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 > 第67章 抢救大明宝钞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

    二月初,商船下海。

    朝廷再开海洋贸易,数十艘大船扬帆远航,前往日本国。

    昔日,朱棣祖孙三代致力于的海洋事业,在沉寂近十年后,再次登上历史舞台。

    李青欣然,朱祁镇欣喜,群臣心痛。

    市场终究是有限的,少了个日本国对官绅来说,便是少了一条财路。

    五月,麓川之乱平息,大军班师。

    朱祁镇犒赏三军,又是一大笔银子花销出去。

    国库存银几乎告罄,偌大的大明国库,仅有不到百万两银子,着实寒酸了。

    不过,对朱祁镇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他还有杀手锏。

    ——大明宝钞!

    于是乎,朱祁镇开始印印印。

    李青曾致力于保护大明宝钞信用的努力,终究是没达到他的预期,大明宝钞的购买力持续下降。

    事实证明,宝钞购买力下降,也不全是坏事。

    宝钞的贬值刺激了消费,同时,也提高了宝钞的使用频次,几乎不用朝廷管控,民间就清一色的用宝钞。

    囤银花钞,几乎成了所有人的共识。

    因为随着宝钞的贬值,银子和宝钞之间的汇率越来越高,囤银可以升值,而宝钞……只会贬值。

    高频次的买卖,极大限度上繁荣了经济。

    大明的gdp涨势迅猛,在这样的趋势下,各个行业得到了蓬勃发展,造就不少精英产业。

    福兮祸兮,在繁荣之下,也埋藏着祸根。

    若长此以往下去,大明宝钞迟早会被百姓摒弃。

    朝廷的大量印钞,最终收割的是百姓的财富,待到有朝一日,百姓对大明宝钞彻底失去信任,那带来的后果,几乎是不可承受的。

    市场最能体现优胜劣汰,这一点儿,非人力能左右,莫说朱祁镇,就是朱元璋来了,也控制不了。

    其实李青不知道的是,历史上的大明宝钞贬值速度,远比这时大得多的多。

    洪武八年,一贯钞\\u003d一两银子\\u003d一千文铜钱。

    洪武二十三年,一贯钞\\u003d二百五十文。

    洪武二十七年,一贯钞\\u003d一百六十文。

    ……

    正统十三年,一贯钞\\u003d两文钱。

    成化年间,一贯钞,一文不值。

    因为他的缘故,朱元璋没无脑印钞,朱棣也是有节制的印钞,小胖父子也是如此,加上打通了海洋贸易,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宝钞的贬值速度。

    但若不及时补救,早晚还会一文不值。

    老朱家人不懂经济,李青还是知道的,货币失去了信用,对经济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必须得救,至少在大量白银未流入大明,白银无法承接住经济之前,大明宝钞不能倒下。

    不然这繁荣景象,顷刻间便会土崩瓦解。

    乾清宫。

    李青巴拉巴拉的详述利害,朱祁镇听得云里雾里。

    “有你说的那么严重?”

    “当然。”李青认真道,“皇上你想,若交易的货币所有人都不认了,那还会有买卖吗?

    没有买卖,百姓以物易物,经济流通将断崖式的下滑,这是必然的。”李青道,“货币发明出来,就是为了方便交易,打比方说,百姓去城里买东西,之前可以用货币,货币没了只能用粮食,

    但粮食又无法储存特别久,商人吃不下那么多,收了又无法保证能出手,不收,只能关门大吉;

    为保证他稳赚不赔,只能坐地起价。”

    “不是还有白银吗?”朱祁镇说。

    “问题就出在这儿。”李青叹道,“现在大明经济繁荣,白银根本就不够用,唯一的可能,就是经济回落到和白银相同体量,但那样,大明便也不复繁荣了。”

    朱祁镇还是觉得李青在危言耸听,道:“若朕强制民间使用宝钞吗?”

    老朱家是真不懂经济啊……李青有些心累,只好拿出昔日说服朱元璋那一套。

    “假如大明有五个橘子……”

    一刻钟后,朱祁镇信了。

    “那怎么办?”朱祁镇道,“现在国库没钱啊,不印宝钞怎么造船,怎么做生意,怎么维持大明运转啊?”

    李青无奈叹道:“先印着吧,不过度过这次之后,得停一停,同时,抢救宝钞。”

    “啥意思?”

    “意思就是没有囤够足够大体量的白银之前,不能让宝钞失去信用。”李青说。

    “那该如何抢救?”关于这个,朱祁镇是没头绪。

    这怨不得他,天可怜见,他真没学过这个啊!

    朱祁镇学的是经史,是帝王心术,权力制衡,跟金融没啥关系。

    李青问:“现在一两银子能换多少贯钞?”

    “年初大概是十二贯,现在…可能得十五贯上下了。”朱祁镇讪讪道。

    “那就定死,一两银子换十五贯钞。”

    “这就成了?”朱祁镇有些不可思议。

    李青苦笑摇头:“当然不是,这只是第一步,先限制住白银和宝钞之间的汇率。”

    “接下来呢?”

    “铸造铜钱。”李青道,“在白银和宝钞之间,再设一道保险,将宝钞和铜钱强强联合,加强地位;

    日本不仅金银矿多,铜矿更多,大批次铸造铜钱,加强宝钞和铜钱关系的同时,削弱宝钞和白银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宝钞活的更久。”

    朱祁镇不解,“这么做有什么意义呢?钱反而更多了啊?”

    “铜钱不能直接花出去,让百姓拿着宝钞免费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69372/64590253.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69372/64590253.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