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历史军事 > 晚清古董之墓靴风云 > 第215章 风雨雅加达
    陈二爷和老李他们在这旅馆住了几天,这几天一直下着暴雨,热带风暴来了……

    这里离雅加达城区,还有点距离,他们被困在这个四周是庄园和稻田的一个运河边小镇上。

    即使陈二爷和老李见多识广,也没见过这样大的雨和风暴。

    印尼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经常遭受强台风袭击,引发山洪和山体滑坡等灾害。

    即使近些年也不时有气象灾害,有时甚至路能行船。

    老李看着窗外的电闪雷鸣,暴雨倾盆,他对陈二爷说道:“真没想到这鬼天气变得这么快,前两天还风和日丽,碧海蓝天。

    这刚下码头,还没到城区,老天爷一下子变了脸,如果大海里这样天气,我们如何打捞沉船?”

    陈二爷看着这电闪雷鸣的天气,也不禁挠头,他也不知道这样天气要维持多久。

    陈二爷说道:“雨总有停的时候,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我们不要急,在这里住几天。”

    这几天,雷霆倒是习惯了这狂风暴雨,不害怕了,而且他很喜欢吃这里的咖喱饭。

    雅加达人喜欢吃辣的,这几人都有点不习惯,水土不服,只有雷霆很喜欢这些地方特色小吃,看来孩子新环境适应性强。

    雅加达在大约15世纪时建立,最早是一个在芝利翁河口的小渔村,当时的中国文书译为噶喇吧,马来语意思是:椰子;或作咬叭、咖吧。

    这里椰子树很多。

    葡萄牙人是第一批到访的欧洲人,16世纪初,一位印度国王允许葡萄牙人在此建立一座要塞。

    现在这个港口仍然被称为巽他卡拉巴。

    1527年,这座城市被印度教万丹王国的法塔西拉所征服。1527年6月22日,法塔西拉将这座城市重新命名为查雅加达,意思为胜利之城,这个日子被订为雅加达正式建城的日子。

    以后很多惊险故事发生在这个城市,就介绍一下这个历史。

    在1619年,荷属东印度公司征服了这座城市,并重命名为巴塔维亚,被定为荷属东印度的首都。

    这座城市按照荷兰城市规划设计,完备了堡垒、城墙、公共广场、教堂、运河和绿树成荫的街道。

    城市被安排成几个由运河分隔的街区。没有土著爪哇人被允许居住在城墙内,因为当局担心他们可能会发动叛乱。

    英国在1811年时占领了雅加达,直到1816年才还给荷兰殖民政府。

    陈二爷和老李他们住的是在一条运河边的旅馆里,这里的建筑也是很多橘红色瓦片的荷兰殖民风,还有咖啡馆,环境还不错。

    如果天气晴了,马车不久就能到雅加达城区,能找到陈二爷的朋友。

    此河并不宽大,但却大有来头,原来是荷兰东印度公司所开通的一条内陆运河水道。

    是早期巴达维亚城内与港埠间的主要交通航道,各种物资利用这条水道上的小船,南来北往与外港的大船连接,造就了大运河两侧的风华岁月。

    当时雅加达最好的住宅区与商业区都在这个运河两岸,在大运河上还有升降式吊桥。

    如今去雅加达,建议大家可以去老城区看看这个运河,和两侧荷兰殖民风的欧式建筑,像穿越时空一样,很有异域风情。

    几天后,雨停了,大街上都是水,三天后,他们赶着马车在泥泞的路上去往城内。

    路边碧绿的稻田,还有些庄园别墅、清真寺和教堂,也有很多茅草屋顶的当地民居,高高的尖顶,有点像我们云南一代民居建筑。

    这些风格相杂一起并不突兀。

    对于陈二爷,老李梁风,刺灵珠他们这些从没来过此地的人,看着异域风光,都觉得新奇。

    不久,他们到了雅加达。

    我们前些年发生的印尼屠杀华人事件,是华人的耻辱和华侨们不想回忆的过去。

    其实在清朝时期,雅加达也发生过大规模屠杀华人事件,只不过那时候行凶者是荷兰人。

    在乾隆年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雅加达大屠杀,一万多华人在那场屠杀中被害。

    当时执行屠杀行动的是荷兰人,他们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凭借海上贸易强大起来的国家,更是最早到达亚洲建立殖民地的国家之一。

    十六世纪下半叶,为了追逐香料贸易的暴利,荷兰殖民者占领了雅加达,当时,这里就是一个只有两千人不到的渔港小镇。

    占领以后,给这个地方取名叫巴达维亚。

    从此这里也变成了当时荷兰人在东亚的一个重要的基地,算是一个贸易和交流的中心。

    但是,这个地方距离荷兰很远,没什么人愿意跑这么远来这里工作,而当地土著又不开化,因此,他们注意到了华人。

    荷兰人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一个方法就是招徕中国商船前来贸易,并输入更多的华工。

    他们运用多种手段,从各地输入华侨,特意制定了优厚的政策吸引华人前来,几十年的时间,当地华人就超过了一万……

    到十八世纪初时,巴达维亚已经成了一个拥有十多万人口的大城市,华人的数量也达到了两万多。

    在这里,华人主要从事工匠、饮食、制糖等行业,为巴达维亚的崛起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所以,华人在当地有一定的地位。

    十八世纪以后,爪哇岛上出现了反荷运动,一些华人也支持这项运动。

    然而,东印度公司为了摆脱严重的政治危机、转移视线,挑拨华人和爪哇人的矛盾,推行反华政策。

    因为华人在当地缺乏政治的、社会的基础,又没有武装,居住比较分散,难以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加上当地统治者嫉妒富裕的华人,东印度公司扶持华人,给予他们自办民事、刑事案件的司法权,让爪哇人误以为华人是“剥削者”,对华人产生了敌视心理。

    另外,东印度公司财政出现了问题,掠夺华人积累的财产,可以帮助他们摆脱危机。

    这些操作有点眼熟,我想不起哪里眼熟了……

    于是,荷兰殖民者发动了“红溪惨案”。1740年10月9日,荷兰殖民者以搜查军火为借口,命令城内的华侨交出手中所有的利器。

    甚至出动军队挨家挨户的搜捕华侨,鼓动当地居民疯狂屠杀华侨。

    双方最后直接爆发了战争,但是因为出现了一个华人叛徒,好像这叛徒名字叫林楚,我有点记不清楚了……

    这个叛徒让准备起义的华人直接失败,更是被荷兰人大肆杀戮。

    屠杀活动持续了整整7天,城内的华侨,不论男女老少近万人皆被杀害,仅有100多人逃过一劫。

    损失的财产,无法估计。

    城外的华侨在施班让指挥下,同荷军激战,千余人伤亡。

    荷兰殖民者做贼心虚,担心清政府追责,毕竟当时的中国还是很强大的。

    因此,他们严密封锁了惨案的消息,不让前往巴达维亚贸易的中国商船接触幸存的华侨。

    但是,纸终究包不住火,逃出来的华侨想方设法回到了中国福建,福建水师提督将此事上报给乾隆皇帝。

    署福州将军策楞与署福逮巡抚王恕联名入奏,将此事更详细地汇报给皇上。

    并在奏折中声称海外华侨是朝廷的罪人,草芥不如,遭此劫难,是他们咎由自取。

    于是,这一谬论成了朝廷处理惨案的基调。

    事件发生后,荷兰国内害怕清政府对广州的荷兰侨民报复,于是向清政府通报此事。

    乾隆皇帝答复:“天朝弃民,不惜背祖宗庐墓,出洋谋利,朝廷概不闻问。”

    翻译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50645/67776477.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50645/67776477.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