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历史军事 > 晋乱 > 第6章 曹爽兴兵伐蜀,王平兴势山拒敌。
    “伐蜀?”

    曹爽虽觉是个好主意,可却充满疑虑:“为何伐蜀?”

    曹爽一问,却是使邓飏李胜二人不觉哑然失笑:“曹公,当下形势,难道还允许曹公犹豫吗?如果曹公再不建功立业,只怕曹公首辅大臣的位置不稳了。”

    这话虽是谈笑,但说的确确是曹爽心中的大病。

    确实如此,曹爽忧心忡忡的正是此事。

    “司马懿南征建功,所受皇恩如此浩大,且自司马懿建功以来,郭太后更加依赖与他,朝中大臣谁又不附势与他?如此下去,只怕曹公以后的处境更加艰难了。”

    字字句句直指曹爽心窝,且毫不留情,直戳的曹爽坐卧不宁:“那么,为何是伐蜀而不是伐吴?”

    曹爽心中疑惑,又赶紧追问。

    邓飏李胜见曹爽如此急迫的询问,反而步步为营起来:“南方如今已然成了司马懿建功之处,曹公又如何染指得了?即便是染指得了军功,又如何能大的过司马懿呢?现如今蜀国已无诸葛亮,实力最为弱小,正是曹公建功立业的好去处!如此来说,曹公若想建功以压司马懿,则非是伐蜀不可。”

    邓李一席话,瞬间使曹爽茅塞顿开:“二位所言极是,时不我待,只等明日早朝奏明皇上,举兵伐蜀!”

    转瞬之间,曹爽决然定下伐蜀之策。

    然如何伐,曹爽却是一时间似乎未曾谋的透彻,谋的明白。

    然却是迫不及待,第二天太极殿早朝之时,待皇帝曹芳刚刚坐稳御座,太监刚刚宣完有事奏本,无事退朝之时,曹爽即刻出列奏本:“陛下,臣有一奏。”

    御座之上,曹芳见状,心想:曹爽今日为何如此急切?然既然有本要奏,奏来就是。

    “曹爱卿,只管奏来。”

    “陛下,现如今南方在司马宣公统战之下已然稳定,大魏威加四海,外番异族无有不朝拜者,然蜀国却是默然视我大魏为无物,孰可忍乎?必不可忍!大魏威严必要加于四海,蜀国岂可例外?故,臣请出兵伐蜀!”

    这一奏,朝廷之上忽便就是骚动起来。

    “伐蜀?未必可也。”

    “为何突然如此?”

    “”

    也有心知肚明者:“为公?为私?”

    但却怕开罪了曹爽,并不敢说的明了。

    群臣骚动一阵,摸摸自己的脖子,却又忽的安静下来。

    尽管文武百官有疑惑者,有反对者,但却是都不敢出声了:曹爽乃是首辅大臣,他的奏本谁敢驳斥?

    刚摸了摸,脑袋只有一个,如果能多长几个话,再说话也不迟。

    皇帝曹芳也是有些疑虑,见状不由垂询:“爱卿为何突然有伐蜀之奏?”

    曹芳确实是疑惑的对,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察,在毫无征兆之下,突然奏本伐蜀,必然要问。

    未待曹爽回答,只见尚书邓飏出列:“陛下,首辅大臣曹公所奏,臣等附议。”

    话未落时,李胜也是出列:“臣也附议。”

    曹爽见状,底气更加的足起来:“回禀陛下,现如今蜀国弱小,正是伐蜀之时。”

    淡淡的便就敷衍了曹芳垂询。

    然未等曹爽话落下地来,令曹爽没有想到的是,只听一旁司马懿驳道:“不可,万万不可!”

    边驳边出列对着皇帝躬身。

    群臣瞬间都齐刷刷看向司马懿。

    此等奏本,能反驳者,也只有司马懿了。

    “有何不可?”

    曹爽未加思索,便就厉声质问司马懿。

    司马懿躬身皇帝曹芳,却是掷地有声的驳斥曹爽:“有何不可?曹公伐蜀突然奏本陛下,且问曹公,可曾是深思熟虑、谋后而定的吗?”

    这一问,确实是击打到了曹爽的痛点:只为急切建功以树威名,虽已是定了伐蜀之策,却是确实没有深谋,现如今被司马懿一语中的,然又不得不驳!

    “宣公,汝多虑了,必然是深思熟虑、谋后而定,此军机大事,难道要我当场言明吗?”

    猛然听来,却是合情合理,滴水不漏!

    “既然是谋后而定,曹公不得不知,魏蜀边境,地势险峻复杂,目前就具军报来看,此时若果伐蜀,却是不占地利,地利不占而仓促出兵,只怕是于军不利。且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而如今若果伐蜀,只怕路途遥远,道路险阻,粮草运输起来颇为困难,如此这般,又能如何长久的了?且自诸葛孔明病逝五丈原后,蜀国权力交接平稳,人心集聚,在蜀臣蒋琬、费祎治理之下,可谓是兵精将强,懿觉此未为当时也。因此,无论出于何种考虑,此时均不可伐蜀!”

    司马懿据理力争!

    “司马懿,还未出征,如何就如此长别人志气而灭自己威风?”

    曹爽怒问。

    眼见朝廷之上,就要刀光剑影了。

    伐蜀,对于曹爽来说,事关他的心头之事,自然不会相让:“诸葛亮已亡,姜维也已兵退至涪县,汉中兵力也仅仅区区三万。如此形势,必然要伐!”

    曹爽急切间把话说死,已无再议余地!

    曹爽毕竟是首辅大臣,情至如此,司马懿也只得退回本列,不再阻止。

    即刻禀了郭太后,郭太后知朝堂形势,沉思片刻也只得回了懿旨,依了曹爽。

    皇帝曹芳无奈之下,也只得准奏。

    曹爽事遂人愿,伐蜀之议尘埃落定。

    公元244年,曹爽率大军七万出洛阳,至长安与征西将军及都督雍、凉军事的夏侯玄合兵一处,两军相加共计十余万大军。

    曹爽遂任夏侯玄为征西大将军,司马昭为征蜀大将军,雍州刺史郭淮为前锋,自骆谷口傥骆道军指汉中平阳关。

    司马昭,自不必说,司马懿的儿子。

    郭淮,历经曹操、曹丕、曹叡、曹芳等君主,堪称曹魏的功勋名将,长年追随司马懿征战,可谓为司马懿的心腹爱将。

    夏侯玄,曹爽姑姑的儿子,司马懿长子司马师的妻兄。

    曹爽浩大的进攻之势犹如泰山压顶,刚入骆谷口傥骆道便被蜀军细作探得,即刻报入阳平关。

    阳平关魏军不足三万余人,闻曹爽十万大军将至,不由皆大惊失色。

    平阳关守将乃是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王平。

    王平,字子均,汉末巴西郡宕渠賨人,作战英勇而严整,在蜀国素有平安三侯之美誉。王平全权负责汉中军务,见平阳关诸将如此惊慌,便就急升军帐议事。

    “各位将军,皆已知晓魏国首辅大臣曹爽亲统十万大军压境而来,直逼我平阳关,情势严峻,不知各位将军有何计御敌!?”

    王平端坐于大将军案前,问完巡视诸位守将。

    然大帐之中,却是异常安静,没有一个将军说话。

    王平心知肚明,只怕诸将被曹爽如此大的泰山压顶之势吓住了:“诸位将军,大敌当前,无需多虑,只管言来。”

    王平却是追问。

    既然大将军如此说了,终于,有将军打破平静拱手而言:“大将军,曹爽兵势浩大,黑压压不可盛数,不若不战死守,只待涪县援军来救。”

    大将军王平不置可否。

    又一个将军拱手而言:“只怕我军兵力不足,曹爽之兵十余万,来势汹汹,若果攻打起来,撑不了多少时日,只怕不待援军到,我们皆成了曹爽刀下之鬼了。依未将看来,不若退守汉、乐两城颇为妥当。”

    话音落时,多名将军附议:“此议当妥,汉、乐两城乃是诸葛丞相在时所筑,颇为坚固,可抵御曹爽大军攻势,退守汉、乐两城确为上策。”

    诸将说完,大将军王平军案前站起:“刚才各位将军所言,王平无有不虑,然,王平现有两事要讲。一事,即为诸位将军所言,虽是坚守抑或退守汉、乐两城,本大将军均都甚慰,为何?无有一位将军言降者!二事,乃是王平肺腑之言:阳平关距离涪县将近一千余里,涪县援军岂能一日到达?无论我们只守不战抑或退守汉、乐两城,都是以失去平阳关为代价。可诸位将军想过没有,如果魏军攻占了平阳关,进入了汉中之地,岂不成了我蜀国大祸了吗?”

    王平说到此处,转身手指背后军图:“诸位将军,只往图上来看。”

    王平边指军图边继续说:“曹爽进兵阳平关,走的是傥骆道,而傥骆道狭曲陡峭,道路险峻,依本大将军,应该先占据兴势山,本大将军在后面拒敌,可依据傥骆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攻击魏军。如果魏军分兵经黄金谷攻击我军,我则提前率领一千军士提前布好阵势迎战。如此这般周旋,周旋之间,涪县援军也到了,这是上策。”

    王平说完,回转身形,面对诸位将军问道:“不知诸位将军,意下如何?”

    将领们见大将军王平询问,多有怀疑之色:不守、不退,凭借傥骆道和兴势山之险,以三万军士攻击十万大军,能有把握胜吗?虽是周旋待涪县援军,只是能坚持的住吗?

    多是怀疑之色露于脸上。

    诸将疑惑之时,忽的只见护军刘敏拱手向前:“末将觉大将军所议当妥。”

    护军刘敏话未落地,只见参军杜议也拱手向前:“末将也觉颇妥,当依大将军之策,依据傥骆道和兴势山之险攻击魏军!”

    护军刘敏、参军杜议豪言,忽的惊到了大帐之中的诸位将军,皆个个拱手:“大将军所议当妥,末将愿听大将军调遣!”

    一时间,大帐之中,群情激昂,个个皆摩拳擦掌,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68466/64280901.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68466/64280901.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