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生三国,我抢了刘备的皇叔 > 第172章 求贤令
    李儒的死讯,很快就传到刘隅耳中,对于这样一个结局,刘隅也很无奈。

    虽然他并不赞同李儒这般做法,却十分理解。

    与生命无关,与权势无涉,董卓一死,代表着李儒精神和理想的破灭,当一直维持自己精神的支柱,突然倒塌时,李儒心中已经萌生了死志。

    从刘隅第一眼见到李儒时,他的眼底已经没有了任何色彩。

    死寂,这种色彩充斥着李儒的眼中。

    安葬完李儒后,一直沉默不言的贾诩,突然开口道:“皇叔,我与文优情同兄弟,他骤然离世,我心如刀绞,暂时还不能为皇叔效命,我想在文优坟前,结庐守护,以全当日他对我的恩义。还请皇叔成全。”

    对于贾诩这番说辞,刘隅又何尝不明白,所谓的结庐守护,不过都是说辞。

    贾诩这个老狐狸,说到底,对自己还是有些不放心,自己刚刚进入权力的中心,占据了长安和雒阳两处地盘,可天下人都知道,这两处虽然都是汉朝的都城,曾经繁华富庶,可到了今天,早已经没有往日半点影子。

    雒阳城被董卓一把火,几乎焚烧殆尽,留下一处处残垣断壁。

    长安城也好不到哪里去,王莽乱政后,天下群雄并起,长安城被赤眉军一顿折腾后,已经变成了一座座废墟。

    光武帝正是看到这种情况,才不得不放弃长安城。

    光武帝建都雒阳后,长安就渐渐被人所遗弃,经历了近二百年的岁月,长安城的繁华早已经远去。

    经历了无数年的岁月,依旧没能恢复当年的繁华。

    董卓带领天子百官来到长安城,就连像样的宫殿都没有,好不容易修缮了宫殿,又经过这次西凉兵之乱,长安城和雒阳一样,同样留在处处残垣。光这些乱摊子,想要恢复,就需要巨大的财力和物力。

    自己刚刚踏入了政治中心,虽然极力表现出了气度,可又董卓的前车之鉴,想必他也不会轻易打动贾诩。他还要等待,还有观察,只有自己能够得到他的认可,他才会真心实意的进行归顺。

    对于这一点,刘隅早有预料,只要能把贾诩留在自己控制的范围内,刘隅就不担心。

    “文和,重情重义,我岂能如此不尽人情,我这就派人在此为文和建一座茅庐,你只管住在此处,若是有什么需要,吩咐士卒即可。”

    “多谢皇叔。”

    刘隅微微点头,示意贾诩不必多礼。

    他走到李儒坟前,又行了一礼。才慢慢离去。

    刘隅回到书房后,就把早已经写好的求贤令颁布天下。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

    “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

    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曹操这篇求贤令,文采斐然,不拘一格,刘隅此时拿来使用,正要应景。

    不看门第,不论出身,甚至不看品德,只要有才能,就可以任用。

    这篇求贤令,刘隅仔细看了无数遍,就连他也不得不承认,这篇求贤令,写的很大胆,很前卫,甚至有些出格。

    光凭这篇求贤令,足可可以看出曹操的胸襟和气度。

    从另一方面来说,他在当时遇到狙力显然不小。

    他甚至能够感受到,曹操黑夜中悄悄叹息,无奈至极。

    李儒的坟前茅庐中,贾诩正在喝酒,他喝很孤独,当年常常陪在喝酒的人,就躺在茅庐的不远处,他甚至轻轻呼唤,就能听到阵阵回应。

    过了许久,回应依旧没来,贾诩知道,虽然两人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

    正在贾诩恍惚间,他身边的老奴快步走了过来。

    “禀家主,今日长安城流传最广的消息,是皇叔发的求贤令。”

    “求贤令?”贾诩喝了一口酒,眼神微眯,“皇叔手下人数不多,他想要求贤,也没有什么意外。这次求贤令一出,王公大臣和世家大族想必已经可开了花,正在弹冠相庆吧。”

    老奴躬身行礼,言语中带着狐疑。

    “恰恰相反,那些王公大臣,一个个神色慌张,他们围在皇叔府邸前,要求见皇叔,老奴回来时,皇叔府邸前,已经聚满了人。”

    “这是为何?”贾诩有些不解,“莫非长安城还有其他的大事发生?”

    老奴摇头。

    “老奴问了两个读书人,他们说问题就出在求贤令上。”

    贾诩一怔。

    “求贤令的内容你还记得吗?”

    老奴从怀中掏出一张白纸,放在贾诩手中。

    “家主,我不认识几个人,就让读书人替我誊写了一份。”

    贾诩看着密密麻麻的求贤令,一时间怔怔无言。他也没有想到,刘隅竟然会有这么大的魄力。

    竟然敢在这个时代,直发出这样的求贤令。

    如今上升渠道,完全被世家大族所垄断,寒门子弟,想要向上走,难如登天。

    对于这一点,贾诩深有感触,他自负才华横溢,世间难有人能与他匹敌,他曾无数次的出现的江湖中,依旧没有得到人的赏识。

    直到遇到了李儒,才让他的才华,在世人面前展现。

    这也是他十分感激李儒的原因之一。

    虽然他并不十分看好董卓,但还是非常感激,李儒对于自己的举荐。

    他望着孤零零的坟茔,眼神中满是落寞。

    一杯酒饮下,贾诩言语悲切。

    “文优,如果你还健在,看到这篇招贤令,也一定也会拍案叫绝吧!”

    他又饮了一杯酒,神色悠远。

    “你说的不错,如果有人能中兴汉室,必是刘皇叔,光凭这份气度,就足以让人无数人钦佩。”

    贾诩无数杯酒下肚,半醉半醒间,眼神已经模糊。

    他对刘隅的兴趣也逐渐浓郁了几分。

    不过他并不着急下决定,如果他预料的不错,求贤令的发布,必然会让一些既得利益者,对他百般阻挠,刘隅能不能顶住这波压力,还是未知数。

    正如贾诩预料的那样,自从刘隅求贤令发出后,刘隅的府邸前,就有许多的王公大臣,来求见自己。

    刘隅预测到了这一点,他并不慌张,既然他们有质疑,自己就来给他解答问题。

    他虽然想用寒门子弟冲击世家大族的地位,但并不能代表他此时就能脱离世家大族的控制。

    经过了无数年的沉淀,世家大族早已经在社会上根深蒂固,他们互为姻亲,结成利益联盟,把持着一个地方的所有的资源。

    当年黄巾军被迅速灭亡,很大一部分原因,世家大族刚开始就没有站在他们一边。

    他们的实力恐怖,人口,粮食,武器等样样不缺,此时把他们全部得罪,自己很快就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所有步骤只能一步一步来,刘隅心中明镜。

    面对门外越来越多的人群,刘隅派出了一名甲士,来到府邸门前。

    甲士声音清亮,在众人的耳边缓缓响起。

    “皇叔,身体微恙,暂不能见客,诸位请回吧。”

    对于这样的答复,众人显然有些不满意,昨日还见过皇叔,精神抖擞,并没有任何异样,怎会突然出现了这种情况。莫非是知道我等来求见的目的,故意不见。

    众人虽然颇有微词,可看着刘隅府前威风凛凛的士卒,倒也不敢造次。

    这次面临利益太大,他们虽然着急,却没有离去。

    “无论如何都要等到皇叔,向皇叔说明情况。”

    人群中发出一个声音,众人纷纷点头,不时发出一阵赞叹。

    既然不能进去,那就在皇叔府邸前等吧,反正此时就算回去,心中也不能踏实。

    ……

    ……

    刘隅有些精神萎靡,这几天接二连三的事情,让他耗费的不少精力,此时,他斜靠在软榻之上,眼神中掩饰不住的带着几分疲惫。

    门外的大臣,来到自己的府门外,求见自己,所为何事,刘隅不用动脑,也很清楚他们的目的。

    说来说去,无非是求贤令动了他们的蛋糕,他们不甘心大权旁落,才都来到了自己府邸前。

    此时,刘隅还不想见他们。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关羽,张飞,赵云,站在的他面前,详细汇报着收编西凉军的情况。

    这次的收编进行的很顺利,裁撤完老幼之后。总共得到精兵五万。

    五万?兵马的规模,让刘隅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如今雒阳留下的精兵一万,加上此次收服的五万人,此时刘隅的兵力共有六万人。

    六万人对于此时的刘隅,已经到了一个顶峰,可考虑到要防卫长安和雒阳城两处关隘,这些人马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刘隅仔细分析了当前的形势,让关羽留在长安城,留下精兵两万,守护长安城。

  &nbs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70589/64983261.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70589/64983261.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