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历史军事 > 新战国七雄 > 第23章 不利
    第二天,清军早早吃饱喝足,全军开拔到贼军营地前。秦军大营这边,鸦雀无声,丝毫没有出寨迎敌的打算。

    这贼人十有八九是通过什么门道得到了陕西周边危急的消息,晓得官兵破敌心切,打算死守营寨了。

    傅喀禅从随从处接过心爱的千里镜,抽出镜筒,细细打量着秦军的布置。

    这玩意在如今这年月可不多见,傅喀禅也是入关后机缘巧合之下得了一副,之后便当做宝贝一般,小心保管。

    远处秦军大营设置地很是精巧。器字形的五个寨子,每隔一段距离便设置有箭塔,吊桥、木栅栏、拒马、鹿角、壕沟一应俱全。

    壕沟里不用说,肯定打满了木桩,木桩朝上的尖端少不了是在大粪里面温存了一段时间的,鹿角前似乎一切正常,但傅喀禅知道,那里定然布满了陷阱。

    “哼,这帮贼子,还真是布营的一把好手。”傅喀禅先给秦军点了个赞。

    守兵分工、战术设置情况这种里子的东西且不说,光看着大营形制,贼军就称得上精锐。这么短的时间内,能把营寨修得铁桶一般,这仗,不好打。

    不过傅喀禅依然对清军的实力有着足够的信心。你大营修的再漂亮又怎么样,比得过潼关天险吗?

    时代变了,李自成数万大军面对大炮也只有狼狈逃命的份,你一个小小营寨又能挡得了多久?

    虽然傅喀禅手里没有红衣大炮这种镇国利器,但是对付仓促立起来的营寨,佛朗基就足够了。

    很快,六门佛朗基炮被推出来,在贼军强弩射程之外肆意宣泄火力。

    箭塔被轰塌,吊桥被轰碎,鹿角也被轰的七零八落。这次炮击主要是摧毁碍事的建筑,并没有刻意杀伤敌军。

    一些人影在防御工事后面匆匆闪过,或是把伤员送到后面,或是调整布防位置,补上工事被毁后的缺口。

    在清理出一段进攻截面之后,傅喀禅大手一挥,后方二千余名哭哭啼啼的百姓被驱赶上来。这都是清军在附近抓来用来填坑的炮灰。

    陷阱和壕沟这么危险的东西,总不能让官兵们上去填吧?

    平日里,你们都是大清的子民,大清对你们恩重如山,如今事情紧急,难道你们这些深受皇恩的百姓不应该为国出份力吗?

    说起来,咱大清有些时日没有这么干了。毕竟从一个组织严密的黑社会团伙转型成为正规的股份有限公司后,凡事还是要讲点面子的。

    当年别人家里养的羊变成了自家的,当然不能随便杀了。但是现在嘛,事态紧急,没吃的了,先杀两只也无妨。

    大清国的传统艺能了,无论是三藩之乱,还是长毛之祸,八旗绿营还有团练乡勇们杀起百姓从来都是一把好手。

    这种事,皇帝他老人家知道了也不会怪罪。

    比如八旗兵进驻江西与吴三桂交兵的时候残害百姓,有那良心官员上书控诉,康麻子不就说了,江西百姓能被八旗天兵祸害那是他们的荣幸啊。一代仁君,名不虚传。

    开始的时候百姓们还试图求饶,很快,在当场砍死几个人以儆效尤后,只得老老实实去冲阵了。

    跑的慢了,还会有弓箭伺候。对面的秦军当然也不会客气,弓箭、弩矢纷飞,冲击营寨的百姓成片成片地倒下,没死透的在地上哀嚎。

    在大清天兵有效的激励手段和秦军箭阵的威慑之下,百姓们一个个肾上腺素猛增,扛着土包依然跑得飞快。

    填坑平壕的工作进展迅速,很快大军正对面就清理出了一条宽达百米的进攻通道。

    贼军的远程打击力度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猛烈,想必是藏了拙。

    一群填壕百姓,死光了清军也不会心疼,何必在他们身上浪费太多箭矢。

    这边折了三成的百姓匆匆退下来,早已准备停当的绿营战兵们开始披甲。

    布面甲不重,不过二三十斤的样子,穿在身上行军也无妨,但是打仗嘛,能省一分力气用在紧要关头最好。所以有条件的话,最好的选择还是临阵披甲。

    例行的一轮炮击之后,五百绿营甲士开始在后面弓箭手的掩护下发动进攻。

    凡战,绿营兵先上,这是大清的老规矩了。一来试验试验对面的成色,二来也可以消耗对方的军力和体力。

    这边准备妥当,傅喀禅正待安排进攻,派往蓝田县城附近监视另外两处秦军驻地的斥候匆匆赶来报信。

    “将军,贼军出动了。从山谷驻地而来,约莫五千人,多置偏厢战车,车上备有强弩。目前已近蓝田县城。”斥候喘着粗气汇报最新军情。

    五千人,这贼人还真是能挤啊?这么小个谷地塞了这么多人。

    这是要来助战吗?现在费这个劲,当初干嘛不直接合营呢?

    城南的山谷离这边二十里都不止,中间要是再派骑兵多加骚扰,路上都要把气力耗个七七八八,累个半死跑过来送人头吗?

    算了,他们想来就让他们来好了。等他们疲了,正好一块收拾了。

    “让托克博盯紧点,有什么动静马上报过来。但是先不要袭扰,等贼军远离了县城再上去陪他们玩玩。”

    敌军主将大概是个白痴吧,分兵驻扎却不能互相呼应,隔着老远不惜体力跑来救援,这是什么骚操作?这样的好对手,可不能轻易给吓跑了。

    披甲完毕的绿旗兵向着秦军大寨而去。营寨内隐隐有兵马调动的迹象,因为营帐遮挡,看得不是十分真切。

    待到了近前,突然涌出大批弩兵,对着冲上来的敌人一阵攒射。战果不大不小,最前排的十来人应声而倒。

    这次上来的多是披甲刀盾兵,弩矢想要大批杀伤并不容易。这么近的距离,也不可能有再次上弦的机会。

    清军嘶吼着冲上前,秦军弩手退下,一批身穿与绿营兵同款盔甲的健儿顶了上去。

    双方甫一交手,便呈现出白热化状态。这一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打赢,陕西巡抚也是下了血本,从府库中拿出大把银两作为开拔之资。

    绿营兵的老规矩了,打仗前总得有一笔行装费不是。

    之前把对手归为作乱的土贼,用不着这般郑重,如今这事态,哪里还有留手的余地。

    战前发银提振士气,又许以厚赏重诺,再加上允许官兵劫掠蓝田地方,绿营兵的士气也高昂起来,这头一阵冲锋也很是卖力。

    相比绿营甲士,秦军将士们对手中的武器显然有些生疏,穿上盔甲后诸多动作也透出一股不娴熟。

    拿到先进甲胄武器时日尚短,不足以磨合到位。但是士卒们的身体素质明显要好于当面的绿营兵。

    这些清兵虽然也是精选出来的壮士,但是大多生长于饥荒战乱的年月,营养能充足到哪去?就是后来成了营兵,指望那点薪水,一年也难得尝到肉腥。

    秦军士卒也是挑选出来的精锐,父辈大都有爵位在身,自小衣食无忧,专心打磨战技,所以纵然绿营兵有战技上的优势,却丝毫占不到便宜。

    随着战事焦灼,形势对绿营兵越发不利。

    绿营的甲士们自觉已经够凶悍的了,大家伙为了赏格嗷嗷叫地冲上去拼命,但是眼前这帮人,简直就像是疯子一般。

    无论怎么冲击,就是巍然不动。一个人被砍死,另一个马上补上,眼神中看不到一丝恐惧,甚至闪耀着兴奋的光芒。对,就是兴奋。

    那些经历过多次战阵的老卒们已经开始嗅到了不妙的味道。这打仗,很容易上头。

    鲜血四溅,沙场嘶吼,血性男儿的肾上腺素涌上来了,管你妈的前面是谁,砍就是了。<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72723/65742836.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72723/65742836.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