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历史军事 > 平原大时代 > 第69章 验收
    艾镇,大雪。

    呼啸的寒风刮过原,冷彻入骨。街上留不住人。

    余明走进武原开发区办公室时,发现司马龙带着两个刚分配来的省选调生在赶文件,办公室已经没几个人了。

    “司马龙,上班期间人都去哪里?”

    “没想到大雪天你还往这跑,我安排他们今天回家置办年货去了,省委来视察时间都赶到年跟了,现在备年货放家里,接下来几天大家都能安心迎接考察。”

    “你真能胡闹!”

    余明对司马龙的随心所欲也很无语。

    “你是开发区一把手,怎么能如此随性!兴邦书记在武原中学暗访,你把接待方案带着去迎宾馆,回头他是要看要审的。”

    司马龙有些慌。

    “好,我马上安排。兴邦那边真的不用陪同嘛?”

    “不用,他就是要实地看看真实的武原。”

    兴邦走进武原中学的时候并没有跟任何人打招呼。这里是他的母校,他在这里上过两年高中。

    这么多年过去了,学校没有多大改善,办学条件很差。三栋教学楼陈旧不堪,狭小的班级里塞的满满当当四五十个同学。学生住宿一间屋里住了12个人,还有人住不进去在外面租民宿。教师宿舍在操场后面的瓦房区,还是没有配备厨房卫生间的非成套房屋。

    老校长平潭接到信息说有个干部在校区里明察暗访。便急匆匆的来了,到跟前了才发现是兴邦。

    “老师离老远就看见是你!”

    “平老师好,我以为您退休了,就没去找你,现在的老师我一个都不认识。”

    “我今年就退休了,走,去校长室坐坐。”

    “不去了,我就是来转转。学校这么破旧,县政府就没有想办法修一修?”

    “我每年都汇报这个事情,他们的回复是财政没钱。”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这个钱我给你们想想办法。”

    “哎呀,那真是太好了。”

    平潭热泪盈眶的抱住了他的学生。

    老先生搞了一辈子教育,对教育最有感情,他一直内疚武原高中在自己手里没法发展起来。

    兴邦回到迎宾馆,余明和司马龙已经拿着接待方案等了他半天了。

    “司马龙,现在还有什么项目没有建?”

    “就剩一个泇水河岸景观美化项目。”

    “我怎么不知道这个项目”

    “这是郯邳县定的。”

    “预算多少钱?”

    “八千万。”

    “胡闹。”

    “他们还有一个艾山绿植多样化工程,造价2000万,两个项目都完成招标了,马上进场施工,钱是我们的剩余的那一个亿配套资金。”

    “余明,你知道这回事吗?”

    “郯邳县只是跟我说要工作经费和水电气配套费。没说要建这两个工程。”

    “把这两个项目停了,以财政转移的名义转移给武原中学三千万,周边七个乡镇学校一家一千万。专款专用学校更新改造,严格审计。”

    司马龙马上去办这个事。

    看着司马龙离去的背影,余明有些担心。

    “我们马上都回省城去了,这个司马龙一个人留在这里,境遇怕是很悲惨。”

    “我看他成熟很多,年轻人就是要磨炼,温室里长不出大树。”

    “呵呵,郯邳县可是个炼人的好地方,当年我在这里都吃不开。”

    “宰相必起于州县、猛将必发于卒伍。基层锻炼人,有领导就讲过,能管好一个县的人就能管好一个市。大浪淘沙,他要真是才,我会把他拔起来的。”

    “领导视察的点位我们是不是要定一下。”

    “点位就不要定了,不能搞的领导走到哪里围得都是群众演员。视察就是为了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我们基层组织不要搞报喜不报忧那一套。”

    “如果领导考察过程中突然出现上访的叫‘包青天’怎么办?这是大事故啊。”

    “要相信我们武原治理的能力,老百姓个个安居乐业,真有鸣冤叫屈的我顶着。”

    “只把大环境搞搞?”

    “环境卫生搞一下就行。”

    “这个简单,保洁公司稍微打扫一下就可以了。武原河艾镇的乡村民约搞的比较好,没有乱扔垃圾的。”

    省委、省政府考察组来到武原时,正是艳阳天。

    武原好风光。湛蓝的天,清澈的水,宽阔的武原大道,两侧是规模辉煌的高敞的现代厂房,和高宽漂亮的土楼式围屋居民楼。

    顾参站在泇水河畔不由心情大好。

    “泇水流,

    泇水流。

    凤凰台上凤凰鸣,

    不知己在仙境游,

    韩信兵败修瓜屋头,

    别有匠心造物者,

    且向囊中取物华……”

    顾参吟着自创的小曲突然问了田子方一句。

    “子方啊,你对武原第一印象怎么样啊?”

    “武原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这哪里还能看的出来是农村!”

    在万华集团蔬菜植物工厂和高产稻鱼鸭共生田,顾参说这是我们农业现代化的典范。在土楼式围屋居民楼,顾参说这是我们新时代睦邻乡里建设的样板。在艾宝集团上市公司,顾参握着周娟的手说,艾宝是助农企业先锋。知道白海涛和周娟是两口子之后,又开起了玩笑。

    “你们夫妇俩都是精英啊,海涛是淮海市一把手,你是上市公司董事会主席,在家里谁领导谁?”

    “我们也是实行民主集中制,加上孩子一个三票,实行少数服从多数。”

    “哈哈哈,有意思。那一般海涛在家里说不上话了。”

    “顾书记,我只管家里的大事,小事我根本不问。”

    周娟白了男人一眼。

    “我们家都是小事,你就算捐给组织了。”

    众人哈哈大笑。

    路过武原中学,顾参突然说停车。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不能经济搞上来了,教育落下去了。”

    一帮大领导进了校园,司马龙赶紧给校长平潭打电话。

    顾参在校园里越看脸色越重,平潭过来的时候,顾参正在看学生的宿舍。

    “一间屋塞进十二个孩子,要是你们自己的孩子住这里你们心能安吗?”

    所有的人都沉默不语,郯邳县的领导缩在后面不敢出头。

    平潭脸色如故。

    “顾书记,我们马上就扩建我们的校园,财政资金转移过来3000万,够我们建设一个一流的中学了。设计图刚出来,在电教楼的大厅里,您给提提意见。”

    “不会是因为我要来,你们布置的一出戏吧?”

    兴邦笑了。

    “不会,这钱是我批过去的,武原中学给了三千万,周边7个乡镇各批了一千万。都是艾镇配套资金结余下来的钱。”

    “教育是强国富民最有战略价值的投资,这次你们干的不错。我们跟着校长看看新校园?”

    田子方马上接了一句话。

    “得好好看看,一个中学投三千万,可是大手笔。我这个省长都没这么大方过。”

    “哈哈哈。好。”

    司马龙不甘寂寞。

    “武原中学设计图是我们开发区合作单位南大建筑设计院免费设计的。”

    顾参记性很好。

    “你不是兴邦的秘书么?”

    兴邦马上把话题接过来。

    “年轻人想到火线上锻炼锻炼,现在是武原开发区的主任。”

    “哦,呵呵,武原搞的不错。”

    在武原博物馆。顾参仔细盯着神秘而朴素的黑陶,很感慨。

    “武原,地灵人杰,武原人民自古以来就有创新精神,几千年前,他们就设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机床转轮,制作了出了举世闻名的黑陶。这种创新精神,值得我们这些改革者学习。”

    参观完博物馆,顾参又饶有兴趣的登上了鹅鸭山顶麓。极目远眺,史前文明原生态森林保护区已经是森林遍野了,野风吹来,林海波涛沉起。

    泇水蜿蜒穿过鹅鸭山和凤凰台隐进森林匍匐前进,在东南远方才露出银色的身段,顺着一望无际的平原奔去。顾参今天心情很好。

    “看了武原和艾镇,我对农村改革、新农村建设更有信心了。”

    武原好,真是:

    幽谷溪流一叶舟,

    武原书院墨香久。

    绿水清波霞蔚蒸,

    史前景区奇俊秀。

    烟雨艾山赛江南,<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67517/63951031.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67517/63951031.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