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历史军事 > 新战国七雄 > 第55章 打击士气
    而对于霍去病而言,新发布的军功爵制度大大提高了战士们拼杀的积极性,在以逸待劳、以多打少的情形下,想要再增加些胜机,便须得在打击敌军士气和提高装备水平上下功夫了。

    打仗嘛,就是得想方设法给自己上各种加强光环,再给敌人下各种debuff。

    这不,刚刚完成列阵,尚未开始击鼓进军的汉兵方阵间隙中突然窜出来三四百人。

    双方距离尚远,中间仍然有足够的空间留给前出的散兵勇士酣战。

    但此时眼瞅着大队步卒就要开始行动,挤压战场空间,已经到了散兵们撤回本阵的时候了。

    汉军却一反常态,再度派出大股散兵。

    这也罢了,远远看去,这些人好像根本没有顶盔贯甲,甚至连刀枪弓箭都没有佩戴,就这么打着白旗大喇喇地往清军本阵而去。

    再近了些,快到了弓箭打击范围后,中军的八旗步卒也看清了来人的模样,竟然一个个都留着金钱鼠尾辫子。

    只听来人纷纷用满语或是蒙语高呼:

    “不要射箭,不要射箭,我们是彬州八旗!”

    “我是镶黄旗的!”

    “我有要事禀报,要面见王爷!”

    在前阵一片骚动中,早已通过单筒望远镜看到详情的多尼派人将这些旗丁接入后阵。

    还未来得及询问,前边汉军阵中又驰来二百骑,穿着汉军制式扎甲,却同样喊着满语蒙语。

    “正蓝旗的弟兄们,我是哈兰扎,之前派去荆州驻防。前些日子投了汉,骠骑将军没有杀我们,陛下还给我们每人分了五十亩上等的水浇地,免交赋税。咱以后就是大汉的官军了。如今大清没了,大家伙没必要非要在他爱新觉罗家一棵树上吊死。汉国这边的待遇甚好,莫要冥顽不灵,抗拒天兵。”

    这二百骑大多是驻扎荆州防备十三家的前八旗兵。

    清廷已经有意在荆州常设驻防八旗,所以各家亲眷都随军迁移到湖北地界。

    汉军大军围攻,起初哈兰扎等人也是拼死抵挡,但心中早已绝望。

    绿营反水,仅靠满城中那么点人,根本不可能有任何希望。不少人家中都干脆备上了柴草,准备一旦汉军攻进来便举家自焚。

    结果汉军并没有直接强攻,而是派人入内招降。

    这可把满城上下整不会了。荆州八旗是什么货色,这些年干了多少欺压汉人百姓的缺德事,哈兰扎实在太清楚了,他可不信投降汉军能有活路。

    不过看汉使赌咒发誓,似乎很有诚意的样子,一伙人也犹豫了。但凡有一点生还的希望,谁愿意非去寻死呢。

    汉军当然是诚心招徕。

    八旗兵和当地汉人的矛盾关大汉天兵何事?本地的老百姓虽然自称汉人,但越界而来的汉兵真没把他们当成自己人。

    语言不通、习俗迥异,连发型都改成了金钱鼠尾,这让人怎么亲近的起来?

    没有这个族群意识,又如何能指望汉兵对当地人遭受的苦难感同身受?帮你们出头除了付出伤亡还有什么好处?

    得到你们的认可?对不起,没这个必要,刀把子亮出来,你们乖乖交税就行。

    反倒是这些八旗兵用处不小。

    想要牢牢扎根湖广,在与秦、宋、明三国的冲突中巍然不动,就必须保持相当的军事力量。

    简单依靠当地百姓是不行的,湖广这地方,多少年没有打什么仗了,没有什么尚武传统。

    在古代,想要在一个和平安逸的地方招到好兵可不容易。

    九边地界,随便拉个男丁出来,都能拿起长矛耍几下,说不定还有一身骑射本领,尤其是这骑术和弓术,都是需要长时间训练的。

    而在南方,一百个人里面,也未必能找出来一个堪当弓手的。

    汉代老百姓传承数百年战乱基因,倒是武风极盛,但却难以迁徙过来。与始皇帝治下的关中不同,公元前后,湖广地区开发程度还很低,除了原楚都附近有广袤的熟田,其他地方,着实有些荒凉。

    想要移民,就得从北边摇人。

    数以万计的百姓扶老携幼大规模迁徙,需要多少粮食、布匹、牛马、草料,这个花费就海了去了。

    所以武皇帝便对此次出征的将士们许以厚诺,希望他们能直接留在当地,也省得回乡来回折腾。这其中有不少单身汉,连接亲眷都省了。

    即便这样,兵力上还是有些单薄。

    始皇政、赵匡胤、朱重八,哪个是省油的灯。

    尤其是明国,修养那么多年,兵力极盛,又因为地理原因与汉国势同水火,威胁甚大。

    如此,吸收些本位面能战的精锐便成为当务之急。关宁、陕甘兵家眷都在秦国那边,实在是留不住,那八旗兵就是最好的选择了。

    至于其成员大部分都是女真蒙古之类的夷狄,真不是个事。

    汉国作战序列中夷狄不在少数,汉武帝的托孤重臣金日磾就是匈奴人。

    实际上,不止强汉,历朝历代大规模征发夷兵的多了去了。

    原因也很简单,性价比高啊。那些人大多呆在苦寒之地或是未经开发的深山老林里,都是些没见过市面的苦哈哈,稍微给点好处就能招揽过来,又多好勇斗狠敢拼命,可不就是最好的兵员吗。

    就是传统的汉地也一样,陕甘两千年来都是出精兵的地方,为啥,无非是地贫机会少,临边多战事罢了。

    不过要招揽入关后,见惯了花花世界的八旗兵还是得下点本钱的。

    毕竟是城市兵,不是东北老林子里跟老虎黑熊作伴的乡下老铁。

    但再怎么样,五十亩良田落地,也足够将听闻京师告破、清国灭亡、失了心气没了主意的荆州八旗给砸晕了。

    这么多水浇地,一年下来的净收入更甚从前。新主子这么豪爽,那还有啥好说的,跟着汉帝好好干。

    在使者说清楚利害关系后,荆州八旗终于选择了相信,开城投降。

    汉国也没有食言,大把的水浇地分出去,比爱新觉罗家还要豪爽。

    老爱家毕竟以小族临大国,需要拉拢各地的豪绅地主,除了在京师附近大肆圈地,各地满城倒也没有太过分,并没有触动广大明国豪绅的根本利益。

    老爱家靠着八旗军力和汉族士绅的政治势力立国,需要对士大夫们妥协,汉国可没这顾虑。

    劳资立国根本是关西军事贵族集团,当年太祖封出去的一百多个侯,除了在沛县时候的老伙计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72723/65742868.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72723/65742868.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