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恐怖灵异 > 沉沙 > 一百二十第章 谯门画戟
    慕容氏的车舆迎着酡红的夕阳与霞光,辘辘地行过了秣陵外郭城的街道,向西直往江畔的石头城而去。

    及至车舆停在石头城下时,夕阳已然沉沉地坠在了江面之上。谢长缨当先走下了马车,在石头城守军戒备的目光之下,双手捧着诏书徐徐上前:“在下通直散骑侍郎谢明微,奉陛下之命,前来宣诏。”

    “奉命?”领首的牙门将抬手虚拦,目光警惕,“阁下不过一介五品官,可有真凭实据?”

    谢长缨见他们如此发问,反觉好笑,便又将手中的诏书向前递了递,言辞之间暗含讥讽:“凭据便是陛下亲笔的诏书。但这诏书本当交与镇西将军观之,诸位若是僭越轻取,未免也犯了陛下与将军的忌讳,届时雷霆之怒降下,本官可不敢冒险为诸位求情。”

    那牙门将不以为意地挑了挑眉,正欲再反驳什么时,慕容临便也不紧不慢地踱步走下了车舆,笑道:“阁下若是觉得谢侍郎不可信,那么本官又可不可信呢?”

    “……见过慕容家主,”牙门将立时收敛了十之七八的气焰,毕恭毕敬地向着慕容临长长一揖,“末将……不敢造次。”

    谢长缨暗自轻哼了一声,颇为识趣地退了半步。

    慕容临亦是从容不迫地走上前来,笑意朗然如清风:“本官与陛下也算曾有过几年诗文唱和,如今代天子来此,可算得上是凭据?”

    “这……是自然。”牙门将迟疑了片刻,似是对慕容氏的势力多少仍有些顾忌,便颔首道,“这样吧,请二位解下佩刀武器,随末将入城。”

    谢长缨眸光一转,已然当先解了腰间的环首刀交与一旁的士兵,待得慕容临也解下佩刀后,便笑着作揖道:“好,还请将军领路。”

    牙门将四顾一番,见四下的确无异,便向慕容临回礼道:“二位请随末将来吧。”

    他向守城门的士兵们简单交代过防务后,便领着二人自东门入城,经由仓门入得石头仓城之中,往城西南王肃处理军务的烽火楼而去。

    这烽火楼本为东越时代的举烽火之地,到得大宁立国后,江左暂无战事,便又常有达官贵人在此设宴观景赋诗。也因此,近年来楼中便又添置了许多书柜案桌,如今正可用于处理公务。

    牙门将领着二人一路登上烽火楼,谢长缨将将登上顶层后,便可见室内刀戟林立、雪光凛凛,两侧整肃而立的士兵次第转过目光看了过来。王肃端坐于正前方的案桌之后,遥遥地打量着被牙门将领上烽火楼的二人,良久方才徐徐笑道:“君渊贤弟,还有……这位小公子,二位今日来此,不知是有何贵干?”

    慕容临自是悠闲地驻了足,谢长缨目光一瞥,便径自上前一步,长揖行礼,道:“下官通直散骑侍郎谢明微,奉命前来代陛下传诏。”

    “哦?”王肃闻言,微微一挑眉,“烦请谢小公子交与本官。”

    他面对帝王诏令说出这番话,便已可算是大不敬。只是眼下时局不同以往,谢长缨只是淡淡地扫视一眼四下寒光湛湛的刀兵,忽而笑道:“下官听闻诸侯有道,守在四邻,将军又何须帐中置人?”

    慕容临骤然听得此言,不觉微微一抬眼,意味深长地含笑打量着屋内众人的神色。

    “本将本是军旅中人,不比京中的文人雅士,若有招待不周之处,还请二位多多包涵了。”王肃于座上朗声而笑,却也是抬手一挥,命四下里的士兵们暂且收刀入鞘,“还请谢小公子将诏命交与我一观。”

    谢长缨依言捧着诏书,不紧不慢地举步行至王肃的案桌前,微微躬身将诏书交入王肃手中:“请镇西将军领旨。”

    王肃瞥见诏命在前,神色却依旧是倨傲。他并未叩首领旨,只是随手一抬接过了卷起的诏书,笑道:“有劳谢小公子走这一趟。”

    说话之间,他已解了系带将诏书抖开,朗声念道:“先时朕应天符,创基江表,实赖王卿功劳。今天下凋弊,加以灾荒,百姓困穷,国用并匮。故诏以镇西将军王肃为相国、镇西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进爵武昌郡公,邑万户,领荆州牧、江州牧职。卿当深思以救其弊,选建明哲,以克时艰。”

    谢长缨自方才起便已依照臣子本分叩首听旨,此刻听罢诏书内容,便知这多半应是卫景辰采纳了陈定澜的谏言,暂且向王肃低头以换取秣陵平安。

    王肃一面缓缓地卷起诏书,一面环顾着屋内众人,目光在与慕容临短暂对视过片刻后,终究是不曾做出任何动作。而慕容临在接触到对方的目光之时,亦是从容不迫地笑了笑,遥遥一揖,终是开了口:“还需恭贺武昌郡公。”

    王肃凉凉地瞥了一眼听罢诏命将将起身的谢长缨,不觉幽幽一笑,重又盯着慕容临的面容,缓缓开口:“君渊今日真是客气了。谢小公子是为传诏而来,不知君渊又是因何来此?”

    谢长缨在他方才的那一眼中已觉察出了隐隐的杀意,此刻便索性顺势一行礼,而后缓步退至慕容临的身后,只做是随行者的模样。

    “武昌郡公久居石头城不出,故而我今日来此,是为代陛下传上一句话。”

    王肃不以为意地看着二人:“请说。”

    慕容临复又闲闲一拱手,以卫景辰的口吻复述道:“王卿若仍旧心存社稷,于此息兵退还,则天下尚可共安。如其不然,朕自当归于琅琊,以避贤路。”

    他说罢,便云淡风轻地一笼手,沉凝含笑的目光掠过近处士兵的佩刀,坦然地与王肃对视着。

    “陛下有命,臣岂敢不从?”良久,王肃终是朗声笑了起来,特意咬重了一个“臣”字,“只是如今乱象未定,本将还需在此多留些时日,确保秣陵安全。待得肃清乱党后,本将当即刻退还——二位对这答复,可还满意?”

    慕容临听得此言,也是笑着应和了一声,并不多言,只是不着痕迹地瞥了谢长缨一眼。谢长缨会意,立时便躬身行礼道:“……武昌郡公高义,下官佩服。诏命已达,下官也自当返回台城,向陛下复命。”

    “好,”王肃拊掌而笑,侧目看向侍立一旁的官员,“何长史,恭送二位贵客出城。”

    ——

    “此处已是石头城东门外,二位自可离去。”

    “如此,有劳何长史了。也请长史慢走。”

    待得二人被王肃府中的长史何康郑重送出石头城东门后,谢长缨抬眼望了望天边疏淡的星子,忽而侧目一笑:“今日多谢慕容先生相救。”

    慕容临亦是收了方才向长史行礼的动作,挑眉轻笑:“相救?此言又是从何说起?”

    “谢某恐怕并非第一位被陛下派入石头城的使者。”

    “谢小公子聪慧。”慕容临不置可否地笑了笑,也不多做解释。

    二人一时心照不宣地沉默了片刻——此前那些入了石头城便不曾出来的使者,想必尸身已入了扬子江。

    “慕容先生偏偏选中了我……想必也不是巧合。”

    “此事我先前已说过缘由。”慕容临笑意更甚,其间不乏赞许的意味,“不过若谢公子不信,也不妨自己猜一猜。”

    “慕容先生怎的也爱教人猜来猜去?”谢长缨不觉轻快地笑了一声,随即又觉此言似有不妥,便又补充道,“看来先前派去的人,大多与北宫氏有所牵连,纵使没有,恐怕也与琅琊王氏素来有些龃龉。慕容氏毕竟是开国时的功臣世家,他终归不敢当着您的面动手戕害。”

    更深一层的猜测,谢长缨却是不曾说出口:对于慕容氏而言,相较于先前那些无足轻重的寻常士族,将将得了皇后青眼的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72557/65695879.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72557/65695879.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