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 > 第158章 朱佑樘:我太难了
    见朱佑樘发懵,李青换了个问法:“你想做个什么样的皇帝?”

    他补充道:“不局限于大明皇帝。”

    人人都有理想,尤其是少年时期,而这个理想,往往是他在很长一段时间憧憬的未来。

    朱佑樘是储君,未来的大明皇帝,他的志向很重要!

    基于此,李青才会问这么个问题。

    朱佑樘想了许久,才道:“汉文帝那样的皇帝。”

    “汉文帝……”李青沉吟了下,点头笑道:“下一任的政治土壤,倒是符合你的志向。”

    朱见深搞完事情,大明许多潜在的隐患也会随之消弭,后继之君最好不折腾,且也没折腾的必要了。

    汉文帝推崇黄老之学,确实符合朱佑樘接任后的志向。

    李青颔首道:“不错的理想。”

    顿了下,“但你知道,想做到汉文帝那般,需要具备什么吗?”

    “勤政爱民。”

    “汉文帝爱民,却并不算勤政。”李青摇头。

    朱佑樘挠了挠头,问:“需要什么啊?”

    “极致的权谋之术!”李青道,“汉文帝是藩王入京,他当时所在的背景,庙堂波诡云谲,可谓是凶险到了极点,他这个皇帝都是大臣定的……”

    说着,他忽的皱眉。

    这剧本……貌似嘉靖皇帝也拿过。

    “先生?”

    “啊?哦。”李青清了清嗓子,道:“读史不能光看一个人做了什么,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思考他是如何做的,史书留给我们的只是结论,要学会用逆向思维反推。”

    顿了下,他道:“汉文帝是个很有作为的君王,尽管他推崇黄老之学,不够勤政,但文帝一朝百姓安康,国库充盈,绝对称得上明主;

    可若结合当时的背景,你就会发现,他能做到那般,其中的难度会是多大;

    但他还是做到了,这才是文帝的厉害之处。”

    李青不教具体细化的东西,他教的是把握大方向的方式方法,以及思考问题的角度。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但前提是你得读懂,读透才行,你若光是看到这个皇帝英明,那个皇帝昏庸,那只是在浪费时间罢了。”李青道,“国家施政当因时因势而定,不是说,你想成为文帝那样的皇帝,照着文帝学就可以了,懂吗?”

    朱佑樘听不太懂,却是觉得李青说的很有道理,点头道:“我记住了。”

    他没有不懂装懂,只是将这话牢记在心,并不耻下问:

    “但先生的话,我不太懂,还请先生明言。”

    李青伸出两个手指,“我教你两个方法,一是钻研,二是总结。”

    “钻研,总结……”朱佑樘喃喃重复了一遍,问:“具体呢?”

    “具体要你自己钻研,总结。”

    朱佑樘:“……”

    李青却道:“自己领悟,远比靠别人掰开揉碎地喂,要强的太多;

    你且记着,他日你做了皇帝,你的每一个决定,都会给很多人带来好处,亦或坏处,而人人都有私心,所以,你要有自己的主见,也有要对事物的严格判断。”

    朱佑樘听得很吃力,不禁问:“先生,怎样才能做到这样?”

    人的天性是懒惰的,对只教方式方法,不教具细化的教学方式,朱佑樘很不适应。

    他还是想学简单一些,最好举个案例,讲其然,及所以然。

    这终究只是个七岁的孩子。

    李青并未气恼和不耐,这是人的天性,况且,小太子也没接受过这种教学。

    他耐着性子道:“这样吧,你先把我之前的那些话记下来,回去后誊写在一个小本本上。”

    “好吧。”朱佑樘怏怏点头。

    他觉得李青教的太粗糙了,学起来极为费脑筋,远没有平时学习轻松。

    他却不明白,这不是李青教的糙,而是干货太浓缩了,他这是‘消化不良’。

    …

    朱佑樘记性不错,且小小年纪就写的一手好字,仅一刻钟有余,就把李青刚才的干货全部默写下来了。

    这倒让李青颇为欣慰,说明这孩子智商在线,且肯用功。

    字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练成的,小家伙儿显然下了大功夫。

    李青检查了一遍,露出满意之色:“收好了,以后时常拿出来看看。”

    “好的。”朱佑樘很听话。

    他有些怕李青,不是因为李青有多严厉,而是在李青面前,他仿佛失去了太子光环,就是个寻常孩子。

    若是不好好听讲,惹得老师发火,后果很严重。

    他弱弱问:“先生说,国家施政因时因势而定,那岂不是说……读史无用了吗?”

    “啪!”

    李青抬手就是一巴掌。

    “哎呀……”朱佑樘吃痛,既委屈,又惶恐;满脑子都是:他果然会打我,他竟然敢打我。

    “你不服?”

    “没,没有。”朱佑樘慌忙摇头,对李青更畏惧了。

    “读史不是让你照搬,而是让你汲取他们成功的经验,以及失败的教训!”李青哼道,“刚才我的话,你这么快就忘了?”

    “没,没忘。”

    “那你说说,应该如何?”

    “我,我不知道。”朱佑樘觉得脑子不够用了,他的确没忘,但他不知哪个答案对得上。

    “啪!”又是一巴掌,李青这才道:“听好了,我再说一次,若还记不住,去教室……去外面罚站。”

    朱佑樘委屈点头:“先生你说。”

    “你应该结合当时背景,思考他们为何能成功,为何会失败,以此丰富自己。”李青严肃道,“这回可记住了?”

    “记住了。”

    李青点点头,继续道:“接下来,咱们学习施政的方式方法。”

    “好的。”朱佑樘有心想说:你别教这么快,我刚才的还没学会呢。

    话到嘴边,又给咽了下去,他对李青都有阴影了。

    李青当然知道他消化不了,但这些就相当于数学公式,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消化不了没关系,只要深刻记住就成。

    当然,主要是李青时间不多,没办法细致入微地系统性教学,只能用这种办法,先让他知其然。

    后面随着年龄的成长,认知的加深,他会领悟其中的所以然,并学以致用。

    教育从不是立竿见影的事情,它的滞后性很长,但终究有天会反馈而来。

    李青沉吟了下,道:“施政的核心奥义有三个,稳、缓、温。”

    “最后一个是温和的温吗?”

    “嗯。”李青点头,“记上,今日我教的这些,改天会考。”

    一听还要考试,朱佑樘倍感压力山大,却不敢说什么,抓起笔连忙写上。

   &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69372/64590624.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69372/64590624.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