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历史军事 > 晋乱 > 第19章 司马懿寿春兵逼王凌,王凌贾逵庙服毒自尽。
    “太傅兵马来的这么快!”

    大都督王凌不由惊叹:“司马懿必是有备而来!”

    “大都督,事已至此,不若就此冲杀出去与司马懿拼个你死我活!”

    众将见状,不由义愤填膺、群情激昂,英雄之气顿生。

    “不可,万万不可!”

    大都督王凌却是阻止:“司马老贼从不打无把握之仗,既然如此快到达百尺,乃是深谋而动,准备充分,我们仓促应战,必然不是司马懿的对手。”

    王凌甚是清醒:“想我王凌对大魏忠心耿耿,岂能忍让将士们徒丢性命。不可,万万不可。”

    “报。”

    王凌危机关头正与起事将军犹豫之时,忽听军士来报军情:“大都督,辕门外司马懿着军士长箭射来一封信。”

    “即刻呈上来。”

    送报军士赶紧呈给大都督王凌,展开看时,不由火冒三丈,咬牙切齿:“司马懿威胁与我!”

    说完即把书信递与众位将军来看。

    仔细看时,原是大都督王凌之子王广的劝降信。

    不错,现在王凌的儿子王广,就在司马懿军中,如果王凌贸然而动,第一个掉头的就是王广。

    司马懿高,不动声色就让王凌胆战心惊。

    “众位将军,若果单纯讨伐司马懿,王凌不怕千刀万剐,更不怕儿子王广阵前掉头,怕只怕两样,一是众位将军贸然而动对阵准备充分的司马懿大军,必然是凶多吉少!司马懿大军和众位将军皆是我大魏子民,因了王凌处置不当,让两军大魏子民徒然血染战袍,丢失性命,实乃王凌之罪,二是我们与司马懿魏吴边境交战,必然会被宿敌东吴窥探,到时候东吴趁机攻打我大魏,必然会动摇我大魏根基,王凌实实承担不起。时至今日,只有投降司马懿为妥。”

    “大都督,若果投降,必然是人头落地,不投降,尚有一线生机!”

    众位起事将军却是不想就此投降司马懿,皆愿追随王凌出生入死,对阵司马懿。

    王凌看着众位将军,不由潸然泪下:“众位将军都是英勇之人,还是留着性命杀敌报国吧。”

    王凌现在所顾虑的,却是众位将军的性命和大魏社稷的安危。

    实乃忠臣!

    “报。”

    正在王凌与众位将军战降争执之时,却又听帐外军士来报。

    “辕门外又射来一封书信。”

    王凌即刻接过来,展开看时,原来是司马懿的劝降信。

    “大都督,别来无恙,一切安好否?懿实无奈才亲率大军前来寿春会晤大都督,还望大都督见谅。大都督乃我大魏四朝老臣,一向忠心耿耿,一时糊涂才做出如此糊涂之事,懿已奏请皇帝陛下,若果大都督就此投降,则留大都督职并保大都督性命无忧。大都督,快快醒来,莫做晚节不保之事。懿只于颖水上等待。”

    王凌看了,叹口气:“也只得如此!”

    王凌即刻命下属王彧携带印绶、节钺先行至司马懿大船之上谢罪,并捎给司马懿一句话:“太傅只管于颖水丘头等王凌前来谢罪!”

    不多时,王彧也回王凌司马懿的话:“懿只于颖水丘头等待。”

    颖水丘头岸边,司马懿端坐于大船之上,稳如泰山,只待大都督王凌前来。

    司马懿身后,一排战船一字排开,船上皆是披盔戴甲威风凛凛的士兵,大船船头之上,一支大纛迎风招展,一眼看去,甚是雄伟!

    忽的,只看颖水水面之上,一叶小舟飘来,烟波浩渺的颖水水面让这叶孤零零的小舟看着颇为凄凉。

    小舟舟头之上站立一人,白发苍苍,背负五花大绑,一阵微风吹来白发散开,仔细看时,乃是大都督王凌。

    司马懿缓缓站起,远远看到王凌立于小舟之上飘来,不由心中赞叹:“果然是一位威风凛凛的老将军!”

    司马懿赞叹完,却是又摇头:“只可惜不为我司马懿所用。”

    王凌于小舟之上见司马懿缓缓站起,远远的就要喊话司马懿,哪知此时,却是见司马懿大船之上呼呼射过来两支箭,箭落之时,只听士兵高喊:“只于箭落处停船。”

    然此处,距离司马懿大船尚有十几丈之远。

    喊话还未落地,却又见司马懿大船两侧,呼呼冲出几艘小船,瞬间团团围在王凌小舟四周。

    “司马懿防我!”

    王凌不由叹口气,然时至今日,却也无可奈何。

    在兵士确定王凌无诈没有危险之时,方才举旗示意大船。

    少时,只见司马懿大船之上下来一人,手持大都督王凌先前让王彧送过去的印绶、节钺登上小船,一路直摇到王凌之舟旁边停住。

    不时那人登上王凌小舟,帮王凌解去身上五花大绑,随即又把大都督印绶、节钺一并归还大都督王凌:“大都督整齐衣服,恭请大都督太傅大船上见太傅。”

    王凌点头。

    待王凌整理整齐,掠掠胸前白髯,仰首挺胸的踏上司马懿大船。

    “何劳太傅亲自千里迢迢带兵而来,凌只需太傅半截简书即可诏回洛阳。”

    王凌声如洪钟,不亢不卑。

    “大都督岂是半截书简诏回之人?懿不得不亲自率兵前来寿春会晤大都督…”

    王凌听司马懿如此说,便瞬间心知肚明自己的结局,然却又是一时把握不准,因为他到现在都没有猜透司马懿的意图。

    “既然太傅亲来寿春,王凌岂敢拂了太傅好意,只是不知太傅如何让王凌前去洛阳?”

    不是有朝廷恕罪令吗?为何还去洛阳?

    王凌此话乃是试探司马懿,恕罪令是不是为真?

    “大都督乃是功高之臣,自然需要重兵护送。不知六百步骑可否?”

    司马懿却是依然平静如水,缓缓回答王凌。与其说是回答,倒不如说是直接告诉王凌更为贴切。

    看来恕罪令只是稳军之策。

    王凌突然心知肚明他的结局。

    王凌看着司马懿不由脱口而出:“太傅负我!”

    这一句话,对于王凌来说是发自内心的质问,但更多的是对司马懿的呵斥。

    “我宁可负你王凌,也决不负大魏社稷!”

    司马懿却是回答的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气氛瞬间凝固!

    “寿春乃魏吴边境,战略重地,断然不可大意。我之后,谁来接任征东大将军一职?”

    还是王凌打破凝重的气氛。

    只是王凌心中,此时依然关注的还是大魏社稷的安稳。

    司马懿听了,也不觉心中一震:“王凌,真乃大魏忠臣,只可惜不为我司马懿所用。”

    “诸葛诞!”

    司马懿并不征询王凌的建议,直接告诉王凌。

    “诸葛诞?”

    王凌不由脸上露出担心之色:“难道就没有其他人选吗?”

    王凌糊涂,此时的他,其实已是司马懿的阶下囚,却还在为大魏社稷担忧。

    事实正是如此,司马懿并不再与王凌讨论他之后的接任大都督,而是平静的看着王凌:“大都督何时动身洛阳?”

    这才是正题。

    “即刻便回洛阳。”

    司马懿点头。

    寿春至洛阳的西路之上,王凌骑着马,在他的前后左右围着的,是司马懿安排的六百步骑兵。

    不觉到达项县,走了几天大都督王凌不觉劳累,忽见前面有一座庙,虽然颓废了,但也是个歇脚之处。

    “前面庙内稍事休息。”

    王凌不由对监送他的步骑说话。

    王凌现在虽是司马懿的阶下囚,然却并未被朝廷审判,自然还是大都督之职,六百步骑也皆仰慕大都督王凌的英武豪气,自然也不敢怠慢王凌。

    既然王凌想庙中歇息,便就庙中歇息,只要跑不了王凌,便就是大功一件。

    不多时便就到了庙前,王凌下马推开庙门,只见这座庙与其说是颓废,倒不如说破烂不堪更为贴切。

    庙门被推之时,门便就哐当一声脱落倒地,拍的地面扬起一阵灰尘,庙内更是诸多的残枝败叶凌乱的到处都是,缕缕蜘蛛网交织在一起,甚是凄凉,破败!

    王凌禁不住用手去挥舞眼前飘荡的灰尘,挥舞之时抬头观看所供神像。

    不看不打紧,这一看竟然让王凌不由哭出声来:“忠臣何至如此?”

    原来所供之人,乃是贾逵,此庙乃是贾逵庙。

    贾逵字梁道,山西临汾人,曹魏八君子之一,因对豫州百姓有功德而被立庙。

    曾经先帝曹叡经过时,进入贾逵祠庙后感叹道:“逵存有忠勋,没而见思,可谓死而不朽者矣。其布告天下,以劝将来。”

    如此忠义之臣,可谓典范,可如今所立之庙却是如此凄惨、破败,如何不让如今处境一致的王凌感慨万千?

    “贾大人,现如今也只有贾大人知道我王凌是大魏的忠臣!”

    不由伤心欲绝,痛哭流涕。

    自然跪倒三拜,拜毕,又不顾年老体衰,把贾逵庙好生打扫一番。

    “今夜,只陪贾大人歇息一晚。”

    然,如此心境的王凌如何能睡的着?

    自然是胡思乱想,从开始的预谋谋反,到如今的六百步骑的监管,王凌从头至尾的反复思虑,越是思虑,越是烦闷:“司马懿终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68466/64280914.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68466/64280914.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