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历史军事 > 晋乱 > 第23章 夏侯玄接诏回京,夏侯霸被逼投蜀。
    大都督郭淮遥望洛阳,在军营中军帐中伏地叩首:“谢太傅救命之恩。”

    长跪不起,感激涕零!

    然大都督郭淮仍觉不够,遂引五子于大营西山之上捕获大雁两只于笼中放好,命军士携谢书一并送于洛阳司马府,以示感激司马懿救命厚恩。

    司马懿手握郭淮谢书,看着两只大雁,不由大喜:“事终谐也。”

    司马师自从记事以来,极少见司马懿喜怒形于色,今见司马懿如此高兴,便就问询司马懿:“父亲一生不曾喜怒于形,为何却是因为大都督郭淮一忧一喜?”

    司马懿却不回答司马师,只看着司马师手指笼中大雁:“师儿可知此为何意?”

    司马师看着笼中大雁未加思索:“郭淮谢礼。”

    “如此说也未为不可,实为郭淮谢救命之恩之礼,然师儿可知,大雁一生颇为规矩,飞成行,止成列,郭淮以大雁为谢礼,实乃郭淮以此物明志,言于父亲其生死跟随司马氏之忠心。如此说来,为父当喜否?”

    “当喜。”

    “然喜中有忧…”

    司马懿紧接司马师的话:“师儿可曾有虑?”

    司马懿突然的问话,瞬间问懵司马师:“父亲,怎就忽的又有了忧?”

    司马懿看着司马师,却是缓缓展开案上军图,深深凝视一番站于军图之前:“如今天下三分,与大魏对抗者乃是蜀吴两国。现如今,魏吴边境则是诸葛诞为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对阵东吴,魏蜀边境则是郭淮擢升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持节、都督雍、凉诸军事,对阵蜀国。现如今,无论诸葛诞抑或是郭淮,皆已依附于司马氏,换言之,大魏兵马皆在司马氏之手。”

    “父亲,确是如此,然父亲所言忧从何来?”

    司马师不解,既然如今大魏兵马已牢牢攥于司马师之手,又有何忧?

    然司马懿并不接话司马师:“再说朝中大臣,如今也皆附势于司马氏,即便偶有怨言者也只做屋内偷叹,动摇不了司马氏任何毛发。”

    “当朝天子呢?”

    司马师似乎有些听懂了司马懿的话,不由问道。

    “当朝天子更不可虑,如今凡事皆问询于父亲,当朝天子名存实亡,实实已掌股于司马氏之手。。”

    “那么便就是曹氏宗亲?”

    司马师不由疑惑:“然曹氏宗亲现如今皆已禁固于邺城,必然也无翻天本领。由此可见,无论兵权、朝权,皆无忧。如此,父亲,忧又从何来?”

    屡屡发问。

    司马懿似乎并不着急回答,眼睛离开军图却是看向司马师:“然,王凌、令狐愚之变,却是提醒司马氏,兵权必死死攥于手心之中,方可无忧。然师儿当细思之,还有一人需时时防范,师儿,可知是为何人?”

    司马懿不讲何忧,却问司马师需要防范之人是谁,一时间让司马师有点懵懂:“父亲,想必也是持掌兵权之人?只是师儿愚钝,还请父亲明示。”

    “夏侯玄。”

    司马懿见司马师迷惑之状,也就不再屡打哑谜:“夏侯玄守备雍州等处,依然手握重兵,且系曹爽亲族,倘骤然作乱,如何提备?必当妥善处置。”

    司马懿一句话点醒司马师:“确实如此,夏侯玄手握兵权,若有异动,必是祸害。果是一忧。”

    直到此时,司马师才明白司马懿所虑之忧:“父亲,然该如何处置夏侯玄?”

    既然知道了,司马师如何不急?

    紧紧追问司马懿。

    “师儿还知为父太傅虚职来自何人?”

    司马懿却又打起哑谜。

    “乃曹爽明升暗降所致。”

    司马师一语中的。

    “既然如此,想必师儿已知该当如何处置夏侯玄了?”

    “明升暗降之策?”

    司马师不由脱口而出,然似乎又有忧虑之色:“父亲,如何明升暗降?”

    “朝中大鸿胪抑或太常,虚位以待夏侯玄。”

    司马师不由一笑:“曹爽之策,看来也是好策。”

    父子而二人遂定下处置夏侯玄之策。

    对于司马懿来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他容不得任何一点不利于司马氏的危险。

    对于曹爽、王凌、令狐愚以及曹氏宗亲,司马懿可谓是被迫而为,然当司马懿终至朝权、兵权在握之时,对于夏侯玄,司马懿这一次却是要主动出击。

    司马懿即刻上奏天子,以朝中大鸿胪之职尚缺一人为由,发诏书急诏夏侯玄回京。

    夏侯玄接到朝廷诏书不由大惊:“司马懿终于出手了。”

    当年曹爽伐蜀之时,夏侯玄以命相搏,傥骆道中舍生忘死救出曹爽,而司马懿洛阳兵变判曹爽谋反之罪被夷三族之时,夏侯玄便就想到会有如此一天,今见朝廷诏其回京诏书,如何不心惊?

    “我如今尚且手握重兵,如果悖逆朝廷旨意,就此起兵造反,又会如何?”

    此时的夏侯玄不由浑身打个冷战:“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岂能畏惧生死?又如何能做如此悖逆臣伦之事?此绝不是我夏侯玄所为!”

    心中不由犹豫:“然此去京城,只怕凶多吉少。”

    夏侯玄不由思虑万千,一时间难以拿定主意。

    忽想起正于渭南大营的叔父夏侯霸,遂修书一封,唤夏侯霸前来关中大营商议对策。

    夏侯霸,夏侯玄叔父,字仲权,沛国谯人。夏侯霸是曹魏征西将军夏侯渊次子,其母为曹操妻室丁氏之妹。曹爽担任首辅大臣之时重用夏侯霸为讨蜀护军、右将军,归征西将军节制,并受命在陇西负责操练兵马及安抚当地羌、胡势力。

    当夏侯霸看到夏侯玄书信之时,亦不由大惊失色:“司马懿要诛杀夏侯玄!”

    一刻也不敢停留,即刻策马,从渭南大营一路狂奔至夏侯玄处。

    “万万不可,此去必是死命!”

    夏侯霸看到夏侯玄,便就死死劝谏:“司马懿狼子野心,玄儿还能不知吗?曹爽三族如今尚在何处?”

    夏侯霸以曹爽之罪明示夏侯玄:“时至今日,难道还看不清楚吗?”

    夏侯玄看着夏侯霸惊恐神情,不由低头叹气:“然朝廷有诏,岂能抗旨不遵?如此,也是杀头之罪。”

    夏侯玄说的何尝不是实情:“走了是死,不走也是死,倒不如死得其所,还是回去的好。”

    夏侯玄颇觉无奈,然也觉得,死于朝廷之手,至少也算忠义之臣。

    “此非朝廷所为!”

    夏侯霸却是一针见血:“如今君少国疑,臣强君弱,朝权已死死攥于司马氏之手,此乃司马懿借朝廷旨意杀你,以绝后患!难道玄儿如此糊涂不成?”

    夏侯霸针针见血,直刺的夏侯玄有些乱了阵脚。

    “叔父可有可解之策?”

    既然回不得,那又该当如何?夏侯玄如何能不问夏侯霸?

    夏侯霸目瞪夏侯玄:“玄儿好糊涂!如今玄儿手握重兵,如何不能自保?一则拥兵自重,不接朝廷旨意,二则若果司马懿逼的紧迫,便就此起兵,讨伐司马懿!”

    夏侯霸斩钉截铁,义愤填膺。

    “不可,万万不可!此等事玄曾虑过。我夏侯氏乃大魏世代忠臣,岂能做如此欺祖不忠不孝不义之事?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岂能贪生怕死!不可,万万不可!宁可回去掉头!”

    夏侯玄却是直接了当的回绝了夏侯霸起兵谋反之策。

    “还有一策。”

    夏侯霸见夏侯玄否了拥兵自重谋反之策,便就压低声音,看着夏侯玄:“只怕此策玄儿又是不依?”

    夏侯霸说话之时,神色颇为慌张。

    “叔父既然有策,尽管讲来。”

    夏侯玄的话,似乎让夏侯霸突然有了力量,猛的抬头直直看着夏侯玄:“投蜀!”

    只一句,瞬间激怒夏侯玄:“叔父大胆,竟讲如此大逆不道之策!”

    声音如雷,震耳发聩!

    夏侯玄的呵斥,让夏侯霸不由倒退一步:“不如此,唯有一死!”

    血淋淋的一句话,夏侯玄如何不知,这句话,也许没有假:“即便如此,我便奉诏回京,即便是死也要死于大魏!生为大魏人,死为大魏鬼!”

    直接了当的否了夏侯霸。

    “玄儿,难道真的就此送死?”

    夏侯霸不甘心,不愿意想象夏侯玄人头落地的场景:“你难道不知曹爽被夷三族的惨状?”

    夏侯霸还想做最后的努力。

    然夏侯霸的话,却是激怒了本想好好和夏侯霸商量对策的夏侯玄:“夏侯霸,难道你忘记定军山了吗?”

    夏侯玄不由怒火中烧,手指夏侯霸:“定军山之中,你父被蜀军乱箭射杀,此等杀父之仇,当不共戴天,你难道都忘记了吗?休要再言如此无君无父之言。”

    一顿呵斥。

    夏侯霸自知夏侯玄劝解不动,只得撒泪而别:“只怕叔侄永无相见之日。”

    声音甚为凄切。

    夏侯玄如何听不出来夏侯霸的话:夏侯霸只怕回去渭南,就要准备投蜀了。

    “至此,已无叔侄,只是叔父投蜀如果保的性命,也算苍天有眼。叔父只管去,玄要回京城了,自此叔侄永无相见之日。”

    声音也是异常凄切,只是并不回头。

    夏侯霸听的出来,夏侯玄已是决意回京,且念叔侄之情,并不告发。

  &n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68466/64280918.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68466/64280918.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