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历史军事 > 太平天国的末路 > 第219章 捻军的形成!
    李昭寿为李秀成部的壮大贡献了巨大力量。

    随着李昭寿的加入,李秀成麾下兵力不断壮大,渐渐有了与陈玉成平起平坐的底气。

    我在这里一直说捻军,捻军的,我估计好多人都不知道捻军。

    有的人甚至听都没听过!

    追溯捻军的历史可要比太平天国长好些年。

    太平天国没兴起之前,清廷主要剿匪的方向就是捻军。

    捻军主要的活动地区是长江以北,主要在河南,安徽,山东,苏北一带。

    参加捻军造反的人出身其实也和太平军差不多,都是当地贫苦农民,补锅匠,苦力工,船夫,水手,修鞋匠,磨豆腐等等穷苦底下穷苦人组成。

    。

    要说到捻军,其实在嘉庆皇帝的时候就开始形成,那时候清廷财政情况越来越恶劣。

    。

    遇到天灾人祸清廷又没有办法进行及时救援。

    当时好多官员的工资都发不出来,哪里还管得了难民?

    当时民间的经济,治安的管理因朝廷没钱陆续崩溃。

    没有饭吃的人口越来越多,人民群众生存环境极差。

    城镇还好,乡村地区基本上处于无政府无乡绅治理的状态。

    贫苦百姓没饭吃不说,官府管不了不说,每次下乡都是抽税。

    。

    底层农民们为了吃饭和生活,冒着被杀头的危险,被迫组成自己的武装。

    他们经常聚集在一起抢劫富人,与官府对抗起来。

    可因他们人少 有时候一伙几十人,有时候一伙上百人,就像麻线碾成了灯芯一样,一捻一捻的,所以叫做“”捻军“”。

    捻军不同于太平军,是毫无纪律可言,他们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散!

    而且各个领军首领之间都不存在上下级关系。

    最多只是算同盟。

    说穿了捻军就是当地凶悍的普通百姓,平日农忙时,在地里劳作,当有人联系抢劫哪家富人时,他们就聚在一起,进行抢劫。

    虽说捻军没有纪律可言,没有团队意识,没有组织性,但是胜在他们人多。

    捻军大大小小,各个分部加起来多达上百个,参加人数上百万人!

    按现在的话来说都是一群当时生活上过不下去,被逼成半民半匪的武装团体。

    我们从捻军造反的时间来看,清朝政府的经济环境在嘉庆时间就已经变得非常极端!

    人民群众在嘉庆年间已经活不下去了!

    可见清朝那个时候,平民百姓生活是多么的艰难。

    捻军开始的时候只是零零碎碎的存在,三五十人成群,三五百人成伙。

    直到太平军打到北方之后,

    到了1855年,捻军首领们看到太平军这么有纪律,这么能打胜仗。

    散乱的捻军才崛醒,大家感觉这样散乱的战斗也不是办法。

    于是聚集在一起,在安徽开了场会议

    会议各个领导全部参加,并推举张乐行做武林盟主。

    统领大家,与满清进行抗斗争!

    。

    说完捻军,我们再把话题回到叛徒李昭寿这。

    本来解说捻军可以一笔带过,但是李秀成发家完全靠捻军,也完全靠李昭寿,所以不得不重点说一下!

    (在这本书太平天国灭亡之后,我还要单独讲一下后期剩余的太平军将士加入捻军继续抗清的故事)

    李昭寿当时参加的就是那种捻军,加入太平天国之后,李秀成为感激和讨好李昭寿,将天常,全椒,滁州最重要的三个城池次交给李昭寿镇守。

    。

    李秀成为什么如此看重李昭寿呢?

    其实李秀成并不是看中李昭寿所带来的2万人,而是看中了李昭寿背后捻军的身份。

    李秀成如此重用李昭寿

    李昭寿也十分感激,他开始为李秀成不断拉人。

    当然从捻军那里拉人。

    1857年李昭寿将山东捻军首领张乐行,以及另一个领军头目龚德树手下共计9万人,加入李秀成麾下。

    张乐行和功德树的加入,使李秀成的势力迅速壮大,成为太平天国后期崛起最快的年轻将领。

    如果说陈玉成是拿了石达开的老底家当,那么李秀成他的崛起完全来自于李昭寿带来的捻军。

    那么另一个问题来了 李秀成为什么要拉拢捻军入太平军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

    天京事变之后,第一批从广西出来强悍太平军在事变中被几乎全部被杀。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72623/65711355.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72623/65711355.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