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恐怖灵异 > 四合院里的老中医 > 第六百一十七章 遍地传人(中)
    第617章遍地传人

    听完柳爷说的,李胜利拍了一下脑门,这么想来他还真有些本末倒置了。

    这也就是小人物做事的不足之处了,大面只能想个大概,但于细处而言,却能沉心静气抠的仔细,甚至于毫无疏漏。

    这也是之前说国内不缺工匠精神的缘故,真要能让人衣食无忧,一多半人都能成为工匠的。

    可惜,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现实状况隔绝了这些,而李胜利所需要的格局与眼界,并不仅是有经验就足够的。

    “柳爷,那话怎么说的?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真是不骗人。

    您不提醒我,我这边就走偏了。

    这茬还真是,与其纠结于学员的选择,我不如整合一下下面的常见病跟常用药,以及一些技法的统合。”

    柳爷的点醒,带给李胜利的倒不是明悟,而是思路的转变。

    抓大放小,听着是很简单,可许多事做着做着,就成了抓小放大了,至于原因么,越小越省力,同样的越小也越省心。

    捷径走的多了,就不想去多走路了,就跟没有电梯的时候,爬楼梯很习惯一样,一旦坐惯了电梯,再去爬楼梯,可就得骂娘了。

    “我看你是操心太多,心力耗费过甚了。

    咱们初到洼里的时候,您还有功夫上山下个套子伍的,最近看您忙活的,怕是院里的女人都没功夫去睡吧?

    年纪轻轻的该玩就得去玩。

    你说那张寡妇,岁数也不算太大,本来我还觉着亏了她。

    您猜怎么着?

    闲的井都枯了,倒是正好跟我凑一对儿。

    这年月,能吃好穿好就不易,您这边差不多就得了,杜小姐刚走,您这边也不能淡漠了丁小姐不是?

    咱现在也算是有钱有势的,您不玩,再让人给玩了,那就可惜了……”

    听完柳爷的说辞,李胜利觉着很有道理,前段时间港城跟国外的一些事,他操持起来就很费力。

    有些事,听是一个样,看又是一个样,做起来的时候也跟听的、看的大不一样。

    跟丁岚这边尬着,回到王家老宅那边都有些不自在了,活的洒脱随意,也算是人生修为之一。

    中医这活,也是唯心的很,有些病症年轻的中医师不管手艺好赖,都是治不妥当的,但老中医来了,就能药到病除。

    中医近看修艺远看修心,有些病的病根,单看手艺不够,还要加上人生修为的。

    “那成,这两天自训班这边,您老就多看顾一下,我带着丁岚去山上玩两天。

    等新来的这批函授班的学员筛过之后,正好让他们跟之前那批下去一趟,有些话,还是村里人彼此之间说了好使。”

    嘴上说着去玩两天,但李胜利心里清楚,风雨之中真是一刻也不能放松。

    他要是真敢耽于享乐,有些人也真敢抄了他的老营,现在的许多事,都是勉强的维持了一个平衡。

    风雨之中,不是不能讲权势,但那不是正道来的,就跟王前进的三太子身份一样,这厉害吧?

    但风雨过后,也是数不尽的麻烦,至于杜家、丁家的权势,现在拿出来根本就不好使,别说上面的人不认,到了街上,遇上个小年轻,就能给你一嘴巴回来。

    比实力,人家不动真章,街面上那点实力还算好使,动真章了,他李胜利这边也是真不灵。

    要说威慑,那也就只剩李胜利背后的四个村子了,但不明就里把这四个村子拉进乱局还成,真要摆明了车马,他还是孤家寡人一个。

    其实许多事就是玩的一个不张扬,他李胜利不张扬,人对面也不会张扬,真站在了对立面上,自训班,也只能算是街上的一堆垃圾而已,清理起来也只是稍微费点事。

    对局势有准确的认知,就是李胜利不敢随意懈怠的原因。

    真要是耽于享乐,让人觉着他没有威胁了,塌房也就是瞬间的事儿。

    交待了一下自训班的事务,李胜利也没诓骗柳爷,开着女混子杜娇阳留下的威利斯吉普,拉着一脸担忧模样的丁岚,就去了山上村。

    这段时间算是刚好采完了茵陈,也不知道今年同仁堂的茵陈酒质量怎么样,依着京郊酒厂的操行,酒体不佳,酿出的茵陈酒也好不了。

    京中的茵陈酒,同仁堂的只能算是凑合,鹤年堂的翠绿茵陈酒才是佳品,可惜李胜利没赶上,公私合营之后,人就不出茵陈酒了。

    茵陈酒,也算是京畿之地的时鲜货色,尽多放到来年开春,陈酿,放在茵陈酒上就扯淡了。

    一路到山上村,丁岚也没跟他多说一句话,对此李胜利也不介意,没见过世面的小姑娘而已,之前不想拿捏她只是因为想留个好印象。

    最近看过丁岚的表现之后,李胜利心里也多少有数了,这位还真是个不求上进的娇小姐,这类娇小姐,现在这年月拿捏起来不要太容易。

    到了山上村,带着丁岚找到史老,见点以前见不着的世面,丁家姑娘也更容易拿捏一点。

    因为港城治疫的事,史老这边有些不待见他,跟着一块来的成老,想要说一说返本归源的进程,也被李胜利挡住了。

    “史老、成老,山下来了第一批正经的函授班学员,这茬要问问山上的前辈们,是在自训班过一遍,还是他们直接上手带徒弟?”

    成老如今在进行的医理入门,可就比浅析深多了,因为要附带部分常用药的药性,也不是短时间能出成果的。

    而且医理的详解与精研,差不多也是同时进行的,一路的事,总不可能走了一遍再来一遍。

    山上的名老中医们,本就寿限不多,同样的事做上三四遍,就纯属浪费生命了,医理的入门、详解、精研一锅出才是正理。

    现在属于真正返本归源的初期,也出不了什么成果,至于医理浅析,那就不是一路货,简单的统合一下,没有大的谬误,医理浅析就算是成了。

    “小李,这事诸位同仁倒是提过,既然是跟师的学徒,还是按照老规矩来吧。

    在自训班那边背了医书之后,难免会受第一印象的影响。”

    李胜利的话,史老那边没接,而是成老这个早前儿的学霸接的,在这事儿上,成老倒是很有发言权。

    正经说来,成老才是中医传承转变之中的第一批受益者,也是成功者。

    医专出身,前段教学为生,后段立地成家,也算是医界不可多得的天才人物,也是引领医界传承变革的潮流人物。

    “嗯!

    小成的说法不错,之前送来的那批学员,还真是受所背医书的影响了,有些犟的,总要跟老师论个理的,这不好。”

    史老提的这点,跟柳爷倒是如出一辙,街上来的青年们,可是正经经历过风雨前半程的,对于尊师重道的态度,多少有了些瑕疵。

    对这事,李胜利也是没招,就这基础条件,或许按照成老所说,函授班的这批学员上来之后,之前的学员们,在态度上会有所改观。

    中医一途,有些时候也缺不了老师的指导,愣头愣脑的就想问老师一个屁墩,教的不想教了,觉着你学的不正经学,这进境可就要受影响了。

    这年月,也别提什么为人师表的话,尊重也是相互的,中医传承也不是启蒙教育,这要是在早前,史老口中这样的学徒也就不能再教了,能给个药工的差事,就算是带徒弟的师父良善。

    现在李胜利虽说没有提出传承改良的话头,但实际就是在做着,史老提了,对于一些过于跳脱的学员,这就不是什么好事儿了。

    但话说回来,山上的这批名老中医也是真想留下传承,于师道之上无亏,既然是学生不济,那就换学生好了,这也算是人生际遇了。

    大环境如何并不重要,但对传你手艺的师父,多少还是要有所尊重的,没有,那就下乡去好了。

    “成,就按这个说法来,以后的传承要怎么传,还是要摸索一下的。

    史老、成老,这次的人数……”

    以李胜利看来,山上的这批名老中医,还是不宜授徒过多的,因为他们还有返本归源的任务在身,厘清医理、药性才是他们的第一要务,徒弟多了,难免消耗精力。

    上次送来的学员少些,这次函授班那边的学员都是新丁,第一批的数量也在一千大几两千上下,具体的数量,还不到截止的日期,需要等等再看。

    “按上次学员的数量,加个一两倍还是没问题的。

    这不是坐诊带徒弟,传授基础的时候,老师这边并不费力,一人带二三十徒弟还是没问题的。

    只是这样带徒弟,却不如你的自训班那边严谨,你还是要给一个督促办法的。”

    中医基础的传授,史老这边对李胜利自训班的模式也是认可的,背功,再变也变不出花的,这就是学业之中的笨功夫、死功夫。

    耍这些功夫的时候,总要有个白脸人在一旁督促的,全指着学员或是学徒们的自觉自愿,要真都是这样的好学生,中医大传承也就没有断续之厄了。

    在中医大传承上,史老对李胜利的态度还是不错的,有问必答,他不待见这小子,主要还是看不惯他对外的一些手段。

    史老心里其实明镜似的,有些事所处的位置不同,做事的方法也就不同,李胜利不这么做事,也是做不成事的。

    但理解归理解,八十余的史老也不打算认同李胜利了,他这老头还能再活几年?

    但愿这位中医大传承的护道人,能念在他的不喜上,做事稍微收敛一点,免的以后遭了果报。

    “还是依照自训班的规矩来就是了,等在山上这边收拾出一片用作教室的宅子,老师交待任务之后,先由那些老学员看着学规矩,学会了规矩,就让他们自己管自己。

    真是不用功的,就发回自训班,我来帮着收拾。”

    史老的态度李胜利也感受的到,但感受到了也就够了,现在这年月正途做事,基本就是走不通的。

    要问为什么,也不用问他李胜利,问问外面的风雨好了。

    如今领导办公室那边做事都是举步维艰,一路带着遗憾的,许多时候古稀之年的领导,还要强撑着跟青年人讲他们不想听的道理,也是令人扼腕。

    说完了名老中医们带学徒的事,李胜利这边依旧有话要说,之前编排的赤脚医生教材,归纳了一些常见病,如今陆续下去的赤脚医生,也一万多小两万了,算上自训班跟马店集、山上村的,正经两万之数还是有的。

    常见病在这小两万赤脚医生的回馈之下,又再次做了总结,农村的常见病,无非腹泻、发烧、骨伤、外伤这几种。

    算上一些常见的寄生虫病,赤脚医生们下去能玩的也就这些了,至于农民肺、高血压、消渴病、心脏病之类,以及一些疑难杂症,名老中医对上都棘手,那就不是赤脚医生该看的病。

    腹泻、骨伤、外伤这些都还好处理,一个发烧,尤其是婴幼儿的发烧,就很容易出问题了。

    针对儿科这类急症,中医也是有特效药,那就是小儿至宝锭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63410/62566368.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63410/62566368.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