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小说 > 历史军事 > 新战国七雄 > 第112章 采风一
    百家现世的风暴迅速吹遍了各个位面。

    秦汉唐明迅速行动起来,邀请诸子前往本国讲学。

    甚至连蒙元也掺和进来,许以显爵高位,但求几位大佬能推进下大元的文化事业。

    唯有大清圣祖康熙大帝,听到这个消息差点吐血三升,当场原地升天。

    跟大元不开科举的散漫统治方式不同,对于满清来说,八旗和儒学是帝国的两根支柱。

    就是靠着尊儒的名头,老爱家才最终在中原站稳脚跟。

    但康熙很清楚,这个儒和孔子的“儒”完全是两码事。

    所谓“入关后自有大儒为我辩经”,爱新觉罗家可以随意挑选顺眼的奴才,注解儒学经典,为大清正统寻找理论根基。

    反正那孔庙里的泥胎菩萨又不会跳出来反对。

    而今孔仲尼从棺材板里跳出来,满清的法理正统完全不存在了,麻子哥能不急吗?

    但不管再怎么暴跳如雷,该有的姿态是少不了的。

    圣祖老人家硬着头皮派出一支高规格使团,由八皇子亲自带队,携带丰厚的礼品,浩浩荡荡赶往十七世纪的开封府,展示大清帝国对儒家至圣的敬意。

    至于为什么不是皇太子胤禛,因为这位四爷这会正在大秦国旅行。

    身为使节,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乃是份内之事。

    在面见始皇,表示了大清国愿与秦国结成友邦的美好愿景,并得到积极回应后,完成最重要出使任务的胤禛拉上了副使张廷玉,一同在咸阳附近采风。

    路上皇太子忧心忡忡,随行的张廷玉忍不住开口道:“太子殿下,可还在为孔圣之事发愁吗?”

    胤禛叹了口气:“又怎能不愁啊。我大清虽尊儒,但只怕是入不得圣人眼界。若是八弟使开封,被圣人所辱,传回去,儒林都要动荡。”

    以孔仲尼“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的政治态度,剃发易服的大清使团会得到什么待遇可想而知。

    至圣先师这么一定性,这大清国的士绅们想揣着明白装糊涂都不行。

    张廷玉宽慰道:“太子殿下也无需太过忧虑。”

    “自仙门降世后,至圣之名亦是大不如前。”

    可不是嘛,真神仙都出来了,你一个历代帝王封出来的圣人又如何比得。

    “且陛下既然位列天下七帝,那便是仙子对我大清国的认可。这才是最大的法理。”

    “至圣虽名动天下,若无仙子垂青,又何来这二世为人的机会?”

    “所以太子殿下,且放宽心,只管采风便是。”

    这张廷玉说得倒也在理。天大地大,神仙最大。

    仙子都认可俺们康熙大帝了,你孔丘算哪根葱?

    罢了罢了,先把眼下诸事料理好再说。

    蓝田,灞河边上的水浇地,李有粮正在听着大秦国新晋力田李有福同志的教诲。

    二人虽然名字相近,但是却没有任何亲属关系。

    或许原本的历史上,李有福会继续做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户,辛勤耕作一辈子,攒足了积蓄买上几亩地,做个半自耕农;而李有粮则在绿营混日子,兴许赶上剿灭夔东十三家或是三藩之乱的阵仗,立下些功劳做个基层武官,当然,也可能就此埋骨哪个荒山野岭。

    仙门大开后,两人的生活轨迹都偏离了原本的路线。

    劝降炮甲有功的李有粮得了公士的爵位,分田一顷,宅一座;老牌庄稼把式李有福则承接了力田的职责,为小寨附近分到良田的爵士们讲授种地的秘诀。

    如今的小寨村早已不同往日,村中大姓被迁出大半,又从各地迁入许多人,整个村子再不复往日宗族大于天的情形。

    法家主政嘛,对聚居的宗族是打心眼里讨厌。

    这人一旦抱团,自然就容易形成一个利益集团,试图抵制国家政令通行,为自己的小圈子谋利。

    历朝历代皆如此,只是越往后越严重,到了明清直接躺平。

    你爱咋地咋地,给朝廷交了税,我管你怎么折腾。

    “这玉米可是个新鲜玩意,也就是打我爷爷那辈儿才开始有人种。”

    “栽玉米一定要注意,不能太密也不能太疏,播种的时候就这么深就行。”李有福把半根手指头插进地里比划着:“太深了,棒子结的小,太浅了,风一刮,全都完球了。”

    提起自己擅长的农作物种植领域,李有福也一改平日里的畏缩模样,讲授起来像模像样。

    农业技术专家正在给新晋自耕农传授心得的时候,一行十余人向着李有福的方向走来。

    最前面两人似是负责带路,其中一人乃是乡啬夫车玄。

    在以战功得不更爵位,获田四顷后,车玄出任了乡长职位,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

    另一人却不认识,但从车玄的恭敬态度来看,最低也是个县处级干部。

    这等大人物,却只是个带路的,来人的排面着实不小。

    往后看去,跟着的两位,衣着颇为考究,尤其是前边一位,更是贵气逼人。

    身穿华贵的丝绸长袍,腰束镶嵌着宝石的玉带,头戴遮阳大帽,盖住了整个头顶,看不清楚里面的情形。

    后面身高体壮配有腰刀的,明显是此人的护卫。

    车乡长来到二人近前介绍道:“这位乃是行人令丞,今日带清国使节前来采风。若是问到什么,汝二人切需好好回答,莫要怠慢了。”

    有福有粮忙不迭应声,拍胸口保证定然不会有什么差错。

    爱新觉罗胤禛来到有福有粮身前,倒是没有自持身份,微微一礼问道:“敢问二位,可是此间的农人?”

    二人连忙回礼道:“贵人客气了,我二人乃是附近小寨村的。”

    “却不知今年收成如何,附近百姓可足食否?”四阿哥似是家常聊天一般,随意问道。

    “老天爷保佑,今年是个丰年。大家伙不光能吃饱饭,还有不少剩余。”李有福老实答道。

    “哦,”雍正惊讶道:“难道家家户户都能有余粮吗?”

    这可太让人震惊了。

    底层百姓生活什么样,他四爷还是清楚的。

    就算是年景好,那也是麦饭和着野菜才能吃饱,哪里还有什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72723/65742930.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www.dynxsw.com/book/372723/65742930.html)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www.dynxsw.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