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恐怖灵异 > 沉沙 > 二百五十一第章 日星隐曜
    苏敬则并未在遂安县多做耽搁,在取得县令所说的公文抄本后,便启程返回钱塘。因两地相去不远,故而到得日暮之时,车队便已回到了钱塘城官署的后院之中。

    “几位这么快便回来了?”前来迎接的周明哲不免露出了惊讶之色,却在片刻后又堆上了笑容,“看来遂安县之事并无大碍?”

    苏敬则亦是顺着他的话语微笑作答,借机打量了一番他此刻的神色:“的确是探查之人小题大做了些。”

    周明哲听得此言,不由得目光一转,在片刻的默然过后开口道:“无事就好,玉郡守与钟侍郎正在书房中议事,苏舍人若要寻他们,便去中庭吧。下官尚有城中事务须得处理,便不多奉陪了。”

    他说到此处,又恭敬地一行礼,方才领着几名掾史离开了后院。而苏敬则也暂且遣散了随行的属官与仆从,取过遂安县的公文抄本,独自趋步走向中庭的书房,叩响了虚掩的门扉。

    “请进——哦?苏舍人这便回来了?”

    苏敬则推开门扉步入书房时,玉延之免不了露出了几分讶异之色。而端坐一旁的钟秀放下了手中的卷宗,在片刻的思索过后,神色从容地对上了苏敬则的目光,微笑着摇了摇头:“苏舍人如此匆忙地赶回钱塘,恐怕是因遂安之事另有玄机。对么?”

    “钟侍郎猜得不错,二位请看。”苏敬则微笑着走上前,将手中的两册卷宗递与二人,又道,“第一册卷宗是下官在回程途中所记下的遂安县见闻,第二册则是遂安的钱县令命人抄录的一份赈灾公文——当然,这公文的内容是真是假,还有待商榷。”

    钟秀了然地收了手,示意玉延之先行翻阅。而玉延之一面接过卷宗翻开,一面蹙眉道:“伪造公文?若是钱卓干出了这样的事,只怕私下里早不知又藏了多少腌臜事儿了。”

    “下官设法暂且稳住了他,只是再过上几日,情势便不好说了。”苏敬则顿了顿,待玉延之看完第一册卷宗并将其交给钟秀后,方才继续解释道,“下官仔细比对过遂安县的舆图,若是那公文并未作假,用于易换灾田的田地的确尚算肥沃,百姓不必为此而聚众生事。但昨日下官的侍从恰恰撞见钱县令以察看灾情为由,指使士兵纵马踏坏尚存的青苗,所为的恐怕是逼迫百姓尽快接受官府分配的新田。故而下官猜测,钱县令早已预先备好一真一假两份赈灾公文,为的便是瞒过郡府,以遂安县中的贫瘠之地安置受灾百姓,将他们原先耕作的田地收归别处用以牟利。”

    此刻钟秀也已大致地翻看过了手中的卷宗,他凝眸思忖许久,方才接过了苏敬则的话语:“我倒是记得玉郡守说过,遂安溃堤一事中,似有人为破坏的痕迹,如此一看,对方的目的倒是十分明确了。”

    “抢占民田……如此规模,可不是钱氏一族吃得下的。”玉延之斟酌许久,不觉冷笑道,“来日且看一看遂安县官府将这些‘灾田’低价卖与何人,便可顺藤摸瓜了。”

    苏敬则听到此处眸光一转,在与钟秀交换过一个意蕴不明的眼色后,开口道:“那么,玉郡守或许可以留意一番境内疑似与连环坞有所关联的那些行商——此事,想必钟侍郎已向您说过。他们未必会在明面上参与此事,但多半脱不开干系。”

    “不错。”玉延之轻叹一声,颔首道,“本官先前已派人盯住了吴郡的南部诸县,此事不难。不过,我见卷宗中又提到钱卓搬出海寇来压人……只怕新安江下游与沿海诸郡也都该警醒些,越地山峦纵横、书信路遥,但愿还来得及。”

    钟秀思索片刻,追问道:“那么,不知玉郡守打算如何在遂安一带布局?赈灾之事恐怕由不得钱县令一手遮天,否则百姓食不果腹,田地又无缘遭受侵占,民变恐怕只在朝夕之间。”

    玉延之答道:“本官自当派郡府的郡丞与都尉前去监督赈灾,在对方动手前以安定民心为上。二位若是心系连环坞之事,亦可同行。”

    钟秀微微颔首,却又是看向了苏敬则:“如此甚好。”

    “下官出身越地,对这一带更为熟稔,待玉郡守与钟侍郎拟出公文调令后,即刻便能动身。”因连环坞的缘故,苏敬则有意深究遂安之事,对钟秀的这番小动作自然也并无不满,顺水推舟道,“只是此去遂安,难保不会有兵戈之争,若是可以,下官想调那百余玄朔军同行。”

    玉延之应道:“此事谢校尉应允便可。”

    苏敬则浅淡地笑了起来,长揖行礼道:“如此,谢过二位通融。下官这便去寻谢校尉仔细商议。”

    说罢,他便施施然向二人道过别,转身离开了书房。而钟秀在瞥见苏敬则方才从容的微笑后,却反倒是若有所思地凝了眉眼,不知究竟是察觉到了什么。

    此刻将沉未沉的夕阳在花窗间透下错彩斑斓的余晖,为他的眉眼轮廓提亮了一笔柔和朦胧的弧光。

    ——

    数日后,嘉安二年三月二十九,当一行数百人的车马准备停当、再次启程赶往遂安县时,江北的高平城中亦是于暗处酝酿着一场不寻常的“好戏”。

    因地处大宁如今的江淮边境,入夜时分的高平城街头已是人烟稀落,除却巡夜的士兵与衙役外,大多百姓皆已早早地归家休息。

    顾宸晏凭靠着望楼的阑干远眺着高平城中的仓廪,眉目间似乎仍有几分疑虑:“知玄,这计划……当真会有效果?”

    抱臂倚在一旁的谢长缨笑了一声:“放心吧,这类法子可是屡试不爽的。”

    顾宸晏闻言侧目:“难道知玄还试过不止一次?”

    谢长缨自是朗声一笑,漫不经心地解释起来:“哎呀,我说的只是‘这类法子’,何况从古至今如此做戏的人多如过江之鲫,长宁何必如此见怪呢?”

    “算了,说不过你。”顾宸晏无言地沉默了片刻,望见仓廪的方向隐隐有火光腾起,方才问道,“你确定如此行事,不会引得高平自乱阵脚?”

    “这一次北上随行的都是我玄朔军中的亲信将士,只要他们不乱,高平城中便不会有事。若非有如此把握,我也不会冒这样的险。”谢长缨屈起手指轻轻叩着一旁的阑干,“等着看好戏吧,今夜过后,无论城中的流寇耳目动或不动,我都有了足以应付朝廷的理由去放手收拾他们。”

    顾宸晏不置可否地应了一声,仍旧凝神观察着城中那一方被烈烈火光映照的天幕。约摸一炷香的时辰后,果真望见一朵暗红色的传信烟花在夜空之上骤然绽开。

    “竟然当真有可疑之人出现……”顾宸晏略显讶异地偏了偏头,随即看向谢长缨,打趣似的笑了笑,“看来知玄也颇有些神机妙算的天赋。”

    “不敢当不敢当,逞些自导自演的小聪明罢了。”谢长缨笑吟吟地直起身来,“明日一早,胡人流寇袭击粮仓未遂的消息便会传开,长宁可想好如何与朝中那些不食人间烟火的家伙们周旋了?”

    顾宸晏叹了一口气:“这等言辞之争倒是不难处理,不过此类铤而走险的障眼法,日后还是少用的好——不说这些了,知玄这是打算去审一审落网的眼线?”

    “自然。不过我猜,撬开这些泛泛之辈的嘴并不算难事,或许待我们赶到牢狱中时,他们便已问出了些结果。”

    谢长缨这样说着,便当先走下了这处高楼。而顾宸晏亦是将信将疑地应了一声,随着她一同穿过长街上为救火而奔忙的人群,径直往高平牢狱的方向走去。

    二人将将步入高平城的牢狱时,便有一名主簿快步迎上前来恭敬一揖,而后道:“二位,我们方才在审问时得到了一些……有关昭国的消息。”

    顾宸晏疑惑道:“他们不曾招供自己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72557/65696010.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72557/65696010.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