然而其他那些无数财宝由于埋在深深的泥沙之下,潜水员不能长期在水下作业,所以也只好扫兴而归。

    这个方法很高明,有点像前些章节里写的陈龙江城盗墓,墓葬坚固,斜着打隧道,到地下从底部进入墓室,异曲同工……

    他们还是没考虑到后果,预判错误,陈龙盗墓成功是因为墓葬是石头和泥土比较坚硬,那陈龙还注意和防范到了塌方。

    而在海底打隧道不考虑泥沙塌陷关键点,我认为有点幼稚……

    很快,这家“打捞公司”就因巨额开支未得到补偿被迫破产了……

    时间长了,海水渗透,隧道也慢慢塌方阻塞没了痕迹,这个沉船位置逐渐无人知晓……

    时至今日,很多寻找海底沉宝的人美梦还没有破灭,可是,“克洛斯维诺尔”号到底在哪里呢?

    船上到底有没有巨额财宝?

    一直是个谜……

    写完了金靴风云,写段番外南海打捞沉船,因为张文龙才十九岁,他距离一年前在琉璃厂挨饿受冻到现在:拥有了鉴别古董的眼力,娶了两个美丽善良的妻子,自己广西又开了金矿,成了企业家……

    张文龙是成功的,并不是因为好运气,因为,他所有的好运,都是自己争取来的……

    本来这本小说想叫张文龙寻宝记,这样就可以一直写下去,毕竟寻宝,冒险是我的最爱……

    可是书名叫了墓靴风云,前一段就算结束了。

    金靴不过是个引子,这世界上奇珍异宝无数,继续去寻宝,去探险,去看碧海蓝天,去鲜衣怒马,大风烈酒……

    骑最快的马,爬最高的山,吃最辣的菜,喝最烈的酒,玩最利的刀,杀最狠的人,交生死的兄弟!

    因为心中还有一个没有完全崩坏的江湖。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50645/64454782.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50645/64454782.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