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都市言情 > 80后视角的回忆录 > 第13章 同学家的几顿饭
    念书时代,能去哪个同学家吃饭,一定是交好的同学关系,哪怕只有短暂一周的交好,印象中小米云十五岁前在同学家吃过饭的,大概五六家,有印象的就这么多。

    先说两个小学五六年级的同学,都是村外的同学,现在连名字都快叫不出来了,一个叫长江,一个姓陈,快三十年前的事了,长江的家很平困,至今还想不明白,他家在乡镇附近,中学附近200米左右,不过是土墙屋,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现在的眼光来看就是高危房,房子周围应该有像沼泽地的地方,下脚的时候软绵绵的,印象颇深,附近有几所学校,为么舍近求远,去我那偏僻十里开外的地方同上小学,可能有亲戚在村子里。

    米云当时的原因是就近入学五六年级,也要过河渡船,六七里路,一周一回家,其实当时也没有必要就近入学,父母安排的没法改变,初中就没见过他了,教室外墙白纸的新生名单上没看到他名字,不知道是不是过早辍学,初中学校就在他家附近一里范围内,菜市场下去就到,我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可能后来没有交集,同学间的交好也是有时效性的,有的可能几个月后就不在交好了,在校外附近溜达,多次故地重游,每每经过附近没有过门看看,不知道当时在惧怕什么?学生时代是多么纯洁的友谊,可惜友谊也有时间保质期。

    另一个中小学同学交集多点,时间跨度大,不止五六年级,初中和高中三年都有交集,可能缘分多点,五六年级交好,他比较调皮,小学被老师打的最惨,初中也是,打的钻课桌座位底下,小学都还好,只是打手板,一次几十下,打的上下跳踹,转圈圈,你能想象有多疼,我被打也只是手板发红而已,被打原因就是作业写错字,五年级的时候,如果写错一字,会罚抄几十遍,当然还有可能挨顿胖揍,那个年代有的老师喜欢体罚,中小学都有几个老师很凶狠的,名声在外,学生非常惧怕,他也是外村的,不过就隔一道河,二十米左右宽,比我们村还是近点,离玉农学校也就三四里路,那条河冬天还会干涸,不用坐船。

    我们村的河是深不见底,可能千年都未曾干涸过,他们村比我们早搬迁两年,可能六年级的时候全村搬迁,至今听说还有一两户人家在,可能和我们村类似,欠国家税费,搬迁安置费用抵扣国家税费了,没能力搬出去,只能这么推测,或者是故土难离,放学的时候跟着他回他家玩和吃饭,那个村不知道我去过几次,印象不多,初中还和他同了一年学,就那一年看他被班主任暴打,不知道是他还是另外一个同学,或者那两个同学都被打过,我刚好看到,我还挨了一闷棍,还被罚跪教室楼下门外,至今都不知道被处罚原因,一直耿耿于怀。

    米云念高中的时候,我在学校也见过他好几次,都有说话和打招呼,高三那年在学校外面吃小炒又见过他一回,他也过来吃小炒,虽然没有分配在一个宿舍,但他班有两个同学和我住过一个宿舍,他班是美术专业,不知道是不是那一年比较轰动,考了一个清华,就是美术专业的,可以打好几年广告了,我是家电专业,电子电工,不知道为么和美术专业混住宿舍,可能米云入学时间最晚。

    米云记得没考上高中,可能就不读书了,最后还是去上了职高,现在还有米云就读的这个学校,连大专都有了,别人都开学三天了,米云才赶上入学,刚开始去学校连课桌都没有,米云和另一个二中的复读学生共坐一张课桌几天,他两年月考第三名,我两年月考第二名,那个时候月月都有考试,和期末、其中考试一样,班费给的奖品,学校提供的奖学金,米云当时还买了不少书,日记本奖励了不少,几十个厚厚的日记本,一科目奖励一个日记本,当时我们家电有三个班,每班70人,可能我去学校晚,安排的比较晚的缘故,就没有和同班同学一个宿舍。

    中小学还有几个同学家吃过饭,有一个晚我一届,一起经历过龙卷风和住过猪圈一段时期的人,两年住宿才有交集,一四年级都没有打过交道,五六年级同住一屋和同一锅饭的感情,那时候最喜欢吃他带的油炸蚕豆,里面还放有八角调料,炒的非常香脆,既下饭又能当零食吃,也就一年交集,我六年级他五年级,然后不知道什么原因,去他家玩,吃过一顿饭,另外两个中小学同学就不说了,也吃过饭,肯定也是一段时间玩的非常好的同学,回忆起来都是无限伤感和遗憾。

    中小学的几个同学,至今都还有遗憾,为他们过早辍学而不平,有很多问题困扰,尤其两个中小学同学家的土墙危房,现在的眼光来看,而且我还都去玩过一次,交通工具就是步行,可能走十里多路,可能还吃过饭,能去同学家吃饭,都肯定是玩的好的同学,哪怕只交好短暂的三五天,太过纯洁的学生时代。

    印象中我们85后一代很少住土屋了,至少都是黑瓦红砖,或者青砖红瓦,除非是继承者才有可能住上土屋,满墙的蜜蜂空隙,现在想来,我也是住过土屋的,爷爷奶奶家,他们是30年代的人,又是大地主成分,我出生的一两岁让她们照顾过,印象不多,只记得几个片段,黑夜通灵两次,两岁前的记忆就那么多,别说十岁前的记忆也不多了。

    米云也不知道是不是年纪大了,十八岁前的我有好几年都是过目不忘的,亏那黄金几年,看了几万本书,书店和地摊的书基本上都去看,还买了几十本书花了几百块钱,以致于大四以后都不看书了,至今都不愿看书,可能看厌了,以前嗜书如命可以废寝忘食,现在一堆书在面前,都不曾翻开,大三前还天天跑图书馆和书店,不像最近一月在番茄听书平台就免费领了五六十本书,有时就感叹人的命运无常。

    我见过三个同学初中以前就辍学,我们85后没赶上九年义务教育,上学天天被赶回家催缴各种学杂费和附加费,十几里路的上学路,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和大腿,而且还要过河渡船,算是半工半读的学生时代,自己经常还驼粮食和行李上学,粮食上交学校搭餐。

    有一个初二辍学的现在过的还比较好,我的邻居玩伴,二十年前左右就身价几百万,医药销售行业,暴利,当然是横财,沾了老板的空子,拿了老板的利润,比现在一般大学生都混的好,当了十几年老板了,现在给各工厂供货备件,也是因为家穷初二辍学,其实他家还好,木工家庭,就是不愿读书了,如果是九年义务,可能就不会那么早辍学,另外两个同学的命运可能就会差很多,过早的走上社会,装卸搬运工,我念高中的时候碰到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70163/64838223.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70163/64838223.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