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恐怖灵异 > 哑巴庶女:田赐良缘 > 第二百三十四章 成就
    第二百三十四章 成就

    李长贵挑着的大红鞭炮足足过了半刻钟才放完。

    身后李长贵家的大儿子手里还捧着未放的鞭炮,许先生和方先生带来的小厮已经上前,一人一支大扫帚,旁若无人的唰唰清扫起地上的红字。

    李长贵大儿子的手中顿在半空,默默和李长贵揣着打火石鞭炮退到一旁。

    余先生带头冲众人拱了拱,长袍一甩径自进了学堂大门。

    跟在余然和大郎身后的小学子们见状,也顾不上再凑热闹,颠颠得就跟着进门。

    吴大人冲衙役打了个手势,列队的一行人就拎着几个大包裹跟进了学堂。

    围观的村民又是兴奋又是好奇,倒是不敢乱进学堂,注意力全放到了吴大人身上。

    吴大人移步到杨家人身边,抱手笑道,“这几个包裹里装的都是些纸墨笔砚,是县令夫人特意挑选的,权作县令夫人出的一份薄礼。县令夫人说了,若是学堂还缺些什么零散小玩意,杨二姑娘只管送个信过去。”

    就算是最次等的纸墨笔砚,这么几个大包裹也得花不少银钱。

    更是解了不少人家的燃眉之急,不等杨家人谢过,那些家里出不起钱买纸张笔墨的,忙忙一叠声的道谢,赞颂县令夫人心善。

    吴大人正事办完也不多耽搁,临告辞时想起另一件事,略一沉吟到底不是自己分内事,便压下没说,带着衙役自行回去复命。

    学堂里的书童小厮都是做惯了的,接了包裹就将纸墨笔砚分发下去,三间学堂正堂已经坐满了两间,人人身前矮桌上都摆了一副纸笔,小学子们的脸上兴奋之余,不乏拘谨和忐忑。

    许先生和方先生早和余先生商量出章程,知道来扬远学堂上学的这些孩子都是乡野孩童,别说启蒙根本就不识字,两人各负责一班,从基础的启蒙开始教起。

    正堂外三块“上中下”的分班木板,两间都换成了“下”,一间挂着“中”班牌,里头只有三个人影。

    上首坐着余先生,下首坐着余然和大郎——余然跟着余先生不必说,大郎早已启蒙,又在青山书院读了一年多的书,底子比其他人好了不知多少。

    余然和大郎同岁,今年都是八岁,过两年就能下场参加童生试。

    若是过了就成了生员得秀才之名,接下来才能继续科举考试。

    不仅杨家对大郎寄予厚望,余先生对余然自有一番期望,望着下首两张稚气的小脸,余先生晃了晃脑袋,“大郎每个月书院休沐也到学堂来听讲。等翻过年,青山书院你就不用去了,和余然一起跟着我念书,你们两明年就下场试试,无论结果如何都先练练手,之后……如何安排到时候我再和你们细说。”

    明年他虚岁十岁,家里的意思是让他先下场试试,过后再侧重念书。

    这事他和彩芽姐通信时,彩芽姐已经跟他打过招呼。

    大郎毫无他话,郑重应下。

    余然听着却是微微一愣,先生话没说尽,他不由想到上次他陪先生去县衙见曹长史的事……

    不过有对比就有竞争,余然愣神过后,看了大郎一眼,也跟着高声应下。

    扬远学堂门外炮仗的硝烟味还未散尽,墙内已经传来朗朗读书声。

    外头围着的村民莫名就起了敬畏之心,情不自禁放轻手脚散开,压抑着美好憧憬低声交头接耳。

    学堂的事有余先生做主,杨家人不会插手置啄,帮着清扫完门外的脏乱也跟着人流散了。

    柳氏眼珠子一转,见学堂临近鱼塘那里汪四郎乐呵呵的探头探脑,便颠颠的找李长贵讨要了剩余的鞭炮,丢给汪四郎,“余先生规矩大,那些文人又讲究什么‘清雅’还是啥‘清静’的,这些鞭炮大钱买的别浪费,你拿去鱼塘那边玩。”

    鱼塘“开张”没有什么大动作,柳氏倒是物尽其用。

    前头杨家人听了暗笑,汪四郎倒是高兴的诶了一声,捧着鞭炮就往鱼塘那里回转。

    不一会儿就传来噼啪炮仗声响,夹杂着谢大娘的笑骂,更高的是谢大娘家几个孩子的尖笑声。

    杨彩芽回头看过去,就见几个孩子又想凑近汪四郎身边,又怕炮仗烧到自己,边躲边笑好不欢乐。

    流离失所后晦涩的一张张小脸,终于露出该有的稚嫩笑容。

    明亮得比冬日阳光还要暖人心。

    就连面带疲色的谢大娘也露出了开怀的笑,杨彩芽看一眼玩心大起的汪四郎,忍俊不禁,嘴角微微不自觉跟着扬起。

    村东面的热闹过去,杨家隔壁的新居渐渐收尾。

    这天白叔跟着匠人工头看过一圈新居,出了屋子才发现,天空已经飘下薄薄的细雪。

    南地的雪不像北地那样来势汹汹,零零落落夹着雨水,落了半天地上不过一层转眼就化的薄冰。

    白叔搓着手进了上房,见玉娘小脸被炭盆烤的红扑扑,笑着逗着玉娘说了两句话,将手靠在炭盆上笑道,“今年的雪倒是比去年来得晚了些。看这样子,恐怕要进了腊月雪势才会大起来。到时候新居盖好,我们正好搬过去,也省得再烧炭盆。”

    后世时气候变化剧烈,江南一带入冬偶尔才有一两场大雪,稀罕的很,大讯朝的江南还未受严

    重气候污染,冬季落雪并不稀奇。

    又比北地多了份湿冷,决定盖新房时杨彩芽大笔一挥,果断给各屋添了大炕——后世南方冬天不供暖气,让多少南方人竞折腰,来了这里她必须豪一把,虽实现不了吹着暖气吃冰棒,好歹能坐上热炕头。

    南地不兴砌炕,曹卓的职责敏/感,否则她巴不得苏州府那几处新房也都弄上大炕好过冬,要不是顾忌着不要太“特立独行”,入乡随俗的好,比起西红柿她更想推广大炕。

    天生畏寒的杨彩芽听白叔说到这里,不禁扼腕。

    其他人倒也慢慢适应了这里的天气,围着炭盆有说有笑。

    杨彩芽正默默盘算着将来要用上火墙地暖,外头就传来叫门声。

    都说风雪来客,顶着细雪上门的,却是县衙的衙役。

    来人正是王超特意引见过的那位衙役,那衙役进门喝了口热茶,和杨家人寒暄几句,便冲杨彩芽笑道,“我来是请杨二姑娘去县衙一趟,我们县令大人有公事找杨二姑娘商量。”

    若是食肆,衙役会改口说是义父有找。

    既然是县令大人要谈公事,那就只有一件事。

    杨彩芽心口猛地一跳:终于让她等到了!

    西红柿的事成与不成,是好是歹这一趟她都得亲自走一趟。

    杨彩芽起身戴好帷帽,让大家安心等消息,晚了她就住在食肆后院,便跟着衙役上了车,扬鞭驱车往青山镇驶去。

    马车直接进了县衙车棚,衙役带着杨彩芽去了三班六房所在的县衙二门内,请杨彩芽入花厅稍等。

    另有衙役上了热茶,就退到花厅外守着。

    时过境迁,当初她还和曹卓在这花厅说过话,如今她再进花厅,要见的却是县令大人,要谈的也不再是自家那些小打小闹的生意。

&nbs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72389/65635349.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72389/65635349.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