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恐怖灵异 > 四合院里的老中医 > 第四百三十八章 一路向好(下)
    第438章一路向好

    谢家的游移不定,虽说给李胜利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但问题不大,这类投入,他这边看的是预期收益,即便走不到一路,也算是结了善缘。

    对于老王、老谢这类用兵之人,李胜利其实是最看好的,因为他们的忧患意识,是在生死之中磨砺出来的。

    没准备那算没办法,有了提醒,他们的决断力也是顶尖的,就跟王家让王前进认干娘,嘴上说着考虑,动作上可没什么犹豫的。

    稍事调整心情之后,李胜利这边继续整理教材,花了几天时间成书,剩下的就是王芷再誊抄一遍,之后让王前进带走,付钱找劲松刊印一部分了。

    这茬就不能让公家出钱了,李胜利也没私人出,而是打着马店集的名义,拿出来五百块钱,至于能印多少,就得印刷厂那边看着办了。

    几千、几万,现在李胜利也能拿的出来,但来路就不好解释了,对马店集村部而言也是这样,挤一挤,挤出个千把块没啥问题,一挤就是几千、几万,那也是纯纯的没事儿找事了。

    教材整理好了,试建厂的预制板厂第一批产品也差不多养护完了,技术详解上的养护时间是三天七十二小时,考虑到技术、设备的差距,李胜利把时间延长到了一个星期。

    技术标准的评测,跟李胜利没多大关系,他要的只是一个结果,以及实际的效果。

    那边建筑设计院的评测完,场地上留下两块当样品,剩下的就要用到门面房上了。

    洼里的新村跟老村部那边的库房,也已经同时开工了,马大队带着马店集这边的两百多瓦匠在那边干活。

    之后还有山上别院的修缮,这些事只要安排好了,人员到位,速度还是很快的。

    这两天的时间,通过电话联系,洼里新村那边平均一天起五六座院子,十天二十天之后,就会有大概的模样。

    只要房子加了盖,后续的杂活就是洼里社员的了,李胜利这边需要赶工期,洼里、山上完活之后,马店集这边的门面房,也得加快一下速度了。

    随着蔫了吧唧的王庆平从口外赶着羊回来,李胜利也发现了最好的减肥办法,如今从口外到马店集这边,脚下紧一紧,七八天也就回来了。

    这一路,王庆平最少掉了十斤肉,颧骨突出、眼窝深陷、脸色青白,就是李胜利跟老支书见到他时候的形象。

    怕这货被吓死,李胜利也当场给他诊了脉,心火旺胆气虚,心慌失眠伴随了一路,王庆平也是备受煎熬。

    知道详情始末的老支书跟李胜利也不点破,只是李胜利这边给他开了点成药柏子养神丸跟安神定志丸。

    这茬口拖上三五个月,才会成为王庆平午夜惊醒的梦魇,如今么,慌乱一点也不是坏事,起码听话。

    腿已经好的差不多的王庆平,也被李胜利强制要求继续拄着双拐,许多事,村里也不是那么的风平浪静。

    王庆平慢慢接手老支书的事务之后,知情识趣的自然不会蹦出来闹事,但有些人,比如跟徐小丫的哥哥徐正清一样,心里憋着怨恨的,可不一定不会借机出来生事。

    这些人,对李胜利而言也是不安定因素,蹦出来了,事儿就好解决,还是那句话,这是村里,马店集村里,支书是王庆平、老支书是王胜庭。

    “胜利,一会儿去看看预制板厂那边的炮车?”

    自口外回来之后,李胜利让王庆平接手老支书跟马大队之前经手的事务。

    这位心里带着惊惧的马店集支书,张口喊了一声‘李叔’,结果就挨了他爹王老支书的一记嘴巴,嘴唇都给打裂了。

    村里虽说不太讲究,但辈分却是很讲究的,李胜利跟洼里的赵满奎论兄弟,老支书王胜庭跟海爷论兄弟。

    王庆平稀里糊涂一声‘李叔’,也是见李胜利跟老支书说话随便,老支书一记嘴巴甩出去,也算是彻底看清了儿子的本性,倒退二十来年,自家这儿子就是汉奸呐!

    所以老支书的一巴掌,也是卯着劲打的,恨不得一巴掌摔死这个不成器的儿子。

    对此,李胜利却是说法不同,认为王庆平只是惊惧之下,胡乱扒拉救命稻草,算是吃了教训。

    所以,在马大队跟王庆平之间,李胜利最终还是给了他机会,让他继续当马店集的支书。

    至于王庆平嘴上说的炮车,就是运原木的那种炮车做了修改,可以勾起整块预制板行进的简易运输车。

    “不去了,那玩意儿原木都能挑的动,一块预制板没有原木重的,勾不起来,再让轧钢厂那边改一下就好。

    门面房上盖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自己不懂技术,就让懂的来。

    给太平庄的关大拿打电话,让他们村出瓦匠,最少两三百人,村里人当小工,先收拾一下村里的旧房,再有一月,雨季也就来了,别塌了房,不然还得重修。

    修房子是小事,告诉当小工的,仔细看看太平庄来的瓦匠,人性次、嘴上没把门的、乐意撩骚的那些个物件,都给关大拿退回去。”

    提到炮车,就得说说马店集跟轧钢厂的关系了,没有这层关系,别说炮车了,马店集的瓦匠家什都弄不齐全的。

    老支书跟关大拿谈的第一笔工费,不是钱也不是粮食,而是让轧钢厂做了新农具之后,退下来的那批老农具。

    如今的铁器、粮食都是有数的,真要说到成粒的粮食,可不是有钱就能买的到的。

    马店集能解决口粮的问题,那是用羊肉从酒厂换的,酒厂那边也不是粮食用起来没上限,出现的差额,都要用瓜干再补一下的。

    进的粮食要跟出的酒对上账,这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酒厂兑了高粱米,就得用瓜干补上这部分空缺。

    别说是粮食了,村里村外的榆树,头天刚刚冒了绿芽,第二天连着嫩芽带着嫩枝也就没了,榆树是不多的连皮带叶都能吃的。

    城里人想要挖野菜,那也得往山里去,村子周边,别说野菜了,毛都不剩一根的。

    春夏之交,正是缺菜的时候,真赶上了饥荒,这时节就叫青黄不接了。

    粮食很紧张,产销的数量是大致能对上的,农民想要粮食,除了瞒报之外,就得考虑开源了。

    老支书王胜庭勾连太平庄的关大拿,就是在考虑粮食开源的事儿。

    除了增加购粮的数额之外,老支书前两天还跟关大拿商量了一下,从造纸厂过来的肥水,让太平庄这边截用一下。

    造纸厂的肥水灌田或是废水灌田,也不是现在才兴起的,民国时的两江那边,这已经算是成熟的排污方式了。

    废纸再造不算,秸草造纸的废水还是很有肥力的,虽说不环保,但这个时候肚皮都吃不饱,谈环保,在农村可能会挨大嘴巴子。

    凭老支书王胜庭的经验,肥水灌田之后,两三年内都有肥力的,灌的太多,土壤反而会板结。

    马店集这边卡粮食的主意已经打定了,将今年的肥水匀给太平庄,让他们打灌浆水的时候掺上,提不了一成粮食产量也是差不多的。

    太平庄的一成粮食,那起码也是二十万斤朝上的,雨水再好点,三四十万斤也是他,藏粮于太平庄,老支书的法子在李胜利看来也是高明的。

    只要马店集这边不大规模的欠收,太平庄那边再瞒报一下,事情的首尾也就有了,到时候多出的粮食两个村平分,很公平的买卖,但就是有点违规。

    这些粮食也是李胜利需要的,人活着就得吃喝拉撒,吃是排在头一位的。

    各地名医,城里的医家,拖家带口的人数不少,再加上自训班的学员,除去自带的那一部分粮食,有了住的地方之后,首要的一点就是解决吃的问题。

    如今老支书,借着一个关晴月就把问题解决了,李胜利这边也不客气,张嘴就是按照比例来的四成。

    对此老支书这边也没打磕巴,直接就点了头,太平庄的粮食,依附于李胜利开的买卖,四成的份子该给。

    跟太平庄的关大拿联系,老支书也是想到了这一点,这也是唯一能大批弄到粮食的办法。

    虽说风险不小,但跟饿肚子相比,这点风险真的不算什么。

    李胜利在村里要了不少旧房子,又盖新房子,想必是要住人的,住人就要吃东西,这也是老支书展现手段的时候。

    有住的有吃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日报那边派傅山问过自习班的报名地址,李胜利也给了军营的地址,那边有柳爷接收想要参加自习班的人,也不用李胜利这边忙活。

    不过以现在的形势而言,报名去参加补习班的人只怕也不会有。

    下乡,对于驻村干部而言要躲着,对于没工作的年轻人而言,也不是什么好差事。

    当然,主动下乡的人也有,但人家是奔着建设去的,不一定瞧得上这个中医为主的自训班。

    现在李胜利可以预计的压力,主要来自中医这边,各地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63410/62566189.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63410/62566189.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