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 > 第38章 我不是针对谁
    清晨,

    洗漱之后,李青穿上官袍,戴上官帽,对着铜镜照了又照……

    “是时候正式开启京卫武学了……”李青自语。

    谨慎了这么多年,克制了这么多年,不能再等了。

    迟暮逐渐褪下,久违的热血再次沸腾,恍惚间,他看到了当年愣头青的自己。

    这一潭死水的朝堂,就由我来打破吧……李青幽幽吐出一口气,转身,迈步,狂狷不羁……

    这一刻,

    他格外年轻!

    奉天殿。

    李青缓步走进来,越过众人,站在最前方。

    太子太师乃从一品的官职,群臣侧目之余,却也不好指摘他逾矩。

    一边,李东阳望向李青的眼神微微一凝,包括刘健、谢迁、杨廷和,都觉得今日的李青很不一般。

    哪里不一般说不上来,可就是没来由的有此感觉。

    不仅是内阁,六部九卿也察觉出了异常,旋即又想到募兵制都要推行了,还有什么可闹腾的呢?

    念及于此,又放松下来。

    半刻钟后,朱厚照踏进大殿,踩着玉阶走到龙椅前,一个转身,缓缓坐下。

    今日,朱厚照没穿常规的明黄色龙袍,而是一身大红袍,更衬的少年英姿勃发,神采奕奕。

    “臣等参见吾皇万岁……!”

    “众卿平身!”朱厚照语气淡淡,今日的他,较之往日少了几分轻佻,多了几分严肃。

    “谢皇上。”

    群臣起身,各自回班。

    刚站好,有的还在轻轻拍打衣袖,一道清朗声音便蓦地响起。

    “启禀皇上,臣有本奏。”

    这嗓音极具质感,令人耳目一新,群臣抬头,只见太子太师已然出班。

    倏地,他们涌起不祥的预感。

    “准奏。”

    群臣拧眉,凝视李青。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今科举入仕多矣,武举入仕少矣。子曰: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若张弛有道,需开办武学!”

    李青话音不大,却好似有种魔力,令人双耳鼓鼓,一时间,竟没人出言反驳。

    “臣恳请皇上恢复祖制,重开京卫武学!”

    大殿还是静悄悄的……

    良久,逐渐嘈杂起来,继而越来越大。

    “肃静!”

    站班太监维持朝堂秩序。

    没多大用。

    “肃静!!”站班太监拔高嗓门,尖锐道,“朝堂之上,皇上面前,金瓜武士何在?”

    ‘蹭蹭蹭……!’

    十余金瓜武士踏入大殿,

    躬身行礼,“吾皇万岁……”

    大殿肃然一静,群臣失惊抬头看向朱厚照。

    他们知道,若无皇帝授意,站班太监绝不敢如此,同时,这也说明了皇帝的态度。

    朱厚照微微颔首,道:“平身,去殿门处候着。”

    “是。”金瓜武士退后。

    朱厚照这才道:“朝堂是议政的地方,不是菜市口,诸卿若觉李太师所言不妥,亦可辩驳,然,说话要有理有据。”

    站班太监哼道:“谁再敢咆哮朝堂,藐视君上,罪无赦。”

    群臣惊怒,却不敢在这关口硬顶,给小皇帝口实。

    新任吏部尚书焦芳出班,先是拱手向上,继而看向李青,道:

    “又是募兵制,又是开办京卫武学,将官若同流合污,何解?”

    李青反问:“县学、府学、国子监;文官勾连何解?”

    这话可算是惹了众怒。

    安静的朝堂再次嘈杂起来。

    ‘砰!’

    玉石纸镇的清脆声响起,金瓜武士跃跃欲上前,这才压下吵闹之声。

    见状,刘健深吸一口气,道:“本官以为,李太师所言大谬,县学、府学、国子监;乃是为国家培养人才,反观京卫武学……哼!骄兵悍将汇集一处,同仇敌忾之下,则江山必然不稳。”

    李青冷笑:“谁是敌?什么仇?为何忾?”

    “李太师无需咬文嚼字,刘大学士用词虽有不当,然,话糙理不糙。”谢迁出班,“开办京卫武学,纯属胡来!”

    杨廷和心中苦闷,不甘,遗憾。

    他知道,这是要牺牲内阁了。

    好不容易入了阁,还没来得及施展就要退出政治舞台了,这让他很是憋屈难受。

    可他更明白,自己根本没得选。

    轻叹了口气,他硬着头皮往上顶。

    然,刚有所动作,衣袖便被人扯住了,转头一看,是李东阳。

    杨廷和狐疑。

    李东阳微微摇头,什么也没说。

    杨廷和明悟,心情立即多云转晴,干脆与李东阳一般,静看这出好戏。

    只听谢迁侃侃而谈,道:“开办京卫武学,将官沆瀣一气,如何治理?”

    “只能恩养,也就是所谓的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谢迁自问自答,完全不给人辩驳机会,“今我大明府库殷实不假,然,募兵制的推行,本就给朝廷造成了额外开支。这些年天灾频发,虽远不至于闹出动荡,却难保未来国家财政不会出现紧张情况,若朝廷财力无法恩养这些人,又何解?”

    说得好!

    群臣精神大振,就连六部诸多官员,看向谢迁的目光也变得和善起来,甚至,连同对内阁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

    说到底,大家都是文官,在这种大是大非上,还是要同仇敌忾的……他们望向李青,目光不善。

    李青深吸一口气,正欲反驳,奈何,谢迁不给一点机会,继续道:

    “常言说: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方才李太师说文有县学、府学、国子监;同样会出现勾连情况,这话……姑且就如你所言,可那又如何?”

    谢迁哼道:“文官几时造过反?有能力造反?历来,掀翻王朝的力量都是武力!”

    顿了下,“莫说现在的大明,就连当初……”

    稍稍斟酌了下措辞,谢迁道:“我大明开国之初,北元之祸尚未解决之下,就有大量立下汗马功劳的开国功勋胡作非为,太祖宅心仁厚,不予过多计较,可结果呢?

    太祖的容忍让他们更加肆无忌惮,骄兵悍将向来不服管教,不然,洪武一朝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勋贵……咳咳,太祖为何如此?”

    好家伙,玩偷换概念也就算了,还把老朱捎带上,不愧是谢侃侃……李青暗暗好笑,问:“谢大学士说完了?”

    谢大学士一甩袍袖,傲娇的不行。

    “谢大学士既已说完,那接下来,就由我来说吧。”李青笑笑,道,“骄兵悍将不服从管教?不不不,在洪武朝根本就没这种情况,谢大学士所言,不过是臆想罢了。”

    不待谢迁,以及其他文官反驳,李青抢先道:

    “方才谢大学士说话时,本官没有打断,本官说话时,也请诸位莫要打断,这是最基本的礼貌。”

    闻言,群臣悻悻放弃。

    李青道:“洪武一朝,从未出现过军队失控的情况,确有勋贵不法,可勋贵不服管教不代表军队亦是那般;<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69372/64590937.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69372/64590937.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