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恐怖灵异 > 四合院里的老中医 > 第八百四十五章 倒春寒(中)
    第845章倒春寒

    利税抽空了企业发展的血液,这点也是实际摆在面前的。

    只要厂子的机械还能维持运行,利税就要上缴,是不能留在厂里做技术革新的。

    这也是无奈之举,你留我也留,利税,可能也就只能剩一个税字了。

    几百亿、几千亿的收入,一多半都是利税来创造,这也是很现实的问题。

    李胜利要把‘利’字拿掉,这也是触及根本的做事方法。

    李怀德这边倒是敢帮着太平庄报税,但他不敢公然将这个‘利’字拿掉。

    这就是公私之间最大的不同了,石钢跟轧钢厂上缴利税,那是正经合理、合法的。

    但集体企业的利,私人企业的利,该怎么分配,如今才是议论的焦点。

    李胜利所说,交足国家的的,剩下的都是集体的。

    这话自然有人说过,但遭到的质疑也最为严重。

    因为这是不符合理论的资本之道。

    “先做,说不说的再看。”

    这事上,李胜利也没什么坚持。

    这就不是一句‘坚持’可以解决的问题,这涉及到的是更深层次的博弈。

    这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解决的,这需要说错的下去,做对的上来,是宦途的一次洗牌,而且规模不小。

    “这样最好。

    关支书,你去前面催催饭菜……”

    能让关大拿听的说完,李怀德这边也不客气,直接就撵他去外面催饭菜了。

    接下来的话,就不是关大拿能听的了。

    关大拿这边也是识趣,见自己也听不明白两人之间的话语深意,便起身出去了。

    “胜利,我这边倒好说。

    杜主任那边的压力,最近大的厉害。

    许多人,现在都将矛头对准了杜主任。

    你这边,不给杜主任分担一些?”

    这段时间,因为市场的红火,李怀德这边备受攻讦。

    提出市场论的铁杆杜老爹,承受的压力,可比李怀德大多了。

    从近期杜老爹没有找自家贤婿问计,也能看出一些端倪。

    许多谋划都已经到位了,如今需要的只是坚忍。

    坚忍的时候,就只能自己忍耐了,用不着贤婿出什么主意了。

    “我怎么分担?

    把那些人都给干死?

    我也就这招了,但这招也肯定不能用,等吧!

    总有契机会来的。

    最近小心些,津门的物资公司,要尽量多拉部里的人。

    现在市场上的原料紧缺,也联系一下外边,缺什么就进什么。

    但进来之后,不能出货。

    不成就在津门港附近,再建一座大一点的货场。

    资金方面,你也不要有顾虑,只管进货、囤货就好!

    记住!

    高价货,物资公司这边一斤一两也不能出。

    谁的批条也不认。

    下面的人,如果私自做事,千万别跟他们客气,以货值论,都送去打靶!

    不管涉事的是谁,不管谁来求情,记着杜主任的电话也是一样。

    出了问题,就按规矩解决问题。

    囤货的时候,也可以把这些问题作为说辞的。

    那批货出了问题就封存哪批货,上面调拨也不给,就说要等事情处理妥当才能出货。”

    李胜利刚说要大量进货的时候,李怀德也以为是在囤积居奇。

    但听到最后,他也就之道,这事可不是囤积居奇那么简单了。

    杜主任的话也不听,显然就是在憋杀手锏之类的绝活了。

    想着日渐紧张的物资市场,李怀德还想再说点什么。

    但老李的嘴唇只是动了几下,差点憋不住的话,终是给吞回了肚子里。

    一场精心准备的酒局,一一点滋味也没喝出来。

    李胜利也就知道,为什么白酒会流行了,自打民国之后,从上到下,谁不是诸般愁绪在心头?

    黄酒淡泊的酒力、闲适的饮用方式,显然是不符合时代潮流了。

    一口烧酒解千愁,一碗烈酒胆气生,才是符合时代步伐的。

    连坛带酒四十多斤的一坛老黄酒,三人的酒局,不过喝了两三斤。

    剩下的都被李胜利连同酒器,一起带回了王家老宅。

    许多人需要烈酒浇愁,李胜利这边还是相对闲适的。

    回到马店集王家老宅,李胜利也如手上的动作一样,没干什么正事,而是找到了跟丁岚他们一起,走读在马店集的付宜卿。

    来到李家所在,风雨之中就患了消渴症,也就是糖尿病的胖老太太李许氏,依旧活的康健。

    如今的农村,妇女寿限大过男人,也是很普遍的现象,究其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如今地里的活计,也真的需要玩命干。

    透支生命的干活方式,让大多数农村男人,很难有六十岁以上的寿命。

    农民肺,对农村男人而言,无疑就是阎王爷的请帖,熬过去了,寿限破六十,熬不过去,到哪算哪,这也是现实条件。

    “胜利来了,点翠,沏茶换上老生戏。”

    自打儿子李桦去了,胖老太太李许氏这边也不见悲戚,日子过的依旧,想来是见多了生离死别,已经习惯了。

    李家的小孙子,李老太太这边也有处置,没有留在家里,而是花了一些代价,托付给了山上村的杨玉莲。

    这也是大家处理关系的一种方式,李胜利这边也就知道权当不知道了。

    与付宜卿相比,老太太的甥女许点翠,每逢李胜利来的时候,倒更像他的女人。

    对此,李胜利也跟老太太说过,但李老太太说来就更简单了。

    ‘她当你是他男人,日子就可以过的下去了。

    你随意,也随她的意就好。’

    对此李胜利也就不好多说什么了,改嫁,对许点翠而言也是不可能的。

    她若改嫁,就没了李家,即便李家有孙子也是一样没了李家。

    她若不改嫁,即便没有子嗣,那李家也能维持到她身死的那一刻。

    将付宜卿推出来,将甥女许点翠留在身边,李老太太为李家,也是能做的全做了。

    安排好之后,李老太太也不在院里讨嫌,而是自顾去相熟的农家找乐子去了。

    独剩下两个媳妇在家。

    给李胜利沏了茶水,唱机上换了老生唱片,许点翠便如以往一样,站在李胜利身后,给他轻轻的捏起了肩,这也是李老太太为甥女争取来的。

    不用李胜利多说什么,不一会儿,收拾了一下的付宜卿也站在了他面前。

    胖老太太李许氏很清楚,她所在的李家,想要恢复家门,必须寄居在李胜利这棵大树身上。

    城里的什么说法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将来的李胜利,能在关键的时刻,拉一把李家的小孙子。

    这就跟风雨之中,胖老太太用一根玉镯换来的阖家安稳一样,轻轻的一下,就是生与死的区别。

    这话也不是危言耸听,如今去城里仔细数数,似李老太太这样的人物,还有几多回的来?

    将来又有几多家门还在?

    有些时候,不是有血脉,就能延续一个大家的,家风才是、成就才是。

    这类屈就,李老太太也跟生死一样,早就看淡了,所图无非延续李家家门跟家风。

    至于付宜卿跟许点翠,一句世交,也就能遮盖一切了。

    “我有一盘买卖,想让你带人来做。

    你怕外出实习,选了历史没选考古,但考古系的那些老师,你也都熟悉。

    我在大食堂那边仓库,有不少杂乱的物件,想让你组织一批学历史跟考古的学生帮我断代、分类。

    记住了,只是学历史跟考古的学习,其他系的,就不要让他们分心了。

    课余及晚间工作,试用的时候,一月五十块加三十斤全国粮票。

    正经跟着你干了,一月一百块外加一百斤全国粮票。

    这买卖,不能先说报酬,先干上一个月,才能说报酬的。

    许多事都讲个缘法,尤其是做物件断代这事儿的。

    有问题吗?”

    听完了李胜利说的一盘买卖,付宜卿皱了下眉头说道:

    “买卖是没有问题的。

    但你要不要借此把我推出去。

    婆婆说了,我们的男人只能是你。

    你点头,我们听你的;你不点头,我们还是听你的。

    我婆婆还说了,先生是仁义的,想让我们另寻生路。

    可谁让我们嫁入李家了呢?

    我是养媳、点翠是表小姐,生死都是李家人的。”

    表完了心迹,付宜卿便坐在八仙桌旁的客位,为李胜利剥起了干果。

    许点翠则是停了唱机,取了圆凳,坐在李胜利身侧,用只有三人可以听到的调门,唱起了一些私房小曲。

    这些不用问,也是李老太太安排的,看着面前俩可怜人,李胜利也不多说什么,该吃吃该喝喝,该听曲儿也不会堵着耳朵。

    只是时间差不多了,他不会留在这里,该回家也是一定要回家的。

    “嫂子,你这位先生,难不成是铁石心肠。

    我们不比那家女人差的……”

    目送李胜利离开李家小院,听着弟媳许点翠的抱怨,付宜卿这边幽幽怨怨的说道:

    “婆婆说了,你以后要叫我姐姐的。

    他不是铁石心肠,而是一直顾念我们的。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63410/62566612.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63410/62566612.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