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历史军事 > 潜风唐 > 第35章 新唐设想
    李宽简单的将占城稻的事情,跟李世民说了一遍,李世民在思索,李承乾在思索,连李恪和李泰都在思索。

    李宽感觉让此时的大唐君王父子们,感知一下这个世界,其实是很有必要的,别总盯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

    不一会儿,李世民皱着眉头问李宽,严肃的说道:“宽儿,刚才你们兄弟玩闹,朕不管,但这稻种的事情,你是从何而知的呢?

    虽然我们是父子,但朕希望,现在你跟朕说实话,君无戏言。”

    李宽感觉眼前的李世民,此刻又从父亲的角色,转换到了帝王了,要知道,这是在说,关于天下百姓的肚子问题啊

    大唐有最勤劳的农夫,却守着自己的仅有的土地,在辛苦耕种着,粟米,糜子,小麦,再多的粮食,也满足不了这嗷嗷待哺的大唐百姓啊。

    更何况,关中的土地在减少,不断的耕种,让土地贫瘠,均田制在这一刻看出了后劲不足。

    因为国家在休养生息,人口在不断增长,勋贵们的赏赐增多,土地兼并的问题,也在悄然出现。

    士族勋贵去兼并地主的土地,地主在兼并农夫的土地,农夫沦为佃户,为了能减轻税收压力,甘愿将土地挂在勋贵士族地主们的名下,这不是变相的从封建制度,倒退到了奴隶制度了吗?

    大唐的税收来自农夫,也就是自耕农,农夫都没了,那国家财政,怎么去运转呢?

    更何况,百姓就是单纯的想,填饱自己的肚子而已,这点在后世看来小小的要求,在此时的大唐,就是一种奢侈。

    为了国家的稳定和长治久安,为了战争储备,李世民下令各地设立义仓,但这节流的方式,也得有开源的方式,作为基础才行啊。

    李宽感觉得让这大唐的百姓吃饱,这不是责任,不是义务,是自己内心的仁义,李宽不想这大唐,每逢灾年就要饿殍遍野、甚至易子而食。

    李宽清了清嗓子,说道:“父皇,儿臣在恩师孙真人的那里,看到残破的医书。

    里面有记载着,草药的分布的,顺带说到了当地的粮食,但因为是残卷,儿臣了解的也不多。

    但儿臣想来,能写到书中的东西,应该不会错的,再说了,让我大唐就近的州县,去弄些稻种来耕种试试看,不就知道了吗?”

    李世民听后,呵呵笑道:“宽儿,也就是说,你也没见过那稻种喽?那怎么说这稻种在室韦、靺鞨等地,能种出更好的吃的米来呢?这也是从书上看到的吗?”

    李宽感觉这李世民的逻辑思维,不是一般的强啊,此刻就连李宽身边的李承乾兄弟三人,也感觉李宽刚才的话有点玄,而且,李宽侧眼看到李承乾的鬓角,都开始流汗了。

    李宽感觉自己可能是先前吹得有点猛了,这会儿收不回来了,于是他就咬死不认账的说道:“父皇,儿臣虽然没吃过,但思来那肥沃的土地,种出来的东西,一定会更好吃的。

    因为辽东以北,也就是室韦、靺鞨等地,四季温差巨大,水分充足,且少旱少蝗,想来那高产稻种,到了那片土地上去耕种,一定味道更好的。

    不如弄些来,在我关中土地上种种看,在河南地也种种看,将来去那辽东以北都种种看,一定会有好吃的米种出来的。”

    李宽所提到的河南地,正是今天所谓的河套地区,那正是黄河“几”字弯的地方,有天然的牧场和耕地条件作为基础。

    李世民一听,这是避重就轻的回答啊,这总是让把稻种弄来种,看来自己这个儿子,也是没见过那稻米的呀,这一下就选出三块地来种种看,这也是“有枣没枣打三杆子”的做法啊。

    他个半大孩子,虽然是王爵,可以胡来,自己是帝王之尊,怎么能信口胡来呢?

    这要是说给大臣们听,也没有说服力啊,尤其是那“魏人镜”,这找喷的事,李世民得慎重,自己刚刚在政务上提出“重申明旧”,就是为了少发生错误,不能在这事上栽跟头啊。

    李世民眼皮一耷,觉得自己信个孩子的话,不应该,就说道:“哦,那就算我儿是年少狂言吧,以后要慎言。”

    李宽一听,刚才还“君无戏言”呢?这会用父亲的角色,原谅我年少无知?不行,得证明自己的清白,而且这事没头没尾的,也不是自己的风格啊。

    于是李宽就上前,拉住李世民的袖口,笑着说道:“父皇,那儿臣请求父皇,差遣人员去取些稻种回来,种种看,可以吗?”

    李世民瞪着眼睛看着自己眼前的李宽,李承乾在后面小声说道:“二弟,快退下,你怎可拉住父皇的衣袖呢?君臣之仪,怎可乱来啊。”

    李宽一听,这是在劝告自己,连李世民身后的常涂,都愣住看着李宽,心想这入宫大半年了,怎么还是这个样子啊?

    这要是细论起来,常宣都得担责任啊,这随行内侍跟这“二愣子”赵王吃瓜落儿啊,不行,有机会得想办法,把常宣弄回来才行。

    这王爵犯错,大错找长史,那是开府之后才有的,小错找随行内侍,也是未来的王府总管,就目前看,这李宽要是被责罚,常宣也跑不了干系。

    常涂反复的给李宽使眼色,李宽也看到了,也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但李宽今天就要蛮牛一回了。

    只见他抓住李世民的衣袖不撒手,又笑道:“父皇,其实那稻种,即便弄回来,在关中也不能算是高产,因为在南方一年两三熟,在北地一定会减产。

    但绝对比我关中的粟米、糜子强,天下百姓就等着父皇做决定呢。

    今日,儿臣就斗胆要父皇下令,差遣人员取回稻种,如与儿臣刚才所说有异,儿臣请父皇收回儿臣的王爵,贬为庶民,逐出长安,流放大唐以外任何蛮荒之地,终生不得返回。”

    说罢,李宽跪下来,抱住了李世民的大腿,这是要玩命的节奏啊。

    听说大臣劝谏皇帝的,没听说哪个皇子会这手儿哇,而且,你还打不得、骂不得的,人家孩子就是让你皇帝下个令,取回个稻种而已。

    这下子让眼前的所有人,都惊呆了,都以为当初自己要王爵封号,有所误传,现在看来,那是真真的事情啊,这不,现场直播来了。

    李世民被李宽这一弄也没了脾气,本想来个威严的帝王加父亲的身份,直接吓唬住这孩子。

    其他的皇子都知道,这李世民就是老虎性格啊,结果今天,没发挥出来,也可以说是发挥了,人家李宽不吃你这套。

    李宽觉得自己的话没说透,就在那里一边抱大腿,一边嘟囔着说道:“大唐百姓就应该吃饱饭的,吃饱了,才有力气去耕种更多的土地,收更多的粮食,生产更多的东西。

    士兵吃饱了,才有力气去作战,打下旷古烁今的疆土,父皇您就应该成为,那强过那秦皇汉武的千古明君。

    今日儿臣就要您下令,取稻种,为百姓,为大唐,取稻种。”

    李世民这一听,原来这孩子是有目的的,还都是为了我好,为了大唐好,但这帝王决策,怎么能受你个孩子支配呢?

    于是李世民也缓和一下心情,说道:“宽儿,你这是干什么啊?为父也没说不取稻种啊!

    再说了,你这抱着为父的大腿,这成何体统啊,你不是标榜自己,以后要成为我大唐的绝世战将吗?我大唐,可有抱着皇帝大腿的战将?

    这会让敌人笑话的,你快起来,有话跟为父好好说,就算你让朕下令,取那你所说的高产稻种,但也的有计划才行啊?

    差遣人员去抢,去偷,还是去买啊?你跟朕说说,怎么取来?说明白了,朕即刻就下令,可好哇?”

    这开始商量,就是有门儿,李宽也不那么混不吝了,他起身先是给李世民施礼,再去给李世民整理了一下衣袖,这马屁得拍啊,儿子孝顺老子,天经地义。

    李宽先是微笑,之后对李世民恭敬的说道:“父皇,那稻种在那真腊、占城和林邑这三个小国,之所以那么好的土地,能种出高产稻米来,是因为那里日照时间长。

    也就是太阳光充足,水源也丰富,但要取那稻种回来,种在我关中土地上,估计就不那么高产了。”

    李世民一听,那取回来有什么用啊,现在大唐首先考虑的,不是那稻米有多好吃,是要有个量大管饱才行啊。

    这李世民心想,你个孩子真是“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啊,说了半天,等于没说嘛。

    不过李宽之后的话,就让李世民对李宽重新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71099/65196599.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71099/65196599.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