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 > 第44章 地主家的傻儿子
    李青的话,很快就得到了验证,各种麻烦事纷至沓来,朱厚照忙的不可开交。

    臣下没跪宫门,表面上也没怠政,可仍是能让朱厚照焦头烂额。

    不过,少年人不服输,反而被激起了好胜心。

    …

    太祖实录,太宗实录,仁宗、宣宗……朱厚照忙碌之余,也在废寝忘食的输入。

    许是被李青点醒,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再看这些实录,他有了全新的认知。

    同时,那本类似小说话本的《大明轶闻录》,也被他时常翻阅。

    这本书真可谓是宝藏,不仅趣味性十足,且满满都是干货,看着不累得趣儿,还能增长见识,开阔视野。

    这书真是出自正统皇帝之手?

    朱厚照产生了深深怀疑。

    他觉得,这本书出自永青侯李青才合理。

    这么长时间的相处,他百分百确定李长青就是李青,包括正统朝的李青,都是那个洪武朝入仕的李青。

    医术,武艺,人心的把握,政治的理解……没有百余年沉淀,没有久居庙堂的履历,万没可能达到如此境地。

    朱厚照相信自己的直觉,亦相信自己的判断。

    虽说长生太匪夷所思,可若不是这般,将更加匪夷所思。

    “他这个长生到底是怎么来的啊?”

    朱厚照费解。

    他自幼接触过很多圣贤之外的东西,什么道教,佛教,伊斯兰教……五花八门的学术教派,多少都有涉猎。

    可长生……

    当然,长生自也有被提到,然,都是一眼假,太过虚无缥缈了。

    什么轮回啦,位列仙班啦……听着就不靠谱。

    相反,活生生站在面前的李青,才是最有力的证明。

    没有腾云驾雾,没有佛光万丈……等神仙的手段,看似普普通通,除了武艺表现的稍微超标一些,与常人区别并不大。

    可就是这样,却更具冲击力。

    “洪武十五年医治孝慈皇后,锦衣卫千户,镇抚使,仙人张邋遢……”朱厚照归纳这些时日对李青的了解,可他还是无法将这些全部串联在一起,更无法让其合理化。

    “这其中,肯定有诸多东西被历史长河淹没了,亦或说,他掐头去尾,将自以为不重要的东西抹了去,是以才让朕无法归因,有很强的割裂感……”

    朱厚照喃喃。

    突然感到遗憾,遗憾不能从这位活历史身上,挖掘大明百余年的政治风云。

    史书有遗漏,且也大多时候只记录结果,不记录过程,更是有不少以‘春秋笔法’记载。

    如李青所说:朝廷需要体面,皇权不容置疑!

    这就注定了有许多事会被掩盖真相,不会以真实面貌面向后人。

    就拿唐赛儿叛乱,三大殿失火,建立东厂……,之前他压根就没把些事联系到一起。

    “可惜啊……”

    朱厚照扼腕叹息。

    他知道,李青不会告诉他无关当下政治的往事,甚至,李青永远不会正面承认自己是李青。

    一句‘如是’,足以说明了李青的态度。

    他永远听不到他想听到的答案。

    …

    六月下旬,蝉鸣卖力绽放着最后的盛夏,令人心焦。

    李青百无聊赖,突然觉得太闲也不是啥好事。

    当然,若能过自己理想的生活,闲着自然好,可他离不开京师,至少现在不行。

    至少也要等小皇帝沉稳下来,等朝局不太需要他了,等……弘治走了。

    “唉,好无聊啊……”李青往后一靠,拿话本盖在脸上,打算眯一会儿。

    ‘砰砰砰……!’大门被蹂躏,接着,是朱厚照的大嗓门,“开门开门……”

    来活了。

    李青没恼,他知道,多半是杨一清回来了。

    起身上前开门,果然,今日朱厚照身后除了常规的大内侍卫,多了一个知天命的男子。

    此人五旬上下,肤色黝黑,身材不算魁梧,个子却很高,许是平时不苟言笑,面相看起来很不和善,给人一种不太好相处的感觉。

    “这位是……?”

    “杨一清,杨总督。”朱厚照说完,又对杨一清道,“这是李长青,太上皇主治医生,兼前太子太师。”

    “杨某有礼了。”杨一清拱了拱手,说话硬邦邦的,黑着一张脸。

    李青还了一礼,笑笑:“客气,皇上,杨总督请进。”

    三人来到客堂坐了,李青拿出冰块放在桌上用以降暑,这才道:

    “皇上带杨总督来,是为募兵制之事吧?”

    “不错,快开始吧。”朱厚照有些迫不及待,道:“赶紧把这事儿落实,顺便把京卫武学提上日程,朕是一天也不想等了。”

    相比朱厚照,杨一清就表现的沉稳多了,他问:

    “募兵制是先生提出来的?”

    杨一清身为边镇大将,岂会不对朝中大事关注,早已通过好友李东阳了解了个大概。

    同时,也对李青升起了浓厚的兴趣。

    记得当初,王守仁也提及过这位李先生。

    他和王守仁相处时间不算长,对其却格外有好感,引为知己。

    杨一清想看看这位是否名副其实。

    “是我。”李青含笑点头,道:“杨总督是甘陕总督,兼陕西马政,加强防务,矫正积弊,禁不法商人走私贸易……,乃大明之栋梁,募兵制的推行非你不可啊!”

    杨一清黑脸一红,悻悻道:“先生过誉了,杨某可不敢当。”

    他是加强了防务,他是禁止不法商人走私,可并没李青口中说的这么好。

    士卒走私几乎成了常态,对下面人的管控……他这个总督并不合格。

    可他也只能做到这样了。

    士卒待遇太差,若再用高压,一旦暴动……后果难料。

    杨一清深吸一口气,道:“募兵制在边镇推行,确是一条好计策,不过,也要兼顾府兵制度下的士卒,不然,心理不平衡之下,只怕好心办坏事。”

    “这是自然。”朱厚照拍板,道:“募兵制推行之日,边镇士卒提高待遇之时,杨卿可愿在延绥先试点?”

    “臣愿。”杨一清拱手,继而目光重新移向李青,道:“边镇兵卒总量并不少,募兵制开启后,必须要进行一定的冗员,不然,会为财政带来负担。募兵越多,冗员也就越多,这方面……李先生可有腹案?”

    “暂时就先定在1:3,一个募兵,三个府兵,待稳定个一两年,募来的新兵具备战力,再提高比例,1:2;甚至……1:1。”

    杨一清悄悄瞥了小皇帝一眼,见其并无异色,暗暗一叹,道:“在军中冗员需慎之又慎,若不能合理安排……

    且不说被清理之人,哪怕不在被冗员之列,也会有唇亡齿寒之感,从而对朝廷起怨愤之心啊!”

    “杨总督所言甚是。”李青点头,“士卒的退休生活必须要得到保障,不能寒了人心。”

    李青起身取来早已准备好的计划书,“杨总督看看是否合理。”

    杨一清接过,逐条审阅。

    【冗员目标人群:年龄四十五岁及以上。】

    【遣散费以在军期间的表现为参考标准,至高可领取二十两。】

    ……

    他突然心惊道:“如此这般,被清理的士卒倒是不会有意见,可…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69372/64863804.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69372/64863804.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