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恐怖灵异 > 我真不会修仙! > 第一百七十七章 施粥
    宫幼薇走了,带着李道玄的嘱咐离开了李家村。

    她要去帮李道玄一个忙,这事也关乎这李家村的生死存亡。

    李道玄在这里没有谁能信任,除了李延明,他只有宫幼薇可以相信。

    看着宫幼薇化为白兔从窗口跃出去,他在房间里坐了会儿后便也下了楼。

    孙大娘和周婆婆在宅中忙着事,这两位老人这两天相处下来,都觉相识恨晚。

    周婆婆谈吐斯文,不似寻常农家的老太太,琴棋书画皆能道来,还和孙大娘有共同话题。

    两人有说有笑的坐在院子里晒太阳,顺便还绣着鞋面。

    念罢,朝着短剑一指,就见烛火沿着短剑燃起,在短剑上印出花纹。

    李道玄吩咐仆人送来一柄比匕首略长一点的短剑,自己则出了屋子,在老宅中四处翻找,最终寻出一块质地稍显普通的玉石山水摆件,约摸也就半尺来高。

    “这是自然,三少爷您就放心。但凡这丫鬟下人们贪一个子儿,老身就不再管这个家。”

    李道玄见此状,便将短剑从烛火上移开,紧接着在玉石表面一剑切下。

    幸好这人还活着,往后再议回乡之事也不迟。

    孙大娘拿着银子出去,李道玄也没再去想着施粥的事情。

    这是气盈法器之中的模样,也是法器威能增加的体现。

    掂量着手中的玉佩,李道玄犹豫了许久,最终还是将玉佩重新放好。

    这是一块不过巴掌大小的玉佩,以一个木盒装着,其外表温润,好似甘汁白乳,其上以金丝镶边,刻有诀字和花纹,像是符篆道文。

    周婆婆自然是应下来,又与李道玄说说话后就忙着自己的事。

    “无妨,我还有些银两。”李道玄固执的坚持着,“这些灾民也是苦命之人,路途奔波已不知多少时日饥不果腹,还要承受着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痛楚。既然有缘走到了李家村,虽说咱们不能养着他们,但给一口吃食,也算是对他们的安抚。”

    听完这些话,孙大娘同情周婆婆的遭遇,又念叨这年头匪徒凶的狠,周婆婆如此遭遇也是没办法。

    “惨啊,那是真的惨。”周婆婆谈起河南的旱灾,眼中不禁落泪。

    他取这玉石中最为精华的一部分,将其继续切成一块玉牌模样。

    他将短剑放在火上炙烤,然后捏道指念:“拜请飞剑神,降下人间乱斩人,人人害吾无行恶,小法祭飞剑,打杀恶人命无存。吾奉飞剑老祖敕,神兵火急如律令。”

    四下又都是逃灾的难民,周婆婆只能被裹挟着南下,一路上漂泊到了这江宁府之地。

    说着,便让孙大娘随他上楼,从包裹里拿出赵家得来的银子,将其放在孙大娘面前:“这些银子可够用?”

    “若是施粥,自然是够了。”孙大娘连连点头,“少爷菩萨心肠,定是好人有好报。老身肯定会将这事办的妥当,不丢少爷的颜面。”

    李道玄坐在周婆婆身边,自己则继续与她说起那河南旱灾。

    孙大娘自然应下,迈着步子风风火火离去。

    这盒子中一共有八根金条,每根估摸着有十六两,也算是一笔横财。

    毕竟若是家人还在,怎么就落到逃难至这里。

    至于赵老三送的那块极品羊脂白玉,太过珍贵,李道玄并不打算现在就用了。

    点燃法坛上的蜡烛,李道玄将金条和玉石山水摆件一同放好,又抽出那柄短剑。

    桃木剑原本枯黄的表面现在更是白皙,就好似女人的肌肤一般细腻。

    “还是周婆婆厉害,这刺绣的手艺可得不了。”孙大娘夸赞着周婆婆的手艺好,不时还让周婆婆指点。

    这几天他一直在法坛前祭炼桃木剑,每日三炷清香不断。

    “朝廷哪有余粮赈灾,这河南的官啊,不得了。”周婆婆谈起河南山西的官府,不住的摇摇头,“遭难,遭难。没趁火打劫就是起了善心,更别提赈灾。老妇就说啊,这朝廷再这么下去了,迟早会闹出大乱子。”

    然后收短剑于腰间,拿着这块无字的玉牌放在眼前。

    周婆婆说着自己的一路而来的经历,李道玄这才知道原来周婆婆是在回故乡的路上时遭了劫匪,跟随的丫鬟遭了命,只留下周婆婆一人。

    这块玉佩李道玄也是研究了很久,依旧没发现其有什么作用。曾经为此也问过九叔,九叔说他也不清楚。最后只得和凤凰木一同随身带着,等到日后有机会再看。

    如此做工不俗的玉佩,而且或许还有其他自己未发现的妙用,现如今还未弄清楚之前,还是不用为好,以免自己暴殄天物。

    他翻出临别赵老三时,赵老三送给他的盒子,打开就看到里面安然躺着的金条。

    周婆婆听孙大娘的话,面色有些伤感,摸着手上的绣刺说道:“自然是有家人,只是老妇人这一路颠簸而来,早与人家走散。一路跟着灾民走走停停,就流落到了这里。”

    就见这短剑此时竟锋利无比,很快就将玉石切成数块。

    用手帕抹去泪水,就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说出来。

    李道玄大抵听完了这两位老妇人的对话,便走上前去与孙大娘说道:“孙妈妈,我需一些竹子,帮我去寻几根吧。”

    “孙妈妈还是要多多用心,这钱财于我虽是不多,但总归是李家的银子。”李道玄叮嘱道。

    李道玄也未曾客气,一来管这赵家之事本就为了赚些行脚的细软,二来这赵家一行差点博了自己的性命,便也就欣然收下了。

    “朝廷没去赈灾?”李道玄不解的问着。

    两人坐在那儿好似姐妹一般,当真是亲切的不得了。

    “这事啊,也无能为力了”李道玄轻叹。他心中自是知道,自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清廷在停泊于金陵下关江面的英舰皋华丽号上,与英国人签订下那份条约开始,这清廷便注定是一病入膏肓、无力回天的朝廷了,而周婆婆所担心的“大乱子”,也已不远了。“婆婆若是想留下,就安心住在这里,若是想离去,等我忙完了村中的事,就帮婆婆打听打听去处。”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63158/64161201.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63158/64161201.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