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都市言情 > 80后视角的回忆录 > 第11章 幼年的回忆
    再加一章带过小米云三到五岁的亲人朋友们,感谢他们的无私关爱,虽然有几位早已离世几十年了,古语有云: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能留在记忆中的,给他们一点笔墨了表心意,以示怀念和崇敬之情。

    小米云出生的时候,家里比较穷,在80年代,父母已经算晚婚晚育的,父亲28,母亲25岁,那个年代村里的同学父母都有13岁结婚生子的,我同班同学都有,父母都年过高中,混社会比同龄人晚点,母亲读书出来就教书,16岁开始教书,教书9年后才结婚生子,母亲教过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几个亲弟弟和妹妹,也就是边教书和边带娃的情况,世上的事太奇妙,缘分太难说,母亲的老师后来也教过我五六年级,我考上大学的时候还来我家吃酒席。

    太多的事现在还不方便全部记录下来,写出来又怕熟人看到,有点敏感,尽量不深谈,近三十年的事,大部分人都还在世,也有过世的,人生真的祸福无常,变化莫测,所以没有别的选择,就尽量选择开心快乐的工作和生活,尽量以乐观积极的态度为人处世,顺其自然,追求属于各自的幸福之路,勇敢面对人生的各种苦难和挑战,努力过了,就问心无愧。

    小米云出生估计也是学校,三岁左右才贷款买了居住的房子,所以一出生就得四海为家,吃百家饭,父母是没精力照顾自己的,他们的本质工作教书外,还在湖南湖北两省都有几亩田地要耕种,可以说无瑕分身,两地来回几十里,还隔几道河。

    最主要的是那个年代的人太穷,那时候的一块钱可以买现在100元以上的东西,父母说当时老师一月的工资就三五元左右,居然还能有结余,父亲结婚都没有外套,还得穿我母亲的外套,彩礼就是几根树木,还得走几十里用肩膀扛过来,现在肯定是不敢想象,但我们父辈确实是吃苦之辈,他们念书步行五六十里路都有,那时候的交通工具主要靠自行车和脚力。

    80后这辈最多步行二三十里路,还是少了一大半,吃的东西比他们稍微好点,他们那辈念书在学校缺油水,嘴巴都会破口,嘴唇干裂,印象中80后这代吃光白米饭,不吃菜,也没到那个地步,当然也有偶尔嘴唇裂口的事。

    小米云一二岁的时候应该是爷爷奶奶照看,大伯大婶应该也会帮忙,两家就在20米左右,隔一两户人家,过夜也在爷爷奶奶家,爷爷家是土墙屋,不是砖瓦房,两间房,一房一厅一厨,面积很小,总共不到25平米。

    80年代乡村还没有普及电灯电话,用的是煤油灯,白天还好,晚上没月亮,就是伸手不见五指,只记得几个片段,两岁前能留下深刻的记忆本来就是不可思议的事,奶奶晚上解手就在房里,他们那辈用惯了尿壶尿罐,奶奶过世前都是用的石头材质的尿罐,80多岁过世,算高寿了,我刚上大学的时候过世,已经过世20年左右了,晚上几次解手都看到了,本来应该看不到的,或者看到的不知道是什么,2岁在漆黑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为么能看到人,至今也想不通,我是躺在床上还是坐在小推车上不清楚。

    米云能确定的是,三岁前就会走路了,米云女儿也就一岁左右就会走路了,反正二三岁肯定能走了,因为我三岁左右能一个人独自来回三五里路找外公外婆,父母亲戚后来经常对我说过,我只是有点印象,其实也记不清,也想不通,那么小的小孩为么能做到,反而到六七岁被老师定型为蠢宝蠢蛋,没有希望,不聪明的孩子,上课就像白痴,坐在课桌上一动不动,如泥菩萨一样的坐定,老师几年就直接戏称呼菩萨,不过都是贬义,活怕这样的学生了。

    湖北的爷爷奶奶肯定是主力带我,三岁就让回湖南了,可能两岁左右就回湖南也不一定,可能爷爷奶奶也就带了几个月,要不然怎么说大部分亲戚带过我,甚至非亲戚,学生家长还喂奶我几个月,从来也没细问父母,怕他们难过,没有时间管过小孩,只生不管,舅爷也是带我的主力,不知道那个阶段,估计也是一到三岁,父母说过,外婆的哥哥,可惜印象也不多,还是父母经常跟我说的,等我四五岁,每年逢年过节走亲戚的时候去看他,他就瘫痪在床,不知道怎么带我,什么时候瘫痪的都不知,只能自己推测,舅爷和外婆是不走动的,亲兄妹没有任何来往,不说话的那种,能带我应该是隔代亲,舅爷他们一生也没有自己的子女,还是有点遗憾的,肯带我应该是弥补他们没有小孩的遗憾。

    米云估计自己也是外婆8个子女中,唯一帮我妈带过小孩的,舅爷的爱人是国民党女军官,还是他本人是国民党,所以舅爷他们一家解放后都是被批斗的一家,哪怕外公当了几十年的村支书,估计都不能完全庇佑,肯定有那方面的原因,不然亲兄妹为什么会老死不相往来,还是后辈独立走动,应该是我上小学的时候,舅爷就过世了,一生无子女,99年全村搬迁的时候,舅婆被他们那方的亲戚接走了,99年之前我们还经常接舅婆来我家玩,可能父母感念舅爷舅婆小时候带过我,而且是用心的带过我,像亲孙子一样的带,敲锣打鼓的带,可能躺在床上敲锣打鼓带我,父母后来讲述给我听的,可惜我一点记忆都没留下,可能一二岁还是幸福的,幸福的记不住任何快乐。

    外公外婆肯定就不能带我了,自己8个子女,太多孙子和外孙,照顾不过来,他们自己也要种地,有自己的田地,当了几十年的村支书,家里也没有聚财,外公在解放前就有初中文化,10几岁当兵,又当了几十年村支书,经常组织万人大会,在那个年代算有文化的,乡镇供销社都有供职,因为要照顾家里的八个子女,才放弃了高升,一直选择留在村里,外公退休前后的风评都很好,特殊年代也不整人,顺利交班给下一任,身体很好,70多岁还能在公交大巴上制服年轻的小伙子,让三四十岁的小伙子不敢动作,因为听说外公是50岁左右才生小姨,60多岁还要送小姨念书,小姨和大姨的两个儿子还是同学,我妈就大小姨10多岁左右,父母教书的时候,小姨就在念书,我后来结婚的时候,外公还从百里之外来我村里喝喜酒,不过那时候已经行动不便了。

    米云记得十岁左右与外公外婆打交道的最多,留下的记忆最多,因为可以经常去玩,吃几顿饭,村里就那么大,能去的地方不多,三到十岁踏门槛最多的就是外公外婆家了,因为外公外婆家里有果树,橘子,枣子,桃子,可以一饱口福,外公外婆家里没钱的原因主要是人好,还有那个年代确实太穷,国家都很穷,温饱都成问题,全村人都会饿肚子,吃不上饭,外公还能管他五个兄弟子女的事。

    全国建国后有三四十年吃不饱饭的那个年代,外公除了让自己的8个子女吃饱,还要照顾他兄弟姊妹的孩子,外公在他的五个兄弟中排行最小,米云就和外公亲自送大外公,二外公和三外公上山安葬,刚好是在米云上大学之前发生的事,外公当时还开玩笑说以后让我给他写追悼词。

    外公外婆在生活的两个村子里基本上算大善人了,家里经常会有很多老人来串门打牌,外公当了几十年的村支书,不贪财,所以多个村子的村民都很敬重他的为人,也没整过人,基本不批斗别人,那时候的大运动都是几个村子一起举行的,米云估计外公当时在乡镇级别都有职位 ,在那个年代算文化水平高的,县里领导都有联系,只不过外公不愿意高升,要照顾一大家子,米云听母亲说过,别人偶尔送来一车鱼肉还是有的,还是能够几十个亲人打牙祭,至少保证家里子女有吃的,饿不到肚子,80年代左右退休后,也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家里什么都没有,就几张旧报算唯一的财富了,那个时候的人都单纯纯洁,干部也是,90年代后期以前,我们村的村干部都很廉洁,民风淳朴的村子,近三十年发生的事还是太敏感,不多说了,大部分人还在世。

    小米云三五岁以后才告别的颠沛流离的在外生活,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70163/64838221.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70163/64838221.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