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 > 第13章 临别赠言
    “来人,快传御医!”朱祁镇沉声道,“一定要把杨卿救过来。”

    接着,又话锋一转,“我们继续,众卿可有本奏?”

    众卿被这小皇帝给弄无语住了,同时,也察觉出小皇帝远没他们想象的那么好糊弄。

    …

    太医又是针灸,又是掐人中,总算是把老杨头救了过来。

    “这是……在哪啊?”杨士奇有气无力。

    “中殿呢。”王振喜滋滋凑了上来,“杨大学士可要撑住,你得多活一段时间才是啊!”

    “你…咳咳……”杨士奇怒火中烧,暗骂:早知如此,当初太皇太后砍你的时候,老子死也不会给你求情,娘的,怎么就没让太皇太后砍了你呢?

    转念,他又不气了。

    连同僚都落井下石,何况一个阉人?

    “杨稷呢?”

    “被关起来了。”王振多少还是念些旧情的,扶他坐起,“皇上说了,杨稷是杨稷,杨卿是杨卿,阁老衣锦还乡后,好好安度晚年。”

    杨士奇沉默良久,问:“能让杨稷同我一起回去吗?”

    “这咱家可做不了主。”王振摇头,“不过…咱家劝你最好别提。”

    杨士奇满心苦涩,只好退而求其次,“能让杨稷少遭些罪吗?”

    王振想了想,“咱家不敢打包票,不过,咱家会帮你把话带到。”

    “如此…多谢了。”杨士奇拱了拱手,略感安慰,这些话他不便说,小皇帝恨他入骨,求情只怕会适得其反。

    蔫坏的阉人尚能如此,而那些同僚……杨士奇陡然生出一股恨意。

    自古权臣,大多没有好下场,他走到今天这一步,怪不得旁人,也没想着怨天尤人,甚至他连小皇帝都不恨。

    换作是他,也容不下自己这个内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

    他不是输不起,是真真的被那些人的无下限给气到了。

    杨士奇踉跄起身,“我想见皇上。”

    “皇上知道杨阁老要见他,在乾清宫等着你呢。”王振笑道,“随咱家来。”

    杨士奇缄默无言,跟着王振赶往乾清宫。

    ~

    午朝已散。

    朱祁镇靠在椅上闭目养神,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却有种老成的气质,看起来很有违和感。

    “不能骄傲自满,更不能掉以轻心,这次之所以如此顺利,是因为没动文臣的整体利益,并不是说真就治住了他们,还远着呢。”朱祁镇轻声自语,“李先生说的对,征缅甸、暹罗时,不能让他们觉得朕是要重下西洋,不然执行出来困难重重……”

    见小黄门匆匆进来,朱祁镇正了正身姿,“何事?”

    “启禀皇上,杨大学士求见。”

    朱祁镇颔首:“嗯,让他进来吧。”

    少顷,杨士奇迈着艰难的步子进来,屈伸拜倒:

    “老臣参见吾皇万岁……”

    “快快起来。”朱祁镇上前扶起他,关切道:“阁老无恙吧?”

    “劳皇上关心,臣…还好。”杨士奇拱了拱手,看着这样的小皇帝,他不免感叹:终究是把小皇上看轻了啊!

    事已至此,说什么都显矫情,杨士奇直接道:“杨稷为祸乡里,皆因臣教子无方,臣连儿子都教不好,哪有还资格再在朝中任职,还望皇上准许老臣致仕还乡。”

    “哎?”朱祁镇摆摆手,“杨稷是杨稷,杨卿是杨卿,阁老这话严重了。”

    杨士奇苦笑:“非臣爱惜自己,实乃臣年事已高,力有不逮啊!”

    “阁老老成持重,朕离不开你啊!”

    ……

    三辞三让之后,朱祁镇忍痛放手。

    “皇上,臣有一言,不吐不快。”杨士奇说。

    正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杨士奇都要下野了,朱祁镇犯不着再和他置气。

    “你说。”

    “太祖创业,太宗二次创业,将大明推向顶点,仁宗、宣宗皆是治世明君,这才有了盛世大明。”杨士奇道,“然,自先帝驾崩后,大明却开始走下坡路,唉……!”

    “是朕的过失。”

    “不,和皇上无关。”杨士奇摇头,“是臣的问题!”

    顿了顿,又道:“不过,即便没有臣,情况也不会好到哪去,皇上你且听臣说完。”

    “嗯,你说吧。”朱祁镇颇为宽容。

    杨士奇作为数朝重臣,他的临别赠言,朱祁镇相当重视。

    “历朝以来,数大明的官员最苦。”杨士奇道:“皇上或许以为,官员俸禄足够生活开销,但实际上…够使,但绝不富裕;

    当然,这和俸禄也没多大关系,即便再涨一倍,官员该贪还是贪。”

    “那和什么有关系?”朱祁镇问。

    杨士奇认真道:“权力。”

    “汉唐士大夫权柄之高,甚至能和皇帝叫板!”杨士奇说,“直到宋朝,皇权才得到有效加强,但…很有限;

    这也是历朝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原因,不是他们不想巩固皇权,而是他们做不到。”

    朱祁镇生下来就按作继承人培养,熟读经史,并未反驳杨士奇的话。

    只是道:“我大明做到了,太祖做到了。”

    “是啊!”杨士奇点头:“太祖雄才伟略,但太祖靠的不仅是雄才大略。”

    “还有什么?”

    “契机!”

    朱祁镇不解,“说下去。”

    “自秦始皇六合一统,无论是汉推翻秦,还是唐推翻隋,亦或终结乱世的宋太祖,他们都没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洗牌,因为他们的前任皇帝都是汉人;

    直到蒙古入主中原,前元残暴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69372/64590199.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69372/64590199.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