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秦:多子多福,开局截胡吕素! > 第148章 叶轩统揽全局,调李信戍守边疆,蒙恬回京述职!
    御书房内,叶轩看着荣禄那认真学习的小模样,心中满是欣慰。

    思绪逐渐转向当前大秦的格局。

    目前,各路反秦势力已完全被剿灭。作为秦帝国的真正统治者,他面临的问题与潜在威胁,只剩下两个。

    首当其冲的是北方的匈奴,冒顿单于骁勇善战,且智谋超群。

    他正在逐步整合草原的力量,之前的“三面牵制”策略被冒顿破解,后者大获全胜。

    征服北方草原后,这位野心家绝不会止步于此。

    他将不断蚕食周边势力,甚至可能对大秦产生觊觎之心。

    历史长河中,冒顿以铁腕统一了草原诸部,其骑兵数量庞大,令人瞠目,达到了惊人的三十万之数。

    当刘邦成为汉室的开创者,匈奴的贪婪触角开始延伸至富饶的中原大地。

    韩王信的叛乱如同催化剂,引来了匈奴的虎视眈眈。

    面对边境的侵袭,刘邦不得不采取了屈辱的和亲策略,以暂时的和平换取安宁。

    然而,刘邦去世后,冒顿的野心暴露无遗,他竟敢向吕太后提出联姻,试图通过婚姻纽带,将汉朝纳入他的版图。

    他的信函充满了挑衅,言辞中流露出对中原的渴望和对吕后的轻蔑,仿佛在说:“我们都是孤独的王者,何不共享荣华,用各自的力量,交换彼此的疆域。”

    即使面对这样的羞辱,吕后和汉朝在力量对比上仍显得弱势。

    直到汉武年代,霍去病与卫青这两位军事奇才闪亮登场,才开始压制匈奴的嚣张气焰。

    因此,叶轩明白,绝不能坐视图双晖的势力壮大,任由匈奴蚕食北方草原。

    目前,北方边境的防务由蒙恬驻守,这位大将军手握重兵,蒙家军也有数万人马,实权在握且身处长城之外,叶轩对其有所顾忌。

    蒙恬忠诚于扶苏一派,这使叶轩对他心存疑虑,担心他一旦背离初衷,后果不堪设想。

    蒙恬的军队战斗力强大,非一般叛贼所能比拟,对抗起来无疑是一场艰巨的战役。

    叶轩深知,只有将兵权掌握在自己信任的人手中,才能安心。

    幸运的是,蒙恬对君主的命令唯命是从,没有太多变数。

    叶轩决定调蒙恬回朝,让自己的亲信接替他在北方的职务,这个人必须能震慑匈奴,稳定局面。

    叶轩心中盘算,朝中将领众多,但他斟酌再三,目光落在了王离和李信两人身上。

    王离年轻有为,但实战经验稍显不足,可能在对抗冒顿时略显稚嫩;而李信则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智谋过人,考虑周全。

    让李信镇守北方,对抗匈奴,不失为明智之举。

    时间如流水般匆匆,转眼间一个月过去。

    御书房内,叶轩亲手撰写了两道圣旨,一道交给李信,一道送往遥远的长城,期待着新的部署能够改变北方的局势。

    他的眼神深邃,心中暗藏的决心和策略,犹如暗夜中的星辰,照亮了前方的道路。

    在李信的府邸内,一道圣旨犹如雷霆般落下,宣告着新的使命。

    “蒙恬将军退居,由你李信接替,守护边疆,抵御匈奴,不容有误。”

    传旨的太监以沙哑的嗓音宣读,声音在空气中回荡。

    李信手捧圣旨,神色凝重,心中五味杂陈。

    他原以为自己的军事生涯将在项燕的阴影下停滞,却未料到会有此重大转折。

    叶轩的慧眼识珠,让他有机会洗刷过去的耻辱,清除心中的阴霾。

    这份信任和帮助,如同山岳般沉重,也让他燃起了无比的决心。

    “丞相的厚爱,我定当全力以赴,不负所托,守护这数十万铁骑,扞卫大秦的边疆,不让匈奴有机可乘。”

    李信内心激昂,誓言在胸中回荡,哪怕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他决定先向叶轩请示,毕竟长城守卫非同小可。

    “丞相,尽管我曾南征北战,但对于长城的驻守和匈奴的应对,我还是有些忐忑。”

    他坦诚地表达了自己的忧虑,询问战术策略。

    叶轩正专注地教诲小团子治国理政的道理,用隋朝因暴政而衰亡的故事阐述治国如树,根基稳固则枝繁叶茂。

    听到李信的问题,他缓缓说道:“匈奴的威胁,需你灵活应变。

    防守固然是基础,但适时的反击更为关键。

    你需要等待时机,主动出击。”

    李信听后,豁然开朗,深深鞠躬致意。

    “末将明白,定不让匈奴成为大秦的祸患。”

    他的话语坚定,充满决心。

    皇宫大殿内,小皇帝荣禄和玉漱端坐其上,面对朝臣们的议论,玉漱平静地回应:“此事我已做决策,李信将军已领兵前往长城防务,而王离与李信将军则继续追剿六国余孽。

    大部分已落网,只需少量兵力即可,无需过度消耗资源。”

    这样的转变,标志着李信即将开启一段全新的篇章,他的名字将与北方的烽火、六国的余烬紧紧相连。

    近日,国尉尉缭亲历囹圄,审视昔日六国遗民,其中几人面容中隐含着不安定的因素,仿佛潜藏着颠覆之力。

    他身着深沉的御史官服,手握象牙笏板,步入殿中,心中尚有未尽之言。

    尉缭精通面相学,他在囚禁之地观察到,项羽、项庄等人的面相非比寻常,特别是项羽,竟流露出篡位的端倪。

    因此,无论六国余孽还是项羽,都不能再留待时日。

    殿内,玉漱皇后透过珠帘,目光如炬,直投向首位的叶丞相。

    她记得叶轩曾言,虽囚禁而非处决,乃因他们仍有可用之处。

    对此,玉漱心中存疑,于是询问叶轩:“丞相如何看待此事。”

    群臣皆默不作声,低头不语,对太后的决策早已习惯。

    尽管太后掌权,但在重大事务上,她总会征询叶轩的见解。

    叶轩地位显赫,智谋超群,他们的信任理所当然。

    当初,叶轩留下项羽等人,旨在引出更多的叛乱分子,如今目标已达成,余者不过蝼蚁之辈。

    他认为,继续留着这些人只会引发变故,不如一劳永逸地解决,以震慑其余心怀不轨者。

    叶轩深思后答道:“国尉之言,确有其理。

    此逆贼当予以严惩,昭告天下,反抗大秦者,终将一无所获。”

    帘后,玉漱听闻叶轩坚定有力的话语,心中暗赞他的决断与智谋,确是自己心仪之人。

    她轻轻点头,开口赞同:“丞相所言,深合我意。

    那么,就定于五日后执行问斩。”

    五日后,围观的百姓层层围绕,栅栏内外,众人纷纷指指点点,注视着那几位蓬头垢面、血迹斑斑的六国余孽,他们形如乞丐,却仍挣扎求生。

    行刑者在一旁磨砺利刃,寒光闪烁,令人心惊胆战。

    项羽神情悲愤,他的勇猛与才华本欲为楚国复兴而战,如今却陷入绝境,心中满是对命运的不甘和愤怒。

    “苍天何其不公。”

    项羽怒吼,他渴望在战场英勇捐躯,而非如此凄惨地走向死亡。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62678/62359181.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62678/62359181.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