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隅了解哪个人的可怕,论谋略,他不在徐庶之下。

    若说起老辣,年轻的徐庶显然也不是他的对手。

    更可怕的是,他对于人心的把握,在这个时代是恐怖的存在,在刘隅见过的人中,无人能出其右。

    刘隅很清楚,他不会像李儒一样,会为了董卓的死,心生愧意,他只会躲在暗处,观察着天下的局势,然后做出对于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给徐庶交代任务前,刘隅说的很明白,如果不能说服他, 很简单,你腰间不是有长剑吗?直接拔出长剑,放在他的脖颈之上,他保证乖乖的过来。

    刘隅从不怀疑徐庶有这样的能力,在这个乱世,黄巾、盗匪,军队都是极其危险的存在。徐庶身背一柄长剑,就可以浪迹江湖,若没有不俗的武艺,恐怕早就成了路边枯骨了。

    虽然比不上当时名将,可对付贾诩肯定绰绰有余。

    对于贾诩的破坏力,刘隅十分清楚,一旦让他脱离了自己的控制,他不知道又会掀起什么样的风浪。

    正是因为知道贾诩的可怕,他才派出心思缜密的徐庶去对付他,在以诡谲着称贾诩面前,任何的掉以轻心,都可能功亏一篑。

    所以这一次,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逃走。

    正当刘隅思索,要不要继续派出兵力去接应徐庶时,徐庶回来的消息,就传了过来。

    刘隅一听,一颗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

    徐庶走进堂内,对刘隅拱手一礼。

    “主公,幸不负主公所托,文和已经被我说动,带了回来,如今正在堂外等候。”

    刘隅有些犹疑。

    “元直,确定是把他说回来的?”

    “也不全是。”徐庶微微一笑,笑容中带着一丝尴尬,他伸手指了指腰间的长剑,“它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刘隅呵呵大笑。

    在刘隅笑声中,徐庶说起这次事情的过程。

    徐庶带领一支军队,在城门处埋伏,在西凉军战败之际,贾诩神不知、鬼不觉混在难民中,逃出了长安城。

    等徐庶反应过来, 贾诩已经逃出了好几里。徐庶反应迅速,他很快就觉察到了不对,带兵追出几十里后,才终于把贾诩拦在了人群中。

    刚开始,贾诩还不承认,徐庶拿出那张惟妙惟肖的画像时,他才不得不承认。

    徐庶对于他的学问半信半疑,以他对于天下形势的了解,贾文和的名字,并没有多少知名度。

    人们说起西凉军时,说到谋略时,总会第一时间说起李儒,而刘隅竟然说此人的谋划不在李儒之下。

    这怎么可能?虽然和李儒不在同一个阵营,徐庶对于李儒谋划,也比较佩服。

    能让一个西凉将军,在短短数年的时间,竟然能够入主雒阳,执大汉之牛耳,这份谋划,足以让每个谋士汗颜。

    看着貌不惊人的贾诩,徐庶带着一丝轻视,开始了试探。不过他很快为自己轻狂付出了代价。

    刚探讨几个问题,徐庶就发现了不对,他急忙收起了轻视之心,专心开始和贾诩辩论。

    两人经过几天的辩论,徐庶心悦诚服。主公说的果然没错,此人见识不凡,足可以和李儒媲美。

    想起刘隅的话,开始拉拢贾诩,徐庶本以为这个过程会很顺利,谁知贾诩没有丝毫犹豫,直接回绝了。

    他给出的理由很简单,刘隅此时势力太小,在乱世将至时,不见得能走到最后。

    对于贾诩给出的理由,徐庶不认可,针对这个问题,两人又就天下的大势,展开了一场辩论,辩论的结果也正如刘隅所料,徐庶败下阵来。

    冷静下来的徐庶,才想起了刘隅的交代,他果断抽出了自己的长剑,当长剑放在贾诩脖颈之上时,刚才还滔滔不绝说个不停的贾诩,瞬间就闭上的嘴巴。

    在徐庶的威逼利诱下,确切说是威逼下。 眼看脱身无望的贾诩,也只能无奈答应,来长安城看看再做决定。

    把贾诩请进堂内,他向刘隅行礼。

    “我一时糊涂,鼓动李傕等人攻击长安,致使长安动荡,百姓蒙难。今见到长安城的惨状,懊悔不已, 请皇叔治罪。”

    长安之乱,如果论罪魁祸首,贾诩毫无疑问要排进去前三。

    要不是在他一番忽悠下, 李傕等人很可能会畏惧惩罚, 一哄而散,退回西凉。

    如果这些久经沙场的武将,退回西凉,就算李儒能集结不少的兵力。也很难攻破长安城。

    别忘了,吕布当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70589/64983258.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70589/64983258.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